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3 06:28 來源:魯網
魯網8月3日訊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離不開有志之士的精誠團結、合作奉獻,「山大人」的身影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山東大學重視國家北鬥戰略,多年來從北鬥一號、二號建設階段,就組織科研團隊對系統涉及的核心關鍵技術進行了持續研究和探索,特別是2012年以來以微電子學院、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等為基礎,具備了面向北鬥三號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優勢,目前形成了微電子學院邢建平教授、王永教授,空間科學研究院、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徐天河研究員等一批學術骨幹力量牽頭的各具特色的北鬥空間信息技術研究團隊。
邢建平教授作為技術負責人的「省域北鬥三號高精度位置綜合服務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已在大地測量基準與高精度導航等方面得到成功應用。自主研發的「疫情應急精準追蹤防擴散北鬥實時位置服務系統」疫情期間為壽光蔬菜配送調度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
徐天河研究員課題組承擔了「融合多類低軌衛星數據探測全球重力場變化的理論和方法」「融合機器學習和非線性自適應濾波的地球自轉參數預報方法研究」「聯合地面站和低軌衛星GNSS/SLR數據精化地心坐標參考框架理論與方法研究」「iGMAS產品綜合和評估軟體」「北鬥三號地面運控系統大數據分析」等國家級課題和北鬥專項研究。
王永教授課題組在北鬥集成電路晶片設計領域多年深耕,利用人工智慧算法加速優化設計北鬥定位射頻晶片和北鬥短報文射頻晶片,系列晶片性能指標優於國家北鬥系統的入網標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據悉,近年來在北鬥衛星定位系統及技術、應用領域,山東大學協同創新團隊承擔完成了國家、省部重點課題項目近30項,創新團隊已擁有80餘項核心智慧財產權,其中授權發明專利50多項,參與國標、行業等標準編制10多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150多篇(其中SCI、EI收錄90篇)。
同時為培養北鬥高端人才,山東大學聯合山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山東省國土測繪院等,科教、產教協同,今年已開設了全國首個北鬥新時空技術與應用微專業,立足國家自主北鬥晶片算法、板卡終端、通信網關、協議標準、軟體平臺、地圖服務等戰略需求,建立全國首個北鬥新時空戰略、新基建、集成晶片、精準時空、陸海一體、空地協同等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據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