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基於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基因治療創新藥獲得美國FDA臨床試驗...

2020-12-01 網易新聞

  點擊圖片查看「引領未來移動AI的女性」視頻(內容支持:高通)

  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生基因)是中國首家致力於合成生物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應用的高新技術公司。2020 年 11 月 27 日,合生基因宣布其基於國內原創的合成生物技術開發的首款基因治療產品 SynOV1.1 獲得美國 FDA 臨床試驗許可,用於治療包括中晚期肝癌在內的甲胎蛋白(AFP)陽性實體瘤,並計劃近期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開展 I/IIa 期臨床研究。這款藥物在中國的臨床試驗申請亦正在進行中。

  合生基因執行長陳彬博士在通稿中表示,「 SynOV1.1 能成功獲得 FDA 的臨床試驗許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這將是全球第一次將經過合成生物學技術優化、改造的免疫療法用於治療中晚期腫瘤病人。」

  日前,生輝針對 SynOV1.1 獲得美國 FDA 臨床試驗許可這一重大突破,專訪了合生基因執行長陳彬博士和首席科學家謝震教授。

  

  (來源:合生基因)

  用合成生物學技術 「加持」 溶瘤病毒

  比起 「溶瘤病毒」、「腫瘤藥物研發」 等標籤,合生基因更願意將自己定義為一家合成生物學醫藥研發公司。

  「目前,國際合成生物學醫藥研發領域蓬勃發展,在美國,三分之一的醫藥方向投資被應用於定向設計的合成生物學藥物開發,如基因編輯和邏輯線路調控的基因治療方向,以及 mRNA 修飾技術及其遞送系統的研究和免疫細胞治療方向等。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團隊在這一領域積極探索,部分研究方向已經處於與美國並跑甚至趕超的水平。」 在採訪中,謝震向生輝介紹道。

  他表示,合成生物學醫藥研發目前還處於比較早期,仍然存在很多瓶頸:如有限的基因元件,缺乏定量研究手段和理性設計方法等。合成生物學藥物就像是一臺分子機器,重點關注分子層面的可控、穩定和性能。因此,針對構建分子機器的基因元件,設計原則和控制理論方法的研究對合成生物藥物開發意義重大。目前,合生在高通量人工基因元件挖掘和控制理論研究方向都做了重點布局。

  基於合成生物技術,合生基因設計並開發了能夠精準識別腫瘤和提高殺傷效果的基因線路,並將該基因線路插入到腺病毒載體中,形成了一種能夠精準識別腫瘤、改善免疫環境、有效提高腫瘤殺傷能力的新型溶瘤病毒基因治療藥物平臺 SynOV 系統。

  在今年 9 月的專訪中,謝震曾向生輝介紹了 SynOV 系統。基於這一系統,合生基因已經開設了多條抗腫瘤藥物產品管線,SynOV1.1 就是其中的第一款產品,這是一款由甲胎蛋白(AFP)為啟動子的高靶向特異性基因治療溶瘤腺病毒,主要針對 AFP 陽性的實體瘤患者。此外,基於 SynOV 系統開發的靶向胃癌、胰腺癌的新藥也在臨床前研發階段。

  與其他溶瘤病毒大不相同,合生基因研發的溶瘤病毒擁有合成生物學的 「加持」。謝震介紹道,「經過工程學改造的 SynOV1.1 病毒被高度限定在腫瘤細胞中複製並殺傷腫瘤細胞,在正常細胞內無法完成複製;同時,還編碼表達免疫因子調節腫瘤微環境並激活系統性免疫反應,這是合生基因產品的一大特色。」

  

  圖丨合成生物學可以利用生物元件構建基因線路改造、編程活的生物體,調節基因表達和治療活動的劑量、時間和定位,為癌症等無法治癒或難以治療的疾病提供新的幹預手段。(來源:合生基因)

  「我們主要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技術,針對腺病毒對於細胞內的信號的感知和響應進行調控。這樣的調控能夠感知細胞內的腫瘤特異性信號,提升病毒在進入腫瘤細胞後啟動基因表達(病毒複製和下遊因子釋放)的靶向性和特異性。」

  自 2014 年成立以來,合生基因一直致力於利用合成生物技術開發用以解決包括癌症、遺傳疾病在內人類重大疾病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這家公司近年所取得的進展,與擁有藥物研發和科學家背景的團隊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圖丨合生基因執行長陳彬博士(來源:合生基因)

  2019 年,陳彬加入合生基因並擔任執行長。他擁有十多年的跨國企業的創新藥物研發及管理經驗,曾在德國拜爾、美國強生、美國安進公司等國際知名藥企任職,指導和參與 30 多個創新藥的研究和臨床開發工作,並有 4 個產品現已上市。

  

  圖丨合生基因首席科學家謝震教授(來源:合生基因)

  合生基因首席科學家謝震博士現為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清華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執委,中國生物技術協會合成生物技術分會主任委員。謝震自 2006 年起,分別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從事醫藥合成生物學研究,是國內醫藥合成生物技術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

  將探索 SynOV1.1 與三大類藥物聯用

  SynOV1.1 主要針對 AFP 陽性的實體瘤患者,包括中晚期肝癌、肝樣腺癌等,特別是肝樣腺癌這一肝轉移率高、生存期低的少見瘤種,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陳彬透露,「在臨床前研究中,SynOV1.1 相比於已經上市的肝癌 I 線治療藥物和其他溶瘤病毒治療產品,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提升。」

  關於這項位於美國的臨床試驗,陳彬介紹道,合生基因在美國將開展的無縫連接 I/IIa 臨床屬於生物標記物驅動型實驗,將入組可瘤內注射的、AFP 陽性的所有中晚期實體瘤患者。

  

  圖丨 SynOV1.1 腺病毒注射液(來源:合生基因)

  中國是肝癌大國。2018 年全球癌症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肝癌發病人數佔全球病例的 46.7%。由於早期肝癌無明顯症狀,大部分肝癌患者在首次確診時就已處於中晚期階段,且預後效果不佳,5 年生存率僅為 12.1%。過去 3 年中,國內外已有 8 種藥物獲批用於治療晚期肝細胞癌,包括侖伐替尼、「A+T」 組合一線治療、O 藥、K 藥、卡瑞利珠單抗、卡博替尼、雷莫蘆單抗,以及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二線治療。

  毫無疑問,晚期肝癌系統治療將迎來靶向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各種藥物聯合治療共存的黃金時代。儘管近年肝癌治療突飛猛進,但是還是有大批病人對現有療法無反應或者反應率低,亟需更加安全、有效的創新免疫療法來填補這一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陳彬向生輝透露,SynOV1.1 的臨床開發策略為研究單藥安全、耐受、有效性的同時探索與其它靶向 / 免疫療法聯合的協同效應。針對中晚期肝癌,肝樣腺癌等惡性實體瘤,以免疫療法為中心,聯合靶向和局部治療將是大趨勢。

  「SynOV1.1 身兼免疫和局部治療兩大方向,未來將考慮和三大類的藥物聯合:a) 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包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或其受體的抗體藥;b)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抗 PD1/PDL1 的抗體;c)與 a) 和 b) 的三聯用,也包括與相關靶點的雙抗聯用。」

  作為全球首個獲得美國 FDA 臨床試驗許可的、基於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基因治療創新藥,SynOV1.1 的療效仍然有待於臨床的進一步考驗。「我們期待即將開展的無縫連接 I/IIa 期臨床試驗能同時顯示 SynOV1.1 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與現有免疫療法的協同作用,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將這一擁有巨大臨床潛力的創新藥儘早地帶給廣大患者。」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4個新藥3個為全球「首款」,今年以來46款創新藥已獲批
    例如,Zokinvy(lonafarnib)是全球首款獲批用於治療早衰症和早衰樣核纖層蛋白病的藥物;Oxlumo(lumasiran)成為全球首款治療PH1的藥物;在POMC、PCSK1或LEPR基因缺陷所致的肥胖症方面,Imcivree(setmelanotide)是FDA批准的首款治療藥物。
  • ...創新藥獲臨床試驗批准 為我國首個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選擇性...
    -1(IDH1)基因突變實體瘤的創新藥「KY100001」喜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臨床批件,意味著該新藥在中國獲準進入臨床試驗。昆藥集團本次申請用於IDH1臨床試驗的新藥KY100001片,是一款針對IDH1基因突變的實體瘤的選擇性抑制劑,適應症為IDH1基因突變的實體瘤,包括但不限於肝內膽管瘤。公司臨床前研究顯示,KY100001的靶點選擇性高,臨床前毒理研究中展現了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風險可控。
  • ...Alnylam高度創新藥物Givlaari獲美國FDA批准,治療急性肝卟啉症...
    此次批准,使Onpattro成為RNAi現象被發現整整20年以來獲準上市的首款RNAi藥物。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另一款RNAi藥物Givlaari(givosiran),該藥通過皮下注射給藥,治療急性肝卟啉症(AHP)成人患者。
  • 中國首個治療地貧基因編輯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今年10月份,兩位女性科學家憑藉開發基因編輯技術斬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後,這項前沿的生物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而中國在開發相關基因編輯療法上也迎來了最新的突破。10月27日,博雅輯因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已經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這也是國內首個獲得受理的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
  • ...19患者的臨床試驗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反饋...
    康方生物:本公司董事會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創新藥物CD73單克隆抗體在紐西蘭的臨床試驗完成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AK119擬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目前AK119在美國用於治療輕中度COVID—19患者的臨床試驗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反饋,其同意本公司遞交新藥臨床試驗申請。
  • 國內首個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有望造福3000萬人
    近日,中關村企業博雅輯因宣布,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已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創新藥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
  • 兩細胞凋亡藥物聯合治療獲中美臨床試驗許可,「合成致死」機製成...
    近年來,國際學界對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機制治療癌症的技術思路愈加重視。合成致死機制,即生物體內多個基因共突變時,會造成無法被機體調控機制修復的DNA損傷,進而引發細胞凋亡。因此通過關鍵基因位點的共突變,引起的合成致死效應可用於癌症治療。
  • 盤點| 2020年FDA叫停的基因療法|凝血因子|FDA|B型血|療法|基因|...
    2020年已經過去,雖然難免受新冠疫情影響,但全球創新藥市場依然繁榮,2020年FDA審批的藥物也再創新高。據相關統計,截至2020年12月底,FDA已經批准了53款創新藥。然而在2020年備受關注的基因療法卻折戟了不少。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valrox以及B型血友病基因療法AMT-061被FDA按下暫停鍵。
  • 兩細胞凋亡藥物聯合治療獲中美臨床試驗許可 「合成致死」機製成...
    近年來,國際學界對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機制治療癌症的技術思路愈加重視。合成致死機制,即生物體內多個基因共突變時,會造成無法被機體調控機制修復的DNA損傷,進而引發細胞凋亡。因此通過關鍵基因位點的共突變,引起的合成致死效應可用於癌症治療。
  • ...B肝全球創新藥;全球細胞療法達1483種 中國研發試驗緊追美國
    來源:藥聞社1、B肝全球創新藥!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成功入組福建廣生堂藥業公布:公司的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41 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於 2020 年 5 月 28 日成功入組給藥。GST-HG141 項目 I 期臨床試驗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開展,由病毒性肝炎治療領域著名專家、吉林省肝病研究所所長、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肝病科主任牛俊奇教授擔任 I 期臨床試驗負責人(PI)。
  • 溶酶體貯積症基因治療ABO-202獲批臨床試驗
    (IND)申請,即將進行臨床試驗以評估用於治療CLN1疾病。Miller博士表示ABO-20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並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出顯著的療效,在臨床前研究中,ABO-202能夠有效地將PPT1基因的功能性拷貝遞送至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器官,ABO-202能夠使CLN1動物模型的存活正常化並介導神經功能的改善。同時,靜脈內和鞘內組合給藥比單獨的給藥途徑增加有效性,因此可以增強該基因療法的治療潛力」。
  • 「原發性1型高草酸尿症」首款治療藥物獲FDA批准上市
    「原發性1型高草酸尿症」首款治療藥物獲FDA批准上市
  • 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微漲 國內首款CAR-T要來了
    1月1日以來,共有5個創新藥獲批臨床,包括3個化藥和2個CAR-T創新藥;另外恆瑞醫藥、信達生物、東陽光等有創新藥臨床狀態向前推進,進一步推動指數走高。截至1月14日,「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的成分樣本數共有706個。人民金融·創新藥資料庫監測顯示,近日復星醫藥旗下復星凱特CAR-T產品「阿基侖賽注射液」的上市申請進入行政審批階段,預計將在近期獲批。
  • 國內首個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治療β地中海貧血
    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這是中國首個獲藥品審評中心受理的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申請。據介紹,此項臨床試驗計劃在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中評價ET-01單次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飾BCL11A紅系增強子的自體CD34+造血幹祖細胞注射液,是處於研究階段的、用於治療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產品。
  • 四款抗癌靶向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藥明康德/報導今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最新公示,四款全新小分子靶向藥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得默示許可。Capivasertib的分子結構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此次capivasertib在中國獲批臨床,擬開發適應症為該藥聯合紫杉醇用於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目前,該藥已在全球進入3期臨床試驗,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 榮昌生物原創新藥泰它西普獲得美國FDAⅡ期臨床試驗許可
    近日,榮昌生物製藥(煙臺)有限公司從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收到了泰它西普在美國進行Ⅱ期臨床試驗(IND)的許可,適應證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泰它西普是靶向BLyS和APRIL的原創性抗體融合蛋白藥物,在國內已完成針對SLE的關鍵臨床試驗。
  • 治療免疫疾病,FDA 批准首款皮下免疫球蛋白療法
    今日,CSL Behring 公司宣布美國 FDA 批准其新藥 Hizentra(人免疫球蛋白皮下注射劑,20%)上市,作為治療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CIDP)的首款皮下給藥免疫球蛋白療法,以預防患者的神經肌肉復發殘疾和損傷。
  • 全球最大樣本眼科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積極數據公布
    日前,在第23屆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線上年會及視覺與眼科研究協會(ARVO)線上年會上,來自中國武漢的紐福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布了兩項利用重組人腺相關病毒注射液(NFS-01 ,rAAV2-ND4)治療Leber’s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的臨床研究數據。
  • 甘萊FXR激動劑ASC42完成美國I期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給藥
    上海2020年12月28日 -- 甘萊製藥專注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領域創新藥的開發和商業化,是歌禮製藥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代碼:1672)旗下全資子公司。公司今日宣布,其法尼醇X受體(FXR)激動劑、NASH候選藥物ASC42的美國I期臨床試驗已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 天麥生物口服胰島素膠囊啟動臨床試驗 國產創新藥青出於藍
    長期頻繁的皮下注射給患者帶來身心雙重的痛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胰島素治療的依從性(即患者按醫囑服藥和治療的配合程度)。本項目中,口服胰島素膠囊(ORMD-0801)繼IIb期臨床研究在美國成功到達研究終點後,已獲得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將在中國開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