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正確應對變化莫測的天氣,少不了要關注天氣預報。但人們常常會發現,好像自己感受到的氣溫,和氣象局對外公布的數據不一樣。 難道,是天氣預報真的不準嗎? 「當然不是!」貴陽市氣象臺正研級高工姚正蘭告訴記者,市民會覺得數據有所偏差,完全是因為客觀因素造成的。
5月7日,天眼新聞記者來到貴陽市氣象局地面觀測場,看到了「天氣預報」的真容。 陽光下,4個百葉箱均勻的分布在東山頂上的貴陽氣象站地面觀測場內,佔地面積750㎡,每個箱體裡面分別裝載著自動站主站的溫溼度傳感器、人工站乾濕球溫度表及最高最低溫度表、備份自動站溫溼度傳感器、人工站溫度及溼度自記儀。 「該觀測點是按照全國統一標準建造的,百葉箱全面通風,底部為草地,周邊空曠無遮擋,溫度探頭放在離地面1.5米的百葉箱中,不會被太陽直射,所測量出來的就是實打實數據,也就是氣象局對外公布的實際氣溫。」姚正蘭告訴記者,人們平日裡生活在市區,周邊環境複雜,不論是水泥地、汽車尾氣、玻璃反射還是海拔不一,都會產生熱島效應,同時還有風速等因素,使得人體所感受到的氣溫往往與實際溫度有所偏差。 姚正蘭表示,氣象部門不僅僅是為公眾提供穿衣、出行氣象指數預報,更重要是的為服務防災減災、地方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等諸多工作提供氣象數據支撐。所以,市民們在出行前除了及時關注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預報預警信息外,參考實際情況也很有必要。通訊員 石奎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穎編輯 任詩音編審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