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已經可以覆蓋俄國全境

2020-12-01 環球網

江蘇新聞網軍事消息 綜合媒體報導,俄羅斯中央機械製造研究所本月2日宣布,截至2009年1月30日,「格洛納斯」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信號已經覆蓋俄羅斯全境。「格洛納斯」與美國GPS衛星導航、 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以及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目前正在統領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

據俄塔社報導,中央機械製造研究所相關人士說,「格洛納斯」全球導航系統運行中的衛星為18顆,另有1顆衛星處於維護狀態,1顆衛星處於調試階段,整個系統足以確保導航定位信號連續覆蓋俄羅斯全境。

「格洛納斯」系統計劃始於上世紀70年代,由俄羅斯獨自開發。這一系統需要至少18顆衛星才能確保向俄羅斯全境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如要提供全球定位服務,則需要24顆衛星。上世紀90時代,系統所含衛星數量一度達標,但由於經費短缺,部分失效衛星未獲更新。

俄羅斯打算今年完成重新部署這一系統全部衛星的工作。屆時,衛星導航範圍可擴大至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定位精度可望提高至1.5米以內。

俄「格羅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美國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類似,該系統首顆衛星於1984年發射。1994年該系統的衛星數量達到12顆並開始運轉,1995年該系統開始完全發揮作用。地面控制部分全部都位於前蘇聯領土境內,地面控制中心和時間標準位於莫斯科,遙測和跟蹤站位於聖彼得堡、捷爾諾波爾、葉尼申斯克和共青城。

但是由於俄羅斯航天撥款出現嚴重不足,該系統的大部分衛星老化並未及時完成新老更替,系統無法發揮導航定位功能。2005年俄羅斯計劃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撥款36億盧布。

「格羅納斯」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字頭縮寫,是前蘇聯從80年代初開始建設的與美國GPS系統相類似的衛星定位系統,也由衛星星座、地面監測控制站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現在由俄羅斯空間局管理。「格羅納斯」系統的衛星星座計劃由24顆衛星組成,均勻分布在3個近圓形的軌道平面上,每個軌道面8顆衛星,軌道高度19100公裡,運行周期11小時15分,軌道傾角64.8°。

與美國的GPS系統不同的是格洛納斯系統採用頻分多址(FDMA)方式,根據載波頻率來區分不同衛星(GPS是碼分多址(CDMA),根據調製碼來區分衛星)。每顆「格羅納斯」衛星發出的兩種載波的頻率分別為L1=1,602+0.5625k(MHz)和L2=1,246+0.4375k(MHz),其中k=1~24為每顆衛星的頻率編號。所有GPS衛星的載波的頻率是相同,均為L1=1575.42MHz和L2=1227.6MHz。

「格羅納斯」衛星的載波上也調製了兩種偽隨機噪聲碼:S碼和P碼。俄羅斯對「格羅納斯」系統採用了軍民合用、不加密的開放政策。「格羅納斯」系統單點定位精度水平方向為16m,垂直方向為25m。「格羅納斯」衛星由質子號運載火箭一箭三星發射入軌,衛星採用三軸穩定體制,整量質量1400kg,設計軌道壽命5年。所有「格羅納斯」衛星均使用精密銫鐘作為其頻率基準。

2008年6月,俄羅斯「列舍特涅夫」科學生產聯合體總經理尼古拉·傑斯託耶託夫表示,該聯合體專家將在2009年建造新型「格羅納斯-K」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衛星,其可以在軌道上工作10年,而目前的定位衛星使用壽命僅為7年。

傑斯託耶託夫在西伯利亞航空航天展覽會上表示,新型衛星的發射將更經濟實惠,兩顆「格羅納斯-K」衛星只需使用一枚「聯盟」系列運載火箭發射至近地軌道,而發射三顆「格羅納斯-M」衛星需要使用「質子-M」重型火箭,同時新型衛星比「格羅納斯-M」衛星小,且重量只是後者的一半。

傑斯託耶夫強調指出,安裝在衛星上儀器將可保障水平和垂直坐標的高度準確性,衛星將成為多功能的,其將安裝可確定航線的輔助性設備。他稱:「這不簡單是用一顆衛星替代另一顆衛星,新的衛星在性能上將更加完善。」

去年12月初,三顆「格羅納斯-M」衛星已運抵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目前,「列舍特涅夫」科研生產聯合體的專家正在發射場進行衛星發射的準備工作,三顆「格羅納斯-M」衛星將於12月底使用「質子」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樣,在軌運行的「格羅納斯」系統衛星將達到17顆。

俄羅斯副總理謝爾蓋·伊萬諾夫曾表示,從2007年1月1日起,俄軍總參謀部將消除太空目標坐標定位準確性方面的所有限制,整個系統將為俄經濟和交通發展服務,俄將加快建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據報導,按計劃,至2007年底,「格洛納斯」全球導航定位系統要覆蓋俄羅斯全境,然而,由於諸多因素,這一目標顯然未能按計劃實現。

日前,俄羅斯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主持俄聯邦政府軍事工業委員會會議時表示,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系統的全部24顆衛星,將在2010年前部署完畢。

由於此前美國的GPS系統、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已經較為成熟,伊萬諾夫此言不僅標誌著俄衛星導航系統研發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更預示著美、俄、歐衛星導航系統競爭展開新的一頁。

由若干顆導航定位衛星組成的先進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軍事上具有巨大應用價值(提高飛彈或炸彈的制導精度、實現單兵定位),被認為是現代戰爭的「定盤星」、軍隊戰鬥力的「倍增器」。

在當今世界的三大導航系統中,美國的GPS名氣最大,它是由美國國防部研製、部署和控制的軍民兩用導航定位衛星系統。該系統原來是專門用於為洲際飛彈導航的秘密軍事系統,從柯林頓時代起,該系統開始應用在了民用方面。

現在運行的GPS系統是由24顆工作衛星和4顆備用衛星組成,它們分布在6個等間距的軌道平面上,每個軌道面上有4顆工作衛星,衛星軌道接近圓形。

GPS衛星定位系統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首次得到實戰應用,並獲得不菲的戰績。隨後,又在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大顯身手。如美國B-2戰略隱形轟炸機本身就採用了全球定位系統進行導航定位,而所攜帶的16枚制導炸彈由雷射制導改為全球定位系統制導後,使該機具備了夜間和全天候精確打擊能力。

美軍應用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於實戰,標誌著衛星在實戰中的作用發生了性質上的改變,從輔助變為主導,從被動變為主動(主動不僅表現在它與具體作戰行動和武器打擊直接結合,甚至表現在它可能直接成為某種攻擊武器),從單一功能變成多功能。

雖然美國對外聲稱願與其北約盟友在衛星定位系統的軍事應用上實現共享,但出於自身戰略利益考慮,往往對他國降低衛星定位系統的使用精度。為擺脫受制於人的窘境,2002年3月,歐盟各國同意斥資27億美元,在5年內完成「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部署工作,計劃在2008年建成並投入運營。

據稱,「伽利略」系統的最大優勢是於其精確度,確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間位置要比GPS精確10倍。其水平定位精度優於10米。正如有關專家所說:「如今的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卻能找到車庫的門。」這種優勢可以讓「伽利略」在軍用中「打得更準」。

與GPS系統一樣,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定位系統也是由軍方負責研製和控制的軍民兩用導航定位衛星系統。據悉,由24顆衛星組成的格洛納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有工作衛星21顆,分布在3個軌道平面上,並有3顆備份星。

儘管其定位精度比GPS系統、伽利略系統定位精度略低,但其抗幹擾能力卻是最強的。由於衛星發射的載波頻率不同,「格洛納斯」可以有效地防止整個衛星導航系統同時被敵方幹擾,因而具有更強的抗幹擾能力。(鍾文)

責任編輯:張曉芳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定位信號覆蓋俄全境
    中廣網2月2日消息 俄羅斯中央機械製造研究所宣布,截至2009年1月30日,「格洛納斯」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信號已經覆蓋俄羅斯全境。     據俄塔社報導,中央機械製造研究所相關人士說,「格洛納斯」全球導航系統運行中的衛星為18顆,另有1顆衛星處於維護狀態,1顆衛星處於調試階段,整個系統足以確保導航定位信號連續覆蓋俄羅斯全境。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將覆蓋全球
    27日,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CNSS)正式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這是世界上第三個投入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在此之前,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建成並投入運行。與此同時,歐盟也在打造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計劃。
  •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伽利略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由歐盟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1999年啟動,一共由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工作星,3顆備份星。截止2016年,已經發射了18顆工作衛星,全部30顆衛星(調整為24顆工作衛星,6顆備份衛星)計劃於2020年發射完畢。
  • 「中國北鬥」躋身全球四大衛星定位系統(圖)
    資料圖片:2010年12月18日4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7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時也是國家正在建設的重要空間信息基礎設施。
  • 北鬥三號定位系統開建 2020年35顆衛星全球組網
    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啟動建設  記者從正在深圳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暨首屆衛星應用國際博覽會上了解到,我國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動建設,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衛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有獨特的短報文通信功能,截至目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一號和二號系統已經順利完成組網。
  • 中美俄衛星精準度比較,美國達到0.1米,俄國10米,我國呢?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的發展研究已經不僅僅限於地球,而漸漸擴展到外太空,這便衍生出人造衛星這一新型產物。人造衛星的存在,不僅為人類生活提供了很多便捷,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軍事實力的提升,畢竟如今的人造衛星可以實現定位及地面偵察等能力,可以為地面武器設備或相關系統提供比較準確的數據信息,以幫助地面實施相關行動提供前提條件。
  • 俄優先發展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 軍用版精度極高
    「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上世紀70年代由蘇聯開發,主要用於軍事領域,該系統衛星的「滿員編制」為24顆。2001年俄羅斯與印度展開合作,將其升級為軍民兩用的全球導航系統。預計整個「格洛納斯」系統將於2009年完成24顆衛星的部署工作,屆時衛星導航範圍可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實現全球定位導航,定位精度將達到1.5米以內。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起試運行 2020年全球覆蓋
    資料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網絡模型中新網12月27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試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於今天正式提供試運行服務。冉承其簡要介紹了北鬥系統試運行服務性能。
  • 全球三大衛星定位精度比拼:美0.1米,俄1.5米,中國北鬥多少
    比如說在軍民領域的定位功能,生活上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軍事領域則為軍隊執行作戰任務提供了具體的位置數據,以便精準打擊目標。而能為人們提供導航定位這一服務的,就是由多顆人造衛星組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定位精度僅提升 俄專家稱格洛納斯衛星定位系統夠用
    在全球四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中,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建設的比中國北鬥還要早,然而一直沒能滿血運行,八年時間裡定位精度只從9.6米提升到9.5米,遠未達到預期中的最高0.6米水平。
  • 詳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獨立自主、穩定覆蓋全球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縮寫為BDS[1-2],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稱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 什麼叫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什麼是衛星定位系統?
    衛星定位系統可以理解為是一個由一個多顆衛星以上的衛星群組成的衛星系統。這個系統可以保證在任意時刻,地球上任意一點都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衛星,以保證衛星可以採集到該觀測點的經緯度和高度,以便實現導航、定位、授時等功能。而要能卻保這個系統能夠為全球進行定位服務哪莫就要有24顆衛星以上進行組網。
  • 三大國衛星定位精確度比較:美國0.1米,俄1.5米,我國是多少?
    在航天領域上衛星系統的建設是最主要的方式,衛星在宇宙中為各個國家提供者信息情報已經通訊等作用。在這些系統的運用中我們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就是導航定位,中美俄三國在衛星定位系統上都有著自己的專利。三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國家,各自的定位系統在性能上也是世界領先,排除定位範圍的話,定位系統最關鍵的性能就是定位精度了,所以中美俄三國造出的世界三大衛星定位系統,它們各自的定位精度又是多少呢?
  •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可以為公路、鐵路、空中和海上的交通運輸工具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它能夠軍民兩用,戰略作用與商業利益並舉。
  • 世界三大衛星定位精度對比:美0.1米,俄1.5米,中國北鬥多少?
    目前看來,各國主要採用的都是使用運載火箭、太空梭等將衛星運送到太空中的既定軌道,從而為地球上的人類提供氣候預測、資源調查等服務,涵蓋了軍事、農業等多個領域。也就是說只有一個國家能構建起自己的衛星系統,那麼就不用擔心其在偵查、通信、導航等方面會受制於人,在意識到這點後,各有能力的國家都致力於打造本國的衛星系統,其中以中美俄三國表現得最為突出,接下來我們就對這世界三大衛星定位的精度進行一番比較吧!
  • 專家預測未來衛星導航系統領域是"四分天下"
    預計到今年年底,GLONASS系統在軌衛星的總數將達到24顆,即除了每個軌道面上平均分布7顆工作衛星外,各軌道面上再增加1顆在軌備用衛星,其信號範圍將從覆蓋俄羅斯全境擴大到覆蓋全球。此舉可使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判讀地面精度比以往提高30-40%,導航信號的精度也隨之提高近2倍。屆時,GLONASS系統與美國的GPS系統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 GPS定位?不全是!解析你不知道的四大全球定位系統
    主流定位系統除美國的GPS外,還有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共有27個地球同步衛星(24個運行,3個備用)組成,基本覆蓋全球每個地方。原理是GPS接收設備通過至少聯繫和通信4顆以上衛星,通過四個衛星與接收設備測算出的坐標位置,來計算接收設備在地球中的實際坐標,一般為經緯度。當然實際工作原理並沒有這麼簡單,每次定位都產生大量的計算,才可得出精確的位置。
  • 中美俄衛星定位精度:美國0.4米,俄羅斯1.2米,中國是多少
    隨著科技的逐漸進步,人類開始利用衛星進行地球表面的定位,只要擁有定位晶片,就能隨時隨地清楚自己處於什麼位置。但GPS衛星的作用不僅於此,由於全球定位系統最先由美國研製而出,所以這個系統全權由美國掌控,美國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關閉這項系統,以對其他國家的生活或軍事行動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世界各國都希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
  • 【主編講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介(三)——GLONASS系統
    圖片來源於網絡       GLONASS是俄語「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縮寫,該系統為滿足前蘇聯授時、海陸空定位與導航、大地測量與製圖、生態監測研究等建立,於1978年開始研製,1982年10月開始發射導航衛星。
  • 美媒:應警惕中俄導航聯盟 兩種系統搭配覆蓋全球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國家利益》12月16日文章,原題:這才是美國應害怕的真正俄中同盟? 在北約與俄羅斯軍事擴充10年的背景下,另一條全球競爭前線逐漸浮現:俄正緩慢卻穩步地確立自己的全球導航系統「格洛納斯」——原屬冷戰太空競賽項目,上世紀90年代後因資金缺乏遠遠落後於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