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這個「超級大腦」改變了中國的天氣預報!

2020-12-06 中國氣象報

超級計算機,如今已是氣象工作不可或缺的利器,數值預報則是天氣預報的重要技術手段。兩者珠聯璧合,共同成就了當代天氣預報的主流方法。 當下,我國的氣象「超算」和數值天氣預報已較成熟。但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為了讓我國的數值預報「橫空出世」,氣象人曾走過一段艱辛的路。 今天就來講一講,1992年「全國十大科技成果之首」——「銀河-Ⅱ」巨型計算機,與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結緣的故事。

第一章  

中期預報的艱難歲月

20世紀80年代,數值預報已經成為國際天氣預報的主流發展趨勢,而我國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尚未建立,已經成為制約預報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系列發展計劃出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被列入「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預報系統建設項目也通過了審批立項。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時任國家氣象中心主任,也是這一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建設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是一場面向世界頂尖科學的挑戰。

在多名專家的論證下,一個龐大的設計方案漸漸成型:裝備高性能計算機、研發數值預報系統、引進並消化吸收先進技術路線……但這項工作面臨著諸多困難:中期預報系統要在巨型計算機上運行,現有的機器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不僅如此,進口機器的渠道也被限制,由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組成的巴黎統籌委員會,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禁運和貿易限制,不同意將機器賣給中國。為了解決燃眉之急,氣象部門採用「小馬拉大車」的辦法,將本應在巨型機上完成的研發工作,提前在現有的「M-360」中型計算機上進行。這臺機器經過擴體升級,首先完成科研攻關任務,實現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的準業務運行。

科研「搶跑」,計算機也要跟上,巨型機可以遲到,但不能缺席。

1988年3月,氣象部門作為第一個急需用戶,與國防科技大學籤訂了研製「銀河-Ⅱ」10億次巨型計算機的合同,一場緊張的技術攻關就此展開。

圖為1988年3月12日,「銀河-Ⅱ」巨型計算機系統合同籤字儀式。

第二章  

中期預報的逆境中誕生的「銀河-Ⅱ」

研製巨型計算機,毫無疑問是一項複雜又困難的任務。而在當年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人們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當時,巨型計算機技術壟斷現象嚴重。掌握技術的少數發達國家,採用「一卡二衝」的策略限制其他國家發展。

「卡」就是拒絕出口高出對方技術水平的計算機,增加發展的難度;「衝」則尤為可怕,指當對方研發出某個檔次的計算機時,便放開限制大量出口低於這個檔次的計算機,以低廉的成本衝擊對方剛剛建立起來的技術基礎。

面對這樣困難的形勢,曾成功研製「銀河-Ⅰ」,實現我國高性能計算機零突破的國防科技大學再次承擔了重任。研製者們在國內首次採用50兆赫的工作頻率和4個高性能處理機並行處理結構

在當初,這個結構可以說相當「大膽」——頻率上升意味著機型的結構要更為緊湊,布線不僅要短,而且要儘可能地少。

「銀河-Ⅰ」一塊電路板有7層,單面安裝百餘個器件,在當時已被認為到達了極限。而「銀河-Ⅱ」要求在一本雜誌大小的電路板上布數千條線、安裝數百個器件、製造14層電路板,難度可想而知。

當年「銀河-Ⅰ」的電路板圖,是抽調了近百名知青精心繪製而成的。但精細度進一步升級後,手工操作已經無法滿足「銀河-Ⅱ」的高要求。此時,中國計算機並行算法研究與應用創始人之一、時任「銀河-Ⅱ」應用軟體主任設計師的李曉梅應用她已經潛心研究10年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繪製出了4萬多張精密圖紙,幫助渡過難關。

圖為「銀河-Ⅱ」巨型計算機「證件照」

而最值得一提的,無疑是氣象部門在「銀河-Ⅱ」研製過程中的全程參與。國家氣象中心作為用戶,全程參與其中,在研製機器的同時,便著手開發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

這種「同步進行法」,使這一巨型機系統問世後,很快就在國家氣象中心正式投入運行。而在常規情況下,從計算機研製成功到應用軟體投入運行,這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三章  

氣象超算與數值預報共同進步

1992年11月18日,中國自主研發的「銀河-Ⅱ」巨型計算機誕生。同日,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作為首個應用試算成功,登上歷史舞臺。

一個計算能力強,一個對算力需求高,兩者可謂天作之合。

圖為1993年10月,中國首臺「銀河-Ⅱ」巨型計算機中期數值預報新業務系統運行慶典

以1992年的「銀河-Ⅱ」為界,在那之後,氣象部門引入高性能計算機的腳步從未停止,CRAY C92、IBM SP、 神威 -1、IBM Cluster1600、神威4000A、IBM Flex System P460,無論是計算能力,還是存儲容量,都不斷升級。

與此同時,我國的全球和區域數值模式研發不斷取得突破。如今,GRAPES全球數值預報系統平均可用時效達到7.3天,GRAPES區域數值預報系統水平解析度由15公裡提高至10公裡。

氣候預測能力也進一步提高:BCC_CSM全球高解析度氣候系統模式進一步改進完善,東亞地區氣候預測、氣候變化模擬和預估能力提高。

第四章  

國產「超算」挑起氣象服務大梁

2019年初,首臺應用國產衛星數據、運行國產模式的氣象高性能計算機系統「派·曙光」投入業務運行,一顆嶄新的「最強大腦」加入了氣象事業。

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系統「派·曙光」概念圖。

它不但具有國際前列水平的計算能力,也配有靈活高效的調度指揮系統,在網絡速度、冷卻技術、綠色節能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

移植到「派·曙光」上運行的GRAPES、BCC_CSM等各個數值模式,效率明顯提高。「派·曙光」已經具備了挑起氣象業務科研「大梁」的實力。

不僅如此,「派·曙光」還兼顧未來進一步發展,設有一臺小規模試驗子系統計算機,支持 GPU/眾核環境下氣象模式的研發與試驗。

如今,我國的天氣預報準確率與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已經達到了當年難以想像的高度。中期天氣數值預報系統在「銀河-Ⅱ」上的亮相,是技術進步徵程上一座光輝燦爛的裡程碑,令人永遠難忘。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開動「數字腦筋」(組圖)
    ,本報記者探訪席捲申城各行各業的「智慧風暴」——  天氣預報開動「數字腦筋」  本報記者 董純蕾 文  超級計算機,又名「高性能計算機」,每秒數千億次乃至上百萬億次的運算速度是它的看家本領。  數值預報激活「超級大腦」  1998年底,為開展數值天氣預報,上海市氣象局向市政府提出申請,希望市財政撥款購置一臺每秒運算140億次的超級計算機。與此同時,基因組測序、藥物虛擬篩選、地震數值預報等一批關乎國計民生的前沿課題都要動用超級計算機。  經過全面調研,2000 年,神威I應徵而來,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應運而生。
  • 為什麼不管氣溫多高,天氣預報永遠都不會報40度呢?漲知識了
    導語:為什麼不管氣溫多高,天氣預報永遠都不會報40度呢?漲知識了我們知道一般來說各個地區的溫度都是有很顯著的差異的,有些地方一年四季就像春天一樣溫暖,而有些地方則夏秋兩個季節非常短,四季都是比較火熱的狀態,而有些地方更是一年四季都覆蓋著冰雪,然而我們會發現平時在看天氣預報的時候,即使在播報一些特別炎熱的地區的氣溫往往也比較少說到40度這個溫度,那麼究竟是為什麼才導致這些向預報員不會說出真實的數字呢?
  • 漲知識!天氣預報還要分長短?
    於是,在該部門當中的「氣象員們」開始逐日記錄雨、雪、風、雷等天氣現象。慢慢地,數值天氣預報誕生了,於是乎,產生了如今的現代化天氣預報。中國人製作的第一張天氣圖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當然天氣預報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根據時效,大概可以分為以下5類。
  • 人工智慧助力預報天氣
    「天氣預報是預測科學,不可能100%準確。」中央氣象臺副臺長宗志平說,天氣預報的本質是根據已知的氣象條件,用超級計算器進行海量數據計算,但計算結果與真實天氣狀況之間不可避免存在偏差。把天氣預報得更準確,就是一個不斷縮小計算結果與真實情況差距的過程,這是現實世界中的難題。  人工智慧提供了一種解決難題的新思路。
  • 漲知識|空氣品質預報、重汙染預警和天氣預報操作有啥不同?
    她希望「空氣汙染預警能夠像天氣預報一樣,預測未來7天。那麼,空氣品質預報、重汙染預警和天氣預報在操作上有何不同?空氣汙染預警最早能提前幾天?準確性多高?每日都分析研判未來7-10天汙染形勢據介紹,天氣預報是通過三個步驟完成的,首先是通過地面和高空氣象觀測站、氣象衛星、雷達等設備來收集氣象資料;接著預報員們對氣象資料進行專業的分析、計算;由於每個預報員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積累經驗不同,得出的結論會有所不同,各級氣象臺每天都要進行會商,最終形成統一意見後對外發布天氣預報的結論。
  • 數值天氣預報:靜悄悄的革命
    摘要數值天氣預報的進步代表著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因為這些進步源自多年來科學知識和進步的不斷積累。除少數個例外,其與基礎物理學的突破並沒有關係。然而,數值天氣預報在物理學各大領域的影響卻無處不在。作為一個計算問題,全球天氣預報可與模擬人類大腦和早期宇宙的演變相媲美。
  • 「中國天氣通」:智慧氣象改變生活
    那些年,當網際網路還不那麼發達,人們了解天氣情況主要通過電視機或廣播;隨著科技進步,網際網路飛速發展,大家關注天氣的方式也在改變,更多人選擇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獲取信息。「預報是晴天怎麼就下雨了!沒帶傘哩!」「雖然有一周的天氣預報,但連今天的都不準又有什麼用!……」面對各類眼花繚亂的天氣預報APP我們可能都發出過這樣或那樣的感慨和抱怨。
  • 看美國天氣預報不亞於看大片!
    就有小夥伴發出抗議了,說大天朝的天氣預報永遠是風和日麗,歲月靜好的模樣。發布一個颱風,也就是個圈圈在轉動的樣子,壓根無法通過天氣預報感知颱風的威力。再看大洋彼岸的美國,他們在播放天氣災害時候的預報,簡直就是身臨其境!
  • 新冠疫情竟然影響了全球天氣預報,這個知識太太太太冷門了
    民航飛機提供的氣象數據重要性僅次於衛星,一旦沒有這些數據,預報員基本上是閉著眼睛播報天氣。世界氣象組織說,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大部分民航飛機趴窩,嚴重影響到氣象數據的收集,天氣預報將失準。正常情況下,世界氣象組織每天會收到70萬條從天上發來的氣象數據,可是疫情打亂了人類飛行,全球氣象數據量銳減一半,歐洲數據量減少了65%,歐洲天氣預報中心暗暗叫苦,我們的口罩還能準時到貨嗎。
  • 為什麼有些天氣很難準確預報?
    那麼,公眾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天氣預報?從科學角度看,天氣預報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哪些天氣是不可預測的?需求無限 但天氣可預報性有限提到天氣預報,大多數人最想知道的是:我這裡幾點下?幾點停?下多大?但這個問題,預報員卻常常很難回答,主要原因就在於天氣的可預報性與天氣類型、時空尺度和預報時效息息相關。
  • 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預報進步神速,目前準確率逼近90%!
    對於平常人的日常生活,除了衣食住行,對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影響的天氣,恐怕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焦點之一。查看天氣預報,了解天氣變化,是許多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天氣預報也影響著大家對於生活的計劃。最近,「氣象科技活動周」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這次本次活動由中國氣象局、科技部等單位主辦,讓大家更近距離的了解這個「與老天爺鬥智鬥勇」的事業。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於氣象部門最核心的要求莫過於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這也是氣象部門一直在追求的事情。這些年,隨著氣象衛星、氣象雷達和超級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也使得近代氣象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
  • 美國最快的天氣預報超級計算機正式啟用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綜合本社駐華盛頓和駐洛杉磯記者報導,美國國家氣象局當地時間6日開始啟用運算速度可達每秒7.3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這是目前美國功能最強的天氣預報用超級計算機,它能夠使該國氣象部門提前預報颶風路線的能力從以往的3天提高到5天。
  • 文明的起源:39.天氣預報
    於是,中國農曆中就有根據長時期的經驗感受和天象觀測而得出的表現季節變化和天氣現象的24節氣(大概在秦時形成,漢時確立)。巧合的是,雖然當時的人們不一定知道地球是圓的,也不一定知道地球是繞太陽轉一個近似圓形的圈(地球公轉的軌道叫黃道),但24這個數字乘以15的確是等於360。看起來好像古人已經深諳四季的原理,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每走15度就是一個節氣的交替。
  • 天氣預報是咋樣怎樣知道天氣的
    故此在合適的南寧天氣預報30天裡面,都會感到舒暢。今年的氣候環境可說是變化莫測,估計早晨是暖陽,等晚上就狂風暴雨了。氣壓低會使人躁急不安。 我自己確實討厭陰天,陽光普照無聊,木有甚麼特色。陰雨氣象令人心情低沉、鬱悶。照比之後我更欣賞的是冬季、毛毛細雨,能使人大腦恬靜,神清氣爽。隨之氣象的發生變化,溼度也一樣是變化多端的。
  • 知識改變大腦的喜與憂
    知識能夠從生理方面改變大腦,是真的嗎?如果能夠改變,改變的結果會更好嗎?不過,這個發現也不能說明生問題,或許是天生大腦海馬區較大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合格的計程車司機,而不一定是通過後天學習造成的。那麼大腦海馬區變大,究竟與人們後天學習知識到底有沒有關係呢?為了徹底搞清楚這個問題,2010年底,研究小組又對一批新計程車司機進行了追蹤觀測。
  • 數值天氣預報背後的故事
    在數值天氣預報的背後,有這樣一個人日復一日無聲地奉獻著,見證著重慶市數值天氣預報精度不斷提高。他就是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高性能計算應用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孫啟龍。自2012年加入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從事超級計算應用服務工作,他便和數值天氣預報結下了不解之緣。
  • 天氣預報是怎麼算出來的?
    大家每天都會看天氣預報,相信大家心中總會有這樣的疑問:天氣預報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其實它是計算機「算」出來的。天氣預報員先用計算機解出描述天氣演變的方程組,「算」出未來天氣;再通過分析天氣圖、氣象衛星資料等,結合積累的經驗,做出未來3天至5天的具體天氣預報。
  • 經常吐槽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真的沒有以前準了嗎?
    但是業餘做預報很多是個例分析,沒有擔責任的壓力,非法發布的機構是不能為其發布的信息負責的。值得注意的是,氣象預報員團隊有嚴格業務訓練基礎和專業知識,尤其是在數值模式缺乏預報能力或預報結果不確定性很大的極端天氣情況下,需要運用很多氣象知識和經驗,涉及到如何及時發出天氣預警,減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這需要冒著風險和巨大壓力做出預報。
  • 適用於歐洲天氣預報超級計算機的AMD Epyc 7742 CPU
    在最近獲得了愛丁堡安裝的Archer 2超級計算機的巨大勝利之後,AMD本周宣布了另一項超級計算機超級合同。這次是用Atos製造天氣預報的BullSequana XH2000。該超級計算機將安裝在義大利博洛尼亞的歐洲中型天氣預報中心(ECMWF)研究中心和24/7運營氣象服務中。
  • 現代數值天氣預報之父
    2002年北京國際數學家大會,不僅讓更多的中國公眾認識了數學和優秀數學家,也給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者一個機會,來回顧和審視本學科與數學科學的聯繫。在氣象學領域,從20世紀初皮葉克尼斯用流體動力學方程統一描述大氣運動,到20世紀中期計算機成功應用於數值天氣預報,都是氣象學與數學、氣象學家和數學家緊密合作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