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卻甘願遠離家鄉寒窗苦讀;他的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開創了國際先河,震動了世界醫學界,曾應邀赴瑞典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他擔任過全軍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培養出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內的眾多人才。他就是湘雅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1952屆校友、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鞠躬。
出身於書香門第,投身於艱苦工作
生於1929年的鞠躬院士,出身於上海的書香門第家庭:他的舅公是胡適先生,他的父親和巴金是好友。他曾回憶道:"巴金先生下樓時,常常邊走邊背誦正在看的書。有一次我聽見他照例在背誦著,但我分辨不出是什麼語言,就問他是什麼書,他說是但丁的神曲。當時我家就像孤島上唯一的一個文化沙龍,我坐在一邊聽他們談論。他的朋友很多,我能想起的有鄭振鐸、靳以、陸蠡、曹禺、錢鍾書和楊絳等。"在這樣高規格的文化薰陶中,鞠躬院士懂多國語言,英文尤其精通,他的很多醫學筆記都是用外文來記錄的。他尤其愛聽古典音樂,直到今日,喝咖啡聽古典樂依然是他閒暇時最愛的享受。
鞠躬院士的名字很特別,其中蘊含的含義令人深思。他曾講述道:"父親姓周,但因為深感中國歷來氏族觀念太強,經常有氏族間的怨恨世代相傳以致械鬥不斷。因此,父親自己起名索非,廢棄了姓。"鞠躬院士起初不知道父親為什麼取名索非,直到許多年後才悟出來"索非"和"求是"是一塊硬幣的兩面——"不索非何以求是?"鞠躬院士說:"父親給我起這個名字,大概是希望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的兒孫一律姓鞠了,好在百家姓中有'鞠'。"
1947年,18歲的鞠躬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湘雅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在湘雅,權威專家發言的時候,其他人照樣可以提出反對意見,或者展開辯論。鞠躬說,他那時候膽子比較大,經常會針對專家的講課內容,提一些問題。從上學起,學院自由的學術氛圍,就為鞠躬奠定了創新的基礎。從上海到長沙,物質條件的反差十分巨大。"但是我特別喜歡湘雅,條件再差也沒關係。"鞠躬說道,湘雅嚴謹的學風和治學態度,教會了他如何做學問。
後來,鞠躬被分配至西安工作。他被分配到解剖教研室,儘管條件比較艱苦,但因為有他喜愛的神經解剖學,他便一有空就泡圖書館,直到泡得坐骨結節下的皮磨破了,他卻說:"值!磨破了屁股,腦袋裡長了知識。"經過近十年苦讀,他和團隊完成了國內首例神經束路追蹤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震動了當時的醫學界。在這之後,鞠躬又提出了"腦下垂體前葉受神經-體液雙重調節學說",打破了垂體前葉不受神經直接調節的半個世紀的定論,開創了國際先河,也讓他在國際上享有了極高的聲望。
從教六十多年,創新無止境
1991年,鞠躬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科學家的生命在於不斷地更上一層樓的追求。對此,鞠躬解釋道:"為什麼要寫這句話?因為我當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後,有些同事就說,老鞠你到頭了,就是最高榮譽了。但我想不對,我不能停在這了,要一輩子往上走的。"
談起自己一生的事業,鞠躬院士眼神閃亮。在當時,脊髓損傷是戰場和軍事訓練中常見多發傷,輕者運動受限、重者癱瘓,歷來是各國軍事醫學研究的重點和難點課題。鞠躬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攻克這一難題。在傳統手術的基礎上,鞠躬大膽創新,率先提出了"硬膜外減壓治療法"。這一治療方案一經發表,便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2002年,鞠躬依託解放軍昆明總醫院脊髓損傷科,對30例最嚴重的全癱患者實施了脊髓挫傷早期神經外科手術。按傳統理念,他們已經無法再用雙腿站立,可術後三個月,他們中80%的人都可以獨立拄拐行走了。
1985年,鞠躬建立了全國首個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此後的幾十年裡,這裡不僅創造出有世界影響力的科研成果,更為祖國培養了許多高層次醫學人才。作為老師,鞠躬的創新教學一直很受學生喜歡。他很關注錢學森的世紀之問,一心要為祖國培養創新人才。他說:"錢學森之問讓我知道,我以前不過是個好教書匠、好的老師,一定要學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我的責任。照本宣科,學生們沒有興趣的,所以我的課堂上,著重剖析醫學成就的發現過程,還原創作者的發現思路,一點點啟發學生。"
從教60多年來,鞠躬院士榮獲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八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獎、原第四軍醫大學首屆教學終身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國家發明三等獎等諸多獎項,帶出了67名博士、65名碩士,還有不計其數的本科生,他的學生張旭成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學生用諸多事例稱讚他是"一代恩師",但他卻說:"我對我自己這一生的評價是沒有什麼偉大的業績,只不過點燃了一支蠟燭而已。這是我的真心話,比起很多大師、名家來,我只能是一支蠟燭。"
在中南大學舉行的"我的理想、實踐與情操"百名院士百場報告會上,鞠躬院士曾強調:"要學會痛己之不足,要對於自己的不足如同芒刺在背,只有痛才能促使自己下決心改正,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這也是一個科學家不斷追求的更上一層樓。"他寄語中南大學和中南學子們"喜看沉舟側畔千帆過",他說"沉舟"就是自己,希望廣大學子們能夠勵精圖治,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鞠躬院士參觀湘雅醫學院院史館
儘管成就眾多、育人無數,鞠躬院士卻一直保持著謙遜。有人寫了一幅字"大家風範"送他。他幽默地回應說,應該寫"小家弊玉",弊病的弊;人們稱他為"泰鬥",他回應說:"實際上我從來不接受'大師'的稱號,更不是'泰鬥'。我認為能當一個好漏鬥就不錯了,能濾掉糟粕,留些精華給後世就不錯了。"在他熱愛的醫學事業上,他用一項項科研成果造福著國家和人民,也始終用勤奮、堅持的態度,面對一切挑戰。
來源: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