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預報是怎麼「算」出來的?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如今天氣和氣候數值預報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為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氣象參考依據。請關注——天氣預報是怎麼「算」出來的?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六個世界氣象日,氣象日的主題是「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
-
15天天氣預報能信嗎?其實是電腦算出來的
天氣預報一報給你報半個月,靠不靠譜?近期,一些天氣預報軟體和網站陸續推出了長達15天左右的天氣預報,短期天氣預報還未必準確,推出時效性如此長的預報,難免讓人感覺是「找抽」。記者比對後發現,半個月前對最近幾天的預報是中雨接著小雨,而實際情況是雨勢明顯減弱,高溫即將重臨。
-
天氣預報準確率是這麼算出來的? 中央氣象臺官微你確定沒搞笑?
千龍網北京3月9日訊 很多人出門前都會查看下天氣預報,你知道嗎?中央氣象臺的預報的暴雨準確率只有21.8%,連起步更早的美國,其暴雨準確率也僅有27%。前兩天「中央氣象臺」官博還傲嬌地宣稱自己的準確率達到百分之八十幾?今天就變成了21.8%?這兩個數到底哪個才是真的?
-
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怎樣才能「算」出未來天氣?
天氣變化與我們的生活休戚相關,小到影響著每一個人穿著、出行,大到重大活動的安排。當前,不論是高溫熱浪,還是颱風帶來的大風強降水,天氣預報成為大家每天關注的焦點,「聊天」或許就是這麼來的。隨著社會科技發展,天氣預報也在與時俱進,其廣度、精度、時效等方面都在不斷進步、延伸,生成過程也變得更為自動和智能。「今天中午到夜裡多雲到陰,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雨,有雷雨地區局地可能伴有短時暴雨、強雷電等強天氣……」2日上午11時,東陽天氣微信公眾號準時發布了一條短期預報。
-
天氣預報不準也就算了,各家的預報還都不一樣這算怎麼回事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都8102年了,怎麼天氣預報還不統一?App的預報為啥不一樣?首先,讓我們對比一下國際三大主流預報方Dark Sky、AccuWeather和The Weather Channel。有的預報方能接觸到更多觀測點。他們使用基於不同預報模型的算法,這些模型可以提供不同的細節。有的天氣應用只是粗略地使用模型,有的會讓氣象學家監督和糾正通過模型作出的預測,尤其是對罕見天氣和極端天氣的預報。即使不同預報方的算法生成的原始數據是相同的,當這些數據最終呈現在App裡時也會有所不同。
-
JOJO:天氣預報的死算不算石之海的敗筆?
不過等到石之海上映之後,裡面的劇情會引起不小的爭議,而其中最容易讓彈幕撕逼的劇情就是「天氣預報之死」。天氣預報在和普奇神父決戰時,利用血液凝固的尖錐扎穿神父,再驅動狂風圍困,將神父拽到自己身邊,隨後鐵拳祭出,對著神父一頓痛扁;眼看神父就要被天氣活活打死,說時遲,那時快,徐倫三個人開車趕過來,由於車胎被血錐扎破,車直接撞了上去,衝擊力讓天氣攻擊失手,結果神父抓住機會,一拳反殺天氣。
-
天氣預報準確率原來是這麼算 錯怪氣象臺了
很多人出門前都會查看下天氣預報,你知道嗎?中央氣象臺的預報的暴雨準確率只有21.8%,連起步更早的美國,其暴雨準確率也僅有27%。而在我們實際感受中,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不會這麼低,一般感覺50%以上的預報是正確的,這是為什麼呢?今天,中央氣象臺進行了揭秘。
-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天氣預報是怎樣產生的 天氣預報怎麼形成文字數據分析 「未來一周,我市天氣將是……」電視機內,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著每日天氣信息,這簡簡單單幾個數字構成的天氣預報,背後其實蘊含著預報員對每天海量氣象數據的分析。
-
數值天氣預報(上)
這樣方法叫數值天氣預報,亦稱「天氣預報的流體力學方法」。它是目前全世界都在用的一種天氣預報方法尤其對3~7天內的預報,比較準確。它是根據描述大氣運動規律的流動力學和熱力學原理,構成閉合方程組,也就是大氣的數值模型,只要知道某個時刻大氣的初始狀態,就可通過數學方法求解,計算出來某個時間大氣的狀態,亦就是通常所說的天氣形勢及有關的氣象要素如溫度、風、降水等。
-
天氣就這樣被超算「算計」了
前不久,英國政府宣布撥款12億英鎊(約合102億人民幣),用於研發新一代超級計算機,以便在2022年獲得全球性能最強的天氣預報超算。提到超算,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它被用於航天、勘探、生命科學等「高大上」的領域。
-
天河二號世界超算五連冠:能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這是「天河二號」自2013年6月問世以來,連續5次位居世界超算500強榜首。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是發布全球已安裝的超級計算機性能排名的權威機構,以系統的實測速度(Linpack測試值)為基準進行排名,每年發布兩次。位居排行榜首位的超級計算機,代表了世界超算的頂尖水平。
-
天氣預報不靠譜?谷歌用AI模型實現「實時」天氣預報
天氣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準確的天氣預報可以告知人們是否應該重新安排周末的出遊計劃,也能讓即將遭遇颱風的人即時撤離危險區域。但是,要進行準確的天氣預報,尤其是對每小時都在變化的天氣進行預測,挑戰巨大。
-
新動能·新山東|天氣預報精準到一公裡,濟南超算中心讓計算成為...
這幾年環保力度加大,冬天空氣品質比之前好很多,但有時天氣狀況還是不太好,所以天氣預報,尤其是空氣品質預報決定著我們冬天的行程。」 的確,天氣預報影響著千家萬戶。濟南超算常務副主任郭瑩表示,大約10年前,山東省的天氣預報可預測5公裡範圍,濟南地區的則可以達到3公裡內。「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精準預報到1公裡以內的能力。」
-
數值天氣預報背後的故事
先後畢業於中山大學和中科院計算所,現任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高性能計算中心高級工程師,長期致力於超算應用技術研究,牽頭開發的重慶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為地方減災救災提供重要決策支持。 從零基礎到數值天氣預報專家 入職的第一周,孫啟龍便走上了數值天氣預報超算應用服務的道路。很快計算機專業背景的孫啟龍遇到了第一個問題——天氣預報背景知識匱乏。 閱讀大量天氣預報相關專業書籍、查閱數值天氣預報前沿文獻材料,孫啟龍在短時間內快速彌補自己的短板,對國內外數值天氣預報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有了清晰的認識。
-
天氣預報開動「數字腦筋」(組圖)
數值預報激活「超級大腦」 1998年底,為開展數值天氣預報,上海市氣象局向市政府提出申請,希望市財政撥款購置一臺每秒運算140億次的超級計算機。與此同時,基因組測序、藥物虛擬篩選、地震數值預報等一批關乎國計民生的前沿課題都要動用超級計算機。 經過全面調研,2000 年,神威I應徵而來,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應運而生。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 「現在和1998年相比,綜合氣象觀測、數值預報、預報平臺的科技支撐等很多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學款感慨道。 「大家每天看到、聽到的暴雨預報預警等氣象預測,是預報員主要基於數值天氣預報做出的預測結果。
-
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看看背後的原因你會理解的!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模型,但是今天要講的這個模型並不是我們平時見到的模型,而是天氣模型,我們會知道很多種現象,比如天氣就算是精心設計的模型,也沒法得到準確的結果,這是複雜性科學的一個特徵。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這個問題簡單回答就是因為天氣預報模型實在太複雜了,對微小變動太敏感,沒有辦法準確預報,而且日常生活中預報準確的時候往往又被我們忽略,所以最終留下了一個天氣預報老是遇到不準的印象。
-
為什麼有些天氣很難準確預報?
那麼,公眾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天氣預報?從科學角度看,天氣預報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哪些天氣是不可預測的?需求無限 但天氣可預報性有限提到天氣預報,大多數人最想知道的是:我這裡幾點下?幾點停?下多大?但這個問題,預報員卻常常很難回答,主要原因就在於天氣的可預報性與天氣類型、時空尺度和預報時效息息相關。
-
「天氣預報」裡的民生「大文章」
、裸鯉洄遊等似乎不在天氣預報的範疇內。沒想到的是,天氣預報也可以這樣做,在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上更加精細,使預報的準確性和參考價值大增。 說起氣象預報的好處,尚文忠給大家算了一筆帳:「今年種了400畝藜麥,一畝地正常收入2500元,然而一次霜凍基本就是減收一半,所以真的要感謝氣象臺,今年避免了50餘萬元的損失。」 尚文忠還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雨順種植合作社有40戶種植戶,都接收氣象臺的預報,不僅如此,每次噴灑哪種防凍劑效果好,什麼時候噴灑,噴灑多少量都有氣象臺精準提醒服務,效果又好又省心。
-
會「算」天氣 這位老人讓「天有可測風雲」成為現實
基別爾給曾慶存選了一道世界著名難題「應用斜壓大氣動力學原始方程組做數值天氣預報的研究」 作為他的論文題目。天氣預報的方程屬於流體力學範疇,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方程組之一。進入現代社會,科學進步讓人們有了想要準確預報天氣的「野心」。20世紀50年代,客觀定量的數值天氣預報成為一個新興的學術領域。當時,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求解數值天氣預報的原始方程,但多年來毫無結果。 1961年,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半隱式差分法」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