填補空白!揭秘上海「細胞工廠」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陸文軍、周琳

  幾乎沒有流水線,而是一個個小小的標準化工作站。在這裡,一個患者的血樣就是一個批次,每個患者的細胞治療產品,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合格後才能放行。

  這是位於上海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的復星凱特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產業化生產基地,12月18日正式啟用,預計在2020年左右可具備商業化生產能力。在這一全新的「細胞工廠」,全球首個獲批治療特定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Yescarta」將進行「中國製造」。

  不到半年,已經有兩個CAR-T細胞治療產品商業化生產基地先後在上海亮相。除了剛剛提到的基地外,今年8月,註冊在上海市徐匯區的科濟生物醫藥CAR-T細胞治療產品商業化生產基地也成功落成。雖然離正式商業化生產都還有一段距離,但這些「細胞工廠」的建設,正在加速推進癌症「創新藥」產業進程,為我國患者帶來更多生的希望。

  細胞治療是一種將活細胞通過注射、移植或植入病人體內以實現對疾病治療的技術手段。其中,CAR-T治療是近十年來免疫醫學的重大突破之一。

  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產品在國內外已陸續進入臨床。目前,全球僅諾華和凱特兩家藥企獲得了CAR-T細胞治療產品的上市批准,且價格都比較昂貴。2017年初,復星凱特從美國引進Yescarta,獲得該產品的全部技術授權,並擁有其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的商業化權利。

  「藉助於監管部門多項政策,中國患者不僅可以更快用上這款創新藥,而且藉助本土化生產,藥品的價格也將大幅度降低成本,再結合醫療保險、商業保險等手段,力爭讓患者真正能支付得起。」復星凱特董事長吳以芳表示,這一基地的正式啟用,意味著Yescarta在中國的產業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細胞治療作為革命性的腫瘤治療手段,中國的產業化尚沒有現成的道路可循。希望通過各方努力,讓中國患者能和全球同步用上創新藥。」

  當前,以CAR-T為代表的細胞治療技術在生物製藥領域已經掀起了新的產業革命浪潮。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劉平介紹,上海在高端生物製藥創新鏈和產業鏈擁有先發優勢。全球CAR-T四大巨頭有三家已在上海張江布局,國內一線主流的CAR-T公司也集聚於此。「今年1-11月,上海生物醫藥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1.1%,數字說明生物醫藥的創新成果正進入『集中爆發期』。」

  「我國細胞治療領域的發展水平,是與國際發展水平最接近的生物醫藥領域。」科濟生物董事長李宗海說,中國已有三個CAR-T產品申請美國食藥監局新藥臨床試驗並獲得許可,也有項目獲得再生醫學先進療法、突破性療法和孤兒藥資格以及歐洲藥監局的優先藥物資格。這都標誌著我國按照藥品監管的CAR-T細胞藥物的開發已與國際接軌,並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細胞工廠」的快速亮相,與上海在生物醫藥領域深耕多年的產業鏈基礎密不可分,上下遊企業可以迅速尋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大大縮短產業化進程。2019年4月,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掛牌,6月張江細胞產業園成立,大批相關企業集聚張江,細胞治療全產業鏈初具雛形。

  「通過與我們的合作,可以省去這一細胞治療產品至少3年的工廠建設時間,新產品的轉化時間有望從5年縮短至2年。」天慈國際藥業董事長李函璞說,天慈根據市場需要,為藥企提供「柔性、開放、給予」的共享平臺,有針對性地解決創新藥物產業化最後一公裡的產業瓶頸,提升創新研發的成果轉化率,目前在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已經擁有一批標準化廠房,最多可承載80條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生產線。

  CAR-T細胞治療產品能否向實體瘤治療發起更有效精準的衝擊?未來有沒有可能使用健康人的T細胞進行培養,再輸入回人體,讓這一個性化藥物變成通用型藥物?在治癒癌症這條道路上,細胞療法才剛剛出發,未來研發道路上,還需要政府持續為創新「開路」「陪跑」。

  劉平表示,未來上海將根據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統籌研發、產業鏈、製造等產業鏈條,加大在生物醫藥領域重大產業化項目的引進和投產,為各種所有制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相關焦點

  • 上海電機廠50kW超高速永磁同步發電機成功填補國內空白
    日前,電氣集團上海電機廠有限公司的50kW超高速永磁同步發電機新產品通過國家鑑定:50kW超高速永磁同步發電機各項性能指標優良,在電機製造上又填補了一項國內空白。50kW超高速永磁同步發電機的研製成功,表明上海電氣已有能力自主設計、製造國際先進水平的超高速永磁電機,擺脫了國外公司在超高速永磁領域的技術壟斷,進入世界先進位造行列,為我國今後製造更高轉速、更大容量的永磁同步發電機奠定了基礎。
  • 揭秘!細胞工廠之旅
    科學的力量——細胞工廠探秘之旅的邀約發出後,便受到了行業人士熱烈的關注和參與。2020年6月20日下午,近百位專家、領導與嘉賓蒞臨漢和生物細胞工廠參觀考察。據了解,漢和生物與中科院天津生物技術研究所、江南大學、中國農科院菌種保藏中心、巴斯夫等數十家國際知名院校和企業強強聯合,擁有自動化程度更高的合成生物學研發實驗室、液體功能肥料聯合工廠、微生物細胞工廠等生物菌劑和生物刺激素生產線,其全自動液體肥智慧工廠年產能30萬噸,可滿足市面上所有液體肥料生產需求。
  •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快訊
  • 「空心方樁」填補行業空白
    記者 任文嬌晚報訊 落戶虹口區的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空心方樁製造技術及其產品獲得「2011年度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類二等獎,填補了行業空白。中技樁業還被認定為國家科技部火炬計劃中的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引領行業創新升級。
  • 填補國內空白 均瑤又創第一
    他自豪地表示,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機,填補了國內裝備製造業的一項技術空白,也突破了國際上在該領域的技術壁壘。更為重要的是,從今往後,我們將擁有在此基礎上開發配套各種型號的模擬機產品的能力。「我很有信心」他表示:「除了模擬機,我們的數字航空、數字金融、數字物流、教育科技、陶鋁新材料,一定能辦出成果,一定能為國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為上海科創中心貢獻微薄之力。」
  • 華西醫院「卵巢癌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華西醫院「卵巢癌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2002年8月21日04:10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昨日,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獲悉
  • 助力抗疫填補空白,首臺國產Sanger測序儀發布!
    助力抗疫填補空白,首臺國產Sanger測序儀發布!這也是首臺國產Sanger測序儀,填補了國內基因科技領域空白,也代表著海爾施基因科技從一個傳統的核酸檢測試劑生產供應商向提供核酸檢測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轉變。據統計,每年因感染病死亡的人數達1700萬人次,其中因呼吸道感染致死人數高達700多萬。
  • 萬業企業獲大額設備訂單加持,收購Compart填補半導體本土供應鏈空白
    這既印證了凱世通設備的產品競爭力及核心技術具備全球頂尖的實力,也增強了公司在集成電路裝備領域核心競爭力,同時進一步豐富擴大凱世通產品的覆蓋範圍和供貨能力,從而更迅速地向全球晶片製造工廠提供產品。同時凱世通擁有原創超越7nm先進工藝的技術能力,將為晶片製造向更高工藝製程發展提供設備支持。
  • 上海生科院等建立「類精子細胞」的單倍體細胞系
    2012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勁松研究組與徐國良研究組合作從小鼠的精子中建立了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並證明這些細胞能夠代替精子使卵母細胞「受精」產生半克隆小鼠,該項研究成果成功入選2012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然而,單倍體細胞隨著體外培養傳代,特別是經過遺傳編輯後,逐漸丟失了產生半克隆小鼠的能力。
  • 舒茨股份:痕量氣體檢測填補空白
    舒茨股份:痕量氣體檢測填補空白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29 01:07:01
  • 國內C13同位素生產關鍵技術空白有望填補
    6月21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央企業深入參與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介對接會上,中廣核技(證券代碼:000881.SZ)與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化工研究院」)籤署了「C13同位素應用」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推進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化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係,並將瞄準核技術應用產業的市場需求,重點在穩定同位素分離、標記化合物產品製備、核醫學領域同位素檢測試劑
  • 莞企填補國內MEMS傳感晶片產業空白
    來自上海、香港的多位專家聚集在松山湖,他們想要做的是以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打破國外廠商的壟斷。  2012年,他們在松山湖創立了廣東合微集成電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微」),並引入基於矽微機電系統(MEMS)振蕩器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經過幾年的探索,現在,依託這個創新團隊,合微自主研發的MEMS傳感晶片已成功實現產業化,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8000萬。
  • 填補國內空白 投產48K「黑色黃金」正式開工建設
    來源:央視原標題:填補國內空白!投產48K「黑色黃金」正式開工建設1月4日,2021年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總投資達35億元的中國石化上海石化「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作為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計劃至2024年全部完成,項目投產後,將一舉改變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有力推動國產碳纖維產業發展,助力中國製造。在碳纖維行業內,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於48000根(簡稱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
  • 上海團結普瑞瑪超大臺面大功率三維雷射切割系統填補國內空白
    上海團結普瑞瑪雷射設備有限公司在上海市科委和863項目的支持下,勇挑重擔,開展了高精度\高速度\長行程七軸控制機械系統、高精準\高功率\長光程六軸聯動光導系統、高速插補運算七軸六聯動控制系統、七軸控制超大臺面龍門機載雷射器技術、高性能小臺面切割機與大臺面龍門切割機的疊加技術、三維工件優化編程軟體及系統和三維工件的切割及焊接工藝智庫系統等關鍵技術的整合研究
  • 河南造自轉旋翼機填補國內空白
    本報訊(記者徐建勳通訊員穆文濤)2月6日,「太陽之鷹」自轉旋翼機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誌著該款機型正式取得市場「通行證」,成為我國一款新型航空器,打破了自轉旋翼機一直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空白。
  • 【觀|動態】打破壟斷、填補空白,中國鋼鐵超!硬!核!
    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實現國際領先……鋼企研發生產出系列產品,展現出中國鋼鐵的硬核實力! 鞍鋼集團 填補空白,研發ⅠNi系耐海洋大氣腐蝕橋梁鋼
  • 中科院研究員15年深入藏南 填補「中國地圖的空白」
    世界豎版地圖(郝曉光 供圖) 人民網武漢1月7日電 (周雯)打破了400多年來橫版地圖一統天下的局面,將世界「豎」起來了的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郝曉光,近來正忙著另一件大事:將15年來填補藏南地名空白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
  • 吳惠仙:填補我國船舶壓載水科研空白 保護海洋的「綠水青山」
    原標題:新時代奮鬥者 | 吳惠仙:填補我國船舶壓載水科研空白 保護海洋的「綠水青山」  圖說:吳惠仙在辦公室 來源/上海海洋大學(下同)  壓載水,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不過你一定記得去年生蠔長滿丹麥海岸的新聞。沒錯,壓載水就是生蠔泛濫成災的元兇。
  • 幹細胞行業:開啟第三次醫學革命 國內研發加快望填補空白
    國內研發進程加快 有望填補藥品空白 全球已上市幹細胞藥品中,國內為零。 2018年我國重啟幹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多地出臺政策推進幹細胞加快發展。截止2020年7月,7款藥物獲得臨床默示許可,116家機構69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通過備案。
  • 填補研究空白 「夜郎王印」圖文含義破譯
    曾經破譯了「紅崖天書」的上海專家林國恩也對此印關注研究,目前已經破譯出王印上的圖文含義。     此枚「夜郎王印」印面為方形,邊長為5.5釐米,厚1.5釐米,高3.8釐米。王印印面為陽刻,有印把,把上刻扇面紋飾。印正面下方左右有「多德」二字;上下各有兩個「王」字,印中間有個似人非人的「蝴蝶」圖案;28個圓圈符號圍繞著「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