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領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2021-01-19 東方財富網

北鬥組網,星耀全球。

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

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何本領,怎樣實現全產業鏈發力?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又將如何推動生產生活變革、賦能行業產業發展?

身兼五大能力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說起北鬥,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導航定位」。實時導航和快速定位是衛星導航系統最基本的功能,除此之外,北鬥還具有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三大特色功能。

「北鬥衛星本身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授時系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副主任盧曉春說,北鬥三號衛星上的星載銣原子鐘的精度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可以達到每天100億分之5秒。目前,這一功能已廣泛應用於通信、電力、金融等系統。

位置報告功能,與北鬥「有源定位」的特性息息相關。有源定位是中國北鬥的一大創舉,利用無線電測定技術,通過兩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聯手,不僅能回答用戶「我在哪」,還能告訴關注用戶行蹤的相關方「你在哪」,廣泛用於搜救、漁業等領域,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裡眼」。

短報文通信功能,是北鬥系統的「獨門絕技」。導航衛星和通信衛星是兩種類型的衛星,但北鬥導航衛星卻附加了通信功能。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王博介紹稱,北鬥用戶利用終端,不僅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還可以通過短報文將自己的情況告訴他人。這個功能在沙漠、遠洋、深山、森林等沒有網絡覆蓋的地區,或者是災害發生、通信受阻時至關重要。

「汶川地震以後,所有地面通信設施已經全中斷了。信息實際上就是靠北鬥一號短報文簡訊息功能,雖然只有幾百個漢字的能力,但是當時很起作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說。

在北鬥三號系統中,短報文通信的能力顯著提升, 信息發送能力從最初一次120個漢字提升到1200個漢字, 廣泛用於遠洋漁業、搶險救災、全球搜救等多個領域。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介紹,目前全國7萬餘艘漁船和執法船安裝了北鬥終端,累計救助1萬餘人。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北鬥空間段採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除了與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同樣具有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外,還具有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這兩類衛星屬於高軌衛星,衛星越高,其抗遮擋能力越強,無論是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還是在多有遮擋的山區,在其他衛星系統不能定位的情況下,北鬥依然能「堅守崗位」。尤其在低緯度地區,北鬥性能更具優勢。

惠及國內服務全球

5月27日,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15年前,我國測量珠峰高程時,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美國的GPS系統。而此次測量,我國同時參考中國北鬥、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且以北鬥的數據為主。其中,由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在測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華測導航總部位於上海市青浦區西虹橋北鬥產業園,這裡聚集了百餘家與北鬥產業相關的企業,北鬥產業鏈上、中、下遊已形成緊密聯繫。

從應用層面向上溯源,北鬥產業鏈是如何劃分的呢?

據了解,「北鬥」產業鏈主要集中於北鬥系統的用戶段,分為上遊基礎元器件、中遊終端、下遊運營服務三大環節。其中,上遊基礎元器件主要是晶片、板卡、天線等基礎元器件;中遊終端主要是指能接收「北鬥」信號的導航和定位裝置;下遊運營服務主要是指為政企用戶、行業用戶、服務商和大眾消費者提供基於「北鬥」的定位、導航、授時、短報文通信等各類基礎服務。

從為亞太區域提供服務到為全球提供服務,北鬥實現全球組網,不僅意味著北鬥服務範圍覆蓋面更廣,還會使全產業鏈受益,相關產業鏈產品就多了一套支持系統,這些產品的使用體驗、穩定性、可靠性都會隨之大幅提升,特別是晶片和終端產業。

北鬥晶片的研發生產技術正在逐步成熟。支持「北鬥三號」系統信號的28納米晶片已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22納米雙頻定位晶片已具備市場化應用條件,全頻一體化高精度晶片已投產,北鬥晶片性能再上新臺階。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出貨量已超1億片,季度出貨量突破1000萬片,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高精度板卡和天線已輸出到100餘個國家和地區。

在終端產品方面,以智慧型手機為例,2019年,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其中智慧型手機銷售量達到3.72億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入網的手機有400餘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鬥定位的近300款。

北鬥全產業鏈發力,既惠及國內,也服務全球。「2019年北鬥海外應用合作及貿易交往更加頻繁,國產北鬥基礎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基於北鬥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智慧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地得到成功應用。」於賢成說。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恆星公司至今已研發出了千餘種衛星應用產品,包括北鬥導航手持機、北鬥船載終端、北鬥車載終端等。「2019年,我們的船載終端產品成功進入緬甸漁業市場,截止到目前共交付了1000餘套船載終端產品,既為緬甸漁業監管部門提供船舶定位監管、禁漁禁航區管理等服務,也為漁民提供定位導航、漁獲上報、文本通信及報警救援等功能。」航天恆星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北鬥系統全面建成,將極大推動我國衛星導航產業新一輪發展。《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3450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增長14.4%,預計2020年產業總體產值將超過4000億元。

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

信號在天邊,應用在身邊。

從衣、食、住、行到水、電、氣、熱,從農林漁業到救災減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社會生活深度融入,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開車上路,走哪條路更順暢?公交出行,汽車還有多久到站?共享騎行,怎樣才能快速找到單車?無論你選擇什麼交通方式,都離不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交通運輸行業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大的用戶之一。北鬥系統廣泛應用於重點運輸過程監控、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港口高精度實時調度監控等領域。據《白皮書》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國內超過650萬輛運營車輛、4萬輛快遞和郵政車輛、36個城市的約8萬臺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都已應用北鬥系統,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

「在哪裡」和「什麼時間」構成了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衡量坐標。看不見摸不著的時空信息,既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

智能化港口建設,被視為提升港口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此前,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發布《關於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建設基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技術的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港區內部集卡和特殊場景集疏運通道集卡自動駕駛示範。

在武漢花山港,一排排橋吊、船吊、軌道吊依次排開,一輛輛約15米長、最高載重75噸的「平板車」自主行駛,停車、裝箱、駛離、停車、卸箱等一系列操作完全自主完成。

這是利用北鬥定位的5G智能無人貨櫃轉運卡車。相比於傳統貨櫃無人集卡依靠地上的「磁釘」定位移動,北鬥導航系統可以提供更高精度的時空信息,通過5G網絡傳輸數據,使車能夠感知200米以內的各類物體,停車定位精度控制在5釐米內。

精度控制在5釐米內——這還不是北鬥的「極限」。高精度服務是北鬥的一大特色,傳統導航系統的服務精度都是「米級」甚至「10米級」,更高精度的服務很少開放給民用市場。而北鬥「全國一張網」,藉助超過2000個地基增強站,北鬥系統具備為用戶提供分米級、釐米級甚至是毫米級定位精度的能力。

當農業遇見北鬥,播種更省力,出苗更省心,勞動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的農田裡,無人駕駛播種機正在從「稀罕物」變得日益「尋常」。基於北鬥定位功能,播種機沿預設路線自行作業。有了這種精準科學的方法,每千米播種偏差不超過2釐米,每畝地出苗率能提高10%。

據統計,基於北鬥系統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已有超過2萬臺套,節約50%的用工成本;基於北鬥系統的農機作業監管平臺和物聯網平臺為10萬餘臺套農機設備提供服務,極大提高了作業管理效率。

當災害預警遇見北鬥,人身更安全,財產有保障。前不久,在湖南省石門縣雷家山,多虧了「北鬥衛星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系統」及時發出預警,位於滑坡危險區的村民及時轉移,無一傷亡。通過對山體、水庫、河流的形變、位移等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北鬥對可能發生的滑坡、沉降、裂縫、水庫遇險、河流水位暴漲等險情進行預警,守護生命、減小損失。

特殊戰場上,北鬥同樣快速響應、盡銳出戰。2020年初,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在神州大地打響,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平地而起,為複雜地形地貌實現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的,正是北鬥;面向全國的「千尋位置」網上無人機平臺,可以實現無人機精準噴灑等防疫作業,為其提供高精度數據的,也是北鬥;物資運輸車輛實時監管調控,智慧機器人將各地送達的醫療物資快速送往醫院隔離區,背後的支持系統,還是北鬥……

北鬥系統與新一代5G移動通信、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碰撞融合,構建以北鬥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將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未來,北鬥擁有無限可能。正如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曾說的那樣,「北鬥的應用只受人類想像力的限制」。

(文章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何本領,怎樣實現全產業鏈發力?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又將如何推動生產生活變革、賦能行業產業發展?
  • 衛星導航高增長 北鬥全產業鏈受益
    有市場人士指出,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啟動以後,全產業鏈100%自主可控,全球競爭力將加速提升。作為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三號已開通運營,可為全球用戶提供導航和授時服務,戰略意義重大。
  • 夜空中最亮的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解析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正式組網並舉行建成暨開通儀式:7月29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該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另據央視新聞報導,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7月3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
  • 「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全球
    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何本領,怎樣實現全產業鏈發力?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又將如何推動生產生活變革、賦能行業產業發展?身兼五大能力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等新質能力
    今天(8月3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冉承其在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冉承其介紹,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近況
    第三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計劃2020年左右,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按照規劃,「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有5顆靜止軌道衛星(GEO)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又細分為27顆中軌道衛星(MEO)和3顆傾斜軌道同步衛星(IGSO)組成,共有三種運行軌道。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22顆北鬥導航衛星。
  • 北鬥導航產業鏈深度報告:百分百自主可控,能否晉升導航頭牌
    1、 衛星導航:賦能物聯網應用產業生態北鬥三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正式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從產業鏈看,衛星導航產業鏈上遊包括基礎器件、基礎軟體、基礎數據,2019 年產業鏈佔比僅為 9.92%,主要系晶片、天線等基礎器件價格較低。中遊包括終端集成、系統集成,2019 年佔總產值 45.85%。產業鏈下遊為地圖導航等運營服務,2019 年佔比 44.23%。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
    壽命長達12-14年的北鬥系統已在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氣象預報、救災減災等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預計到2025年,北鬥衛星導航產值規模有望達6440億元。2020年對於整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而言,都是一個有歷史性意義的年份。2020年6月23日,伴隨最後一顆靜止軌道衛星(GEO)成功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
  • 北鬥領航 5G賦智 ‖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2020年,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收官之年,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歷經40年的奮鬥,我國已建成了自主可控的衛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北鬥大系統正在經歷從全球建設,向全球應用的歷史性轉折。一、什麼是北鬥全球導航系統?
  • 中國天網不可估量: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收官之星」發射成功,7月31日上午10時30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自此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部組網成功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什麼作用?一文告訴你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該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授權發布: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文)
    (三)北鬥系統的發展特色  北鬥系統的建設實踐,實現了在區域快速形成服務能力、逐步擴展為全球服務的發展路徑,豐富了世界衛星導航事業的發展模式。  北鬥系統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北鬥系統空間段採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高軌衛星更多,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到底能做什麼?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34;)第55顆衛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這標誌著自1994年開始預研的北鬥系統終於完成全部組網星座發射任務,正式建成!同時,北鬥也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三種完全不同軌道的導航星座:中圓軌道衛星,靜止軌道衛星和傾斜同步軌道衛星。後兩者著重覆蓋亞太地區,進一步提高相應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
  • 從「北鬥」淺談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統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
  • 你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了解多少?
    26年,44次發射任務,55顆北鬥衛星,北鬥人潛心鑽研,艱苦奮鬥,北鬥系統來之不易。大家就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北鬥導航系統吧。什麼是北鬥導航系統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賦能智慧型手機 北鬥為全球定位導航提供中國智慧
    北鬥賦能智慧型手機  周所周知,在民用方面,北鬥主要的功能是定位和導航。而在消費級應用層面,北鬥主要以手機等智能終端和車聯網系統為主。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相關企事業單位約1萬家,從業人員約50萬人。  「北鬥現在已經不僅是中國的名片,北鬥應用還將成為一個擁有全球市場的戰略新興產業。」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表示,到2020年我國北鬥導航系統將全面建成,並提供全球服務,北鬥應用將迎來一個新時代,也將促進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迎來一個黃金髮展時期。
  • 新聞辦就《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等情況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是中國著眼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已於2012年年底面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是世界上第三個正式運行服務的衛星導航系統。
  • 手機都在使用,投資千億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怎麼贏利
    全球定位導航定位系統」的簡稱,北鬥也是其中一種,只不過GPS是美國最早部署並商用的,所以才讓大家產生了GPG就等於美國衛星導航系統的錯覺。那麼,既然北鬥不是APP,那我們用的手機怎麼接受到北鬥的信號嗎?其實很簡單,手機通過內置的晶片模塊就可以接受到北鬥信號,再通過算法把這種信號轉化成圖像,應用到各種APP裡,大家就能隨時使用了,而且現在大部分手機的定位晶片模塊能同時兼容幾種全球定位系統,這樣不管到哪個國家和地區,人們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手機接受不同的信號進行導航,保證自己不迷路。
  • 科技知識: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一、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概述: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 北鬥打開運用空間 產業鏈龍頭將率先受益
    可以看到,北鬥系統是我國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未來的落地應用極具發展空間。為多行業提供普惠服務北鬥工程自1994年啟動,2000年完成北鬥一號系統建設,2012年完成北鬥二號系統建設。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