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界,他在陶瓷膜領域艱難探索、不懈努力,終於通過自主研發設備為許多工業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政界,身為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的他始終牢記報國初心,推動我國科技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他就是現任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合肥工業大學1982屆校友——徐南平。
徐南平,出生於安徽省桐城市,合肥工業大學無機化工專業1982屆校友,化學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任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2013年擔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省政府黨組成員,省科技廳廳長、黨組書記。現任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研究成果轉化培育了江蘇久吾、江蘇九天、南京九思等10多個高科技企業,服務了近千家企業,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省部級科技獎勵等數十項。
陶瓷膜是一種工業上的精密過濾分離技術及裝備,20多年前,我國在這一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1989年底,合肥工業大學1982屆校友徐南平開始了他在陶瓷膜領域的艱難探索。
"最初搞陶瓷膜研究,我是'不會,沒錢,沒人',完全是白手起家。"徐南平回憶說,"陶瓷膜技術是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的交叉學科,我選定這一研究時僅具有化學工程的學科背景,材料科學的知識需要'惡補'。同時,因為陶瓷膜技術可用於核工業,西方國家把它作為核心機密技術,我們可以查閱的資料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加倍努力。"
早晨六點多鐘起床,除教學之外,就是查資料、做實驗,一直到午夜方止。徐南平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陶瓷膜研究中,經過十多年的苦心鑽研,他終於成為一名優秀的陶瓷膜研究專家,身邊也聚集起一支由十幾名教授、博士組成的科研團隊。
"工科的研究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論和實驗室,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我們必須著眼於給國家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徐南平堅持這一理念,參與並主持了我國三代陶瓷膜生產線的設計、建造和運行管理工作。
1997年底,徐南平與研究所的其他6位博士一起入股,投資了50萬元成立了江蘇久吾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僅用三個月時間,久吾公司就研製出我國首套大型陶瓷膜設備,當年實現利稅200多萬元。兩年後,公司資產增值達到21倍多。
他們自主研發的陶瓷膜設備給許多工業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安徽一家化工企業花幾十萬元安裝了陶瓷膜設備,效益淨增2000多萬元;江蘇連雲港一家化工企業由於裝備落後長期生產能力不足,採用陶瓷膜後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繼久吾公司之後,徐南平又和他的技術團隊創辦了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九思"出自《論語》,他說,這個具有東方智慧的名字能夠表明他的理念:瞄準本領域的前沿科技,不斷研究新問題,不斷創新,取得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的雙豐收。
"十幾年來,我有很多機會去做其他項目的研究,但陶瓷膜的魅力一直吸引著我。"徐南平說。經過不懈的探索,他在膜材料設計與製備領域出版多部專著,獲專利數十項,並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他主持的相關膜科學技術研究所成為國際無機膜學術界關注的高水平實驗室之一,主持研發的陶瓷膜製備技術及產品一度佔到了國內市場的2/3。
在學界,徐南平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作為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他有著極大的影響力。2018年5月,徐南平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主論壇第二場"前沿:智能科技與產業創新"論壇上致辭時表示,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通過與實體經濟和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深度融合,將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為世界經濟復興和繁榮注入新的動能。
2020年10月,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徐南平表示,科技部將一如既往地加大力度支持深圳科技改革與創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他為深圳40年來的科技發展點讚:"深圳40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創業史'。"
同徐南平一樣,合肥工業大學的廣大校友在各行各業盡展其才,為祖國各項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關注"合肥工業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合肥工業大學的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合肥工業大學官微、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中國工程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深圳商報、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