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自主研發智能電動假肢,「健行仿生」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2020-12-05 36氪

36氪獲悉,智能助行機器人產品研發商BionicM(中文:健行仿生)目前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he University of Tokyo Edge Capital Partners Co., Ltd.(總部:東京,下稱「UTEC「),UTokyo Innovation Platform Co., Ltd.(總部:東京,下稱「東大IPC」)及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總部:埼玉縣, 下稱「JST「)。

BionicM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專注於智能可穿戴機器人的國際化研發公司,意在通過將人型機器人技術和身體的有機融合,設計出全新的機器人式智能假肢,目前在日本東京和中國深圳同時設有辦公室,並在兩地同步運營。

談及創業初衷,36氪了解到,BionicM創始人兼CEO孫小軍博士9歲不幸截肢,有過15年拐杖生活,2011年24歲的孫小軍博士在日本殘障福利幫助下首次安裝假肢,隨後發現諸多問題,決心以假肢用戶、開發者與創業者的三重身份參與到假肢行業中。

據介紹,BionicM的核心技術來自於孫小軍博士期間所取得的將人形機器人技術跨界應用到假肢開發的科研成果。

BionicM從2015年在東京大學JSK機器人實驗室開啟研發,經過團隊成員5年的努力、約2000萬人民幣的資金投入,目前已更新迭代8代樣機,並研發出提高下肢截肢者移動能力的全新智能電動假肢。

BionicM旗下智能電動假肢

根據孫小軍博士的具體介紹,它通過假肢搭載的多種傳感器來感知用戶的姿勢和動作,基於仿生學進行控制,提供相應的動力來輔助用戶行走,從而減輕用戶疲勞,避免二次損傷;同時,通過使用人工智慧,對傳感器獲得的步態數據進行機器學習,更好地感知用戶的意圖和環境變化,並自適應去調節假肢來適應每個用戶的步態特徵,幫助用戶更輕鬆自然地行走。

據統計,目前全球下肢截肢人數約1200萬人以上,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CAGR穩步保持6%以上增長,市售產品99%是被動式假肢,只有關節與骨頭,沒有「肌肉「,天生三大劣勢即無法交替式上下樓梯,容易摔倒和二次損傷,歐洲三大公司寡佔近70%市場,技術迭代緩慢,產品自重大、穿戴易疲勞、易摔倒、壽命短等痛點。

孫小軍博士表示,「 CASE」(聯網,自動化,共享,電動化)為汽車行業帶來了重大變革和變化,假肢領域也會發生「 CASE」一樣的變化,特別是電動化和自動化,由此帶來的智能電動假肢會是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首先是電動化,智能電動假肢是讓電機的作用如同人體的肌肉一樣,支撐起身體,並提供動力讓假肢能伸縮如同人的正常腿一樣自然行走。而目前殘疾人所使用的假肢,基本上都是靠著自身的力氣來帶動假肢,用戶很容易摔倒,也特別容易疲勞,不能長時間走路,上下樓梯也要一步一步地抬起來走,不能交互式。其次是自動化,通過假肢內置的傳感器自動識別地面情況和讀取用戶的姿勢步態,讓假肢做出相應的伸直、彎曲等動作;然後通過連接雲服務,將假肢用戶的使用數據存儲在雲端,可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來不斷地調整假肢動作,讓假肢的動作更符合每個用戶平時走路的步態習慣,這可能又會牽涉到假肢用戶數據共享等服務。在產業化方面,BionicM目前已協同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開展共同研究,對智能電動假肢進行全面試穿測試,在實用化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預計明年初將推向市場,目標市場是全球市場,初期將針對中國和日本兩個市場。

最後介紹一下團隊,BionicM核心成員畢業於東京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慶應大學、北京大學等,並曾在SONY、P&G,三菱電機、HONDA、CANON,SHARP等知名企業任職。創始人孫小軍博士先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和東京大學。

據悉,為強化經營體制,BionicM目前還引進了popIn株式會社CEO程濤擔任獨立董事,王寧出任BionicM中國COO。其中程濤為東京大學信息工程碩士,並創立popIn株式會社,有非常豐富的軟、硬體創業經驗。BionicM中國COO王寧畢業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曾任理光軟體研究所(北京)Business Partner,負責醫療器械中國事業開發,並擔任過服務機器人與醫療機器人創業公司副總經理。

相關焦點

  • 自主研發智能電動假肢,「健行仿生」 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智能助行機器人產品研發商BionicM(中文:健行仿生)目前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he University of Tokyo Edge Capital Partners Co., Ltd.等。
  • 36氪首發 | 電動汽車研發商「帝亞一維」獲數千萬元融資,樣車已...
    36氪獲悉,新能源汽車研發商「帝亞一維」(帝亞一維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獲得了新一輪數千萬元的投資,本輪由專注於新能源產業的華熠新能源產業基金獨家出資。 帝亞一維創辦於 2017 年 2 月,是集純電動汽車研發、製造、營銷為一體的電動汽車研發企業。
  • 機器人式智能假肢研發商「健行仿生」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獵雲網北京】9月7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機器人式智能假肢研發商「健行仿生」(BionicM)宣布於2020年8月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人包括:The University of Tokyo Edge Capital Partners Co., Ltd.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智能硬體融資披露:AR眼鏡在手訂單接近20萬臺,「Kura AR」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36氪獲悉,AR眼鏡品牌「Kura AR」近期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雲天使基金領投,某光學廠商以及數個行業內個人投資者跟投。
  • 36氪首發 | AR光波導製造商「靈犀微光」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舜宇V...
    36氪獲悉,AR光波導模組製造商靈犀微光近日獲得由舜宇V基金領投,中關村啟航基金跟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據悉,本次融資將主要用於深化光波導模組的技術,並為主流AR眼鏡市場儲備產能。靈犀微光是36氪持續報導的企業,創立於2014年底,一直專注於AR眼鏡的光波導顯示技術。目前已經擁有比普通近視鏡片更薄、重量僅11.5g的AR光波導模組,並具備超小型光波導模組的萬級量產能力,擁有近200家來自醫療、軍工、工業製造、電網電力等多行業的客戶。
  • 36氪首發 | 要用細胞治療「攻克」神經性疾病,「霍德生物」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神經幹細胞技術及藥物研發企業霍徳生物已經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隆門資本領投、花城創投跟投。據悉,本輪融資將用於細胞治療相關的臨床前研究、GMP生產、質量體系和中美臨床申報等。36氪了解到,神經損傷及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大腦不同區域有大量功能性神經元死亡並導致運動、語言、認知等功能障礙。目前小分子或大分子藥物針對不同的疾病信號通路或靶點,雖然在神經損傷疾病的急性期或某些退行性疾病上會有一定的神經保護或延緩病程發展的作用,但是已經死亡的神經元無法再生,因而總體療效受到很大限制。
  • 36氪首發 | 「星雲Clustar」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加速AI訓練的全...
    36氪獲悉,AI技術與服務提供商「星雲Clustar」已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 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基石資本領投,老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跟投,山景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之後,星雲Clustar將繼續加強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
  • 36氪首發|「羅賽塔科技」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推出「易得數據...
    36氪獲悉,大數據技術及應用提供商「羅賽塔科技」近期宣布獲得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個人投資人,此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新產品「易得數據」的產品完善和市場推廣。此前,36氪曾介紹了羅賽塔科技在另類數據服務方向的技術和業務。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金匙醫學」獲2.3億元A輪融資;「網際網路+醫療...
    據悉,「金匙醫學」已於近日完成2.3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方為華蓋資本、杏澤資本和元生創投,A輪投資方君聯資本第三次追加投資,華興資本擔任本次交易獨家財務顧問。「金匙醫學」全稱北京金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8月,是一家基因檢測醫學診斷服務商。
  • ...隱形正畸平臺「微笑公式」獲千萬元天使輪融資;以及今天值得...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企業服務融資跟進36氪首發 | 定位稅務領域「天眼查」,「查稅寶」獲新一輪戰略融資36氪獲悉,「查稅寶」近日正式宣布獲得新一輪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商界傳媒集團。
  • 「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
    「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 北京拉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因寶)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
  • 36氪首發 | 從智能櫃裡取外賣,「嗎哪私廚」獲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36氪獲悉,外賣用餐定製平臺「嗎哪私廚」獲得了個人投資的500萬元天使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技術開發和團隊組建。「嗎哪私廚」成立於2017年2月,主要針對寫字樓的白領用戶提供外賣套餐。聯合創始人張小虎向36氪介紹,平臺以單品為切入點,主推單份14.8元的爆品盒飯套餐。團隊與線下商戶合作,設計好菜單並提前預測下單數量,由商戶在非就餐高峰的空閒時間提前出餐。為了保證盒飯的品質,「嗎哪私廚」自主研發了一款「巴拿巴」外賣智能設備,可加熱製冷,通過手機驗證碼智能存取。
  • 36氪首發 | 「零重力實驗室」獲數千萬人民幣Pre A+融資,要搭建...
    36氪獲悉,立方星解決方案研發生產商北京零重空間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零重力實驗室」)獲銀杏谷資本投資的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繼續搭建「靈鵲」遙感星座,以及落地和拓展遙感衛星數據的應用。
  • 36氪首發|定位算法交易服務商,「卡方科技」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
    來源:36氪文 | 睿初編輯 | 詠儀36氪獲悉,算法交易服務商卡方科技今日宣布獲得數千萬元B輪融資,由廣發信德領投,老股東華蓋資本跟投,由義柏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卡方科技聯合創始人鄭盛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的研發投入及人才引進。
  • 36氪首發|「enki」電子菸獲數千萬元融資,與潮牌Supreme展開電子菸...
    36氪獲悉,美國電子菸品牌「enki」已與近日完成首輪由華瑞集團領投的數千萬融資。enki 品牌由上海思樹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引進開發、代理及運作,思樹科技將與 The Absolute Best 共同把小煙產品推向國內市場。
  • 他9歲截肢拄拐15年 如今融資數千萬研發智能假肢 團隊皆出自名校
    鉛筆道9月7日訊,智能助行機器人產品研發商BionicM(中文:健行仿生)目前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he University of Tokyo Edge Capital Partners Co., Ltd.
  • 36氪首發|自主研發高密度基因晶片,「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
    北京拉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因寶)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大鉦資本領投。我們曾報導過拉索生物,公司曾於2018年完成由上市連鎖藥房大參林(股票代碼:603233)投資的3600萬元天使輪融資,於2019年完成由大鉦資本領投的近億元A輪融資。
  • 創投日報|「明略科技」完成3億美元E輪融資,「豐行智圖」完成過億...
    (查看更多請點這裡)融資披露:「無接觸取餐」趨勢下智能取餐櫃需求猛增,「哎呦喂AUV」獲 500 萬元天使輪融資36氪獲悉,智慧餐飲服務商「哎呦喂AUV」已於近日完成 500 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由北京中宏鼎業領投,天使灣創投跟投。此次融資過後,哎呦喂將繼續開發並完善產品線,以更專業的技術、更穩定的產品為智慧餐飲行業提供優質服務。
  • 36氪首發 | 用雷射照亮遠方,「藍湖照明」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文 | 小妍@邊界計劃 編輯 | 石亞瓊 36氪獲悉,白色雷射照明核心器件研發生產製造商藍湖照明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野草創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在多個研發方向上的新產品研發。 近年來,LED照明應用發展迅速。
  • 36氪首發|基因治療達商業化臨界點,「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
    來源:36氪36氪獲悉,基因療法公司Exegenesis Bio Inc(以下簡稱「Exegenesis」)已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博遠資本、泰福資本和上一輪老股東險峰旗雲、凱泰資本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