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10年12月18日4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7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時也是國家正在建設的重要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於2012年前具備亞太地區區域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具備覆蓋全球的服務能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明放 攝
「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將改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應用僅受人類想像力的制約」。在中國科協近日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2011年首場活動現場,科學家劉經南用這樣的話描述了「北鬥」的應用前景。這一天,「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成為現場的「明星」,我國多位衛星導航領域的權威專家,帶領大家感受了「中國北鬥」的風採。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格洛納斯)、歐洲的Galileo(伽利略)並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定位系統。面對活動現場的多家媒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科學委員會執行主席劉經南舉例說,目前,「中國北鬥」的授時功能已經在科學、金融和電力及通信中得到應用;在漁業、森林防火、水域及海洋信息監測、大氣環境監測等方面,北鬥的定位和通信功能也已發揮了作用;在汶川、舟曲的救災過程中,「中國北鬥」更是功不可沒。「那時,汶川已成信息孤島,第一支進入災區的武警四川總隊森警先遣隊,就是使用北鬥一號衛星導航手持終端機,與北京指控中心取得聯繫的。」
「當區域系統和全球系統建成以後,北鬥的威力將成倍增加,將具備和GPS完全一樣的功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科學委員會執行主席楊元喜介紹說,北鬥衛星導航具備了更豐富的功能,與目前市場上大家比較熟悉的GPS相比,它不但有定位導航功能,還具備通訊的功能。而且根據前期測算和規劃,北鬥投入民用的導航晶片價格不會超過GPS晶片。「應該從明年開始,我國的私家車主就可使用北鬥衛星的定位服務了。」
………………………………………………………………………………
探秘中國北鬥導航衛星:最高機密到民用歷時20年
"衛星之父"孫家棟談北鬥:終端設備須強調國產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介紹說,中國「北鬥」系統堅持自主開發,兼容、漸進的發展原則,目前正按照「三步走」的戰略穩步推進:第一步已經完成,從2000年到2003年建成了一個試驗系統,使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第二步是2012年左右,建成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第三步是2020年左右,建成由30多顆衛星組成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楊文志表示,組織「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目的是充分發揮科學共同體、全國學會和大眾媒體的作用,結合社會熱點、焦點開展科普,建立一個科學家與大眾媒體溝通的渠道。將來,他們還將圍繞社會科普熱點,邀請科學家與媒體記者繼續開展面對面的交流。(光明日報北京3月23日電/記者 胡其峰)
●新聞資料
什麼是GNSS?
GNSS的全稱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它是泛指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包括全球的、區域的和增強的,如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及相關的增強系統,如美國的WAAS(廣域增強系統)、歐洲的EGNOS(歐洲靜地導航重疊系統)和日本的MSAS(多功能運輸衛星增強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