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臨床微生物精準診斷成新風口,「迅敏康」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2020-12-04 36氪

36氪獲悉,臨床微生物精準診斷企業迅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敏康)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翕然資本投資,青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迅敏康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公司新產品研發、新技術平臺建立以及現有產品的優化升級和推廣。

迅敏康組建於2014年,專注於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療,開展創新分子診斷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是中國最早從事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之一。

截至目前,迅敏康已自主研發了IngeniSeq臨床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平臺,建立了涵蓋20343種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臨床微生物的資料庫及配套生信分析系統,可對各類臨床樣本(腦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房水、組織等)進行微生物DNA、RNA測序,並應用於臨床開展精準治療,指導抗感染藥物合理使用,以及改善預後和控制院內感染等方面。

據悉,IngeniSeq病原微生物專用資料庫(V2.0)全面覆蓋9233種病毒,7044種細菌,2890種真菌,635種分枝桿菌,172種寄生蟲,139種支原體,128種衣原體和102種立克次體,比對後經智能算法分析獲得疑似致病微生物的種屬。

另外,針對常見病原快速診斷、耐藥基因檢測等臨床需求,公司還推出了IngeniFast「一步法」螢光定量PCR檢測平臺以及病原耐藥全基因組測序等系列產品,未來也將圍繞臨床微生物精準診療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迅敏康聯合創始人&總經理李子欽告訴36氪,在整個精準醫療領域,相較於腫瘤、遺傳分子診斷,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一直是個被低估甚至忽視的市場,殊不知,其存在顯著的市場需求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感染性疾病佔所有疾病的50%以上,每年有超過10億人次發生感染。其中有大多數常見感染通過經驗性的治療和常規的檢測手段都能解決,但每年也有約2000萬人發生疑難、危重感染,因感染致死的患者過百萬,由於傳統檢測方法的局限性,其中大多數無法查出真正的病因;另外,隨著腫瘤患者生存期的增長,有超過30%腫瘤患者死於複雜感染——造血系統腫瘤患者75%死於感染,實體腫瘤患者50%死於感染。

換言之,感染性疾病存在多重感染、疑難危重感染高發,新發感染、罕見病原感染層出不窮,經驗性使用抗生素加重細菌耐藥(甚至產生超級細菌的特點),病原感染精準診斷的需求日益凸顯

圖片來源:銳景創意

但其臨床診斷面臨各種難點,譬如到底該檢測哪些病原體,針對新發病原採取什麼技術手段,並實現快速精準有效的檢測等。針對這些診斷的真空地帶,基於宏基因組測序(mNGS)技術展開的病原檢測給出了解決方案。

李子欽表示,傳統檢測方法(培養法和PCR等)在敏感性、特異性、時效性和通量等均存在局限,且對於未知或罕見的病原微生物,無法快速識別。

宏基因組測序(mNGS)則描述了樣本中存在的所有DNA或RNA信息,能分析整個微生物組以及患者樣本中的人類宿主基因組或轉錄組。也就是說,基於mNGS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無需培養,且不具有偏向性,能將目標樣本中的所有遺傳物質全部提取出來檢測,具有覆蓋病原種類廣、速度快、陽性率高等優勢,可有效解決臨床無法準確鑑別病原的困境。

以這次疫情為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這樣的新發感染,傳統方法往往束手無策,mNGS就在新冠病毒鑑定、合併感染檢測、溯源進化分析和傳播模式的預測等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坦言,即便現在行業關注更多的是急重症患者,但隨著技術和觀念的普及,未來基於mNGS的病原微生物組學技術還可應用於廣泛的與感染相關的慢性病管理領域,是一個顯著的藍海市場,相關檢測產品應用空間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從行業端來看,自2014年NEJM刊登的有關mNGS用於感染性疾病的診斷的案例並給予高度評價以來,隨後,業內便開啟了mNGS在臨床中的應用,國內外陸續發布相關的指南、共識及建議,並推薦將mNGS應用於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檢測:

2016年,FDA發布感染病NGS臨床應用指導性文件2018年,mNGS首次寫入呼吸相關指南;2018年,mNGS被提議用於兒童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檢測;2019年,發布mNGS感染領域應用的首個專家共識;2020年,mNGS被寫入中國成人念珠菌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20年,mNGS也正式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原學檢查標準,mNGS瞬間成為全球熱捧的焦點。李子欽認為,這不僅推動了病原微生物檢測領域邁上新臺階,也為基因檢測細分領域——感染病原mNGS檢測開闢新藍海;另外,這次疫情也讓國家重視應提高基層的檢測能力,隨著mNGS技術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未來基層也會成為重要戰場。

現如今,與之相關的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也成為一個新風口。國內的這一細分市場便在悄悄崛起,譬如專注於病原體檢測的微遠基因、金匙基因、予果生物等相繼披露融資信息;微生物研究企業銳翌生物、醫學檢驗公司卡尤迪也在2019年紛紛推出了病原體檢測產品等。

最後介紹一下核心團隊,迅敏康核心人員來自浙江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法國尼斯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具有豐富的臨床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領域工作經驗;同時,依託浙江大學國際技術轉化資源,團隊也在不斷發掘先進技術的臨床、商業價值並產業化。

投資人觀點

翕然資本合伙人高婧女士認為:

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在國內臨床屬於巨大的未被滿足需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以往不受重視,導致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產品對時效性、靈敏度、特異性均有不同於其他類別分子診斷產品的獨特要求;在臨床使用場景中橫跨感染科、呼吸科、神經科等不同科室;從患者角度,不同於腫瘤患者的中心化就醫,病原微生物感染往往在基層首發、散發;同時須綜合樣本採集、抗汙染等技術方法。

相關焦點

  • 36氪首發 | 電動汽車研發商「帝亞一維」獲數千萬元融資,樣車已...
    36氪獲悉,新能源汽車研發商「帝亞一維」(帝亞一維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獲得了新一輪數千萬元的投資,本輪由專注於新能源產業的華熠新能源產業基金獨家出資。 帝亞一維創辦於 2017 年 2 月,是集純電動汽車研發、製造、營銷為一體的電動汽車研發企業。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智能硬體融資披露:AR眼鏡在手訂單接近20萬臺,「Kura AR」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36氪獲悉,AR眼鏡品牌「Kura AR」近期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雲天使基金領投,某光學廠商以及數個行業內個人投資者跟投。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金匙醫學」獲2.3億元A輪融資;「網際網路+醫療...
    據悉,「金匙醫學」已於近日完成2.3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方為華蓋資本、杏澤資本和元生創投,A輪投資方君聯資本第三次追加投資,華興資本擔任本次交易獨家財務顧問。「金匙醫學」全稱北京金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8月,是一家基因檢測醫學診斷服務商。
  • 36氪首發 | 要用細胞治療「攻克」神經性疾病,「霍德生物」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神經幹細胞技術及藥物研發企業霍徳生物已經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隆門資本領投、花城創投跟投。據悉,本輪融資將用於細胞治療相關的臨床前研究、GMP生產、質量體系和中美臨床申報等。根據規劃,hNPC-01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向中國NMPA和美國FDA提交IND臨床試驗申請,獲批後將在2022年上半年開始臨床試驗。36氪了解到,神經損傷及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大腦不同區域有大量功能性神經元死亡並導致運動、語言、認知等功能障礙。
  • 36氪首發 | AR光波導製造商「靈犀微光」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舜宇V...
    36氪獲悉,AR光波導模組製造商靈犀微光近日獲得由舜宇V基金領投,中關村啟航基金跟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據悉,本次融資將主要用於深化光波導模組的技術,並為主流AR眼鏡市場儲備產能。靈犀微光是36氪持續報導的企業,創立於2014年底,一直專注於AR眼鏡的光波導顯示技術。目前已經擁有比普通近視鏡片更薄、重量僅11.5g的AR光波導模組,並具備超小型光波導模組的萬級量產能力,擁有近200家來自醫療、軍工、工業製造、電網電力等多行業的客戶。
  • 36氪首發 | 圍繞「脂肪」建設醫美細分品牌,「怡脂」獲數千萬元A輪...
    36氪獲悉,聚焦在脂肪領域的醫美機構「怡脂easySCULPT」(以下簡稱:怡脂)已於今年9月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長嶺資本領投、新氧跟投。在2018年9月,「怡脂」還曾獲得來自新氧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怡脂」創始人兼CEO許美邦博士透露,本輪融資主要用於門店擴張和人才引進。
  • 36氪首發|「羅賽塔科技」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推出「易得數據...
    36氪獲悉,大數據技術及應用提供商「羅賽塔科技」近期宣布獲得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個人投資人,此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新產品「易得數據」的產品完善和市場推廣。此前,36氪曾介紹了羅賽塔科技在另類數據服務方向的技術和業務。
  • 36氪首發|基因治療達商業化臨界點,「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
    來源:36氪36氪獲悉,基因療法公司Exegenesis Bio Inc(以下簡稱「Exegenesis」)已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博遠資本、泰福資本和上一輪老股東險峰旗雲、凱泰資本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 36氪首發 | 「星雲Clustar」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加速AI訓練的全...
    36氪獲悉,AI技術與服務提供商「星雲Clustar」已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 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基石資本領投,老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跟投,山景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之後,星雲Clustar將繼續加強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
  • ...隱形正畸平臺「微笑公式」獲千萬元天使輪融資;以及今天值得...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企業服務融資跟進36氪首發 | 定位稅務領域「天眼查」,「查稅寶」獲新一輪戰略融資36氪獲悉,「查稅寶」近日正式宣布獲得新一輪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商界傳媒集團。
  • 36氪首發|「enki」電子菸獲數千萬元融資,與潮牌Supreme展開電子菸...
    36氪獲悉,美國電子菸品牌「enki」已與近日完成首輪由華瑞集團領投的數千萬融資。enki 品牌由上海思樹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引進開發、代理及運作,思樹科技將與 The Absolute Best 共同把小煙產品推向國內市場。
  • 36氪首發 | 瞄準增長中的質譜行業,「豪思生物」獲數億元B輪融資
    36氪獲悉,臨床質譜檢測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豪思生物」,今日宣布獲得數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遠洋資本和前海母基金聯合領投,惠遠資本跟投,老股東火山石資本和沃生投資等繼續追加投資。以LC-MS質譜為例,通過分析檢測樣本中的代謝組及其變化,將體內的生物化學信息轉換成數字信息,可構建代謝組大數據,並發展此大數據的人工智慧信息挖掘技術,有望應用於臨床疾病篩查、診斷、治療及預後監測等。
  • 36氪首發 |「銳翌生物」獲遠毅資本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布局微生物...
    9月21日,上海銳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由遠毅資本投資的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銳翌生物創始人兼CEO秦楠博士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公司微生物組測序及大數據中心建設,醫學檢驗所建設,醫學產品的升級及報批。  成立於2014年的銳翌生物,主要依託NGS測序平臺及高性能計算分析能力,面向腸道微生態和腫瘤的精準醫療需求,以深度基因測序和大數據分析為核心技術,提供領先的腸道菌群和腫瘤基因檢測服務及綜合解決方案。
  • 創投日報|「明略科技」完成3億美元E輪融資,「豐行智圖」完成過億...
    (查看更多請點這裡)融資披露:「無接觸取餐」趨勢下智能取餐櫃需求猛增,「哎呦喂AUV」獲 500 萬元天使輪融資36氪獲悉,智慧餐飲服務商「哎呦喂AUV」已於近日完成 500 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由北京中宏鼎業領投,天使灣創投跟投。此次融資過後,哎呦喂將繼續開發並完善產品線,以更專業的技術、更穩定的產品為智慧餐飲行業提供優質服務。
  • 「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
    「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 北京拉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因寶)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
  • 36氪首發 | 「零重力實驗室」獲數千萬人民幣Pre A+融資,要搭建...
    36氪獲悉,立方星解決方案研發生產商北京零重空間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零重力實驗室」)獲銀杏谷資本投資的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繼續搭建「靈鵲」遙感星座,以及落地和拓展遙感衛星數據的應用。
  • 36氪首發 | 從智能櫃裡取外賣,「嗎哪私廚」獲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36氪獲悉,外賣用餐定製平臺「嗎哪私廚」獲得了個人投資的500萬元天使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技術開發和團隊組建。「嗎哪私廚」成立於2017年2月,主要針對寫字樓的白領用戶提供外賣套餐。聯合創始人張小虎向36氪介紹,平臺以單品為切入點,主推單份14.8元的爆品盒飯套餐。團隊與線下商戶合作,設計好菜單並提前預測下單數量,由商戶在非就餐高峰的空閒時間提前出餐。為了保證盒飯的品質,「嗎哪私廚」自主研發了一款「巴拿巴」外賣智能設備,可加熱製冷,通過手機驗證碼智能存取。
  • 36氪首發|康復需求增長帶動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邁步機器人」獲數...
    36氪獲悉,深圳市邁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步機器人)宣布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珠海科溋投資、聯想創投、浙江德寧實業聯合投資,其中聯想創投持續加注。邁步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陳功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核心技術的持續投入、產品的迭代更新、市場運營投入及人才梯隊建設。2016年9月成立至今,公司已經完成三輪融資。此前,邁步機器人於2018年4月獲得分享投資領投、聯想創投跟投的Pre-A輪融資。
  • 36氪首發|單細胞技術走向臨床,「宸安生物」獲7000萬元B輪融資
    36氪獲悉,生物科技公司宸安生物已完成7000萬元B輪融資,由德聯資本領投,火山石投資、百度風投、ETP、無錫金控、盛鼎投資、晨興資本跟投。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推進以質譜流式技術為核心的單細胞組學診斷平臺布局,加速系統作為臨床診斷產品的註冊申報與商業化,並進一步開拓與臨床專家和創新藥企的研發合作。宸安生物成立於2016年,36氪曾對其有過詳細介紹,主要專注於單細胞層面的伴隨診斷服務,目前已自主研發出國內首臺質譜流式設備。
  • 36氪首發|搭建眼科診療一體化平臺,「盛元醫藥」獲數千萬元Pre-A輪...
    36氪獲悉,眼科診療一體化平臺盛元醫藥(以下簡稱「盛元」)已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由啟融創投、協耀資本和百富健康共同投資,浩悅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公司成立於2015月,位於廣州生物島,專注於眼科診斷產品和治療藥物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