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臨床微生物精準診斷企業迅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敏康)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翕然資本投資,青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迅敏康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公司新產品研發、新技術平臺建立以及現有產品的優化升級和推廣。
迅敏康組建於2014年,專注於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療,開展創新分子診斷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是中國最早從事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之一。
截至目前,迅敏康已自主研發了IngeniSeq臨床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平臺,建立了涵蓋20343種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臨床微生物的資料庫及配套生信分析系統,可對各類臨床樣本(腦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房水、組織等)進行微生物DNA、RNA測序,並應用於臨床開展精準治療,指導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以及改善預後和控制院內感染等方面。
據悉,IngeniSeq病原微生物專用資料庫(V2.0)全面覆蓋9233種病毒,7044種細菌,2890種真菌,635種分枝桿菌,172種寄生蟲,139種支原體,128種衣原體和102種立克次體,比對後經智能算法分析獲得疑似致病微生物的種屬。
另外,針對常見病原快速診斷、耐藥基因檢測等臨床需求,公司還推出了IngeniFast「一步法」螢光定量PCR檢測平臺以及病原耐藥全基因組測序等系列產品,未來也將圍繞臨床微生物精準診療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迅敏康聯合創始人&總經理李子欽告訴36氪,在整個精準醫療領域,相較於腫瘤、遺傳分子診斷,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一直是個被低估甚至忽視的市場,殊不知,其存在顯著的市場需求。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感染性疾病佔所有疾病的50%以上,每年有超過10億人次發生感染。其中有大多數常見感染通過經驗性的治療和常規的檢測手段都能解決,但每年也有約2000萬人發生疑難、危重感染,因感染致死的患者過百萬,由於傳統檢測方法的局限性,其中大多數無法查出真正的病因;另外,隨著腫瘤患者生存期的增長,有超過30%腫瘤患者死於複雜感染——造血系統腫瘤患者75%死於感染,實體腫瘤患者50%死於感染。
換言之,感染性疾病存在多重感染、疑難危重感染高發,新發感染、罕見病原感染層出不窮,經驗性使用抗生素加重細菌耐藥(甚至產生超級細菌的特點),病原感染精準診斷的需求日益凸顯。
圖片來源:銳景創意
但其臨床診斷面臨各種難點,譬如到底該檢測哪些病原體,針對新發病原採取什麼技術手段,並實現快速精準有效的檢測等。針對這些診斷的真空地帶,基於宏基因組測序(mNGS)技術展開的病原檢測給出了解決方案。
李子欽表示,傳統檢測方法(培養法和PCR等)在敏感性、特異性、時效性和通量等均存在局限,且對於未知或罕見的病原微生物,無法快速識別。
宏基因組測序(mNGS)則描述了樣本中存在的所有DNA或RNA信息,能分析整個微生物組以及患者樣本中的人類宿主基因組或轉錄組。也就是說,基於mNGS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無需培養,且不具有偏向性,能將目標樣本中的所有遺傳物質全部提取出來檢測,具有覆蓋病原種類廣、速度快、陽性率高等優勢,可有效解決臨床無法準確鑑別病原的困境。
以這次疫情為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這樣的新發感染,傳統方法往往束手無策,mNGS就在新冠病毒鑑定、合併感染檢測、溯源進化分析和傳播模式的預測等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坦言,即便現在行業關注更多的是急重症患者,但隨著技術和觀念的普及,未來基於mNGS的病原微生物組學技術還可應用於廣泛的與感染相關的慢性病管理領域,是一個顯著的藍海市場,相關檢測產品應用空間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從行業端來看,自2014年NEJM刊登的有關mNGS用於感染性疾病的診斷的案例並給予高度評價以來,隨後,業內便開啟了mNGS在臨床中的應用,國內外陸續發布相關的指南、共識及建議,並推薦將mNGS應用於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檢測:
2016年,FDA發布感染病NGS臨床應用指導性文件2018年,mNGS首次寫入呼吸相關指南;2018年,mNGS被提議用於兒童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檢測;2019年,發布mNGS感染領域應用的首個專家共識;2020年,mNGS被寫入中國成人念珠菌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0年,mNGS也正式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原學檢查標準,mNGS瞬間成為全球熱捧的焦點。李子欽認為,這不僅推動了病原微生物檢測領域邁上新臺階,也為基因檢測細分領域——感染病原mNGS檢測開闢新藍海;另外,這次疫情也讓國家重視應提高基層的檢測能力,隨著mNGS技術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未來基層也會成為重要戰場。
現如今,與之相關的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也成為一個新風口。國內的這一細分市場便在悄悄崛起,譬如專注於病原體檢測的微遠基因、金匙基因、予果生物等相繼披露融資信息;微生物研究企業銳翌生物、醫學檢驗公司卡尤迪也在2019年紛紛推出了病原體檢測產品等。
最後介紹一下核心團隊,迅敏康核心人員來自浙江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法國尼斯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具有豐富的臨床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領域工作經驗;同時,依託浙江大學國際技術轉化資源,團隊也在不斷發掘先進技術的臨床、商業價值並產業化。
投資人觀點
翕然資本合伙人高婧女士認為:
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在國內臨床屬於巨大的未被滿足需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以往不受重視,導致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產品對時效性、靈敏度、特異性均有不同於其他類別分子診斷產品的獨特要求;在臨床使用場景中橫跨感染科、呼吸科、神經科等不同科室;從患者角度,不同於腫瘤患者的中心化就醫,病原微生物感染往往在基層首發、散發;同時須綜合樣本採集、抗汙染等技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