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統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當下全球有四大衛星導航: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
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基本都由空間段(有效衛星)、地面控制段(衛星監測控制)、用戶段(用戶終端設備)組成。
目前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基本情況:
北鬥系統開始建設於2000年。2000年底完成北鬥一號實驗系統的建設;2012完成北鬥二號系統的建設,完成亞太地區信號覆蓋,提供區域服務;北鬥三號系統與2020年全面建成,實現全球服務。
北鬥系統空間段規劃由30顆衛星組成。已經發射衛星55顆(另有4顆實驗衛星),除去失效退役的衛星,在軌有效衛星45顆(含北鬥二號和北鬥三號系統)。
北鬥系統的星座由中圓地球軌道衛星(M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組成。其中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主要為全球提供服務,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主要負責增強亞太地區信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主要保障亞太地區信號的全時覆蓋。多樣化的軌道覆蓋,大大增強了東半球尤其是亞太地區的信號覆蓋。
目前北鬥信號已經覆蓋全球,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授時、短報文(北鬥獨有)服務。目前北鬥在亞太地區民用定位精度約為3-5m,在全球範圍定位精度約為5-10m。目前在國內通過地基增強等系統,已經可以實現事中釐米級、事後毫米級的高精度定位。
北鬥的用戶段的主要產品北鬥晶片也早已實現全面國產。未來5年將是北鬥應用全面爆發的時期。
GPS系統從 1978 年發射第 1 顆 GPS 衛星,到 1994 年完成 21顆工作衛星加 3 顆備用衛星的衛星星座配置,1995 年正式宣布具備完全工作能力。
GPS系統空間段規劃由24顆衛星組成。已經發射衛星73顆,除去退役衛星,目前在軌有效衛星34顆。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美國作為最早的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目前已經開始第三代的部署。部署完成後精度將達到5米左右。
格洛納斯系統1982 年發射第 1 顆 GLONASS衛星。1996 年實現全球組網,宣布進入完全工作狀態。但是由於蘇聯解體的影響,格洛納斯系統陷入了相當長時間的困難時期,替換備份衛星難以升空,到2000年低,格洛納斯系統僅剩7顆可用衛星,幾近崩潰。從2001年起,俄羅斯政府開始恢復格洛納斯系統,陸續將系統回歸到24顆的完全服務狀態。
格洛納斯系統空間段規劃由24顆衛星組成。包括21顆工作星和3顆備份星。軌道高度2.36萬公裡,24顆衛星分布在3個軌道面上。目前系統的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可以為用戶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伽利略系統空間段規劃由30顆衛星組成。目前在軌有效衛星22顆。可以為用戶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目前發展緩慢。
在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中,目前只有中國的北鬥和美國的GPS具備了完整形態,作為後來者的北鬥系統,一步一個腳印,趟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導航領域書寫了一段東方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