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60分):目前,全球目前已經和正在建設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主要有四個,他們分別是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中國的「北鬥」,這四大系統各有千秋。
GPS是美國歷經20年,耗資超過300億美元建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它的目標是實時地提供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高精度的時間信息,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在地球上的導航和定位問題。目前這個系統在軌服務的衛星有30顆,它也是目前全球最成熟的導航定位系統,對民用用戶開放的定位精度達到了10米。
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與美國的GPS幾乎是同時開始研製,不過受到經濟等因素的影響,這個系統的應用情況一直不理想。
據了解,相比GPS,「格洛納斯」系統的衛星具有更強的抗幹擾能力。
「伽利略」是歐洲近年提出的一個全球導航定位系統,規劃包括30多顆衛星。與GPS相比,「伽利略」更偏重於商業應用。它的民用定位精度也比美國的GPS高10倍,不少專家形象地比喻說,如果說GPS只能找到街道,「伽利略」則可找到車庫門。 不過由於合作機制出現問題,原計劃在2008年實現組網的「伽利略」計劃也不得不推後。
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規劃由35顆衛星組成。與GPS和格洛納斯系統最大的不同,在於北鬥不僅能使用戶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還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位置在什麼地方,特別適用於需要導航與移動數據通信場所,如交通運輸、調度指揮、搜索營救、地理信息實時查詢等。
責編: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