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瑜 何恬
核心觀點
蘇州市可以借鑑波蘇士頓模式,結合蘇州已有的生物醫藥產業的良好基礎,確保各項實施路徑的全面穩妥推進;蘇州市負責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管部門除了制定和監督執行相關政策措施之外,還應成為連接政府、企業界、學界的橋梁,並以市場為導向,對蘇州未來的生物醫藥產業進行統籌、協調與規劃。
要積極鼓勵蘇州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建立蘇州生物醫藥學術研究的戰略聯盟,共同培育本地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生態。
美國波士頓的生物醫藥產業自上世紀7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成了全球最具規模的生物醫藥的創新區域。在各國將生物醫藥列為新興產業之際,波士頓模式成為爭相效仿的成功典範。
波士頓模式的三大要素
要素一:政府扮演積極的角色。政府的積極支持歷來是新興產業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為研究人員和產業推出新的激勵機制以促進特定領域的創新與研發。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研究經費的支持和稅收上的優惠。
在聯邦政府層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供的經費是波士頓生物醫藥取得驕人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生物醫藥領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大約10%的經費會被授予以波士頓為龍頭的麻薩諸塞州。2018年,在獲得經費超過1億美元的70家組織中,11家位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地區佔了其中的10家。此外,通過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直接參與,聯邦政府對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與創新上的支持還體現在對初創小企業提供財政支持的兩項政策上:小型企業創新研究和小型公司科技轉讓。
要素二:「產學研」的分工與整合。「波士頓模式」中的重要一環是科研、教育與生產領域在功能上的協作。在生命科學領域,大公司與初創公司協作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傳統行業。這一點在波士頓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尤為明顯。在波士頓地區,大型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依賴於對那些有重大創新突破的初創公司的收購。專利壁壘以及其他因素降低了大公司的獲利能力,在生物技術初創公司中尋求成本較低的創新成果成為其新的獲利模式。在這一點上,波士頓的產業集群模式給大公司與小公司之間的交流與整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機會。地理上的優勢也降低了世界一流的大型製藥公司與以創新為主的小公司之間合作的成本。這也是大型跨國藥企紛紛在波士頓設立據點的重要原因。
波士頓的分工合作體系也包括教育界與企業界的合作。波士頓地區的學術資源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理工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等傳統的生物醫藥學院之外,還有各種結合了生物學和其他信息工程學科的跨學科學術項目,例如麻省理工的計算機和系統生物學項目、哈佛大學的生物統計學以及塔夫茨大學的生物信息學研究小組。
要素三:學院領銜的產業創新社區的規劃和開發。創新配套設施的建立與開發是波士頓集群模式可以成功的第三個重要因素。統計顯示,處于波士頓中心的劍橋地區有超過1000家與生物技術相關的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位於肯德爾廣場及附近區域。
肯德爾廣場創新文化的核心是一個由學院領銜的創新產業社區的開發。1970年代開始,麻省理工學院利用聯邦政府重建劍橋城的機會,在靠近校園的肯德爾廣場地區建造研發中心。除了辦公、研發的空間,麻省理工也非常重視周邊社區配套設施的打造。根據2010年的數據,除去位於校園內的1100萬英尺,麻省理工在肯德爾廣場附近擁有約600萬平方英尺的商業地產。
學校周圍創新社區的崛起加強了麻省理工與企業間的關聯。據統計,2001年,21家由麻省理工校友或老師成立,或使用麻省理工授權的科技生物醫藥公司年收入達到了25億美元。
「波士頓模式」對蘇州的啟示
蘇州在2020年4月發布的《全力打造蘇州市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地標實施方案(2020-2030年)》中明確提出對標並借鑑美國「波士頓模式」來打造「中國藥谷」的願景。蘇州與波士頓存在眾多相似之處。它們都距離可以為生物技術產業創新提供後盾的金融中心不遠,都有首屈一指的對創新文化建設極其重要的人文生態環境,國內外一流高校落戶的產業園區以及不斷增長的生物醫藥企業的集群效應。
啟示一:政府的角色。在「政府+企業+學院」的「波士頓模式」中,美國聯邦政府和麻薩諸塞州州政府對波士頓生物醫藥產業在研究經費、稅收優惠、組織機構等方面的支持,對波士頓生物醫藥產業的成功厥功至偉。此外,麻薩諸塞州州政府成立的「麻薩諸塞州生命科學中心」,也通過資助企業研發、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基礎設施投入、稅收優惠等措施,對當地包括生物醫藥產業在內的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全力打造蘇州市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地標實施方案(2020-2030年)》中,蘇州市政府提出要通過產業集群打造、技術創新、產業配套服務環境優化、財政保障等實施路徑來打造具有蘇州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地標。蘇州市政府也已經牽頭成立了「蘇州市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領導小組」來全面統籌協調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工作。
蘇州市可以借鑑波士頓模式,結合蘇州已有的生物醫藥產業的良好基礎,確保各項實施路徑的全面穩妥推進;蘇州市負責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管部門除了制定和監督執行相關政策措施之外,還應成為連接政府、企業界、學界的橋梁,並以市場為導向,對蘇州未來的生物醫藥產業進行統籌、協調與規劃。
啟示二:企業間的分工。企業間的分工與合作是「波士頓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波士頓模式中,國際大藥廠與小型初創公司這兩種企業都對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國際藥廠憑藉其豐富的臨床經驗、管理與商業化的能力對生物醫藥產業起到了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波士頓模式可以成功依靠的不僅僅是國際大藥廠的資本與經驗,還需要小型初創企業的配合。波士頓的例子說明醫藥「巨頭」往往因其局限於短期的獲利目標而在需要探索的生技創新領域有所保留。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們需要與小型初創企業配合來完成從早期研發到後期商業化運作的過程。
蘇州發布的實施方案中也明確了蘇州要「大力招引龍頭企業及總部」來推動產業發展的實施路徑。重點將放在世界500強、全球行業前50的企業,目標是力爭「5年內引入具有世界影響力企業15至20家」。蘇州市政府應鼓勵上規模的境內外生物醫藥企業在蘇州設立地區總部或者獨立的研究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相應的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等。此外,長三角地區歷來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區域,這一區域優勢或是蘇州比全國其他地區在創新產業領域更有衝勁的源頭。因此,除了對上規模生物醫藥公司的吸引與投資外,蘇州還應大力加強對生物醫藥創新的小型初創型企業的政策扶持。
啟示三:大學的作用。在「波士頓模式」中,大學對整個創新社區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肯德爾廣場及周邊形成的生技創業園區的開發從一開始就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在推動。波士頓的經驗告訴我們,很多成功的生物技術領域的突破往往是從大學校園裡開始的。將校區作為生物創新園區的中心可以緊密連接企業與學校之間的關係,促進創新人文生態的建設。這樣的社區共享辦公與實驗空間、配套的休閒商業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區域對建立一個創新社區都必不可少。
合理運用大學的創新能力是蘇州推動生物科技發展的關鍵。目前來看,蘇州已經具有建立一個肯德爾廣場式的「創新部落」的基礎。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聚集著眾多國內和國際知名的高等院校,其中包括幾家擁有醫學院和藥學院的高校。同時,附近一牆之隔的蘇州生物納米園也是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生物新興產業的重要基地。借鑑肯德爾廣場的模式需要對蘇州現有創新資源進行整合與再開發,使大學與研究院成為生物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同時,要積極鼓勵蘇州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建立蘇州生物醫藥學術研究的戰略聯盟,共同培育本地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生態。
★作者分別系西浦智庫主任、研究員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