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圓桌 | 學鑑「波士頓模式」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如何創新路?

2021-01-16 蘇州新聞網

□宋瑜 何恬

核心觀點

蘇州市可以借鑑波蘇士頓模式,結合蘇州已有的生物醫藥產業的良好基礎,確保各項實施路徑的全面穩妥推進;蘇州市負責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管部門除了制定和監督執行相關政策措施之外,還應成為連接政府、企業界、學界的橋梁,並以市場為導向,對蘇州未來的生物醫藥產業進行統籌、協調與規劃。

要積極鼓勵蘇州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建立蘇州生物醫藥學術研究的戰略聯盟,共同培育本地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生態。

美國波士頓的生物醫藥產業自上世紀70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成了全球最具規模的生物醫藥的創新區域。在各國將生物醫藥列為新興產業之際,波士頓模式成為爭相效仿的成功典範。

波士頓模式的三大要素

要素一:政府扮演積極的角色。政府的積極支持歷來是新興產業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為研究人員和產業推出新的激勵機制以促進特定領域的創新與研發。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研究經費的支持和稅收上的優惠。

在聯邦政府層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供的經費是波士頓生物醫藥取得驕人成績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生物醫藥領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大約10%的經費會被授予以波士頓為龍頭的麻薩諸塞州。2018年,在獲得經費超過1億美元的70家組織中,11家位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地區佔了其中的10家。此外,通過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直接參與,聯邦政府對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與創新上的支持還體現在對初創小企業提供財政支持的兩項政策上:小型企業創新研究和小型公司科技轉讓。

要素二:「產學研」的分工與整合。「波士頓模式」中的重要一環是科研、教育與生產領域在功能上的協作。在生命科學領域,大公司與初創公司協作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傳統行業。這一點在波士頓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尤為明顯。在波士頓地區,大型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依賴於對那些有重大創新突破的初創公司的收購。專利壁壘以及其他因素降低了大公司的獲利能力,在生物技術初創公司中尋求成本較低的創新成果成為其新的獲利模式。在這一點上,波士頓的產業集群模式給大公司與小公司之間的交流與整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機會。地理上的優勢也降低了世界一流的大型製藥公司與以創新為主的小公司之間合作的成本。這也是大型跨國藥企紛紛在波士頓設立據點的重要原因。

波士頓的分工合作體系也包括教育界與企業界的合作。波士頓地區的學術資源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理工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等傳統的生物醫藥學院之外,還有各種結合了生物學和其他信息工程學科的跨學科學術項目,例如麻省理工的計算機和系統生物學項目、哈佛大學的生物統計學以及塔夫茨大學的生物信息學研究小組。

要素三:學院領銜的產業創新社區的規劃和開發。創新配套設施的建立與開發是波士頓集群模式可以成功的第三個重要因素。統計顯示,處于波士頓中心的劍橋地區有超過1000家與生物技術相關的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位於肯德爾廣場及附近區域。

肯德爾廣場創新文化的核心是一個由學院領銜的創新產業社區的開發。1970年代開始,麻省理工學院利用聯邦政府重建劍橋城的機會,在靠近校園的肯德爾廣場地區建造研發中心。除了辦公、研發的空間,麻省理工也非常重視周邊社區配套設施的打造。根據2010年的數據,除去位於校園內的1100萬英尺,麻省理工在肯德爾廣場附近擁有約600萬平方英尺的商業地產。

學校周圍創新社區的崛起加強了麻省理工與企業間的關聯。據統計,2001年,21家由麻省理工校友或老師成立,或使用麻省理工授權的科技生物醫藥公司年收入達到了25億美元。

「波士頓模式」對蘇州的啟示

蘇州在2020年4月發布的《全力打造蘇州市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地標實施方案(2020-2030年)》中明確提出對標並借鑑美國「波士頓模式」來打造「中國藥谷」的願景。蘇州與波士頓存在眾多相似之處。它們都距離可以為生物技術產業創新提供後盾的金融中心不遠,都有首屈一指的對創新文化建設極其重要的人文生態環境,國內外一流高校落戶的產業園區以及不斷增長的生物醫藥企業的集群效應。

啟示一:政府的角色。在「政府+企業+學院」的「波士頓模式」中,美國聯邦政府和麻薩諸塞州州政府對波士頓生物醫藥產業在研究經費、稅收優惠、組織機構等方面的支持,對波士頓生物醫藥產業的成功厥功至偉。此外,麻薩諸塞州州政府成立的「麻薩諸塞州生命科學中心」,也通過資助企業研發、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基礎設施投入、稅收優惠等措施,對當地包括生物醫藥產業在內的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全力打造蘇州市生物醫藥及健康產業地標實施方案(2020-2030年)》中,蘇州市政府提出要通過產業集群打造、技術創新、產業配套服務環境優化、財政保障等實施路徑來打造具有蘇州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地標。蘇州市政府也已經牽頭成立了「蘇州市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領導小組」來全面統籌協調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工作。

蘇州市可以借鑑波士頓模式,結合蘇州已有的生物醫藥產業的良好基礎,確保各項實施路徑的全面穩妥推進;蘇州市負責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管部門除了制定和監督執行相關政策措施之外,還應成為連接政府、企業界、學界的橋梁,並以市場為導向,對蘇州未來的生物醫藥產業進行統籌、協調與規劃。

啟示二:企業間的分工。企業間的分工與合作是「波士頓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波士頓模式中,國際大藥廠與小型初創公司這兩種企業都對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國際藥廠憑藉其豐富的臨床經驗、管理與商業化的能力對生物醫藥產業起到了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波士頓模式可以成功依靠的不僅僅是國際大藥廠的資本與經驗,還需要小型初創企業的配合。波士頓的例子說明醫藥「巨頭」往往因其局限於短期的獲利目標而在需要探索的生技創新領域有所保留。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們需要與小型初創企業配合來完成從早期研發到後期商業化運作的過程。

蘇州發布的實施方案中也明確了蘇州要「大力招引龍頭企業及總部」來推動產業發展的實施路徑。重點將放在世界500強、全球行業前50的企業,目標是力爭「5年內引入具有世界影響力企業15至20家」。蘇州市政府應鼓勵上規模的境內外生物醫藥企業在蘇州設立地區總部或者獨立的研究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相應的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等。此外,長三角地區歷來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區域,這一區域優勢或是蘇州比全國其他地區在創新產業領域更有衝勁的源頭。因此,除了對上規模生物醫藥公司的吸引與投資外,蘇州還應大力加強對生物醫藥創新的小型初創型企業的政策扶持。

啟示三:大學的作用。在「波士頓模式」中,大學對整個創新社區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肯德爾廣場及周邊形成的生技創業園區的開發從一開始就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在推動。波士頓的經驗告訴我們,很多成功的生物技術領域的突破往往是從大學校園裡開始的。將校區作為生物創新園區的中心可以緊密連接企業與學校之間的關係,促進創新人文生態的建設。這樣的社區共享辦公與實驗空間、配套的休閒商業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區域對建立一個創新社區都必不可少。

合理運用大學的創新能力是蘇州推動生物科技發展的關鍵。目前來看,蘇州已經具有建立一個肯德爾廣場式的「創新部落」的基礎。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聚集著眾多國內和國際知名的高等院校,其中包括幾家擁有醫學院和藥學院的高校。同時,附近一牆之隔的蘇州生物納米園也是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生物新興產業的重要基地。借鑑肯德爾廣場的模式需要對蘇州現有創新資源進行整合與再開發,使大學與研究院成為生物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同時,要積極鼓勵蘇州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建立蘇州生物醫藥學術研究的戰略聯盟,共同培育本地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生態。

★作者分別系西浦智庫主任、研究員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蘇州加快構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
    日前,在蘇州舉辦的2019醫療器械創新展覽會上,這一由蘇州茵絡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研發、打破國外壟斷的產品引發關注。  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是蘇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總裁龐俊勇介紹,百濟神州、和記黃埔、再鼎醫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信達生物、基石藥業登陸港交所;博瑞醫藥在科創板過會,浩歐博已提交申請。此外,還有20家企業已完成股改或正在股改籌備上市。目前,僅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內已有430餘家生物醫藥創新企業、近1萬名高層次人才,致力於構建世界一流的生物產業生態圈。  「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蘇州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強大競爭力 蘇州工業園區用心當好「店小二...
    11月18日,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企業舉辦上市研討會。作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區和全市轉型創新的主戰場,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
  • 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慧三大產業主題活動綻放精英創業周!
    近年來,園區大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產城融合的發展定位、國際化開發運營模式、多元化產業運營等發展策略,引導人才、資金、項目、載體向園區集聚,逐漸形成了創新人才薈萃、創新主體集聚、創新成果突出、創新生態優良、創新活力迸發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環境。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新「野心」: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
    國家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顯示,中關村(000931,股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武漢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和濟南高新區位列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榜單前五位。其中蘇州工業園區的產業競爭力位列第一。
  • 11年長出新產業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已集聚460餘家企業
    這一合作將蘇州信達的開發領域從大分子藥物拓展到小分子藥物,成為企業發展的又一裡程碑。 「創辦一家能參與國際競爭的創新公司,開發出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這是我回國創業的初衷。作為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承載了我的夢想。」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俞德超介紹,2011年8月,信達正式創建。
  • 2020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圓滿閉幕
    日前,在深圳坪山舉行的2020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圓滿閉幕。大會期間,吸引了國內外BT界大咖的目光,各項活動精彩紛呈、乾貨滿滿。  10場主題論壇同步召開,分別圍繞化學藥創新、高端製劑與改良型新藥、抗體藥物開發、細胞與基因治療、高端醫療器械、藥品註冊新法規、醫藥項目的BD、創新創業與投資等生物醫藥全產業鏈展開探討。業界專家學者們以真知灼見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未來發展提供方向性指引,為坪山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賦能。
  • 蘇州生物醫藥考察:這五家企業不能錯過!
    生物醫藥全國「最牛」的三家園區,蘇州工業園區就是其中一家,並且競爭力全國第一。在增長速度方面,連年保持20%-30%的高速度。2020年元旦後,蘇州宣布:生物醫藥將作為蘇州在全球最有競爭力、最有影響力的產業地標精心打造。蘇州將構建國際國內最優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創新生態。蘇州的生物醫藥正在讓中國乃至世界刮目相看。
  • 做強醫療器械、生物醫藥蘇州高新區按下「一號產業」加速鍵
    近年來,蘇州高新區緊跟蘇州「一號產業」發展的步伐,大力推進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在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東南大學醫療器械研究院、蘇州協同創新醫用機器人研究院、國仟創新醫療科技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的引領下,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正乘風破浪、銳意而行。
  • 冷泉港亞洲學術中心今日籤約落戶蘇州生物醫藥園區
    通過冷泉港亞洲,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將目光聚焦到了園區,園區逐步成為全球生命科學版圖的中心位置之一,打響了園區生物醫藥高端創新品牌。此外,冷泉港亞洲還直接或間接吸引一批行業內的頂尖團隊到園區創新創業,極大促進了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 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在蘇州開幕
    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在蘇州開幕 發布日期:2020-11-04 07:24 來源:新華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11月3日,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在蘇州開幕。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徐南平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農工黨中央副主席曲鳳宏出席,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出席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鍾南山視頻致辭。徐南平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研攻關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強大支撐,這離不開我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長期積累。生物技術正成為繼信息技術之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制高點和產業變革的新引擎。
  • 生物醫藥「新賽道」 大灣區與長三角競合下半場
    南方網訊 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又稱「張江藥谷」),華領醫藥研發生產部高級副總裁佘勁正準備新藥上市申報的材料,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就設在園區;100公裡之外,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管理公司產業服務部的沈正英剛結束企業回訪,她是園區企業基石生物專屬的「店小二」,為其提供「一站式」服務。長三角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地。
  • 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人力資源融合發展論壇召開
    本次論壇圍繞「智匯、人才、產業、融合」為主題,旨在加強交流,緣聚共識,促進合作,促進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與人才的協同發展。主論壇議程由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柯婉瑛主持,主題演講及圓桌論壇由傑特思哲諮詢(上海)創始人&CEO高翔主持。
  • 「深耕」生物醫藥產業,建立功能型創新生態系統
    圖說:揭牌儀式現場 王寶龍 攝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王寶龍 記者 左妍)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上海在「深耕」生物醫藥產業,建立功能型的創新生態系統又有新的進展,1月15日,上海生物晶片有限公司(生物晶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立項啟動建設生物晶片開放式創新中心、「生物晶片—技交所—
  • 恆瑞集團生物醫藥研究院及總部基地籤約落戶蘇州工業園區
    藍紹敏李亞平分別會見孫飄揚一行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藍紹敏,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分別會見了恆瑞醫藥集團董事長孫飄揚一行。恆瑞集團生物醫藥研究院及總部基地籤約落戶蘇州工業園區,李亞平出席籤約儀式。在會見中,藍紹敏代表蘇州市委、市政府對孫飄揚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蘇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世界生物醫藥產業七大特點及趨勢分析
    (三)發達國家已形成若干生物醫藥產業密集區   在生物技術產業迅猛發展的浪潮推動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加上政府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許多發達國家在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的區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產業聚集區,由此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美國已形成了舊金山、波士頓、華盛頓、北卡、聖地牙哥五大生物技術產業區。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生命藍灣志在生物醫藥產業新策源
    調研園區:臨港新片區生命科技產業園 調研時間:2020年9月28日   在美國波士頓生物醫藥行業浸潤多年的陳建新,三年前在朋友建議下來到臨港,為其新公司選址建廠做調研。陳建新打算發展生物醫藥的CRO模式,這對土地空間和產業生態都有較高要求。
  • 沃特世生物製藥高端會議圓滿落幕,共話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喜歡就關注我吧,訂閱更多最新消息中國上海,即時發布 –近日,由沃特世公司組織的華南地區生物製藥高端會議在廣州成功舉辦。來自生物製藥企業、監管機構及重大創新載體的業內人士匯聚一堂,分享分析科學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共話生物醫藥質量體系搭建,共謀產業創新發展。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中期成果②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升級攻略
    這樣既為持續的原研創新提供支撐,也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活力和增量,也能更有效地促進科技金融的發展。二是如何提升國際影響力,打造具有國際一流創新藥的「藥谷」。生物醫藥是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海內外高學歷人才。
  • 「柏閱要聞」醫藥生物企業加速證券化,精選層成重點方向
    (瀟湘晨報) 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吉林)醫療器械創新與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長春新區對外發布重磅消息:「十四五」期間,新區生物醫藥產業要實現「千家企業聚集、千億級產值規模」的「雙千跨越」目標。
  • 生物醫藥界大咖聚焦成都醫藥產業發展
    2017年我市首場生物醫藥專題推介活動昨日在京拉開帷幕醫藥產業是支撐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和健康服務業的重要基礎,是具有帶動性、成長性的朝陽產業,也是我市正大力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成都正努力將生物醫藥產業培育成為又一個千億產業,成為成都經濟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