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網際網路行業方面的發展是蒸蒸日上,比如微信、支付寶、微博等軟體的大規模使用,這些早已成為中國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在網際網路的發展初期,中國在這方面沒有特別出色的人才,再加上沒有成熟的技術,從而發展比較慢。而中國通過不斷的學習,學習技術,並不斷進行研發,直到擁有自主發展的能力。
中國北鬥系統的發展
在20世界70年代,我們才開始了衛星導航系統的自主研發。陳芳允院士作為我國著名的航空專家,他提出了利用兩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快速定位的設想。然後,中國利用衛星系統開展了雙星定位實驗,證明了這一設想的準確性和可行性。
雖然中國在北鬥系統研發的第一階段存在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但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中國利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了歐美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也為之後的進一步發展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一批專業的人才。
隨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性能的不斷提升,它被運用在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比如汶川大地震時,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災區和援助部隊間取得聯繫;北京奧運會期間,北鬥系統提供實時導航等等。
GPS被北鬥衛星系統超越
美國衛星信號接收公司Trimble導航公司的數據顯示,在世界上195個主要國家當中有165個國家的首都(佔85%),北鬥衛星對其觀測的頻率要比全球定位系統高。北鬥系統已經基本覆蓋了全球,它的定位精度可達到10米,測速精度可達到0.2米/秒。就以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為例,在這個擁有480萬人口的城市中,人民都特別喜歡用Deliver Addis,其原因主要是這家在線食品配送公司能將食物精準地送到客戶所在地。
這種精準性主要得益於中國的衛星導航技術。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這些國家取得的成功,也推動了中國在數據主導權全球爭奪戰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中國智慧型手機的廣泛銷售,也是促使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全球覆蓋的原因之一。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在超越GPS,成為人們的新選擇。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