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們談起定位系統我們不得不不提起GPS,而GPS也成為定位系統的一個代名詞,而這一說法真的準確嗎?這顯然並不準確,這我們的頭頂有的定位系統並非只有GPS一套,並且還有隻限於某個地區的定位系統,那麼我們來談談那些定位系統。
衛星定位系統可以理解為是一個由一個多顆衛星以上的衛星群組成的衛星系統。這個系統可以保證在任意時刻,地球上任意一點都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衛星,以保證衛星可以採集到該觀測點的經緯度和高度,以便實現導航、定位、授時等功能。而要能確保這個系統能夠為全球進行定位服務哪莫就要有24顆衛星以上進行組網。
GPS是目前服務用戶最廣,使用國家最多的一個定位系統,而其最初建立的目的並非是用於民用的,而起初GPS是一個美軍的一個軍方項目,而其也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投入使用,而其進行全球組網是經歷了20年的發展。尤其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的飛彈在衛星定位系統的導航下準確地擊中遠程目標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從這時起衛星定技術進入了世界主要大國的眼中。
格洛納斯是有前蘇聯對標GPS建立的一個全球定位系統。其立項是前蘇聯國防部(現俄羅斯)於1976年,格洛納斯系統將使用24顆衛星實現全球定位服務。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也提供授時服務。其於2011年進行了全球組網,開進行全球定位服務,其餘GPS一樣雖是國防項目而目前也進行民用服務。
歐盟的伽利略——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伽利略定位系統其是由歐盟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於1999年2月由歐洲委員會公布,歐洲委員會和歐空局共同負責。2008年開始進行商業服務,截止2016年12月,伽利略導航系統在軌衛達到18顆星。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航天局表示至2020年其系統將達30顆衛星,可提供為全球提供精度達1~2m的免費服務和1米以內的付費服務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衛星定位系統,其也是是全球四大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之一。北鬥系統除了與其他導航系統共同擁有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且再次之上增加加了短報文功能。
北鬥導航項目進行了3個階段,其分別是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北鬥三號,其分別是對標中國用戶進行服務、對標亞太用戶進行服務、對標全球進行服務,而該系統從94年的北鬥一號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也經歷了20多年打造,但其要與發展了近半多世紀的GPS競爭商業服務還有一定壓力的,但其後發優勢也是小趨。
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英語:Indian Region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IRNSS)、NAVIC)是一個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發展的自由區域型衛星導航系統,印度政府對這個系統有完全的掌控權。該系統在2015年實現印度區域定位服務,而其或將在未來將IRNSS定位系統擴展成為印度版的全球定位系統。
準天頂衛星系統(日語:準天頂衛星システム,英語: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縮寫:QZSS),該系統是日本政府在2002授權,由先進空間商業公司(Advanced Space Business Corporation)開始發展設計的區域衛星定位系統,目前該系統有4顆衛星,主要服務日本地區進行服務,其在東亞、澳洲也能接收到信號。於2018年11月1日正式啟用。通過使用專用接收設備可以提供10釐米以下的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