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強大競爭力 蘇州工業園區用心當好「店小二...

2020-12-02 中國西藏網

  11月18日,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企業舉辦上市研討會。作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區和全市轉型創新的主戰場,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

  在此前舉行的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孫燕榮發布了《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在2019年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獲前三名。

  其中,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競爭力、環境競爭力、技術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和龍頭競爭力5個主要指標均名列前茅,在被認為含金量最高的產業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同時,人才競爭力也攀升至第一。這是蘇州工業園區連續兩年在產業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一。

  蘇州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自2006年起布局生物醫藥產業。目前,園區已形成從孵化、中試到產業化的完整產業鏈條,集聚了14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包括自主品牌企業1200多家、外資企業200多家,2019年實現產值9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幅。

  國內新藥研發的排頭兵

  10月9日,今年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信達生物製藥集團宣布,其與美國禮來製藥集團共同開發的抗腫瘤藥物達伯華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於治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這是繼達伯舒、達攸同、蘇立信之後,信達生物第四款獲批上市的單克隆抗體(以下簡稱單抗)藥物,也是今年6月中旬以來,企業第三次公布其研發的單抗藥物獲批上市。

  成立9年,推出4款單抗;3個多月,3款新藥「扎堆」獲批……作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頭部企業的信達生物,是中國擁有單抗藥品上市數量最多的製藥企業,「信達速度」是當之無愧的全球藥企之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目前,在新藥研發領域,園區企業已有9款新藥獲批上市,累計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304張,其中一類新藥臨床試驗批件229張,佔比75.3%,47個項目獲國家重大新藥創製支持。在技術壁壘最高的生物大分子藥物領域,園區企業2019年新增生物一類新藥臨床試驗批件24張,佔全國同期的21%。

  在醫療器械領域,園區企業已獲醫療器械註冊證783張,其中三類268張;12個產品進入國家醫療器械創新產品審批「綠色通道」,佔江蘇省進入該「綠色通道」產品數量的39%。分子診斷、植介入高值耗材、高端影像設備等領域呈集聚效應,部分產品實現進口替代,朗潤、飛依諾、康眾等企業的一批高端產品打入「一帶一路」國家及歐美市場。

  在生物技術及新型療法領域,園區已集聚超過100家相關企業,細胞治療、生物晶片、基因測序與合成等前沿領域形成一定規模和技術領先優勢,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B村」作為後來者精準突圍

  在園區裡有一個園中園——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但是,企業家們更喜歡稱這裡為「B村」,這一親切稱呼由產業園英文名BioBAY演變而來。

  「B村」的服務團隊則將落戶的人才稱作「客官」,將自己稱作「店小二」,為的就是向客戶表明「產業服務者」的初心不改。

  全國醫藥產業園區眾多,「B村」成立於2007年,從成立時間來看並不算早。作為一個後來者如何突圍?「B村」給出的答案是:精準的定位和差異化競爭。

  對此,派格生物醫藥(蘇州)有限公司CEO徐敏很有發言權。他是「B村」的首批「客官」之一。徐敏這批「客官」都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海外科學家,背景雖有所不同,但回國後,他們都選擇在中國創建自己的公司,投身新藥研發。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告別了缺醫少藥的困境,醫藥產業在艱難中起步,如今已迎來爆發式增長。本土藥企從「仿」到「創」,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然而在10多年前,沒有太多人相信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可以耐得住性子做創新,也沒有太多投資人願意投資生物醫藥創新企業。

  但是「B村」和別的園區單純招商不同,十多年前就明確提出「專注做創新創業企業的孵化」的定位,並努力營造一個涵蓋「預防—診斷—治療」全鏈條的高端人才生態圈。

  為了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園區近年來除了推出滴灌式扶持政策、保姆式親商服務,更加注重加強頂層設計。以產業為導向引進真正需要的人才,同時引導人才及其項目實實在在地嵌入園區產業鏈,用良好的產業生態「黏」住人才。目前,園區聚集的各類生物醫藥創新人才的總量已超過4萬人。

  現在,從上遊的供應商、下遊的客戶到中間的第三方服務,「B村」一應俱全;從中試、毒理分析到伴隨診斷,「鄰居」們都能做。「B村」成為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生態的一個縮影。

  全球資源匯聚加速強鏈補鏈

  7月上旬,一場籤約儀式將業界的目光聚焦到園區。亞盛醫藥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強強聯合,宣布攜手建設「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亞盛研究院」。一個是國內較早專注於原創新藥研發的企業,擁有8個進入臨床開發階段的一類新藥;一個是首批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擁有全國綜合性醫院中最大的血液學診斷平臺。亞盛醫藥和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這次「牽手」,是園區第「N」次出手為生物醫藥產業強鏈、補鏈。

  「這是雙方合作的起點,也是合作的落腳點。希望我們的合作能呈現院企合作、協同創新的積極效應,共同推進血液腫瘤相關創新藥物的臨床開發,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亞盛醫藥董事長、CEO楊大俊說。

  無獨有偶,10月下旬,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首個技術創新中心——分子診斷技術創新中心正式啟用。該創新中心依託核酸診斷、生物傳感器及SimCell、抗體診斷3項技術,開發醫學、環境及食品安全3個領域的多種快速診斷技術,今後將為專業檢測機構、醫院、社區、海關口岸及普通家庭提供包括感染性疾病、癌症、糖尿病、抗生素及農藥殘留、綜合毒性和環境汙染物等的快速檢測。

  回望來時路,吸引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落戶,引進牛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31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等14家「國家隊」科研院所入駐,每一步都顯示出園區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的良苦用心。

  當前,蘇州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一號產業」,園區是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地標的核心區,主動整合高校、院所、載體、企業等優勢資源,以產教融合為支點,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將助推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立足高地勇攀高峰。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產業競爭力前10強排行榜:蘇州工業園區第一
    中商情報網訊: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備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長周期、多學科交叉等特徵的生物醫藥產業備受關注。當前,園區不僅在人才聚集、技術集成、資金融合、成果轉化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同時也深度契合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已經成為了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依託。
  • 恆瑞集團生物醫藥研究院及總部基地籤約落戶蘇州工業園區
    藍紹敏李亞平分別會見孫飄揚一行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藍紹敏,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分別會見了恆瑞醫藥集團董事長孫飄揚一行。恆瑞集團生物醫藥研究院及總部基地籤約落戶蘇州工業園區,李亞平出席籤約儀式。在會見中,藍紹敏代表蘇州市委、市政府對孫飄揚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蘇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蘇州加快構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
    近年來,蘇州前瞻布局,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紅利政策,精準聚焦新藥創製、高端醫療器械和前沿生物技術等方向,致力於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 蘇州生物醫藥考察:這五家企業不能錯過!
    生物醫藥全國「最牛」的三家園區,蘇州工業園區就是其中一家,並且競爭力全國第一。在增長速度方面,連年保持20%-30%的高速度。2020年元旦後,蘇州宣布:生物醫藥將作為蘇州在全球最有競爭力、最有影響力的產業地標精心打造。蘇州將構建國際國內最優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創新生態。蘇州的生物醫藥正在讓中國乃至世界刮目相看。
  • 蘇州觀察:聚焦蘇州工業園區
    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生物醫藥產業一直是國內外各區域爭相發展的重點。目前,蘇州工業園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已初具規模。2013年,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實現140億產值,以高端學術帶動科技創新也是園區發展該產業的創新思路,選址於獨墅湖畔的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正是這一思路具體實踐的代表,它的設立更是為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內的創新企業在生命科學領域學術與產業化之間建立起了一條便捷通道。
  • 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排名,成都高新區擠進前三
    【製藥網 行業動態】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高附加值、長周期、多學科交叉等的特點,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在人才聚集、技術集成、資產融合、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顯著,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託。11月3日,《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發布後,引起了業內的關注。
  • 11年長出新產業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已集聚460餘家企業
    這一合作將蘇州信達的開發領域從大分子藥物拓展到小分子藥物,成為企業發展的又一裡程碑。 「創辦一家能參與國際競爭的創新公司,開發出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這是我回國創業的初衷。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承載了我的夢想。」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俞德超介紹,2011年8月,信達正式創建。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新「野心」: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
    國家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顯示,中關村(000931,股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武漢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和濟南高新區位列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榜單前五位。其中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競爭力位列第一。
  • 理論圓桌 | 學鑑「波士頓模式」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如何創新路?
    要積極鼓勵蘇州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建立蘇州生物醫藥學術研究的戰略聯盟,共同培育本地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生態。美國波士頓的生物醫藥產業自上世紀7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成了全球最具規模的生物醫藥的創新區域。在各國將生物醫藥列為新興產業之際,波士頓模式成為爭相效仿的成功典範。
  • 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競爭力排行榜出爐 成都高新區排第六
    4日下午,大會閉幕式舉行,現場除了為青年科學家頒獎,還發布了重磅報告和排行榜——《2019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分析報告》出爐,現場公布2019中國生物醫藥園區競爭力排行榜,並對全國排名前十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頒獎。
  • 冷泉港亞洲學術中心今日籤約落戶蘇州生物醫藥園區
    9月17日,「冷泉港新十年協議籤約」在蘇州工業園區現代大廈舉行。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丁立新主持會見冷泉港實驗室副總裁、冷泉港亞洲總裁David Stewart。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江與David Stewart分別代表雙方籤署協議。
  • 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與蘇州工業園區籤訂合作協議
    生化與細胞所所長劉小龍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蘇州工業園區的工作效率、專業精神和發展環境,並對未來雙方的合作充滿期待。他相信此次籤約對推動蘇州工業園區發展和研究所自身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現在研究所與園區的合作條件成熟、優勢顯著、思路對頭、目標清晰,雙方攜手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
  • 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慧三大產業主題活動綻放精英創業周!
    近年來,園區大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產城融合的發展定位、國際化開發運營模式、多元化產業運營等發展策略,引導人才、資金、項目、載體向園區集聚,逐漸形成了創新人才薈萃、創新主體集聚、創新成果突出、創新生態優良、創新活力迸發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環境。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造就創新發展硬核
    康寧傑瑞董事長兼總裁徐霆博士榮獲第六屆「蘇州傑出人才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蘇州藥物創新研究院蔣華良院士團隊、蘇州漢天下電子有限公司楊清華博士團隊獲評蘇州市頂尖人才(團隊),邁博斯、信諾維、思必馳等入選姑蘇重大創新團隊。當下的蘇州工業園區,正以人才「引擎」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
  • 蘇州工業園區牽手韓國科學技術院 共建中韓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
    本報訊(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昨天,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舉行籤約儀式,將合作共建中韓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今後,該創新研究院將圍繞長三角區域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需求,打造中韓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產業合作、人才交流的新平臺。  韓國科學技術院成立於1971年,是韓國首個培養頂尖科技人才的研究型大學。
  • 蘇州工業園區:嵌入發展大格局、釋放綠色向心力 書寫生態文明高分...
    蘇州工業園區,正加速成為一座科技與人文、產業與城市完美融合的宜業宜居現代化新城。始終堅持「環境立區、生態立區」理念,踐行綠色發展之路,蘇州工業園區現代化新城建設,正為蘇州釋放出強大的綠色向心力。城市向「美」汙染防治攻堅成效彰顯2019年,作為全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試點地區,蘇州工業園區新一輪生物多樣性調查順利結束並通過專家評審。數據顯示,與2012年調查相比,園區植物、鳥類和底棲動物等數量均有所增加,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這與園區近年來水、氣、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密不可分。
  • 冷泉港亞洲學術中心落戶蘇州工業園區
    本報訊 (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昨天下午,冷泉港亞洲與蘇州工業園區籤署新十年合作協議。未來十年,冷泉港亞洲將在現有會議平臺的基礎上,新建冷泉港亞洲學術中心,圍繞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課題,組織最頂尖的科學家,舉行小型、封閉式的學術研討會,為園區眾多「大院大所」的專家和學者提供跨學科、跨領域的培訓。
  • 營造最優產業生態 加快打造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世界級產業集群...
    長江日報訊(記者王雪)11月27日,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峰會暨2020國藥器械生態大會「武漢之夜」活動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出席活動並致辭,國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敬楨出席活動。
  • 做強醫療器械、生物醫藥蘇州高新區按下「一號產業」加速鍵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緊跟蘇州「一號產業」發展的步伐,大力推進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在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東南大學醫療器械研究院、蘇州協同創新醫用機器人研究院、國仟創新醫療科技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的引領下,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正乘風破浪、銳意而行。
  • 加力打造千億新興產業集群 寫在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召開之際
    今天,全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將召開,再次吹響產業躍升發展的號角,彰顯廈門生物醫藥產業追求卓越的品格風範,構築新時代產業發展的戰略優勢,打造出烙上「廈門」標識的生物醫藥產業高地。依託廈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優勢,廈門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生物醫藥大項目、好項目加快落地,打造產業升級版。目前已吸引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恆瑞醫藥前來落戶,建立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廈門工程技術研究院、福建盛迪醫藥有限公司。鍾南山團隊領銜的廣州呼研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也已籤約落戶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