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康復需求增長帶動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邁步機器人」獲數...

2020-12-05 36氪

36氪獲悉,深圳市邁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步機器人)宣布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珠海科溋投資、聯想創投、浙江德寧實業聯合投資,其中聯想創投持續加注。邁步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陳功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核心技術的持續投入、產品的迭代更新、市場運營投入及人才梯隊建設。

2016年9月成立至今,公司已經完成三輪融資。此前,邁步機器人於2018年4月獲得分享投資領投、聯想創投跟投的Pre-A輪融資。

邁步機器人位於深圳南山科技園,公司專注於外骨骼機器人及人機互動技術的研發,打造智能康復體系,通過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提升康復醫療的效率和效果。

邁步機器人產品矩陣

截至目前,基於其柔性驅動器的人機互動技術,邁步團隊已相繼推出了下肢康復外骨骼機器人、下肢助行外骨骼機器人、手部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等多款醫療外骨骼機器人產品;最近,邁步團隊還發布了在日常生活場景下出行使用的助行機器人,用於輔助髖關節力量不足的人群行走。

助行機器人MAX-1

陳功表示,目前下肢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將於今年10月完成臨床試驗並且很快到拿到CFDA認證並投放市場;手部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將於明年年初完成二類器械審批;面向個人銷售的助行機器人則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發售。

不過他也指出,雖然外骨骼機器人在技術上日臻成熟,但是仍有很多需要不斷探索、優化和改進之處,還有重重困難需要攻克。

除研發產品外,邁步機器人也在加緊布局智能康復體系的建設,即先通過研發生產多種類型的外骨骼機器人,通過康復外骨骼機器人深入到康復訓練的各個方面;再藉助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建立與Brunnstrom、Fugl-Meyer等臨床評價相對應的機器人評價體系,最終實現遠程醫療,居家康復,智能互聯

陳功介紹,邁步機器人產品的使用者是殘老人群,主要是腦卒中、脊髓損傷等肢體功能存在障礙的神經損傷患者;在銷售渠道上,主要布局在醫院及康復中心,目前已與多家醫院、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從市場需求上來看,《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指出,我國現有腦卒中患者約2000餘萬,且有爆發式增長態勢,並呈現出低收入群體快速增長、性別和地域差異明顯以及年輕化趨勢;另外因交通、工傷事故致殘的傷殘者,每年增量也達到了200多萬,康復需求飛躍式增長,而我國康復治療師數量卻嚴重不足。

陳功認為,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的應用除解決康復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還能夠輔助進行更加精準的康復訓練,提高康復訓練效率,康復質量更有保證,推動康復行業智能化發展

而目前應用到康復醫療當中的外骨骼機器人還比較少,這給外骨骼機器人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

陳功表示,邁步機器人的核心優勢體現在技術和價格上——其外骨骼機器人採用柔性驅動器作為動力輸出,機器人具有主動式訓練模式,力控更精準、安全性更高、人機互動體驗更佳,各項性能可與美日等國相關公司同類產品媲美,但價格卻遠低於國外產品。

下肢康復外骨骼BEAR-H1

陳功還指出,目前邁步最迫切需要做的就是研發並優化外骨骼機器人,加快智能康復體系的建設,快速推進與康復市場和醫療機構的市場合作,早日讓患者享受更加優質的康復治療。

36氪關注到,近兩年來,外骨骼機器人在資本市場的熱度其實是有顯著下降。對此,陳功解釋到,這是因為目前市面上產品應用層面相對狹窄,終端支付模式不明確,產品體驗感有待提高,單價過高,都影響商業化進程,故資本考察期較長,熱度看起來有所減退

對於此次獲得融資,陳功表述,資本方表示看好國內市場,並認可邁步團隊的外骨骼研發理念和技術,且基於柔性驅動器的機器人交互技術未來可以應用到其他行業,這也是其投資邁步的關鍵因素。

延伸閱讀

要用康復機器人讓行動障礙者重新「站」起來,「邁步」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相關焦點

  • 邁步機器人:瞄準肢體外骨骼康復訓練市場,建設智能康復體系
    2018年中國康復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1億元,預計到2023年,該產業將以58%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至20.4億元。創業邦持續關注的深圳市邁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步機器人)便是該賽道內的布局者之一。
  • 中國智造再創佳績 悠行外骨骼機器人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
    」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悠行外骨骼機器人的推出,標誌著中國首款適用於截癱、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外骨骼機器人設備正式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打響了「中國智造」的品牌。人人都夢想著擁有「鋼鐵俠」一般的外骨骼戰甲,增強自身的肌肉和行動,還可以幫助下肢不便甚至癱瘓的人重獲行走能力。近些年科技的飛速發展,讓這項外骨骼技術已經走進了我們真實的生活。
  • ...隱形正畸平臺「微笑公式」獲千萬元天使輪融資;以及今天值得...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企業服務融資跟進36氪首發 | 定位稅務領域「天眼查」,「查稅寶」獲新一輪戰略融資36氪獲悉,「查稅寶」近日正式宣布獲得新一輪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商界傳媒集團。
  • 36氪獨家|研發人形機器人,「樂聚機器人」完成2.5億B輪融資
    36氪獲悉,「樂聚機器人」已於今年初完成2.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本輪投資由洪泰基金、深報一本文化基金聯合投資,原股東騰訊跟投。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冷曉琨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充團隊加速技術創新、深化產品及服務體系壁壘以及探索新品類商業化落地。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金匙醫學」獲2.3億元A輪融資;「網際網路+醫療...
    行業周報收錄了本周醫療健康領域「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其他值得關注的國內外行業新聞動態。 投資融資 浙江迅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總額數億元的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壽大健康基金領投,柯橋產投基金、崑崙萬維、前海母基金、國藥資本、中科創星共同投資。該公司新一代齒科專業3D印表機SprintRay® Pro系列產品和列印伴侶已上市,並正在推往國外口腔市場。
  • 36氪首發 | 「星雲Clustar」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加速AI訓練的全...
    36氪獲悉,AI技術與服務提供商「星雲Clustar」已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 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基石資本領投,老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跟投,山景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之後,星雲Clustar將繼續加強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
  • 腔鏡手術機器人、腦控外骨骼康復系統、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
    近日,由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主辦的「醫療機器人創新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活動現場,術銳醫療、念通智能、一影醫療、勢登坡智能、精勱醫療、德芬醫療、沈德醫療、美傑醫療等10個項目參加了路演,以下是36氪帶來的路演項目合集:術銳技術 ——單多孔模塊化腔鏡手術機器人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學徐凱教授於2014年創立,是一家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手術機器人研發公司
  • 36氪首發|基因治療達商業化臨界點,「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
    來源:36氪36氪獲悉,基因療法公司Exegenesis Bio Inc(以下簡稱「Exegenesis」)已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博遠資本、泰福資本和上一輪老股東險峰旗雲、凱泰資本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 「牛迪科技」研發的機械外骨骼讓你輕鬆搬起上百斤重物
    在機械外骨骼的幫助下,人類可以舉起超過人類極限的重量,從而提升人的工作效率,保護人的身體。 近期,36氪重慶接觸到一家專注機械外骨骼研究的公司——重慶市牛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面簡稱「牛迪科技」)。該公司研製的第一款產品「普力負重外骨骼」,是一種穿戴在人體外部,幫助人體負重的無源助力外骨骼。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智能硬體融資披露:AR眼鏡在手訂單接近20萬臺,「Kura AR」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36氪獲悉,AR眼鏡品牌「Kura AR」近期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雲天使基金領投,某光學廠商以及數個行業內個人投資者跟投。
  • 「豐疆智能」獲騰訊領投數億人民幣A輪融資,用AIoT和機器人技術...
    本月,豐疆智能宣布已完成來自騰訊等投資方的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將用於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商業化落地。豐疆智能是36氪持續報導的一家初創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主要為農業提供智能化和數位化解決方案,設有農業、畜牧、大數據和工業機器人等業務板塊。
  • 腔鏡手術機器人、腦控外骨骼康復系統、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這裡...
    近日,由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主辦的「醫療機器人創新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活動現場,術銳醫療、念通智能、一影醫療、勢登坡智能、精勱醫療、德芬醫療、沈德醫療、美傑醫療等10個項目參加了路演,以下是36氪帶來的路演項目合集: 術銳技術 ——單多孔模塊化腔鏡手術機器人
  • 36氪首發 | 圍繞「脂肪」建設醫美細分品牌,「怡脂」獲數千萬元A輪...
    36氪獲悉,聚焦在脂肪領域的醫美機構「怡脂easySCULPT」(以下簡稱:怡脂)已於今年9月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長嶺資本領投、新氧跟投。在2018年9月,「怡脂」還曾獲得來自新氧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怡脂」創始人兼CEO許美邦博士透露,本輪融資主要用於門店擴張和人才引進。
  • 36氪首發 | 配送機器人企業「普渡科技」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紅杉...
    編輯:石亞瓊 配圖來源:Pexels 36氪獲悉,室內配送機器人企業「普渡科技」於8月19日宣布完成了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美團、長盈鑫投資、啟創資本、程鉑瀚基金等老股東悉數跟投。這是兩個月內普渡科技完成的第二輪融資,今年7月1日普渡剛剛完成了由美團獨家投資的過億元B輪融資。
  • 36氪首發|定位算法交易服務商,「卡方科技」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
    來源:36氪文 | 睿初編輯 | 詠儀36氪獲悉,算法交易服務商卡方科技今日宣布獲得數千萬元B輪融資,由廣發信德領投,老股東華蓋資本跟投,由義柏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卡方科技聯合創始人鄭盛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的研發投入及人才引進。
  • 36氪首發|「史河科技」完成3500萬元PreA+輪融資,實現高空作業機器...
    36氪獲悉,智能高空機器人公司「史河科技」已經於2019年10月完成3500萬元PreA+輪融資,由中發展集團與銀盈資本聯合領投,盛世資本、京信供銷基金、科鑫資本跟投,公司估值數億元。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的下一步研發。史河科技是一家聚焦於高空作業機器人研發,旨在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從事高空工作。
  • 36氪首發|自主研發智能電動假肢,「健行仿生」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智能助行機器人產品研發商BionicM(中文:健行仿生)目前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he University of Tokyo Edge Capital Partners Co., Ltd.
  • 36氪首發 | 國產諧波減速器迎來歷史機遇期,「來福諧波」完成近...
    36氪獲悉,諧波減速器廠商來福諧波近兩年快速發展,累計已完成近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為A輪融資,由北極光創投領投,如山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大產能、市場推廣。 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諧波減速器則是當前主要的兩種工業減速器之一,因為體積小、重量輕、扭矩大、安裝緊湊、傳動速比大、傳動精度高等特性,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自動化領域。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微創醫療機器人獲30億融資;國家兒童區域醫療...
    來源:36氪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創新不斷湧現,並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著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並為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為此,36氪推出了「醫療健康行業周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將定期發布,為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財務、新產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
  • 36氪首發 | 電動汽車研發商「帝亞一維」獲數千萬元融資,樣車已...
    36氪獲悉,新能源汽車研發商「帝亞一維」(帝亞一維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獲得了新一輪數千萬元的投資,本輪由專注於新能源產業的華熠新能源產業基金獨家出資。 帝亞一維創辦於 2017 年 2 月,是集純電動汽車研發、製造、營銷為一體的電動汽車研發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