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諧波減速器廠商來福諧波近兩年快速發展,累計已完成近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為A輪融資,由北極光創投領投,如山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大產能、市場推廣。
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諧波減速器則是當前主要的兩種工業減速器之一,因為體積小、重量輕、扭矩大、安裝緊湊、傳動速比大、傳動精度高等特性,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自動化領域。當前隨著國內工業自動化快速發展,國內諧波減速器的需求也大幅提升,持續保持供不應求。
以往,諧波減速器主要由日本Harmonic Drive(HD)等海外廠商把控,產品在國內售價往往高達5000元以上,且交貨周期長達10個月,極大制約了下遊機器人本體廠商生產及服務。因此,國產替代的需求也日益強烈。另一方面,國內此前也有一些廠商從事諧波減速器的研發,但在產品精度、價格、量產方面一直無法達到工業機器人商用的程度,直到近年來隨著國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發展,這種局面才有所改變。目前這個迅猛增長的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階段。
來福諧波也是國內從事諧波減速器研發和生產的廠商之一,目前產品在國產諧波減速器中位居前列,產品均價可低至2000元左右,遠遠低於HD、新寶等諧波減速器同行,並已在國內自動化行業內廣泛應用,2018年來福諧波產能將超過5萬臺套,有望突破8萬臺。
如上文所說,雖然20世紀60年代前後,諧波減速器已經傳到國內,不少公司也在研發,但在產品精度、價格、量產方面一直無法達到工業機器人商用的程度。業內普遍認為,諧波減速器若要大規模普及,就必須在保證一定質量的同時大幅降低售價和成本。雖然國產諧波在近兩年也有其他一些公司開始批量生產並銷售,但在價格方面仍然十分昂貴。直到2017年,來福諧波打破僵局,在為客戶提供高性比的產品同時,提供高質量的售前售後服務。
諧波減速器研發製造屬於典型高精密的製造業,零件精度及結構設計將影響減速器的最高轉速、極限負載等參數,而精度提升又十分依賴於生產設備的質量,量產則依賴於生產產線的數量,這些就意味著巨大的前期投入。以生產設備為例,一臺國產設備售價大約在20萬左右,精度可以做到20微米,瑞士的生產設備精度最高,精度可以達到1微米以內,但售價在千萬元以上,提升精度需要付出的代價十分高昂;一般來說,增加一條中等精度的中端產線,投入也要在上千萬,且進口設備的採購交付周期普遍在10個月以上,最久的長達15個月。顯而易見需要大批量規模化生產需要巨大的設備投資,但是僅僅設備投資是不足以滿足諧波的量產需求的,還需要高超的技術工藝輔助。雖然諧波減速器在國內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但是對於諧波減速器的量產工藝研發近幾年才開始發展。而來福諧波在工藝研發上已經累積投資數千萬元。
製造業家庭背景出身的來福諧波CEO張杰認為,未來隨著諧波減速器的大規模應用,諧波一定會變成一個標準化的機械部件,競爭充分的情況下產品毛利必然會下降,低價格將會是必然趨勢。因此公司從2016年開始轉變經營策略,梳理出新的產品及銷售策略:
① 使用高價格的定製化專用設備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及合格率;
② 優化結構設計,保證產品壽命同時,使諧波更易於批量生產;
③ 率先主動降低售價,並免費提供給客戶試用。
④ 為各行各業提供技術服務支持,包括但不限於機器人行業、工具機自動化等。
張杰告訴36氪,2016年以前公司的諧波減速器與國外HD等產品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噪音大,抗衝擊能力差等。經過數年發展,來福諧波的產品質量快速提升,在多個方面都有關鍵性技術突破。於2017年陸續被國內大型機器人企業如歡顏、伯朗特等認可,並和數家機器人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一般而言,投資賽道第二名並不少見。但在一個資金佔用率高的行業,當行業第一名綠的已進入IPO準備階段時投資第二名,投資來福是否是個好主意?本輪的投資方北極光創投合伙人黃河博士分析看好來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綠的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但目前的估值相對較高,對於投資人來說未來的投資回報率具有不確定性,投資來福的投資回報率有可能更優;二是目前在成本控制方面,由於完全不同的工藝流程,來福具有相當大優勢,在綠的進入IPO準備階段,來福未來定價策略上可以更靈活;三是諧波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對於投資智能製造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布局切入點;四是隨著國內工業機器人的快速發展,諧波減速器的戰略溢價凸顯,本體公司對於擁有自己的諧波減速器的需求明顯增加,這一賽道戰略投資、併購投資價值在增加,來福財務數據穩步增長,對於潛在的戰略投資方來說,是一個理想的標的;五是看重創始人的商業能力和潛力。
諧波減速器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航天領域,被認為是機械傳動領域的重大突破,在航空航天、工業機器人、精密設備儀器、工業工具機等領域多用應用。近年來,隨著國內智能製造的興起、機器代人趨勢的普及,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總規模為131億美元,中國以30%的銷量份額位居全球首位,出貨量增長27%。金融信息調查公司IHS Markit則預計,未來數年國內該市場還將保持約20%的年複合增長率。
樂觀的市場預期,也為國內廠商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期。以減速器行業為例,據國家權威部門預測,2015年至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對減速器的新增需求量依次將達到23.6萬套、29.6萬套、36.9萬套和46.2萬套,超過國內產能所能覆蓋的範圍,幾家公司的營收很可能獲得迎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