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新「野心」: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

2020-12-06 和訊

國家級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佔國家級高新區產值總量的比重從2016年的21.74%上升至2018年的23.58%。

隨著疫情後逐步復工復產,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以下簡稱BioBAY)近日在桑田島區域舉辦了BioBAY二期C區籤約暨B區開業儀式,其定位於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的二期項目全部啟用。據悉,本次落戶企業集中在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將增強BioBAY在抗體藥產業鏈端的優勢,深入布局免疫治療等新領域。

國家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顯示,中關村(000931,股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武漢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和濟南高新區位列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榜單前五位。其中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競爭力位列第一。

新冠疫情正在從各方各面衝擊和改變中國醫藥(600056,股吧)產業的市場格局。進入後疫情時代,公衛應急體系、創新藥物研發、醫療應急物資配備等將成為城市建設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環。

而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備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長周期、多學科交叉等特徵的生物醫藥產業更是備受關注。當前,產業園不僅在人才聚集、技術集成、資金融合、成果轉化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同時也深度契合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已經成為了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依託。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國家應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經濟下行壓力的「變壓器」,促進穩就業、穩增長的「穩定器」。從創新孵化、產業基金到聯盟,生物醫藥產業園越來越成長為中國醫藥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於創新藥企來說,在合適的時機找對適合的園區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加速器。麥肯錫在近期發布的《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中國醫藥行業格局》中稱,隨著經濟復甦而引發的投資增長預期以及隨之出臺的支持性政策,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關注領域和機會。醫藥公司當前的緊迫任務是緩解疫情帶來的短期衝擊,為恢復常態後的市場變革做好準備。

先導優勢和集聚效應

此次BioBAY的二期項目,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科教創新區桑田島區域,BioBAY旨在將其打造為生物醫藥孵化、加速與產業化的完整鏈條。佔地21公頃,分三個區塊開發。A區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已建成9棟標準廠房和1棟公共配套樓,目前已有百濟神州、再鼎醫藥、貝克曼庫爾特、億騰等企業入駐。B區總建築面積9.4萬平方米、已建成13棟標準廠房,目前已有立生醫藥、亙喜、藥明巨諾、克睿基因等一批企業進駐。C區總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已建成8棟標準廠房和1棟公共配套樓,5月29日正式開放。

上述企業涵蓋了多個近年來生物醫藥的熱門領域,包括PD-1/PD-L1等免疫療法、CAR-T等細胞和基因治療。2019年,君實、信達、恆瑞盛迪亞、百濟神州四家企業研發的國產PD-1新藥相繼獲批上市,其中三款藥物在BioBAY研發或生產。

隨著細胞和基因治療成為醫療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近期蘇州市公布的生物醫藥地標產業方案中也將其作為園區今後重點發展的領域。在本次籤約和開業企業中,也包括了該領域的藥明巨諾、亙喜、克睿等一批創新企業。

生物醫藥產業是蘇州四大先導產業之一。蘇州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由蘇州市政府牽頭成立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多方位多角度大力支持生物醫藥產業。

「第一,從定位上來說,蘇州提出對標並學習波士頓經驗,做研發端的產業地標,布局生物醫藥是必然的;第二,BioBAY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基礎和平臺在中國已經有一定優勢,隨著一大批企業在資本端,上市或是融資,在產品端不斷有成功產品上市,這樣的優勢會越來越大。從公司到平臺、資源、政策、金融、產業生態圈,園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龐俊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BioBAY各區定位和發展也是伴隨中國新藥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們從早期小分子創新藥,再到抗體藥,包括現在的細胞治療等。我們比較幸運的是在這些重要的發展階段,招到了最好的公司,在園區形成了集聚效應的產業生態。」

在這批入駐二期項目的企業有專注抗體藥物的杏聯藥業,其母公司中國抗體已在港股上市,杏聯藥業項目投資總額將超過10億元,一期投資4億元。本次開業的產業化基地將用於其首個產品SM03的商業化生產,該產品針對類風溼性關節炎,已在國內三期臨床試驗中,產品預計2021年提交上市申請。

杏聯藥業執行董事強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未來研發、生產、銷售都會放在蘇州,這裡已經構建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系統。小分子大分子、人才引進、研發交流、信息溝通、聯合用藥,包括聯用、共同開發等都具有優勢。」

龐俊勇指出,選擇細胞和基因治療作為未來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希望在免疫治療領域全方位布局,「像引進亙喜生物等團隊和公司形成聚集效應;包括從研發到生產、治療、商業化等產業鏈的形成;會參考在抗體領域的經驗,比如在產業鏈的關鍵節點做一些支持性的平臺搭建,比如我們正在考慮去尋找全球或者全國最好的病毒製備公司,作為搭建這個領域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資本加持

根據上述科技部的報告顯示,2018年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約1.82萬億元,較2017年增加了0.26萬億元,2017和2018年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8.88%和16.95%。2018年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總量約為4.55萬億元,約佔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05%。

調研園區2018年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佔園區產業總量的比重從2016年的18.39%增加到了20.17%,特別是國家級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佔國家級高新區產值總量的比重從2016年的21.74%上升至2018年的23.58%,逐漸成為園區的支柱產業之一。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三大區域產業聚集明顯,主要體現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區域集聚化發展,但東中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除東部地區保持強勢外,中西部五省的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壯大形成,其他地區的發展則相對較為緩慢。具體來說,2018年東部沿海省份生物園區產業總產值佔調研園區總產值的75.34%。

中關村、上海張江、蘇州工業園區等為第一梯隊。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綜合競爭力、技術競爭力均位列第一;上海張江高新區龍頭競爭力位列第一,產業、環境和技術實力強勁;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競爭力位列第一;武漢東湖高新區的人才競爭力位列第一;深圳高新區的環境競爭力位列第一。

園區的另一項重要指標來自於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隨著開拓藥業正式在港股敲鐘上市,BioBAY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0家。其中信達生物、基石藥業、亞盛醫藥、中國抗體、康寧傑瑞、開拓藥業先後登陸港股;百濟神州、再鼎醫藥、和黃醫藥赴美納斯達克上市;博瑞醫藥成為華東地區首家登陸科創板的醫藥創新企業。

藥明巨諾是一家專注於最新細胞治療技術領域的臨床階段的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2018年6月,藥明巨諾的CAR-T產品 JWCAR029獲得臨床大批件,目前已經在蘇申領《藥品生產許可證》。藥明巨諾已經啟動商業化布局,推進JWCAR029的產業化進程,並計劃最快在今年赴港上市。

在融資方面,出現了康寧傑瑞6000萬美元、亙喜生物8500萬美元、科望生物1億美元、和鉑7500萬美元等大額融資。目前,園內融資總額達人民幣70億元。

總部設在BioBAY的亙喜生物於2019年獲得了8500萬美金的融資,作為一家臨床開發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目前正在開發FasTCAR、TruUCAR、Dual CAR和Enhanced CAR-T細胞療法,用於治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和實體瘤等疾病。

CAR-T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方法,每個人的細胞和接受過的治療都不同,許多患者在接受CAR-T治療前已經接受過各種治療方法,如骨髓移植手術、化療、靶向治療等,所獲得的T細胞的製備和編程也會各異。CAR-T也是除PD-1/PD-L1之外,國內各家企業前赴後繼布局並追趕全球大部隊的又一產品領域。

基因療法同時也是「天價」藥品家族,2017年諾華Kymriah和Kite Pharma的CAR-T產品Yescarta相繼獲批上市開啟了CAR-T的商業化進程。2018年5月24日, FDA批准諾華旗下AveXis公司的基因療法Zolgensma上市,但引發爭議的是其高達212.5萬美元的定價。這也是諾華為其第一個CAR-T基因療法Kymriah開出47.5萬美元定價之後,又一個用價格震驚市場的產品。

CAR-T技術涉及基因工程載體的構建和CAR-T細胞製備兩個問題,包括採集患者的免疫細胞、體外細胞培養、轉染、擴增和回輸等製備和治療。由於試劑等耗材成本、CART細胞的質控檢測成本、細胞產品GMP廠房運營成本、第三方認證和質檢的費用都很高,目前終端成本很難下降,導致今後落地的價格會很高,這也是諾華和Kite Pharma制定高昂的治療費用的原因。

「開發高效又實惠的基因治療藥物,讓中國老百姓(603883,股吧)承擔得起,同時企業有一定的回報,這是一個巨大的命題。解決這個巨大的命題要靠技術創新。」亙喜生物總裁曹衛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相比較目前已經上市的產品來說,我們可能便宜許多。此前的戰略投資也說明對我們的智慧財產權、創新技術平臺、商務模式和經營團隊的認可。」

對於接下來的上市計劃,曹衛表示正在考慮在國際資本市場IPO,包括納斯達克和港股市場,「作為生物製藥企業,我們不擔心近期發生的一些中國企業審計的問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市可能更合適一些,比如跟美國公司進行技術合作或併購會少一些障礙。」

(作者:盧杉 編輯:徐旭)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11年長出新產業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已集聚460餘家企業
    原標題:「B村」,11年長出一個新產業 19日,蘇州信達生物與美國Incyte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和獨家開發協議,共同推進Pemigatinib(FGFR1/2/3抑制劑)等3種單藥或聯合治療在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地區的臨床開發與商業化,未來有望改變中國膽管癌、膀胱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腫瘤的治療方式。
  • CGT Asia 2021 亞洲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峰會將於3月19日-20日舉辦
    細胞治療產業化與商業化模塊的布局、病毒載體的攻克、基因治療產品全方位申報方案的實施、新一代溶瘤病毒的發展以及疫情環境下生物藥物臨床轉化的研究等眾多行業人士熱切關注的問題亟待解答。 由Taas Labs主辦的T-Bio亞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峰會已於今年9月3日-4日成功舉辦,活動獲得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多家權威機構支持並已取得圓滿成功。
  • 遠泰生物 瞄準抗體藥產業的「獨角獸」
    遠泰生物依託領先的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等生物技術,加快特異性抗體藥物和基於抗體的細胞藥物科研攻關,不斷增強相關高質量產品供給能力—— 瞄準抗體藥產業的「獨角獸」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永濤遠泰生物擁有一流的生物醫藥科學家團隊,是國際上最早提供專業的臨床前全鏈條技術外包服務(從抗體開發、病毒生產、體外和動物試驗、前臨床工作等)的公司之一,在全球已完成逾400個腫瘤細胞免疫治療項目技術外包服務。 「遠泰生物在抗體藥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優勢正在凸顯。」
  • 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將迎接更多全球首創新藥...
    11月20日,作為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規劃面積2平方公裡的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式揭牌。當天,百濟神州上海研發中心 、百濟神州-阿特蒙醫院研發合作項目、高瓴創投醫療器械園項目 、高博產業轉化研究院、馴鹿投資細胞治療技術產業園項目、瓴路藥業項目、復旦科技園創新中心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歐鄰科蛋白組學技術項目、鼎新基因等9個高能級生物醫藥產業項目籤約落地,將共同驅動中國生物製藥邁向源頭創新,在保稅區域打造更集聚、更高端、更先進、更廣泛的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
  • 上藥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正式開工,聚焦基因治療等三大方向
    澎湃新聞從上海醫藥集團獲悉,上藥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將圍繞治療性抗體、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生物醫療創新領域,打造國內生物醫藥板塊布局最齊全、技術領先的孵化轉化基地和產業化平臺,助力中國醫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 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現狀及趨勢簡析
    基因治療產業或將成為抗體藥物之後未來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我國產業創新活躍度不斷增強,配套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但同時上遊產業鏈核心環節卡脖子現象依然嚴重,亟待突破。2020年9月28日,全國首個細胞治療共享產業支撐平臺落戶濟南,細胞治療技術是生物醫藥產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平臺為全國首個集共享實驗室、共享CDMO車間、共享臨床中心為一體的產業支撐體系。細胞產業園將於2022年建成,2023年投入使用。
  • 基因治療將引領生物醫藥第三次革命?
    不同於傳統小分子藥物和抗體藥物在蛋白質水平進行調控,基因治療可在基因水平發揮作用,因此可以克服傳統小分子和抗體的不足,對於致病基因清晰而蛋白質水平難以成藥的靶點具有獨特優勢。 如果把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稱為生物醫藥的前兩次革命,基因治療將引領生物醫藥的第三次產業革命。
  •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強大競爭力 蘇州工業園區用心當好「店小二...
    11月18日,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企業舉辦上市研討會。作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區和全市轉型創新的主戰場,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
  • 和元生物完成超3億元融資,正心谷資本領投,持續領跑細胞基因治療業務
    公司將以「基因藥·中國造」為使命,堅持以基因治療重組病毒研發及生產為核心業務,專注為生物醫藥領域提供優質產品和技術服務,致力於發展為國內精準醫療細分行業的標杆企業,最終打造面向全球服務的上海品牌!       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公司臨港大規模精準產業園一期建設、引進海外高端人才、開發基因治療載體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此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在國內細胞基因治療CRO/CDMO細分領域的領先優勢,更好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對重組病毒載體全方位需求,同時也為公司持續提升CDMO/CMO服務能力、進軍海外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 和鉑醫藥新一代抗CTLA-4全人源單克隆重鏈抗體
    美國馬塞諸塞州劍橋、荷蘭鹿特丹和中國蘇州2020年9月21日 /美通社/ -- 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全球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今日宣布,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其在研產品抗CTLA-4全人源單克隆重鏈抗體HBM4003單藥治療和與特瑞普利單抗(拓益®,抗PD-1,君實生物)聯合治療的兩項臨床試驗申請
  • 長春市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藥物產業園建設項目
    由於癌症治療具有成本高及醫療需求周期長等特點,越來越多疾病需要長期用藥,而生物藥在治療該類疾病等方面表現出良好的療效。因此,隨著癌症等慢性疾病患病率的日益增加,將會激發對生物藥的需求。   目前,我國重點發展的生物製品包括基因工程藥物、開發活性蛋白與多肽類藥物、中草藥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發酵生產、開發各種疫苗、單抗及酶診斷和治療試劑、開發靶向藥物。這幾類藥品市場需求旺盛,也帶動產業的快速發展。
  • 新冠中和抗體在上海完成臨床給藥 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上午獲悉,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產品代號:JS016)已在上海完成Ⅰ期臨床試驗所有受試者給藥,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作為國內最早進入臨床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JS016的研發進度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其在美國的臨床試驗也於今年二季度啟動。
  • 單克隆抗體開發定製、CAR-T臨床研究……瞄準抗體藥產業的』獨角獸』
    遠泰生物擁有一流的生物醫藥科學家團隊,是國際上最早提供專業的臨床前全鏈條技術外包服務(從抗體開發、病毒生產、體外和動物試驗、前臨床工作等)的公司之一,在全球已完成逾400個腫瘤細胞免疫治療項目技術外包服務。「遠泰生物在抗體藥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優勢正在凸顯。」
  • 腫瘤治療之雙特異性抗體—結構、優勢、製備、研究現狀
    特別在使用劑量方面,由於其治療效果可以達到普通抗體的100-1000倍,使用劑量最低可將為原來的1/2000,顯著降低藥物治療成本。相對於組合療法,雙特異性抗體的成本也遠遠低於兩個單藥聯合治療。雙特異性抗體的製備主要有雙雜交瘤細胞法,化學偶聯,重組基因製備等方法。重組DNA技術是目前製備BsAb使用最多的技術。
  • 破解抗體的密碼 腫瘤免疫和新冠治療的春天來了?丨浦東30年•...
    李寧:簡單的說,抗體就是人體免疫系統為了對抗外來的病毒、細菌而產生的一種特異性的蛋白質。抗體的好處是可以把外來的病毒和細菌消滅掉。我們製藥人所說的抗體,是人工製造出來一種抗體去對付病毒、細菌,比如製造出對付腫瘤細胞的「飛彈」,把腫瘤細胞殺死,來治療腫瘤。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中和抗體,新冠肺炎「特效藥」
    什麼是中和抗體? 中和抗體是當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時 B 淋巴細胞產生的一類抗體。當病毒、細菌 等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後,會激活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刺激 B 細胞產生多種抗體。 但只有部分抗體能夠迅速識別病原微生物,與其表面的抗原結合,阻止該病原微 生物結合靶細胞表面的受體侵入細胞,從而保護人體不被感染。
  • 謝曉亮: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肺炎特效藥,可治療和短期預防
    8月8日,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 新冠治療性抗體及疫苗論壇上,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表示,目前為止,針對新冠病毒我們還沒有小分子特效藥,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肺炎的特效藥。
  • 生物創新藥細分市場戰略投資展望——單克隆抗體藥物篇
    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生物創新藥物是醫藥行業的新興產業,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重點,包括單抗克隆藥物、蛋白藥物、基因與核酸藥物等,優良的政策將積極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的高速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令人期待。其中單克隆抗體藥物作為一種具有獨特優勢的生物靶向藥物,具有特異性高、靶向性強和毒副作用低的特點,在治療方面效果顯著。
  • 政策賦予生物醫藥紅利,17家優質創新藥企精彩亮相
    銘豐資本合伙人王鎮對路演企業進行點評渤溢基金合伙人馬嘯對路演企業進行點評兩位投資人都認為,本次論壇已經舉辦了四屆,今年是第一次舉辦路演,路演匯聚了全中國最頂級的項目,其中藥康生物和蘇州晶雲都是細分行業龍頭公司,很快就要IPO了。馬嘯指出,藥康生物在成都的落地,有望帶動國內創新藥的發展。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其中,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就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治療方案之一。 和鉑醫藥(Harbour BioMed)是最早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發現阻斷新冠病毒感染抗體的公司之一。和鉑醫藥與荷蘭知名大學研究團隊通力合作,採用和鉑醫藥的H2L2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研發新冠抗體,為了更深入了解此項工作的進展,華人抗體協會專訪了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