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與其說是網絡不如說是應用,而若想要這個應用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首先是要獲取節點的位置信息。物聯網應用對於位置信息的依賴高於移動互聯網,故位置服務將成為物聯網應用的一個重要的產業增長點。一直以來,如何通過定位技術來獲取節點位置信息都是物聯網應用系統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談到定位,讀者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衛星了,好吧,接下來我們首先談談關於衛星定位系統。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工作原理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由空間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戶終端組成。
空間部分:當衛星按照特定的軌道運行時,作為地球表面的用戶終端來說,至少要接收3顆衛星才能定位本地的經緯度,至少4顆才可以定位海拔高度。以此為底線,接收到的衛星越多,其終端定位的精確度越高。
地面控制部分:通常由主控站、地面控制站和監測站組成。其作用是控制衛星運行狀態與軌道參數,並且保證星座上所有衛星的時間基準一致性。
用戶終端:信號接收機接收到衛星的信號後,從解調出的衛星軌道參數來獲取時鐘信息,通過衛星信號從發送到接收的時間來確定衛星到觀測點的距離,然後根據不同衛星的距離來計算自己的位置。
根據信號接收機經緯度、海拔高度、速度的計算模型和算法,以及結合數字地圖計算從給定的出發地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徑的導航計算模型和算法,信號接收機可以實現定位、導航、測距和定時功能。
四大著名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1、美國「GPS」定時測距導航衛星全球定位系統
總共由28衛星構成,其中4顆備用。
如今,28顆衛星早已升空,分布在6條交點互隔60度的軌道面上,距離地面約20000千米。已經實現單機導航精度約為10米,綜合定位的話,精度可達釐米級和毫米級,但民用領域開放的精度約為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