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商報訊(劉婷婷) 2300多年來一直被秘密收藏的「夜郎王印」,昨日亮相築城。鎮寧自治縣縣委、縣政府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夜郎王印」已被北京市文物局研究所專家斷代鑑定為:漢代合金銅鑄文物。曾經破譯了「紅崖天書」的上海專家林國恩也對此印關注研究,目前已經破譯出王印上的圖文含義。
此枚「夜郎王印」印面為方形,邊長為5.5釐米,厚1.5釐米,高3.8釐米。王印印面為陽刻,有印把,把上刻扇面紋飾。印正面下方左右有「多德」二字;上下各有兩個「王」字,印中間有個似人非人的「蝴蝶」圖案;28個圓圈符號圍繞著「蝴蝶」。
據介紹,這枚「夜郎王印」是鎮寧自治縣附近一支約有23000人的蒙正苗族世代相傳下來的。多年來,作為祖物的這枚王印,由一位自稱為夜郎王「多德」第75代子孫苗族老人「掌管」。2007年5月,此印經原北京市文物局研究館員、從事文物鑑定38年的孫曉虹鑑定為漢代合金銅鑄文物。
上海專家林國恩與鎮寧苗族學者楊文金共同對這枚夜郎王印進行了潛心研究,破譯了王印上圖文的含義:大印下方左右兩個文字為「多德」,也即夜郎王的名字,與蒙正苗族流傳著祖先「竹王」叫「多德」相吻合。上面的「王」字代表夜郎國的創始人夜郎王;下面的「王」字為世襲王位。
印中間是一個似人非人的「蝴蝶」圖案。傳說遠古時期蒙正苗族崇拜「蝴蝶」。因此,夜郎王在自製夜郎王印時就把「蝴蝶」圖像擺在王印中間,作為民族的標誌。夜郎王逝世後,後裔為了紀念他才由崇拜「蝴蝶」轉向崇拜「竹王」。現在蒙正苗族雖不崇拜「蝴蝶」了,但現在婦女衣服上還繡著「蝴蝶」紋飾。
「蝴蝶」中心的一個圓圈代表夜郎王,寓意王國政權以他為中心;下面「王」字上的3個圓圈,代表夜郎王的三個兒子。在夜郎王四方的24個圓圈,代表著當時夜郎國所屬的24個部落聯盟。印面上的長線、短線均以夜郎王為中心牽出,表示各部落聯盟的隸屬及區域界限。
目前,鎮寧自治縣縣政府已為這枚夜郎王印申請了國家商標註冊。
貴州大學教授楊茂銳認為,夜郎王印的破譯,填補了貴州古代史研究和夜郎文化研究的一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