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國內空白 均瑤又創第一

2020-11-05 商會資源

文/上海市浙江商會

選稿/王強


10月16日,由均瑤集團旗下上海華模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國內首臺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A320 NEO/CEO全動飛行模擬機正式交付吉祥航空並投入使用。就在不久前的9月29日,該模擬機順利通過了中國民用航空局D級鑑定。更早前的9月18日,華模科技成功中標中國商飛的ARJ系列飛機「人在迴路飛行仿真試驗平臺——實時仿真與網絡接口系統」項目。

王瀚、楊斐代表雙方交付鑰匙

中國民航局原局長楊元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商飛首席科學家、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東方航空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成國偉,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飛標處處長陳智華,東方航空股份公司總飛行師石富康,中航西飛民用飛機公司總飛行師王治,中國四川航空股份公司總飛行師王興華,中國四川航空集團總經理助理羅林,上海臨港新片區航空產業發展董事長張青,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飛行學院院長孫建紅,浦東新區康橋鎮黨委書記劉世洪,浦東新區祝橋鎮鎮長殷宏,上海市浙江商會會長、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均瑤集團黨委書記陳理,華模科技董事長王瀚、總裁紀廣平、首席科學家顧宏斌,吉祥航空總飛行師、航服公司總經理楊斐等領導及嘉賓70餘位出席活動。

楊斐表示,華模科技交付的這臺模擬機,將極大緩解我們自主可供模擬機訓練時刻的緊張狀況,與此同時,華模科技研發生產的模擬機所具有的價格優勢也為吉祥航空降低飛行員訓練成本、提升訓練品質帶來了促進。我們相信,華模科技的產品及其交付,將為吉祥航空的發展貢獻實實在在的力量。

紀廣平表示,均瑤集團的仿真模擬科研項目於2017年中啟動,是均瑤集團科技轉型的重點項目,2019年年初華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他自豪地表示,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機,填補了國內裝備製造業的一項技術空白,也突破了國際上在該領域的技術壁壘。更為重要的是,從今往後,我們將擁有在此基礎上開發配套各種型號的模擬機產品的能力。

王均金首先對出席活動的嘉賓表示感謝,並代表均瑤集團向華模科技研發團隊表示祝賀,他表示華模團隊「用實際行動踐行效率、感恩和主人翁文化,豐富了均瑤集團「百年老店」的科技底色。」

他在講話中提到,站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輝煌裡程碑的新的起點上,我們又接近一個新夢想,那就是「科創夢」。多年來,均瑤集團在科創領域耐心布局、持續投入,在這個金秋十月,終於迎來了收穫。「我很有信心」他表示:「除了模擬機,我們的數字航空、數字金融、數字物流、教育科技、陶鋁新材料,一定能辦出成果,一定能為國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為上海科創中心貢獻微薄之力。」

吳強感謝均瑤集團、華模科技為科創領域做出的有效探索,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浦東新區經濟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他表示,浦東新區始終堅持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改革精神,30年來,浦東已經在原來一片東海之濱的農田樹立起了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新城。未來,他希望包括均瑤集團在內的企業,與浦東新區一同邁向新時代再出發、再開放的行程中。他預祝均瑤集團、華模科技在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越飛越高。


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領跑中國飛行模擬研發

華模科技開發的A320飛行模擬機包括NEO和CEO兩個構型,均獲得了中國民用航空局D級認證通過,其模塊化和可重配置設計確保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依據訓練需求進行即時構型切換。華模科技具有此次鑑定的模擬機的完整智慧財產權,包含所有軟體原始碼和技術文檔、電氣設計方案和結構設計方案及文檔,這標誌著華模科技具備了自主研發民航大中型飛機最高端模擬機的所有能力。

華模科技完全按照最新版本CCAR-60部以及ICAO Doc 9625(4thedition)等國內和國際最新標準進行模擬機的研發和製造,模擬機質量滿足國內和國際最新鑑定標準要求。

產品在軟體技術方面,採用基於可重配置、模塊化思想的先進軟體架構。華模科技掌握了飛行仿真建模理論、基於數據包的仿真建模方法以及高逼真度仿真模型校核驗證技術,突破了飛行建模與仿真核心理論和算法,實現了軟體功能模塊的快速開發;在電氣技術方面,採用基於成熟工業現場總線系統的電氣架構,掌握了真機件集成、仿真件研發集成、人感系統集成技術,開發了裝備健康管理系統,保證了模擬機電氣系統的高可靠性;在結構技術方面,採用面向用戶的結構設計理念,掌握了結構分析技術、結構優化技術以及總裝調試技術,使用融合式底盤以及多種新材料和工藝,真實復現飛機駕駛艙環境。除此之外,該模擬機也創新採用低座艙高度設計,電氣和接口系統均採用工業貨架產品。模擬機具有部署空間小、耗能少、艙內使用空間大、可靠性高、易維護等優點。

中標中國商飛項目,助力國產飛機開發

華模科技中標的中國商飛「實時仿真與網絡接口系統」,是ARJ系列飛機飛行仿真試驗平臺的核心單元,要求能夠完整、逼真地模擬該機型駕駛艙環境、操縱特性和系統功能,並具備承擔其系列化型號驗證及預研能力,進而可以支撐ARJ系列飛機改型設計等複雜任務。

ARJ系列是中國第一款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成功獲得適航證書並順利投入商業運營的民航飛機型號,也是中國製造的標杆產品。華模科技此次被ARJ項目選中,標誌著中國商飛向華模科技投出了一張關鍵的信任票。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中國設計製造空白

長期以來,飛行模擬機的研發生產一直由歐美企業壟斷,中國在國際採購中處於被動地位。更為遺憾的是,隨著國產飛機的崛起,與其配套的模擬機研發仍是關鍵短板。全動飛行模擬機屬於高端裝備製造範疇,技術含量高、知識密集,核心技術涉及航空科技、信息技術、計算機軟體、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和自動控制等多個學科知識,是多學科綜合集成的高科技產品。

此次突破標誌著華模科技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一舉躋身研發生產世界最高等級飛行模擬器廠家的行列,產品線可向下覆蓋所有級別飛行模擬機,涵蓋固定模擬器(FTD)、維修模擬器(MTD)、程序練習器(IPT)、輔助教學系統(CBT)等,填補了國內航空工業產業鏈中研發和運營支持環節重要裝備的空白。

眾所周知,高級別飛行模擬機是民航飛行員初始機型訓練、年度復訓和考核的必備裝備,產品需求剛性大;同時隨著我國民航業快速發展,訓練模擬機需求成比例快速增長。華模科技D級全動飛行模擬機的研發生產正是為中國民用航空運輸業提供了這一必備裝備,並且提高了裝備的可靠性、經濟性,縮短了供貨周期,在提升用戶服務水平的同時滿足個性化需求,為民航安全建設添磚加瓦。

與此同時,華模科技模擬器的研發生產還在國內開闢出一條新的產業鏈,上遊將打通國產模擬機部件製造、視景系統研發製造、運動系統研發製造等相關產業,下遊將貫穿民航飛行員、維修人員、籤派人員等的培訓產業,並將向先進教育培訓、高端體驗娛樂等領域拓展。華模科技將與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積極互動,滿足需求也產生需求,帶動產業鏈和地方經濟更好地發展,為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

企校攜手以強補強,勇於探索持續創新

華模科技以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為主投資方,是均瑤集團科創板塊和進軍高科技領域的重要載體,契合均瑤集團百年老店的發展目標。華模科技通過與國內著名航空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家團隊共建聯合研究中心,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形成了理論和技術研究與產品研發緊密結合的鮮明特色。深度產學研合作也為華模科技持續提供人才支持。在華模科技的研發隊伍中,碩士以上佔90%以上,博士佔25%以上,國家認可的高級職稱佔25%以上,研發隊伍中95%以上所學專業與飛行模擬密切相關。持續的高端人才保障機制為華模科技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戰略人力資源支持。

對於此次鑑定的順利通過,華模科技董事長王瀚先生表示:「首臺模擬機通過鑑定對我們意義重大。華模科技將為國內外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更好、價格更優的模擬訓練裝備及更多維的安全保障服務。在當前國產大飛機快速發展階段,華模科技希望能夠依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仿真模擬技術,助力國產大飛機的『起飛』!華模科技將堅持『模擬巔峰、仿真未來』的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為客戶交付國際一流的中國模擬機產品!」

相關焦點

  •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快訊
  • 河南造自轉旋翼機填補國內空白
    本報訊(記者徐建勳通訊員穆文濤)2月6日,「太陽之鷹」自轉旋翼機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誌著該款機型正式取得市場「通行證」,成為我國一款新型航空器,打破了自轉旋翼機一直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空白。
  • 中鐵青藏鐵路JQ140G型架橋機填補國內空白
    中鐵青藏鐵路JQ140G型架橋機填補國內空白  6月26日,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所屬的武漢中鐵工程機械廠自行設計、製造的青藏鐵路JQ140G型架橋機通過了總公司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審,填補了國內高原架橋機的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 透明導電膜玻璃填補國內空白
    填補國內空白  目前太陽能電池已經開始廣泛用於通信、交通、民用產品等各個領域,光伏發電不但列入到國家的攻關計劃,而且列入國家電力建設計劃,同時也在一些重大工程項目中得到應用。但短期內,中國太陽能電池產業對矽材料和終端市場的雙重依賴無法緩解。多晶矽和單晶矽太陽能電池主要原料多晶矽和單晶矽90%以上須從國外進口,而終端產品90%以上又必須出口國外市場。
  • 莞企填補國內MEMS傳感晶片產業空白
    創新團隊成員在MEMS振蕩器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已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和產業化的前期準備工作,並建立矽MEMS振蕩器研發和測試平臺,填補這一產業的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  填補國內產業空白  在來到松山湖之前,合微首席技術官鄺國華在上海工作。在上海時,與鄺國華相熟的幾位專家,已經聯合在研發MEMS傳感晶片。在有了技術成果後,這些專家想將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
  • 「菲仕」風力發電機填補多項國內空白
    目前,國內直驅式兆瓦級低速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並不多見,而僅有的幾家風機製造商也多依賴國外引進的專利技術。  寧波菲仕於2006年底在國內市場初露頭角,逐步進入數控工具機、紡織機械、包裝機械和注塑機等伺服電機市場領域,並在塑料機械和瓦楞包裝設備方面穩居同類伺服電機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去年,該公司開始研發基於直驅永磁伺服電機製造技術的1兆瓦直驅式永磁同步發電機。
  • 國內C13同位素生產關鍵技術空白有望填補
    根據協議,雙方在籤訂深化合作的戰略合作協議之前,已聯合承擔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核能開發專項」《富集碳-13同位素生產及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並啟動國內第一座低溫精餾法生產C13同位素示範生產線建設,建成後有望填補國內C13同位素生產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空白,打破國際市場壟斷,擺脫進口依賴,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具有較強的產業拉動和輻射效應。
  • 科賽富公司:新型阻燃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專家們聽取報告並現場調研產品性能等,對該公司環保型無滷多功能阻燃塗層的研發及應用進行鑑定,一致認為該新型阻燃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了解,科賽富公司和南京通源新材料公司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了環保型無滷多功能阻燃塗層材料。該材料具有環保、阻燃、隔熱、耐水、防腐等多功能特點,可以代替常規油漆用於各種基質表面保護,同時給基質穿上防火外衣。
  • 打破美國杜邦壟斷 自主研發芳綸屏蔽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塗競玉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 三浦雷射填補200W半導體雷射泵浦模塊國內空白
    該產品的推出,不僅填補了國內領域空白,結束了我國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泵浦模塊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而且將對中國雷射工業和醫療應用領域造成深遠的影響。長期以來,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泵浦模塊主要來自美國CEO公司,國內同類型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的50W半導體雷射泵浦模塊,而高端商業化200W泵浦模塊屬於國內空白。
  • 寧波一新材料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可替代塑料用於食品容器
    近日,由恆天生物基材料工程技術(寧波)有限公司實施的聚乳酸高倍率發泡材料及耐熱製品成型產業化項目,正式通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鑑定,該項目填補了國內聚乳酸連續發泡生產工藝、裝備及產品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華西醫院「卵巢癌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華西醫院「卵巢癌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2002年8月21日04:10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昨日,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獲悉
  • 新一代半導體雷射光動力治療儀填補國內空白
    科技日報訊 (王亞東)近日,由桂林市興達光電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研發的新一代半導體雷射光動力治療儀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審批,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填補了國內在光動力療法領域高端醫療器械的空白,是國內醫療行業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 704研究所研製穩定鰭填補國內減搖技術空白
    穩定鰭  東方網記者袁松祿6月28日報導:記者從中船重工704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製的小水線面雙體船(SWATH船)穩定鰭設備已獲實船使用成功,今天正式向國內外市場發布,這位減搖鰭家族的新成員的誕生,又填補了國內技術的一項空白
  • 巴丹吉林沙漠必魯圖峰海拔高程公布 填補國內空白
    這項重要的測繪成果填補了我國沙漠地形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空白,為我國國土資源管理、國防建設、環保、氣象、生態治理、旅遊等提供了精確地理信息數據。  必魯圖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境內巴丹吉林沙漠,其高程測繪任務由內蒙古國土資源廳投入專項經費、內蒙古自治區測繪院實施。
  • 我國首款自轉旋翼機在鄭州誕生 填補國內空白
    人民網鄭州2月9日電(王佩)記者今天從上街區舉行的有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月6日,河南三和航空工業有限公司的「太陽之鷹」自轉旋翼機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誌著該款機型正式取得市場「通行證」,成為我國一款新型航空器,打破了一直以來自轉旋翼機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空白
  • 瀚恩新材料:光學級PVA薄膜填補國內空白
    通過與市場的充分接觸和客戶需求的調研,2013年,公司前身——雲天化股份重慶研發中心看中了這一市場空白,開始研發光學級PVA偏光膜。     其研發的價值可謂巨大,但研發的難度更大。技術負責人呂新坤帶領團隊從最基礎的原材料提純做起,經過提純、樹脂合成、制膜等多道工序反覆試驗,再從整條工藝鏈出發,對項目進行整體研究。
  • 填補國內空白 投產48K「黑色黃金」正式開工建設
    來源:央視原標題:填補國內空白!投產48K「黑色黃金」正式開工建設1月4日,2021年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目前,國內每束碳纖維基本處於1000~12000根,稱為小絲束。48K大絲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性能,並實現生產低成本化,從而打破碳纖維高昂價格帶來的應用局限。該項目建成以後成本有望下降10%以上,並形成1.35萬噸的總產能。
  • 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經濟日報訊 記者李景報導:近日,在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等單位主辦的京福龍「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科技成果推介會上,業內專家宣布,由黑龍江省京福龍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生物酵素技術」填補了我國生物工程應用領域的空白,開創了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以及系統性應用的新模式,為推動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 天門將產高鐵防鬆動墊圈 填補國內空白
    作為天門籍企業家,汪友林將這一項目落戶家鄉,投資3億元打造國內最先進的防鬆動墊圈生產基地。項目第一期將於明年11月投產,填補國內在高端防鬆動墊圈領域的空白,全部建成後年產值可達5億元,為高鐵、汽車等產業提供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