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中國量子再獲突破 一人成果填補空白世界首創 真正國人驕傲

2020-12-03 妞說裝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錯!現代戰爭打的就是科技含量及工業基礎。當年一窮二白的中國軍備科技也曾不堪,但如今已爆發出強大的潛力,而軍備技術也正前所未有的接近復興。

比如量子技術領域,我國更是頻獲突破: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衛星,量子雷達,水下量子通信,量子成像技術等等。而如今,在這一領域,我們又迎來了一大突破。

據新華社2月21日消息,中國科技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又在量子晶片的研製方面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喜訊!他們創新性地製備了六量子點的半導體晶片,並在國際上首創性的實現了3量子的比特邏輯門操控,為未來的晶片集成化打下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物理評論應用》上。

當然,說到郭光燦院士可能不少人還沒聽說過,他是中國「量子通信與量子信息技術」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院士。早在70年代,郭老就發現了氮分子的氣體雷射器,當時的這一成果曾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一大空白,意義重大。

而後他才轉戰到量子信息領域,90年代他提出的「概率量子克隆原理」「量子避錯編碼原理」等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同時據郭老介紹說,其實量子計算或量子晶片的意義不會亞於兩彈一星。

但是在起步階段,郭光燦卻很少能得到的支持。不過最後,終於有一年,中科院為郭光燦提供了5萬元的研究經費,自此,量子通信與計算實驗室成立。但是研究量子晶片,由於還是嚴重缺乏資金,郭光燦曾以個人名義向校方借款800萬,而這在別人看來就是賭博式的冒險行為。

而在2001年,郭光燦終於申請到了國內第一個量子研究項目,經費達2500萬元,但郭老卻沒把全部的經費來發展自己的實驗室。而是要打造科技界明星「富二代」「中國要在世界上競爭,靠小團隊是不行的,必須團結國內更多的力量來參加。」

沒錯,如今在郭老的隊伍裡已誕生了其他4位院士。他們就是孫昌璞、彭堃墀、杜江峰以及潘建偉。如今,在國際量子技術領域,中國科學家的成果早已擲地有聲,而郭老看到這一幕更是倍感欣慰。同時也感嘆自己的追求,不過是「品味科學、激揚人生」。

所以,最後再次向為祖國做貢獻的所有科學家致以崇高敬意!他們才是國家的棟梁,真正的明星!!為你們而自豪而點讚!!

相關焦點

  • 廣域量子通信突破,網評:中國科學需要跟多這種「填補世界空白」
    量子技術是世界前沿的技術,在量子技術這一方面,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現在中國的,量子計算機世界最快,在量子通信這一塊已經發展到了廣域量子通信。這些之前都是國際上面沒有達到的高度,網友們對中量子技術的突破紛紛點讚,對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陳宇翔、彭承志等紛紛點讚,同時不少網評表示:中國科學需要跟多這種「填補世界空白」。是的,中國的科技不能只是停留在追趕美國的腳步方面,科技發展的方向和道路有著無數條,中國需要有跟多的「填補世界空白」的好消息傳來。當然如果是傳來像量子技術突破的這樣的好消息那更是振奮人心。
  •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國儀量子新品填補國內多項空白 快訊
  • 中科大傳喜訊,潘建偉再創裡程碑,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
    不過中國卻有一群科學家整天研究這些神秘的學問,並且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量子高峰」,連戰連捷。 近日,中科大傳喜訊,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潘建偉與多位院士再立新功。而在量子世界中,處於糾纏態的體系中,粒子間的相互影響是可以超光速的,這也就是量子非定域性原理。科學家們發現,兩顆量子之間可能會發生相互作用,如同「心靈感應」一般,1964年,科學家貝爾提出了利用「量子糾纏」來進行信息傳遞的實驗,也就是「量子通信」。
  • 中國量子計算機喜訊傳來,潘建偉院士功不可沒,中國科技未來可期
    當今世界是網際網路橫行天下的時代,計算機的問世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政治軍事,網際網路的作用不可忽視。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越來越關注計算機的發展,不斷地更新計算機,使之更好地應用於社會,解決更多的問題,創造更大的福利和價值。
  • 中國晶片再獲突破,繼光刻機後量子計算迎來喜訊
    在光刻機傳出喜訊的同時,我國在量子計算靈越也傳來了新消息。 除去騰訊的專利之外,中國科學院的潘建偉教授,也對外宣布了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將量產量子點供應材料填補空白
    5月8日上午,量子材料(亞洲)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會北京工作會議在新世紀日航酒店舉行。會議由公司董事長劉曉先生主持。美國Quantum Materials Corp.
  • 中科院研究員15年深入藏南 填補「中國地圖的空白」
    >人民網武漢1月7日電 (周雯)打破了400多年來橫版地圖一統天下的局面,將世界「豎」起來了的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郝曉光,近來正忙著另一件大事:將15年來填補藏南地名空白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書名叫《輿圖依舊抱河山——中國地圖藏南地名補白研究》。
  • 填補國際空白!東北又出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近日,由大連理工大學建工學部張吉禮教授團隊承擔的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國節能協會團體標準《建築基本單元信息模型》送審稿在北京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通過審查專家組審查,專家組認為"該標準模型具有原創性,標準填補了國際空白
  • 屠呦呦國人的驕傲
    在9月份各大傳統媒體及自媒體的播報中,我們大眾才真正意義上對這位本土科學家有所了解。上世紀50年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藥學系(後更名「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幾年的現代醫藥學習使她受益終生。195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為屠呦呦提供了兩年半脫產學習中醫藥的機會,使她掌握了豐富的中醫藥學知識,為後來發掘中醫藥寶庫奠定了堅實基礎。
  • 填補行業標準空白!四會再添新材料科研成果突破
    標誌著亞太公司在汽車用高性能複合材料研發領域的重大突破,同時填補了國內該行業標準的空白,有效促進乘用車翼子板技術質量的規範和升級。 同時,乘用車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翼子板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上還是空白,生產企業多以客戶的要求為依據制訂自己的企業標準並組織生產,行業內因為缺乏標準的引導和規範,產品良莠不齊。 為有效引導產業的良性持續發展,同時使用戶在選擇、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有統一的標準進行參考和對比,促進產品質量和技術升級,充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 喜訊| 新華醫院三項科技成果獲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二等獎
    該項目提出以下主要創新點:(1)通過大樣本特應性皮炎的臨床表型研究,明確我國特應性皮炎臨床體徵;並釐清嬰兒脂溢性皮炎、嬰兒溼疹、溼疹與特應性皮炎的關係,改寫我國教科書;(2)建立中國首個嬰兒、兒童特應性皮炎診斷標準,得到國際認可,填補了國際上3個月以下嬰兒特應性皮炎診斷標準的空白,使早期診斷與早期幹預成為可能;(3)牽頭完成我國首個12個中心城市0-7歲特應性皮炎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 填補國內空白!本源量子將向用戶提供基於真實量子晶片的量子云
    7月2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國平教授在線做客「武漢光電論壇」,為廣大科研工作者、量子計算愛好者分享了最前沿的量子計算業界動態。量子計算離我們還有多遠?2007年,D-Wave實現世界首臺商用量子退火機;2019年1月,IBM發布了全球首款商用量子計算原型機——IBM Q System One(第四代20量子比特);9月,谷歌宣稱利用其研發的Sycamore量子處理器實現「量子霸權」;2020年6月,霍尼韋爾發布號稱「世界最快」,具有64位量子體積的離子阱量子計算機。
  •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 硬核老院士研究DNA結構,填補國內理論空白,取得世界領先性成果
    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Nucleic Acids Research, EMBO Reports, Bioinformatics 等具有高國際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通訊作者論文100餘篇,獲他人引用8000餘次;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天津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獎勵(均為唯一完成人)等榮譽。
  • 比美國還快100萬倍,中國量子計算傳來喜訊,川普也封鎖不了
    中國量子計算傳來喜訊,比美國還快100萬倍,對於中國取得技術進步,川普也封鎖不了,由於在基礎科學領域取得的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彎道超車,速度比美快100萬倍,川普別想再封鎖。,在完成了基礎量子物理科學理論的研究後,潘建偉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初代量子計算機製造以及技術突破,在量子物理技術應用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由於在這一領域並沒有任何可以使用的指導資料,所以每個國家都是在憑藉自己的科研能力進行探索,如今中國發展出運算能力遠超美國量子計算機的設備,足以證明中國在未來科技領域的超強發展潛力。
  • 潘建偉團隊量子研究再獲突破,登上《自然》雜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我國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院11月19日的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開發了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
  • 中國科大量子研究再獲突破《自然》雜誌刊登最新研究成果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
  • 驕傲!東北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延伸閱讀:蹇錫高,1946年1月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國材料進展》副理事長、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新材料技術協會名譽會長等職。長期從事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其加工應用新技術研究。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耐高溫特種絕緣材料、塗料、耐高溫高效功能膜等領域做出了重大創造性成就和貢獻。
  • 中國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研製成功,將填補空白
    雖然說是我國的科技已經相比以前進步很多了,也已經慢慢進去了科技強國的行列,可是我國現在依然有很多地方是空白的,不能辦法得到填補,還面臨著很多技術上的難題沒有攻克。但是中國長城科技公司給大家帶來好消息,就是我國有了首臺半導體雷射隱形晶圓切割機,這個技術得到以後,我們就從此又少了一塊空白區,真的是令人興奮。
  • 中國在量子晶片獲得了重大突破,這是值得國人驕傲的事情
    ​技術領域的發展是我們一直在把控的領域,但是在這一領域我們存在很多缺陷,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來取得突破,我們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在近年來的各種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我國這一方面的一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