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新的量子衛星定位系統播報的天氣預報

2020-11-29 中國氣象局

  網友來信:我國最新的量子衛星定位系統播報的天氣預報

  前段時間微信都在轉發我國最新的量子衛星定位系統播報天氣預報相關內容。大意是無論你在國內的任何地方,它會為你準確播報當時、當地的天氣以及當天逐小時和以後幾天的天氣預報,而且精確到什麼區,什麼街,什麼路,多少號。我想這是真的麼?

  回覆:您好,量子衛星播報天氣預報目前還在研發過程中。中國氣象局目前已經開展基於位置的精細化天氣預報,實現對所在位置逐小時到和以後幾天的天氣預報。

相關焦點

  • 實時天氣預報
    我發的這個帖子,是一秒鐘衛星定位五十米範圍內「實時天氣預報」,建議收藏好。    這是我國最新的量子衛星定位系統播報的天氣預報。無論你在國內的任何地方,它都會為你準確播報當時、當地的天氣以及當天逐小時和以後幾天的天氣預報。而且精確到什麼區,什麼街,什麼路,多少號。    需要查看時,在下面點它一下,天氣預報馬上出現,希望為您的生活提供方便。
  • 風雲四號衛星成功發射天氣預報準確度將提高
    近日,中國氣象頻道舉辦與可科學家聊「天」活動,介紹風雲四號衛星相關信息。更高效、更靈敏、更創新的天氣觀測員風雲四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使它成為一個更快速、更靈敏、更創新的天氣觀測員將促進我國天氣預報的發展。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稱,目前,我國在軌運行的靜止軌道衛星是風雲二號衛星,它可實現每6分鐘一次的區域觀測。
  • 天氣預報背後的高科技
    下面,就來聽聽專家介紹那些助力天氣預報準確率提升的「高科技」吧,正是它們在極端天氣到來前,為公眾通風報信,保駕護航。颱風是夏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現象,它雖能緩解高溫伏旱,補充淡水資源,但與之相伴的巨大風力、猛烈暴雨以及風暴潮,也給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災難。近幾年,藉助集合天氣預報模式及衛星觀測等技術的進步,我國颱風預測路徑誤差正在不斷縮小。
  • 歐洲天氣預報使用我國「風雲」衛星數據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今年9月以來,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開始在其業務預報模式中使用我國「風雲三號」B星微波溼度計資料,這標誌著我國氣象衛星的輻射測量精度和觀測穩定性獲得國際用戶的認可。未來,「風雲」系列衛星將有可能和歐洲、美國的氣象衛星一起,在氣象衛星數據提供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 外國天氣預報離不了中國衛星,揭秘我國氣象衛星到底多強大!
    「風雲三號」D星的在軌運行將使我國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預報精度再提高3%左右,預報時效延長2到3天左右,可使登陸颱風等高影響天氣預報時效提前到5至7天。世界氣象組織空間計劃衛星事務諮詢專家蒂爾曼·莫爾說,「風雲三號」D星諸多方面探測能力得到升級,對提高天氣預報水平有重要作用,期待衛星投入業務運行後進一步提升中國預報能力;世界氣象組織空間計劃高級顧問米凱爾·羅登伯格則認為,「風雲三號」D星在優化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方面潛力巨大,特別是衛星攜帶的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的性能可與美國氣象衛星搭載的交叉跟蹤紅外探測器媲美,對於提高天氣預報水平意義深遠
  • 天氣預報衛星雲圖版
    天氣預報衛星雲圖版 生活工具 大小: 4.33M 版本: 3.0
  • 最準天氣預報下載
    天氣預報,支持196個國家7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的天氣預報查詢。實現分鐘級天氣預報、公裡級天氣預報、逐小時的天氣預報。愛尚天氣預報內,富有特色的語音播報天氣預報功能,解放用戶的眼睛,輕輕一點,即可語音聽天氣預報。
  • 揭秘央視《天氣預報》:主播對著綠布"說"天氣(全文)
    衛星雲圖  原來是塊「布」走進《天氣預報》的演播室,很多人都會注意到一塊綠色的幕布。這塊幕布看上去沒什麼特別,卻是《天氣預報》錄製中的重要道具 主持人就是站在這張幕布前向觀眾介紹天氣情況的。觀眾每天看到的地圖和衛星雲圖會有一些模板,編導負責每天更新數據。由於天氣情況複雜多變,為了能把最新最準確的天氣信息傳達給觀眾,《天氣預報》的前期準備工作往往要持續很長時間。節目組在15點左右討論了大致的天氣形勢後18點多才能拿到具體數據,而節目要在18點40分前錄完傳送給央視,保證趕在《新聞聯播》之後播出,時間還是相當緊張,「既要保證播出安全的,又要保證最新的數據都能加進去。」
  • 1號颱風黃蜂消亡,但影響我國才開始,官方預報:臺灣南部大暴雨
    1號颱風黃蜂消亡,但影響我國才開始,官方預報:臺灣南部大暴雨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這段時間來,就天氣情況看,大陸風雲變幻,在冷空氣和北上暖溼氣流的影響下,大範圍降雨接連到來,尤其是長江以南地區,更是成了焦點,暴雨大暴雨不停。
  • 風雲四號衛星發射成功 天氣預報準確度將大幅提高
    新華社發  昨日,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當天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風雲四號衛星將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    風雲四號衛星到底有多「牛」?
  • 天氣預報怎樣來
    天氣預報怎樣來這件展品一共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可以模擬氣象播報員進行氣象播報,通過模擬可以了解氣象播報員是如何進行氣象播報的。第二部分是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方式向遊客展示了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而成的。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成,天基、地基、空基的氣象觀測系統,可以完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大氣觀測。針對觀測而來的氣象,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由氣象預報員對相應的數據進行加工,然後綜合進行判斷,得出未來不同時段的天氣情況。接下來是天氣會商,它是天氣預報中最重要環節。由天氣預報員發表各自不同的觀點,而由主辦預報員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得出未來天氣預報的發展變化狀況。
  • 兩類風雲衛星保駕護航 我國氣象預報精準度不斷提升
    央視網消息:有了風雲衛星的幫助,近些年我國的氣象預報精準度也在不斷提升。從逐日天氣預報到到一星期的天氣趨勢展望,再到臨近天氣信息的更新,這其中兩類風雲衛星功不可沒。我國的風雲系列衛星可以分為兩大類,風雲一號和風雲三號系列衛星是極地軌道衛星,可以進行全球氣象信息的跟蹤和監測,獲得全球資料;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  風雲四號衛星則首次在靜止衛星上裝載幹涉式紅外大氣探測儀,將實現對我國及周邊地區1小時一次、間隔只有16公裡的大氣溫溼分布的垂直探測,彌補陸地探空站點稀少、時間頻次有限的不足;再輔以高密度雲導風資料,水汽等高精度定量監測產品,將提高數值天氣預報特別是區域數值預報的精度,進一步提高短期臨近預報的精度。
  • 揭秘《天氣預報》:衛星雲圖是塊布 1分鐘說350字
    馮殊說起話來語速要比一般人快很多,原來,這正是《天氣預報》的特殊性為馮殊帶來的「職業病」:為了在兩分鐘內提供更多更有用的氣象信息,馮殊練就了每分鐘350字的超快語速。衛星雲圖變化靠主持人遙控   走進《天氣預報》的演播室,很多人都會注意到一塊綠色的幕布。
  •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未來一周,我市天氣將是……」電視機內,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著每日天氣信息,這簡簡單單幾個數字構成的天氣預報,背後其實蘊含著預報員對每天海量氣象數據的分析。
  • 我國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技術有新突破
    本報北京12月6日訊(記者王學健)幾天後北京的天氣將是陽光明媚還是大雨傾盆?這是作為世界難題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需要回答的問題。日前,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聯合研發的「全球ATOVS資料三維變分同化系統」通過準業務化驗收,該技術將使我國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的有效時效在北半球和中國區域延長12個小時左右,在南半球延長24個小時以上。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象百科
    之後還增加了中國責任海區天氣預報,為海上航運、捕撈、勘探進行氣象服務(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間新聞中播出);另外在夏天還增加了颱風預報圖。以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天氣預報畫面還是非常具有視覺震撼力的。 伴隨著新一代廣播級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的建成,1993年電視天氣預報迎來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圖而言,形式上出現了三維立體天氣符號;內容上全國天氣趨勢時效由24小時延長到48小時。
  • 「天氣預報之父」曾慶存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遙感衛星行業迎突破
    曾慶存的學術貢獻以數值天氣預報為代表。世界氣象組織將數值天氣預報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展之一,《自然》雜誌則盛讚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數值模擬裝置為地球「做CT」曾慶存院士首創的「半隱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數值預報,並發展了數值天氣預報的數學物理基礎理論,是國際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 【中國網】世界氣象日 跟隨院士走近「數值天氣預報」
    他在衛星大氣紅外遙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層」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衛星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所採用,服務於實時天氣預警和短期天氣預報。在報告中,曾慶存院士回顧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氣象學發展為大氣科學的科技飛躍,氣象監測從單純的站點監測變為包含氣象衛星遙感的全球監測、氣象預測從天氣圖經驗預報發展到數值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