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秦嶺毫釐不差的美|大秦嶺|陝西測繪局|權勝傑|網格員|北鬥基準...

2021-01-09 騰訊網

秦嶺,「國家中央公園 」,綿延1600多公裡,劃南北、造江河,哺育萬千生靈,傳承華夏文明,是橫亙在中華大地上的生態安全屏障。

陝西省境內,秦嶺面積達5.82萬平方公裡,涉及6個市、39個縣(市、區)。面對如此之廣的範圍以及複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生態保護工作該怎樣開展?近年來,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以下簡稱「陝西測繪局」)通過一系列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創新,為守護秦嶺生態提供了新的實踐探索。

地理國情監測 把脈秦嶺生態

秦嶺深處,柞水縣金米村,在眾山懷抱中顯得格外寧靜。村內,一排排拱頂大棚排列齊整,深秋的陽光灑在上面,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大棚旁,陝西測繪局外業調查員權勝傑手持平板電腦,仔細核對影像數據。不久前,衛星遙感影像顯示這裡的圖斑發生明顯變化,一處疑似安裝「太陽能發電板」的地塊需要他們前往現場核查。

「現場取證後,發現影像中的『太陽能發電板』原來是一片種植木耳的溫室大棚。」說話間,權勝傑舉起平板電腦對大棚進行拍照取證。隨後,內業人員將收到這項外業成果,並對變化圖斑進行覆核,提交入庫。

自今年開展地理國情監測工作以來,權勝傑和同事們通過內業影像判別、外業實地核查等多種方式,敏銳地捕捉到這個小村莊的許多變化——原本普通的農用地上建起木耳大棚,從前的羊腸土路變成水泥村道,村裡綠化增多,還新修建了廣場和停車場......

小到村落的一土一木,大至橫跨省區的山川河流。地理國情監測工作,通過真實、準確記錄自然地理現狀數據,讓人們感受到祖國大地的變化。這對於摸清自然資源家底,開展生態保護至關重要。

2011年以來,陝西測繪局開展了地理國(省)情監測、地理國情普查、秦嶺測圖等項目,對陝西秦嶺地區進行生態監測,探索了測繪技術、成果在秦嶺生態保護和監測中的應用方向。

今年,陝西測繪局承擔了「大秦嶺自然資源狀況地理國情監測」項目的實施。調查監測處相關負責人李宏建介紹:「利用2020年地理國情監測成果,能夠提取種植土地、林草覆蓋、人工地物、水域等信息,形成秦嶺地表覆蓋狀況監測數據集,掌握大秦嶺地區各地類面積、空間分布及變化趨勢,及時為秦嶺生態『把脈』。」

除地表覆蓋情況外,陝西測繪局還對陝西秦嶺地區尾礦庫,秦嶺全區域內的露天採掘場、水系等重點要素變化等開展了專題監測。

李宏建表示,通過年度監測,能夠揭示秦嶺區域範圍內,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自然資源開發與利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相關部門開展秦嶺地區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人類活動影響監測等工作提供可靠數據支撐。

劃好監測網格 守護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部第一地理信息製圖院內,工程師曹增正在把疑似問題圖斑錄入系統。只見他輕點「一鍵下發」,這些圖斑便會送達基層網格員手中,新一輪核查工作就此展開。

曹增使用的正是「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2018年,陝西省在秦嶺保護中推行網格化管理。陝西測繪局主動謀劃,創新運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手段搭建起該平臺,推動秦嶺生態保護工作步入信息化、智能化時代。

秦嶺地區面積廣闊,自然地理條件複雜,長期以來,如何精準、高效地實施監管監測,是秦嶺生態保護中的難題。

網格化監管,便是破題的重要一步。據悉,平臺將陝西境內秦嶺全域5.82萬平方公裡保護範圍劃分為2510個網格單元。每一網格都設立專職網格員定期巡查,對秦嶺地區生態保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

此外,平臺綜合運用智能監測與人工巡查手段,實現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監管相結合。「我們通過遙感衛星影像等監測技術獲取疑似問題圖斑,並將圖斑直接下發給網格員,網格員實地核查確認後逐級上傳,直至解決問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平臺運維中心副主任田禹東說。

他表示,尤其是遙感衛星影像、航空影像、無人機影像和地面網格員結合的「空天地一體化」監測技術,能實現對問題的快速發現、精準處理、及時反饋,大大提升了監督整改效率。

監管平臺上線運行以來,已錄入四級網格員6878人,處理完成6期陝西秦嶺區域的遙感衛星影像,累計覆蓋27.6萬平方公裡。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今年上半年,秦嶺生態衛士APP研發上線。通過它,秦嶺管理部門可第一時間了解到關注區域的監測問題、異常圖斑、問題臺帳等信息,讓日常監管工作更便捷、高效。

當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建設正走向精細化。今年年底前,陝西省將在6個試點縣(市、區)完成秦嶺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的保護標牌和界樁落地。

「通過勘界立標,我們將進一步明確秦嶺監測網格界限範圍,讓秦嶺生態保護更加精準,更為有效。」田禹東說。

今年11月,按照陝西省秦嶺辦安排,第一地理信息製圖院又承擔了「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建設」項目,將建設秦嶺區域數據資源庫,獲取和整合巴山區域各類數據,並編制巴山區域生態保護保護圖冊,形成生態環境狀況監測成果。目前,該項工作已緊鑼密鼓地展開。

布局北鬥導航 服務綠水青山

秦嶺南麓,峽深谷幽,一間紅磚房掩於林木之中。走進屋內,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機、氣象傳感器、觀測天線、網絡傳輸、實時監控等設備相繼映入眼帘。

這是周至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在陝西境內,這樣的北鬥基準站共有94座。日日夜夜,它們捕捉著天上的衛星信號。

為何要建設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

「僅依靠空中的衛星導航系統無法實現區域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還需在地面建立一定密度、均勻分布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才能實現高精度的空間位置信息獲取。」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解釋道。

據悉,從基準站獲取的衛星數據,將由通信網絡傳回數控中心,經匯聚、處理、發布後,便能服務應用於各行各業。在秦嶺生態保護中,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同樣「身手不凡」。

在秦嶺中作業,精確定位一個點需要多久?之前的答案是四五個小時,而如今在北鬥基準站系統的協助下,無人機、衛星遙感有了高精度的空間基準,定位一個點通常只需幾十秒乃至幾秒,作業精度、可靠性也得到穩步提升。

「北鬥基準站系統能夠提供高覆蓋、釐米級、不間斷的實時定位服務,為秦嶺主要地區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地質災害監測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郭春喜說。

不僅如此,隨著用戶逐漸增多,北鬥基準站系統在秦嶺生態保護中有了更多應用空間。

房屋修建、資源調查、巡查執法、應急救援……系統利用實時位置查詢和軌跡分析功能,能將用戶在秦嶺地區的測繪作業行為「盡收眼底」。

「基於此,我們研究劃定秦嶺生態『電子圍欄』,實時監控是否有人闖入生態保護區中作業,在亂搭亂建、亂砍濫伐、亂採濫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等「五亂問題」整治中提供定位監測,並以簡訊、郵件等形式進行報警服務。」郭春喜說。

隨著科技發展,基於北鬥晶片還能實現對秦嶺野生動植物的精準定位與實時監測,繪製遷移路線等,助力秦嶺珍稀野生動植物研究保護。

今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陝西成為全國首個整網支持全星座、全頻率衛星導航定位服務的省份。10月30日,陝西省北鬥衛星應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郭春喜表示,隨著系統接收更多衛星信號,提供的數據服務也會更準確、更穩定,未來,將持續為生態保護、環境監測、精細農業、智慧交通、應急救災等各項工作提供便利服務。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歷經風霜,秦嶺依舊如詩般壯美。近期,有統計顯示,秦嶺陝西段生態逐年向好,優良等級面積首次超過96%。這份成績單背後,是秦嶺生態衛士的日夜守護,是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的強效賦能。

守護秦嶺,馳而不息。面向未來,陝西測繪局正不斷融入秦嶺生態保護大格局,通過開展「數字秦嶺」建設項目、秦嶺生態環境立體遙感監測項目等工作,持續構建「空天地一體」立體監測網絡,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體

記者:李卓聰 李星

編輯:李寶利

審核:蘭聖偉

審籤:趙曉濤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報】劃好監測網格 護衛秦嶺生態
    4月20日,在商洛市柞水縣的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由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製作提供的《陝西秦嶺區域影像圖》《大秦嶺全域圖》《陝西秦嶺區域網格化分布圖》《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圖集》等相關圖件,在巍峨秦嶺中予以展示。
  • 陝西舉行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發布會
    原標題:7月26日陝西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  7月26日,陝西舉行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請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陳向陽、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基礎測繪管理處處長馬文濤、省第四測繪工程院(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
  • 陝西日報|秦嶺 動植物的樂園
    雖比四川大熊貓晚近100年面世,但秦嶺從此成為了被人們了解的大熊貓又一集中分布地。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陝西秦嶺野外大熊貓約345隻(不含幼體),與10年前相比,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增幅達26.4%,增幅為全國最高。
  • 2020新生秦嶺大熊貓寶寶「雲慶生」活動陝西啟動
    1月12日,2020新生秦嶺大熊貓寶寶「雲慶生」活動在陝西啟動。(央廣網發 主辦方 供圖)近年來,陝西省通過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動物廊道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點工程,大力推動秦嶺生態系統保護,不斷完善大熊貓自然保護地體系,秦嶺大熊貓棲息地得到有效恢復。
  • 我是秦嶺「美猴王」
    生活在陝西秦嶺的金絲猴,在分類上屬於川金絲猴秦嶺亞種。秦嶺金絲猴主要分布在靠近秦嶺中部主脊的南北兩側,西至太白、東到柞水,是橫亙東西的狹長地帶,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裡。 關克攝 秦嶺金絲猴全身毛色金黃,肩部被毛長而飄逸,像一條漂亮的「大披肩」,淡藍色的面頰,亮晶晶的大眼睛,向上揚翹的鼻孔,比身體還長的尾巴,讓它們看起來威風凜凜,氣度不凡,不由得令人感嘆,這不是西遊記裡面的美猴王和它的猴子猴孫嘛!
  • 展示秦嶺豐富動植物資源 太白山秦嶺動植物展覽館開館
    西部網寶雞訊 (記者 魯鵬飛) 8月21日,太白山秦嶺動植物展覽館開館暨太白山紅河谷「兩園貫通」啟動儀式舉行。秦嶺主峰太白山,相對高差3280米,形成明顯的垂直地貌、氣候、土壤和生物種群分布帶。太白山秦嶺動植物展覽館開館。
  • 2019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活動啟動 陝西發出「保護秦嶺 拒食野味...
    2019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活動啟動 陝西發出「保護秦嶺 拒食野味」倡議 時間:2019-07-01 11:40:52  來源:三秦都市報
  • 保護秦嶺 | 秦嶺有生靈——金絲猴
    保護秦嶺 | 秦嶺有生靈——金絲猴 2020-12-18 0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秦嶺生態保護的歷史意義與責任擔當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此前在浙江考察時,總書記強調,「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如何認識秦嶺的歷史文化價值與生態意義,從思想上、行動上履行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職責,當好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衛士?
  • 陝西熊貓vs四川熊貓誰更萌?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有答案
    一直以來,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為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所熟知,但你知道嗎,根據科學研究,秦嶺亞種的大熊貓的臉更圓樣子更「萌」~而且陝西是世界上最有可能遇見野生大熊貓的地區那麼問題來了被稱為『國寶中的美人』陝西將用10年時間建成大熊貓國家公園陝西秦嶺區,這座公園面積相當於8個西安市建成區面積,建成後對於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原創|大秦嶺最美金絲猴
    大秦嶺幼年金絲猴大秦嶺是中國野生動植物多樣性的寶庫,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極其豐富,區內林木繁茂,溪水清澈,峰嶺疊嶂,時而碧潭映石,時而曲徑通幽,時而清風鳥鳴,使人心曠神怡。地處秦嶺南麓的佛坪縣不僅是熊貓的樂園也是金絲猴的理想棲息地。
  • 徒步大秦嶺 穿越野性天堂 領略中國史詩
    因秦嶺在我國地理、生態、人文上的獨特性,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大格局、大氣場、大景致,秦嶺國家森林步道可謂是「一號步道」。        秦嶺國家森林步道,大體呈東西走向,東起於伏牛山南麓的河南省鎮平縣,經商山進入陝西省境,先後穿越終南山、地肺山、太白山、玉皇山,由陝甘嶺進入甘肅省境,經麥積山、齊壽山、秦嶺門、朱圉山、太皇山、臘利大山,落腳於太子山北麓的臨夏市。
  • 鄠邑區舉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頒布一周年暨「清潔秦嶺...
    巍巍秦嶺,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凝結了綠和美的所有特性。志願者代表、退伍軍人代表及四級網格代表分別就秦嶺保護工作做了表態發言。
  • 秦嶺五月蝴蝶飛_網易新聞
    據不完全統計,秦嶺的蝴蝶至少有400種。秦嶺的緯度在北緯32-34度間,四季分明,秦嶺蝴蝶的季節性也十分明顯。   5月,秦嶺山區最常見的要數體型相對較大的鳳蝶,此外還有碧鳳蝶、綠帶翠鳳蝶、褐斑鳳蝶、美姝鳳蝶、寬尾鳳蝶、三尾鳳蝶等。   褐斑鳳蝶,其形態和飛行姿勢都模擬有毒的斑蝶,並因此而得名。美姝鳳蝶,雌雄異型,雌蝶略大於雄蝶。
  • 陝西四隻新生秦嶺大熊貓寶寶將「雲慶生」
    為了更好的展示秦嶺大熊貓保護成效,推廣秦嶺大熊貓文化,陝西省將於近日開展「大美秦嶺 熊貓陝西——新生秦嶺大熊貓寶寶『雲慶生』系列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打造一場「萌」力滿滿的熊貓慶生會。大熊貓大約有800萬年的演化歷史,其直系祖先可追溯至中新世晚期的始熊貓,當時與其伴生的其他哺乳動物大多已滅絕,唯有大熊貓一直延續至今,所以也被譽為「活化石」。
  • 「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秦嶺生命共同體
    地質專家、陝西地礦集團總工程師王根寶在約二億年前長期複雜多期次的造山運動,現在秦嶺—祁連—崑崙一線形成了具有複雜物質與構造組成的一條巨大縫合帶,也就是地質意義上的中央造山系,於七千萬年基本通過剝蝕而夷為平地。
  • 秦嶺主脊牛背梁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
    新華社西安10月31日電(記者劉彤)記者31日從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工作人員近期對回收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今年5月20日和8月5日,在老林保護站西溝峽和北溝保護站石窯溝分別監測拍攝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影像。
  • 陝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是事關實現「美麗陝西」和國家生態...
    按照省委部署,11月30日,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郭永平赴周至縣,對他聯繫的重大項目「陝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工程」進行調研。他強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是事關實現「美麗陝西」和國家生態安全的大事,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秦嶺生態保護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秦嶺極為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無可比擬的戰略價值,讓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
  • 秦嶺終南秀
    秦嶺終南秀 在中國大陸的山川脈系中,秦嶺是唯一的一條橫亙於中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它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到達河南省邙山,綿延1600多公裡,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狹義上的秦嶺是指秦嶺中段陝西境內的一部分
  • 秦嶺深處,一個被上帝寵壞,卻被凡人忽略的地方
    如果說中國哪個地方的秋景大,同時低調無比,無人知曉,那麼秦嶺絕對位於其中,10月深秋,秦嶺就像打開了吹彩的閥門一樣,噴槍噴到哪裡,彩能染到哪裡?從連綿不斷的山脈向遠處延伸,就像掉進墨山一樣熠熠生輝。據說陝西是秦嶺上最美的,但是大美秦嶺在鳳凰縣,七彩鳳縣秋天的顏色很美,我知道她很美,但沒想到她會這麼美,她離西安270公裡,位於秦嶺深處,隱藏在秦嶺深處,驚天動地的美景,讓人第一看就淪落,這個小城有很多叫法,她是「中國最美的小城」、「陝西西部威尼斯」、「羌族的故鄉、鳳凰之鄉」,還是「秦蜀的咽喉、漢北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