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看看背後的原因你會理解的!

2020-12-06 百家號

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看看背後的原因你會理解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今天我們來說一說模型,但是今天要講的這個模型並不是我們平時見到的模型,而是天氣模型,我們會知道很多種現象,比如天氣就算是精心設計的模型,也沒法得到準確的結果,這是複雜性科學的一個特徵。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這個問題簡單回答就是因為天氣預報模型實在太複雜了,對微小變動太敏感,沒有辦法準確預報,而且日常生活中預報準確的時候往往又被我們忽略,所以最終留下了一個天氣預報老是遇到不準的印象。

今天我們接觸的模型,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模型應該是人類能夠接觸到規模最大,運算最頻繁的模型,那就是天氣預報模型,那麼模型這種工具是什麼呢?他是一個在大世界框架下先設定好運動規則和參數設置,然後再給出一個初始值,讓這套模型自己運算,模擬這個世界之後將要發生的事情。注意,上一段話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天氣預報的關鍵,那麼這些運動規則和參數的設定是誰完成的呢?它是一套天氣分析的軟體而寫成的,這個是由科學家定製的,這些科學家依照的就是大氣運動的動力學方程,這是一套微分方程組,現在可能還有很多同學沒有接觸到微積分,你只要知道微分方程組是非常非常難求解的就可以了,歷史上有不少數學家用一輩子的精力來研究某個微分方程的解法。那初始值又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套系統從當前的一個確定的狀態開始,能往下一步運算,所以要預測將來的天氣,初始值就是當前天氣的狀況。

這個數值是氣象站收集的,我們國家氣象站分國家級和區域級,國家級的一共有2000多個,區域級的有30000多個,國家級的2000多個觀測點的數據也會分享給世界氣象組織,比如說谷歌天氣這種APP,他拿到的數據就是這2000多個觀測點的,這些初始值的也是越精確越豐富越好,這樣他的預測也會越準。當然,越豐富越精確它也有負面的效果,就是運算量太大,那麼運算由誰完成呢?這是需要一個非常厲害的計算機進行的,我們國家在這方面本錢下得比較大,用的是天河2號超級計算機,這個計算機的尺寸大約和一個大型的地下停車場差不多,每年光電費就一億元人民幣,全球的超級計算機算力排行,天河二號能夠排進前50.為什麼用這麼牛的計算機呢?因為咱們國家面積大,城市多,所以運算量天然的就比其他國家大很多,所以必須得用這麼厲害的計算機來運算。到這裡就會有人問了,都有這麼厲害的計算機了,為什麼天氣預報還是不準確呢?這個就要說到天氣的本質了。

它的運算對象就是氣壓、氣溫、風速、風向、溼度,這些指標都是怎麼流動的,這些微分方程描述的對象都有一個特性,就是對輸入值極為敏感,比如說有很多參數要輸入進去,其中的一個參數是1.0001,把這個當做初始值輸入進去,可能最終算出的結果就是後天大暴雨。但如果其他的參數全都不變,這個參數設置成1.0002,可能計算完結果是後天多雲,這個尷尬的事情各國的氣象局都逃不掉,只要時間拉得足夠久,誤差就會越來越大,只要觀察的區域越小,誤差也會越來越大。不誇張的說,預測明天的天氣,和預測一鍋沸騰的水,下一個氣泡在哪裡冒出來的難度是一樣大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採集全國3萬多個氣象站數據的原因,我們希望儘量提供精確些的數據,而其他國家的天氣軟體,只能拿到我國2000多個站點的數據,所以他們算出來的東西天然就會有很大的誤差,我們也不用覺得外國的軟體比較好。

現代天氣預報最早是在1850年時代開始的,因為那個時候已經出現電報了,那個時候的天氣預報主要是給航船提供風向的信息。這個還真的需要靠電報才行,因為電信號的傳輸速度比風速快很多,天氣預報作為一門科學誕生,還要感謝兩位英國的海軍艦長,一個是弗朗西斯波弗特,另外一個是他的學生羅伯特菲茲洛伊,當時英國的港口已經有很多了,有一些就會偶然的遭遇風暴,有些來不及停靠的船隻損失慘重,如果能有一個方法,預測風暴什麼時候產生,那提前做好防護就好了,這個就是現代天氣預報最初的作用,當時兩位船長利用200多個英國的海岸警衛隊對風速進行測量,建立起來一個預測風速變化的模型,當時用起來感覺還真有用。大約在1861年的時候,他們這套模型預測出來的狂風預警提示,就作為固定的版塊在紐約時報上刊登了,所以當時出海的船長們是人手一份紐約時報。

這兩個船長裡面年紀小一些的菲茲洛伊,他在研究天氣預報系統的時候年紀已經不小了,他在年輕的時候,還幹了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他邀請達爾文上了他的小獵犬號,一起環遊了南美洲。看完這些,相信你對天氣預報為什麼不準確會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其實並不是現在科技的不先進,而是運算的難度確實很大,不僅是我們國家的天氣預報不準確,基本上全世界在天氣預報上都是一個很難解決的難題。所需要的參數數值也是非常巨大的,運算起來非常的困難,所以現在天氣預報只能大體的告訴你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會發生什麼,真正的做到準時準點的預報,在現在看起來還是很難的,所以還是不要吐槽下去了。那麼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天空的文章,那就點讚關注天空吧。以後的文章我們還會為大家持續帶來一些乾貨,記得關注天空哦!

此篇文章為仰望天空顏色原創文章,目前只在百度百家號平臺獨家發布,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的手機天氣預報不準嗎?
    現在大家出門之前都會習慣的看一下天氣預報,大致感知一下當天的溫度及天氣,以便出行。但是小編卻覺得天氣預報員是「最不靠譜的人」,說多雲卻下雨,說大雪卻沒見著雪花……那為什麼,天氣預報總讓人覺得不準呢?所以,天氣預報準不準主要看天氣系統的運動是不是按照原來規律發展,預報員的判斷是否正確和經驗是不是豐富等。現在圖是計算機完成,但是,判斷還是需要人來完成。
  • 天氣預報為何不準?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預報的不確定性會逐漸提高,或預報準確率會逐漸下降。降雨強度越強,它的預報難度也會越大。預報準確率24小時比48小時略高,72小時要更低一些。時效每增加一天,準確率會大概下降1-2個百分點。天氣預報為何不準?為了回應公眾「天氣預報不準」的抱怨,中國天氣網曾經製作了一組圖解報導「天氣預報為何不準?」
  • 天氣預報為啥不準?背後的有趣原理
    天氣就是一個例子。人類曾花費大量精力,試圖作出準確的長期天氣預報,結果卻是一敗塗地。在走了很多彎路之後,科學家們提出一種新觀點,即,與人類或自然有關的任何中長期活動本身都是不可預測的。這成為混沌理論的基礎。
  • 天氣預報為何有時不準?四川省氣象局副局長:有三大原因
    《天氣預報》節目演播室也向市民開放,家長帶著孩子與氣象主播零距離交流,了解節目製作過程。  通過一系列參觀和講解,天氣預報不再神秘。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體驗式的氣象科普活動,讓全家老小增長了見識,更感受到保護自然、保護氣候的重要性,要從自身做起。
  • 天氣預報為何有時不準 專家:四大原因引發偏差
    天氣預報有時卻令人失望。這其中有怎樣的原因與困難?記者多方探訪,告訴您——   「你們的天氣預報怎麼搞的,太沒譜了!」   前些天,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主任、中央氣象臺臺長矯梅燕,意外地接到了一位惱怒的陌生人在機場打來的質問電話。當天,北京機場出現大霧,但天氣預報沒有對這次大霧作出預報,結果航班延遲,耽誤了這位乘客的行程。
  • 天氣預報為何有時不準?記者走進臨沂氣象臺探秘
    這段時間,天氣預報成了「網紅」,朋友圈裡更是有人質疑,天氣預報為啥總是不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天氣預報是如何「出爐」的?21日,記者帶著這些公眾所關注的問題來到了臨沂市氣象臺,走近預報員,幫大家答疑解惑。
  • 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
    天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古至今,有諸多如「諸葛亮巧借東風」之類的典故,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利用天氣的步伐。天氣預報的出現,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那些看似簡單的預報,實際上是複雜而尖端的現代科技的結晶。那麼天氣預報為什麼能預報天氣呢?其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高科技呢?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
    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官宣: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原文如下:第一,首先要明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嗯,不是百分百保準那種。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第二,不管你們是從什麼平臺獲取天氣預報,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基於地理信息的城市預報。也就是明天多少度啊,會不會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屬於常規天氣預報。
  • 天氣預報準不準?——關於概率預測
    我總覺得小時候的天氣預報比較科學,該說啥說啥,明天中到大雨三級風,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至於下不下那再說。現在可好,降水概率60%,這叫啥態度,報不準你可以說不一定,啥叫60%?那到底是下雨還是不下雨?有沒有人也這樣質疑過?
  • 為什麼現在手機上的很多天氣預報都不準?
    不得不說,現在天氣預報的作用對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對於個人,相信大家安排出行的時候肯定會或多或少的關注一下天氣。但是有時候天氣預報並不是很準,導致錯過了外出的機會或者被困在戶外引起麻煩。
  • 為什麼你看到的天氣預報有時候會變化?|回應關切
    這是一個「天有不測風雲」與「天有可測風雲」並存的年代大家一面抱怨預報不準一面又越來越依賴它進入汛期以來天氣複雜多變預報難度加大的同時也不乏有網友對天氣預報的抱怨比如——天氣預報一會就又改成晴天了。有時候報的小雨卻下的大雨。」近日小編專訪了氣象專家為大家講一講「天氣預報那些事兒」看完你會更能理解你所看到的預報Part 1為什麼天氣預報會有誤差?
  •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所謂預報是對未來天氣現象的一種預測,那預測肯定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的,而且永遠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隨著預報時效的延長,預報的不確定性會逐漸提高,或預報準確率會逐漸下降。降雨強度越強,它的預報難度也會越大。預報準確率24小時比48小時略高,72小時要更低一些。時效每增加一天,準確率會大概下降1-2個百分點。
  • 網友吐槽天氣預報不準,中央氣象臺官方:確實不準
    對於天氣預報報不準這件事,相信很多人都曾吐槽過,因為生活中經常會出現「明明報的是晴天,外面卻下起大雨,明明說好有雨,等了一天卻滴雨未下」的情況。由於這些「失誤」出現的頻率太高,如今網友們已很難給予天氣預報足夠的信任,總認為它十分不靠譜。
  • 最近的天氣預報有點不準啊!都怪它……
    夏姑娘,你這樣完美避開上下班時間下雨的做法,著實讓人有點受寵若驚,真希望今天能繼續保持!但是,天氣小姐姐還是建議大家帶傘出門,做事還是靠自己比較踏實,因為靠天靠不住啊! 昨天下雨的時候,很多人可能睡了,但外面真是風雨交加,杭州氣象臺有5個測站出現8~9級雷雨大風,雨量最大的地區為淳安(22毫米),當地局部還出現了暴雨。
  • 天氣預報是個啥?憑啥說預報不準?氣象局有話說!
    &nbsp&nbsp&nbsp&nbsp膠東在線7月7日訊(記者 辛中欣 通訊員 郭磊)每逢天氣預報要下雨,各種群必調侃氣象局,想必各位是看到了他們的預報,但是真的看懂了嗎?會正確的打開方式嗎?&nbsp&nbsp&nbsp&nbsp晚上要下暴雨了,哇有的聊啦。
  • 中央氣象臺自嘲「天氣預報是不準的!」明兒北京最高溫28℃,會準嗎
    今天官方承認了中央氣象臺正式回復大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中央氣象臺微博明確表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中央氣象臺科普時間第一,首先要明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嗯,不是百分百保準那種。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不如學看氣象雷達圖
    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根據中國天氣網的統計,颱風通常在6月-9月才會光顧中國。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雖然大部分時候還是靠譜的,但是你們能記住的都是不準的時候,所以,就當不準吧,僅供大家參考。第二,不管你們是從什麼平臺獲取天氣預報,一般能看到的都是基於本人地理信息的城市預報。也就是明天多少度啊,會不會下雨,是大雨還是小雨,屬於常規的天氣預報。第三,當你有特殊需求,比如要出海滑板啊,需要坐個飛機去餵鴿子之類,建議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臨近天氣預報。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這番操作……驚呆
    今天早上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的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居然官方明確表示:「天氣預報是不準的!」雖然編輯部的同事也經常吐槽說我寫的天氣預報不準,「說下雨又不下雨,騙子!說天晴又下雨,我再也不相信了你!」但這樣官方明確說自己不準,還是頭回見。我花了一點時間研究了下來龍去脈,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 現在手機上的很多天氣預報都不準?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目前大家用的手機天氣app,安卓機主要是手機原裝以及第三方商城下載的,所有的氣象資料全部來自中國氣象局,也就是說,要準都準,要不準都不準;對於蘋果手機來說,系統自帶的app是美國氣象頻道的數據,屬國外數據,這個本身是違反氣象法的,但蘋果是大公司,所以也成既成事實了,從appstore上下載的墨跡天氣、天氣通、myweather等
  • 氣象專家釋疑五大氣象熱點:天氣預報不準很正常(圖)
    今年夏天會不會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個夏天?暖冬現象還將持續多久,對人類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科技這麼發達了,天氣預報還常常報不準?昨天,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多位氣象研究專家,聽聽他們的看法及分析。  今夏會不會成為史上最熱  [現象回放]世界氣象組織(WMO)根據英國氣象局的預測,說2007年全球氣溫將可能打破高溫的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