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技術有新突破

2021-01-19 中國科學院

本報北京12月6日訊(記者王學健)幾天後北京的天氣將是陽光明媚還是大雨傾盆?這是作為世界難題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需要回答的問題。日前,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聯合研發的「全球ATOVS資料三維變分同化系統」通過準業務化驗收,該技術將使我國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的有效時效在北半球和中國區域延長12個小時左右,在南半球延長24個小時以上。

「此前,我國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的有效時效北半球為120~144小時,中國區為96小時,南半球不到96小時。」國家氣象中心的有關專家介紹,目前發達國家的全球中期數值預報時效平均每5年提高12小時,每10年提高24小時。

專家介紹,過去,在中國氣象部門業務運行的全球中期數值預報同化系統只能同化常規資料,明顯落後於發達國家。此次我國科學家研發的全球ATOVS三維變分同化系統實現了衛星ATOVS資料的直接同化,結束了我國全球數值預報系統只能同化常規無線電探空資料的歷史,克服了在廣闊的海洋、高原和沙漠等地區嚴重缺乏常規資料的問題,使衛星資料的使用量達到所有同化資料總量的90%以上,明顯改進了我國全球中期數值預報的水平。

據悉,全球ATOVS三維變分同化系統從最初的引進開發到目前的準業務化,經歷了近10年的歷程。全球ATOVS三維變分同化系統的準業務化意味著我國每天通過衛星9210網絡下發的9000餘份數值預報產品將更具有參考價值,沙塵暴、空氣品質、紫外線、森林火險等產品的服務水平也將進一步提高和更加精細化,從而穩步提高天氣預報的服務效果。

相關焦點

  • 中期數值天氣預報開啟新裡程
    他們很難想像,就在二十多年前,我國對中期(未來10天以內)天氣的準確預報,還只是一個夢想。  在技術的進化史上,1992年11月18日是值得銘記的一天。這一天,中國自主研發的「銀河-Ⅱ」巨型計算機誕生了。同時,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作為首個應用試算成功,登上歷史舞臺。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從這段表述上不難看出影響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對描述大氣原理的流體力學和熱力學偏微分方程組的求解是否更能接近實際;二是大氣邊值條件的輸入是否科學;第三點就是是否有運算能力足夠的大型電子計算機。數值天氣預報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因為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的解決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所以可以說發展是比較緩慢的。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承諾突破天氣預報時限
    全球整體天氣預報的精細度提高3倍以上,天氣預報網格距離從18公裡縮減到5公裡。】根據今天公布的一項全新戰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簡稱「ECMWF」)承諾在未來10年內,將使具有重大影響的天氣事件的預報時限再延長3至6天。
  • 數值天氣預報(GRAPES)發展規劃
    以《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指導,圍繞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的核心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利於數值預報研發和業務運行體制機制,持續發展以GRAPES模式為核心的我國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體系,發展符合東亞區域天氣氣候特徵的模式物理過程等模式關鍵技術和資料同化技術,努力實現GRAPES模式系統成為我國天氣業務中的主要數值預報模式系統。
  • 數值天氣預報能力未來將有多強?
    該規劃瞄準到2025年和2035年世界主要氣象機構核心能力的發展水平,提升我國關鍵預報技術水平,實現到氣象強國的轉變。在當前預報時效已經接近可預報性極限的情況下,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領域發展必然會藉助新手段和思路,以及開發新的產品,一些新趨勢有:   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最新給出了世界領先的5個氣象中心2018年和2017年預報指標的比較。在幾乎所有的預報時段,1年裡的進步都是「可測量」且是正面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水平提升的腳步沒有停歇。
  • 十年磨一劍,我國建立自主技術的數值氣象預報業務體系
    在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副主任龔建東的工作生涯裡有兩個時刻最令他振奮——其一發生在2018年7月,帶有四維變分同化系統的GRAPES全球預報系統實現業務運行,中國成為繼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以及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之後,自主建立了氣象資料四維變分同化業務系統的國家。
  • 數值預報:有效提高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精度
    根據GRAPES的2020年至2040年發展計劃,全球同化預報系統模式水平解析度將高於5千米(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2025年目標是5千米),模式頂層將達到80千米或更高;區域水平解析度將高於1千米(2016年英國氣象局水平解析度達到1.5千米)。    要實現這一目標,數值預報模式所需要的觀測信息要同步發展。
  • 趨勢| 數值天氣預報能力未來將有多強?
    該規劃瞄準到2025年和2035年世界主要氣象機構核心能力的發展水平,提升我國關鍵預報技術水平,實現到氣象強國的轉變。預報模式發展的一些新趨勢分析天氣和氣候模式的發展,主要以業務預報需求為導向。在當前預報時效已經接近可預報性極限的情況下,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領域發展必然會藉助新手段和思路,以及開發新的產品,一些新趨勢有: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最新給出了世界領先的5個氣象中心2018年和2017年預報指標的比較。
  • GRAPES:中國數值天氣預報的新平臺
    在中國氣象人的眼裡,GRAPES代表著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全球/區域多尺度通用同化與數值預報系統」。其中,GRAPES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系統,曾作為唯一的中國發展的預報系統,加入世界氣象組織北京2008年奧運會預報示範和研究示範計劃,為奧運會提供氣象服務。
  • 李澤椿:推開中國數值天氣預報的大門
    如今受身體所限,他已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到前線「指點江山」,但李澤椿不忘預報的重要性,一有機會就提醒預報員:「要牢記以預防為主,指揮靠前」「做好風險預評估」……  「氣象工作是保障性工作,我是天氣預報人員,要不忘初心,為國家公共安全氣象保障、為人民服務好。」李澤椿一字一頓地說,嘶啞的聲音裡充滿著堅定。
  • 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舉行雙邊會議 加強數值預報等五...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虞俊報導 2月14日至15日,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第三屆雙邊會議在英國裡丁舉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率團出席會議,ECMWF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女士率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並主持雙邊會議。
  • 數值天氣預報:靜悄悄的革命
    我們因此有理由相信,這篇作者來自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和加拿大環境部的文章,應該是梳理NWP過去,併科學和建設性展望未來的重要論文,而其對科學界和公眾的意義以及「可視化」的效果(見封面圖)則是不言而喻的。
  • 【科普】神馬是「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與經典的以天氣學方法作天氣預報不同,它是一種定量的和客觀的預報,正因為如此,數值天氣預報首先要求建立一個較好的反映預報時段的(短期的、中期的)數值預報模式和誤差較小、計算穩定並相對運算較快的計算方法。
  • 科學網—美國數值天氣預報水平緣何落伍
    他發問:美國在發展數值天氣預報進程中,為什麼科研開發與業務應用總是不能協調? 雖然表面上看是探討科研轉化的效率問題,但明眼人不難看出Mass批評的實質是美國數值天氣預報水平的落伍。那麼,Mass如此揶揄美國的預報水平,是否有足夠依據呢?他給出了一個排名曲線圖,在美國之上的國家或機構確實不少,包括一枝獨秀的歐洲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以及英國和加拿大等。
  • 數值天氣預報背後的故事
    ,長期致力於超算應用技術研究,牽頭開發的重慶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為地方減災救災提供重要決策支持。  在數值天氣預報的背後,有這樣一個人日復一日無聲地奉獻著,見證著重慶市數值天氣預報精度不斷提高。他就是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高性能計算應用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孫啟龍。自2012年加入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從事超級計算應用服務工作,他便和數值天氣預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 氣象學家李澤椿:為業務數值天氣預報打上「中國印記」
    從「無」到「有」,從「中國印記」到「中國智造」,談起被世界氣象組織稱為20世紀最偉大科技發展之一的數值預報,從事氣象工作近60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氣動力和數值預報專家李澤椿認為,中國氣象人開闢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
  • 氣象錦囊——人工智慧賦能數值天氣預報
    天氣況狀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精準的天氣預報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指導和服務,因此,最大限度的準確預測天氣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數值天氣預報的誕生曾經給天氣預報領域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它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初值條件,通過巨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再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組進行求解,進而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
  • 【深度報導】突破天氣預報技術瓶頸有多難?
    天氣預報技術還很年輕  在科技還未發達的古代,人們通過觀察天象、尋找規律,有了諸多預測天氣的經驗,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天氣預報只有百餘年的歷史,特別是以數值預報為代表的現代天氣預測方法的建立只有幾十年時間。「在短暫的時間裡,人們對於很多天氣現象發生、演變的內在機理和規律並未完全掌握。
  • 漲知識:這個「超級大腦」改變了中國的天氣預報!
    超級計算機,如今已是氣象工作不可或缺的利器,數值預報則是天氣預報的重要技術手段。兩者珠聯璧合,共同成就了當代天氣預報的主流方法。 當下,我國的氣象「超算」和數值天氣預報已較成熟。第一章  中期預報的艱難歲月20世紀80年代,數值預報已經成為國際天氣預報的主流發展趨勢,而我國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尚未建立,已經成為制約預報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 數值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時移勢易,我們現今邁進了數值天氣預報時代,得益於這一預報技術的進步,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時序更替雖有規律,但也經常「天有不測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