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84歲老院士:研究DNA結構,填補國內理論空白,取得世界領先性成果!

2020-11-02 天津大學招生辦

9月27日,在上海開幕的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上,天津大學物理系生物物理方向的創始人張春霆院士榮獲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全國僅6名),以表彰他所取得的重要學術成就和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張春霆,1936年出生於山東煙臺,從1984年起一直在天津大學物理系工作至退休。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Nucleic Acids Research, EMBO Reports, Bioinformatics 等具有高國際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通訊作者論文100餘篇,獲他人引用8000餘次;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獎勵(均為唯一完成人)等榮譽。

1984年,張春霆來到天津大學物理系任教,在學科交叉的趨勢下,物理學和生物學開始融合,張春霆作為中國生物物理研究的領軍人物之一,帶領天津大學的學生對生物體結構進行研究,探索著生命的秘密,為天津大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領域進入全球排名前1%(ESI Top 1%)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經他努力爭取,天津大學獲教育部生物學碩士點、博士點直至生物學一級學科授權。

在科研方面,作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研究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張春霆原創性地提出了DNA序列分析的對稱性理論,即著名的Z曲線理論,開拓了用幾何學方法分析DNA序列的新方向,填補了國內理論的空白,該方法也成為了遺傳、分子進化學和指紋學等研究中的一項新工具,為在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國際生物信息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同時,他在蛋白質結構的預測研究中也取得了世界領先性的成果,將預測的準確度從75%提高到了95%以上,義大利國際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法拉其教授對其讚譽有加,"張春霆對DNA結構做了'極有價值的研究',是一筆最有價值的財富。"

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獲獎證書及獎盃

張春霆高瞻遠矚,為推動我國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分別在1997、2008和2016年與其他專家組織以"生物信息學"、"合成生物學"和"大數據和精準醫學時代的生物信息學核心理論問題與應用體系"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探索我國生物信息學發展方向以及平臺和隊伍建設,為國家中長期規劃和相關政策提供了建議。

同時,由張春霆創辦的天津大學生物信息中心,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國務院前副總理李嵐清、教育部前部長陳至立、教育部前副部長周遠清等都曾到這裡視察。其英文網站也成為向國外同行展示我國生物信息學研究成果的窗口之一,被國內外大學、研究機構及個人訪問幾千萬次,為天津大學網絡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2019年11月,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在北京掛牌成立,天津大學生物信息中心是其主要加盟成員之一,他們共同為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在張春霆看來,生物數據的巨量積累必將導致重大的生物學規律的發現,在這個百年難得的機遇與挑戰中,中國學者應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天津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本文部分圖文素材來自天津大學官網、官微)

相關焦點

  • 硬核老院士研究DNA結構,填補國內理論空白,取得世界領先性成果
    天津大學物理系生物物理方向的創始人張春霆院士榮獲首屆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全國僅6名),以表彰他所取得的重要學術成就和為我國生物信息學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張春霆,1936年出生於山東煙臺,從1984年起一直在天津大學物理系工作至退休。
  • 中科院院士:填補國內空白,開創國際先河,科研成果震動醫學界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卻甘願遠離家鄉寒窗苦讀;他的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開創了國際先河,震動了世界醫學界,曾應邀赴瑞典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他擔任過全軍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培養出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內的眾多人才。
  • 這位中科院院士:填補國內空白,開創國際先河,科研成果震動醫學界!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卻甘願遠離家鄉寒窗苦讀;他的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開創了國際先河,震動了世界醫學界,曾應邀赴瑞典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他擔任過全軍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培養出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內的眾多人才。他就是湘雅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1952屆校友、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鞠躬。
  • 中國量子再獲突破 一人成果填補空白世界首創 真正國人驕傲
    據新華社2月21日消息,中國科技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又在量子晶片的研製方面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喜訊!他們創新性地製備了六量子點的半導體晶片,並在國際上首創性的實現了3量子的比特邏輯門操控,為未來的晶片集成化打下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物理評論應用》上。
  • 華西醫院「卵巢癌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華西醫院「卵巢癌基因治療實驗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2002年8月21日04:10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昨日,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獲悉
  • 填補國內空白 均瑤又創第一
    他自豪地表示,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飛行模擬機,填補了國內裝備製造業的一項技術空白,也突破了國際上在該領域的技術壁壘。更為重要的是,從今往後,我們將擁有在此基礎上開發配套各種型號的模擬機產品的能力。華模科技具有此次鑑定的模擬機的完整智慧財產權,包含所有軟體原始碼和技術文檔、電氣設計方案和結構設計方案及文檔,這標誌著華模科技具備了自主研發民航大中型飛機最高端模擬機的所有能力。華模科技完全按照最新版本CCAR-60部以及ICAO Doc 9625(4thedition)等國內和國際最新標準進行模擬機的研發和製造,模擬機質量滿足國內和國際最新鑑定標準要求。
  • 新研究填補類腦計算領域理論與結構空白
    本報訊(記者陳彬)10月14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張悠慧團隊、精密儀器系教授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發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該研究填補了類腦計算系統領域完備性理論與相應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方面的空白。在通用計算領域有兩個著名概念——「圖靈完備性」和「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 莞企填補國內MEMS傳感晶片產業空白
    創新團隊成員在MEMS振蕩器領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已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和產業化的前期準備工作,並建立矽MEMS振蕩器研發和測試平臺,填補這一產業的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  創新團隊帶頭人李昕欣,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著名的MEMS技術領域專家,也是國內MEMS技術成果最多的研究帶頭人之一。
  • 研究核心機密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他為企業創造超千萬效益,當選院士!
    研究成果轉化培育了江蘇久吾、江蘇九天、南京九思等10多個高科技企業,服務了近千家企業,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省部級科技獎勵等數十項。陶瓷膜是一種工業上的精密過濾分離技術及裝備,20多年前,我國在這一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
  • 科賽富公司:新型阻燃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5月19日上午,安徽科賽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科技成果鑑定會在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召開。
  • 程津培:填補中國化學鍵能研究空白
    這句朋友般的召喚讓程津培走進了化學的世界。大學即將畢業時,程津培參與了一個關於「氣敏電阻」的項目,這個項目讓他對科研產生了濃厚興趣。1978年,國家恢復了研究生制度,程津培考入南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碩士。碩士畢業後,程津培很快又獲得公派留學的機會。然而,國外獨特的教育方式讓習慣當好學生的程津培吃了虧。
  • 中鐵青藏鐵路JQ140G型架橋機填補國內空白
    中鐵青藏鐵路JQ140G型架橋機填補國內空白  6月26日,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所屬的武漢中鐵工程機械廠自行設計、製造的青藏鐵路JQ140G型架橋機通過了總公司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審,填補了國內高原架橋機的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快訊
  • 「泰州隊列」多項研究填補國內空白 建立我國最大單一地區生物樣本庫
    交匯點訊 9月18日下午,復旦大學泰州隊列科創成果新聞通氣會舉行,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在隊列建設、重大慢病防治等方面多項研究填補國內空白。截至目前,泰州隊列基線人群已達20萬例,收集了150萬份生物樣本,建立了我國最大的單一地區生物樣本庫。
  • 填補國際空白!東北又出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近日,由大連理工大學建工學部張吉禮教授團隊承擔的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國節能協會團體標準《建築基本單元信息模型》送審稿在北京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通過審查專家組審查,專家組認為"該標準模型具有原創性,標準填補了國際空白
  • 講「辛」求「新」——84歲力學泰鬥鍾萬勰院士三尺講臺寄深情
    84歲力學泰鬥鍾萬勰院士 周學飛 攝央廣網大連4月17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呂東光)新學期,每周一、周四10時05分,一位老者拄著拐、步履仍舊穩健,走進一公共大教室,教室裡坐滿了學生,老先生底氣十足,思維敏捷,理論解析、公式推導娓娓道來。
  • 打破美國杜邦壟斷 自主研發芳綸屏蔽材料填補國內空白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塗競玉 9月25日,一款「高電氣強度絕緣芳綸紙」在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正式亮相,這款由贛州龍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端戰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自主可控、進口替代。
  • 小材大用,填補國內空白,拒絕外國人「卡脖子」
    不僅是神舟飛船航天面窗,還有和諧號高鐵列車的燈罩,甚至手機裡的集成電路板材料、生活中的LED燈背板,大到國之重器,小到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小物件」,都凝聚著鄭州大學資源材料學科的研究成果。「小材料」發揮「大作用」,近日,教育時報記者走進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親身感受「雙一流」建設以來資源材料學科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 大連這位女教授:從日本毅然歸國,填補國內空白,科研成果達國際先進!
    1993年至1994年,李穎曾在大連海事大學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講師,因此回國後李穎決定重返母校,一手創辦具有海事與交通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填補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曾帶領本科生參加第四屆全國高校GIS技能大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李穎先後與世界知名GIS企業ESRI(美國)和中國的Super Map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成立了ArcGIS教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和Super Map教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為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基地,為我國航運發展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 清華類腦團隊成果「一種類腦計算層次結構」入選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
    11月24日,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舉辦閉幕式,大會發布了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15項領先科技成果與4項專家推薦委員會中外主任特別推薦成果。清華大學類腦團隊成果——「一種類腦計算層次結構」成功入選專家推薦委員會中外主任特別推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