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小時候的天氣預報比較科學,該說啥說啥,明天中到大雨三級風,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至於下不下那再說。現在可好,降水概率60%,這叫啥態度,報不準你可以說不一定,啥叫60%?那到底是下雨還是不下雨?
有沒有人也這樣質疑過?
那為啥科技先進了,技術進步了,天氣預報反而說不準了呢?
其實,這是我們對於一些複雜系統的複雜程度認識不足。我們根據常識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既然是預測,要麼是要麼否,要麼黑要麼白,說不準還叫啥預測。然而這裡有一個誤區,就是在現實世界中,對於複雜系統的預測沒有百分之百,原因是之所以稱其為複雜系統,就是因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因素太多,沒人能把握所有這些因素,進而窮盡所有的可能。所以在這方面的預測,只能是概率性預測。就像前面說的天氣預報,60%降水概率已經是相當精確的預測。也就是說,在天氣預報說有60%概率下雨的那些天裡,確實會有60%的日子裡下了雨,精度已經非常高了。這裡不要把概率等同於精度,它們在這裡完全是兩種概念。
這就是我們總覺得天氣預報是在胡說八道的原因。
那麼這種基於概率的預測到底對我們有沒有用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雖然概率並不會確鑿地告訴我們將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概率知道接下來很有可能發生什麼,不太可能發生什麼。然後我們只需要根據概率,持續去做那些大概率向好的事情,避免對小概率事件的投入。
不確定未來和未來本身的不確定性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前者只是缺少信息,即我們不知道的內容,而後者則意味著信息本來就是不可知的。前者是完美的有序世界,只要我們足夠努力、足夠聰明,就可以預測未來;而後者本質上是一個隨機的世界,我們能期望的最好結果就是,把對各種結果的預測用概率形式表示出來。
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本身就具有複雜的隨機性,所以最好的選擇,不是去追求不可能實現的百分之百的確定,而是把那些不確定用概率的形式計算出來,然後像巴菲特和芒格說得那樣,對大概率事件持續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