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C13同位素生產關鍵技術空白有望填補

2021-01-07 國際電力網
    6月21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央企業深入參與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介對接會上,中廣核技(證券代碼:000881.SZ)與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化工研究院」)籤署了「C13同位素應用」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推進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化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係,並將瞄準核技術應用產業的市場需求,重點在穩定同位素分離、標記化合物產品製備、核醫學領域同位素檢測試劑、核電領域同位素材料以及改性高分子材料等國家重大戰略新興產業領域,開展技術研究與應用產業化合作。

根據中廣核技發布的公告,雙方還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建聯合研究院,培養核技術專業人才,推進我國核技術應用領域新技術、新課題、新應用的研究與開發。

據了解,C13同位素作為一種優秀的示蹤劑,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目前只有美國、日本、俄羅斯具有生產技術,我國全部依賴進口。根據協議,雙方在籤訂深化合作的戰略合作協議之前,已聯合承擔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核能開發專項」《富集碳-13同位素生產及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並啟動國內第一座低溫精餾法生產C13同位素示範生產線建設,建成後有望填補國內C13同位素生產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空白,打破國際市場壟斷,擺脫進口依賴,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具有較強的產業拉動和輻射效應。

C13同位素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除了傳統的農業、有機合成、營養研究、生態環境治理、生命科學、核電、醫學等領域外,在新藥開發、食品安全檢測、臨床診斷、精密製造、導航定位、優良育種、安保監控等新興現代高科技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潛在市場需求。

業內專家預測,國內C13-呼氣試驗規模應用的潛在需求為2億人次,2030年的國內市場將達120億元,其它領域應用也將達到數十億元。

相關焦點

  • 莞企填補國內MEMS傳感晶片產業空白
    創新團隊成員在MEMS振蕩器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已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和產業化的前期準備工作,並建立矽MEMS振蕩器研發和測試平臺,填補這一產業的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  填補國內產業空白  在來到松山湖之前,合微首席技術官鄺國華在上海工作。在上海時,與鄺國華相熟的幾位專家,已經聯合在研發MEMS傳感晶片。在有了技術成果後,這些專家想將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
  • 填補國內空白 均瑤又創第一
    他自豪地表示,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機,填補了國內裝備製造業的一項技術空白,也突破了國際上在該領域的技術壁壘。更為重要的是,從今往後,我們將擁有在此基礎上開發配套各種型號的模擬機產品的能力。華模科技此次被ARJ項目選中,標誌著中國商飛向華模科技投出了一張關鍵的信任票。
  • 洛陽軸研科技:自主研發生產大口徑天文望遠鏡軸承 填補了國內空白
    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特種軸承領域的龍頭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醫療、汽車等領域。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大口徑天文望遠鏡用重載、低摩擦、高精度軸承,其旋轉精度、摩擦力矩等關鍵技術指標,均達到精密級轉盤軸承的要求,填補了國內空白。
  • 「菲仕」風力發電機填補多項國內空白
    近日,寧波開發區的義大利客商投資企業寧波菲仕電機技術有限公司,研發出1兆瓦直驅式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並已在義大利一家風力發電廠投用。據悉,該產品在本月已交專家組鑑定,通過後有望升級為國家級項目產品。  目前,國內直驅式兆瓦級低速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並不多見,而僅有的幾家風機製造商也多依賴國外引進的專利技術。
  •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快訊
  • 透明導電膜玻璃填補國內空白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清潔和安全能源需求的日益提升,薄膜等新技術的創新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各類薄膜太陽能電池正成為全球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並且越來越廣泛地在各個領域應用,我國很多企業也加入到了薄膜太陽能電池行業中。
  • 國產硼10同位素實現工業化生產
    生意社8月6日訊 大連博恩坦科技有限公司採用三氟化硼甲醚絡合物體系的化學交換法,成功分離出了同位素硼10,並在大連建成了300千克/年的硼10粉生產線,填補了國內工業化生產的空白。
  • 填補國內空白 投產48K「黑色黃金」正式開工建設
    來源:央視原標題:填補國內空白!投產48K「黑色黃金」正式開工建設1月4日,2021年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目前,國內每束碳纖維基本處於1000~12000根,稱為小絲束。48K大絲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性能,並實現生產低成本化,從而打破碳纖維高昂價格帶來的應用局限。該項目建成以後成本有望下降10%以上,並形成1.35萬噸的總產能。
  • 彩虹G7.5 TFT-LCD基板玻璃關鍵工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填補國內
    北京時間07月28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合肥:彩虹G7.5玻璃基板關鍵技術等項目通過成果鑑定。中國電子學會組織專家組在合肥對彩虹承擔的「G7.5 TFT-LCD基板玻璃關鍵工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G7.5 TFT-LCD基板玻璃智能成型裝備研發及應用」等項目進行了成果鑑定。
  • 京福龍生物酵素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經濟日報訊 記者李景報導:近日,在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等單位主辦的京福龍「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科技成果推介會上,業內專家宣布,由黑龍江省京福龍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生物酵素技術」填補了我國生物工程應用領域的空白,開創了生物酵素產業化技術以及系統性應用的新模式,為推動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 新一代半導體雷射光動力治療儀填補國內空白
    科技日報訊 (王亞東)近日,由桂林市興達光電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研發的新一代半導體雷射光動力治療儀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審批,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填補了國內在光動力療法領域高端醫療器械的空白,是國內醫療行業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 天門將產高鐵防鬆動墊圈 填補國內空白
    對於高鐵和汽車等精密機械而言,防鬆動墊圈雖小,卻是關係到車輛穩定和人員安全的關鍵因素。在高鐵走進人們生活已久的我國,高速列車所用的防鬆動墊圈卻一直依賴進口。  這一現狀即將得到改變。11月7日,從廣東來天門參加天商大會的深圳森豐真空鍍膜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友林透露,由該公司投入千萬元研發的防鬆動墊圈項目已經落戶天門,明年11月即可投產,將結束我國高鐵及汽車長期對國外防鬆動墊圈的依賴。
  • 【觀|動態】打破壟斷、填補空白,中國鋼鐵超!硬!核!
    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實現國際領先……鋼企研發生產出系列產品,展現出中國鋼鐵的硬核實力! 由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自主研發的ⅠNi系耐海洋大氣腐蝕橋梁鋼在國內重點工程新建福廈高鐵客運專線上獲得應用,填補國內空白。
  • 瀚恩新材料:光學級PVA薄膜填補國內空白
    光學級PVA偏光膜應用於製造生產偏光片,而偏光片是液晶顯示器重要材料之一,PVA薄膜的製造技術和市場幾乎完全被日本所壟斷。通過與市場的充分接觸和客戶需求的調研,2013年,公司前身——雲天化股份重慶研發中心看中了這一市場空白,開始研發光學級PVA偏光膜。     其研發的價值可謂巨大,但研發的難度更大。
  • 704研究所研製穩定鰭填補國內減搖技術空白
    穩定鰭  東方網記者袁松祿6月28日報導:記者從中船重工704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製的小水線面雙體船(SWATH船)穩定鰭設備已獲實船使用成功,今天正式向國內外市場發布,這位減搖鰭家族的新成員的誕生,又填補了國內技術的一項空白
  • 國產焊接機器人性能再突破,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成功助力高端裝備
    而鑄就我國盾構機等高端裝備國產化進程的,除了不斷提升的材料研發進程外,加工工藝的自動化、智能化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那麼我們是如何突破製造工藝困境打造「大國重器」?又是如何逐漸實現製造工藝同時進入高端階段的呢?下面以盾構機為例來一起探討。
  • 中國綿陽研究堆極化中子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近日,來自於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合作團隊,在中國綿陽研究堆上自主研製成功應用於中子極化的3He系統,對於一個1.16 bar的3He氣室,實測到72.7±0.4%的3He極化率,這是國內首次報導實現該應用類型的裝置並實測到這樣的極化率,填補了該項技術領域的國內空白
  • 寧波一新材料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可替代塑料用於食品容器
    近日,由恆天生物基材料工程技術(寧波)有限公司實施的聚乳酸高倍率發泡材料及耐熱製品成型產業化項目,正式通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鑑定,該項目填補了國內聚乳酸連續發泡生產工藝、裝備及產品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中鐵青藏鐵路JQ140G型架橋機填補國內空白
    中鐵青藏鐵路JQ140G型架橋機填補國內空白  6月26日,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所屬的武漢中鐵工程機械廠自行設計、製造的青藏鐵路JQ140G型架橋機通過了總公司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審,填補了國內高原架橋機的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填補國內空白!明月海藻超純度海藻酸鈉
    這個僅佔地600平方米的生產線,可將每千克價格不到百元的水溶性海藻酸鹽提純為每千克售價可達100萬元的超純度海藻酸鈉,不僅為企業開闢了新的市場,還成功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海藻酸鈉是從褐藻類的海帶或馬尾藻中提取碘和甘露醇之後的副產物,作為海洋生物材料,可被廣泛應用於醫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