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報】劃好監測網格 護衛秦嶺生態

2021-01-09 澎湃新聞
【自然資源報】劃好監測網格 護衛秦嶺生態

2020-05-01 0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秦嶺是我國南北地理與氣候的分界線,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寶庫。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豐富的自然資源寶庫。古詩句裡「伐薪燒炭南山中」,這個南山指的就是秦嶺。但近年來,人類活動過度活躍,嚴重影響了秦嶺地區的生態安全,引起了黨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4月20日,在商洛市柞水縣的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由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製作提供的《陝西秦嶺區域影像圖》《大秦嶺全域圖》《陝西秦嶺區域網格化分布圖》《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圖集》等相關圖件,在巍峨秦嶺中予以展示。

早在2012年,陝西測繪局開展秦嶺地區1:1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歷時3年的測繪工作,使得秦嶺地區「羊腸小道」都能在地圖中清晰可見,實現了秦嶺地區約5.7萬平方公裡內的全覆蓋。近年來,隨著地理國情普查和地理國情監測工作的進行,陝西測繪局利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不遺余力為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區提供專業科學的支撐保障。

此次展示的《陝西秦嶺區域影像圖》等圖件,分別利用了高分1號遙感衛星影像、地理國情監測、基礎地理信息和秦嶺網格化監測格網數據,表示出陝西秦嶺保護範圍,秦嶺主梁支脈的分布,秦嶺區域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的分布情況,大秦嶺範圍內主要的山脈水系,秦嶺網格化監測保護工作機制、秦嶺保護範圍內規劃分區情況等內容。

除了相關圖件,依據秦嶺地區特有的自然地理狀況,2018年8月,陝西省開始啟動綜合監管網絡體系建設。在陝西省秦嶺辦的指導下,陝西測繪局積極謀劃主動服務,創新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信息化監管專項監測。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陝西測繪局安排由處級幹部帶隊的地理信息服務小組常駐省委專項整治工作專班組,為相關專項整治工作提供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期間,為整治工作制訂相應方案並實施了200餘架次的無人機航拍及地面拍攝工作,組織人員編制了大幅面影像掛圖及圖冊近300冊。

2019年3月,由陝西測繪局下屬自然資源部第一地理信息製圖院承擔建設的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信息化平臺上線試運行。技術人員將涉秦嶺地區6市39區縣被劃分為2510個網格區域,每一格區域設立專職網格員定期巡查,並針對秦嶺地區生態保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該平現已形成網格監管系統、任務監控系統、手機APP取證系統三大業務系統,建立起了涵蓋2510個網格單元、6800多名四級網格員的監管體系,通過衛星影像資源管理、動態監管、任務監控等模塊,實現技術網和巡查網集成統一,提高監管效率。2019年,該平臺共監測到疑似異常圖斑957個,2020年一季度,監測疑似異常圖斑1013個,為常態化推進秦嶺地區生態保護提供了精準高效的技術支撐。

在2020年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印發的《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2020年工作要點》中,已經明確由陝西測繪局承擔陝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運維工作。陝西測繪局也將繼續運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結合「山水林田湖草」創新成果應用,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樹青山。

原標題:《【自然資源報】劃好監測網格 護衛秦嶺生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守護秦嶺毫釐不差的美|大秦嶺|陝西測繪局|權勝傑|網格員|北鬥基準...
    秦嶺,「國家中央公園 」,綿延1600多公裡,劃南北、造江河,哺育萬千生靈,傳承華夏文明,是橫亙在中華大地上的生態安全屏障。陝西省境內,秦嶺面積達5.82萬平方公裡,涉及6個市、39個縣(市、區)。面對如此之廣的範圍以及複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生態保護工作該怎樣開展?
  • 秦嶺氣候生態災害風險新特徵與應對策略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秦嶺氣候生態新特徵如何,如何充分發揮氣象在生態保護和修復中的支撐保障作用,既要開發利用好秦嶺氣候資源,又要科學防範氣候生態風險和極端天氣氣候災害,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秦嶺氣候生態災害風險新特徵及其影響廣義的大秦嶺,跨豫、陝、甘、青、川、渝、鄂,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4%,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 保護秦嶺 | 《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解讀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設立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予以保障。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用於水源涵養、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植被恢復、礦山環境治理等有關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系統監測、維護、修復及其綜合管理工作。
  • 鄠邑區舉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頒布一周年暨「清潔秦嶺...
    12月1日上午,西安市鄠邑區舉行《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頒布一周年宣傳月暨「清潔秦嶺」行動啟動儀式,區委書記範九利、區長李化、區人大副主任楊建敏、副區長王凱、區政協副主席管永華,活動邀請市秦嶺保護局李朝暉副局長,區委秦保委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志願者等200餘人參加。活動由副區長王凱同志主持。
  • 秦嶺主脊牛背梁首次監測到川金絲猴
    新華社西安10月31日電(記者劉彤)記者31日從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工作人員近期對回收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今年5月20日和8月5日,在老林保護站西溝峽和北溝保護站石窯溝分別監測拍攝到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金絲猴影像。
  • 秦嶺生態保護的歷史意義與責任擔當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此前在浙江考察時,總書記強調,「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如何認識秦嶺的歷史文化價值與生態意義,從思想上、行動上履行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職責,當好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衛士?
  • 寶雞市完成秦嶺生態保護區及嘉陵江流域尾礦庫「一庫一策」安全...
    為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秦嶺生態保護區治理工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理念,切實提高秦嶺生態保護區及嘉陵江流域尾礦庫安全保障水平。
  • 商洛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25年...
    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秦嶺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秦嶺的自然生態美景,誰都不能破壞」。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既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五新」戰略、促進秦嶺地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大舉措,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價值,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英男子劃皮艇探索海岸遇數隻海豚「護衛」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9月10日,一位名叫魯伯特·柯克伍德(Rupert Kirkwood)的英國男子在距離德文郡海岸兩英裡遠的海上劃皮艇時,偶遇了一群海豚,他頭盔上的攝像頭記錄下了這罕見的一幕。
  • 如何劃好「海岸退縮線」?
    原創 李賢義 中國環境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正在編制,海岸線區域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的矛盾關係如何處理?如何劃好「海岸退縮線」?本報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於錫軍。
  • ...秦嶺野生動物與生態系統保護調查之四:生態系統 萬物的普遍聯繫
    一具麂子的屍體被抬入放好,接著是一具豪豬的屍體。最後一些不易辨認的動物肢體也被運進深坑。這是一場動物的葬禮。「森林興衰直接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生態服務功能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也是實現生態文明進步的基礎,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處處長任黨和說,「通過開展專項行動,既引導人、教育人、警示人,也讓人思考: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保護秦嶺野生動植物資源?
  • 探尋秦嶺C位擔當:揭秘處在秦嶺食物鏈最頂端的野生動物金錢豹
    經過一年的治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那麼,秦嶺有哪些「寶貝」呢?秦嶺四寶大家都耳熟能詳,但還有很多「寶貝」也許你並不了解。今天起,我們推出系列報導,尋找「你所不知道的秦嶺之最」,探尋巍巍秦嶺中的「C位擔當」,展現秦嶺之壯美,呼籲全社會愛護秦嶺生態環境。
  • 時政熱點: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巡視整改情況公布
    深刻汲取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教訓,加大直查直辦、督查督辦力度,2019年西安共查處秦嶺生態環境領域違紀違規案件56起、問責68人,其中廳局級12人、處級7人。針對「沒有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秦嶺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到日常監管、執法等工作中」的問題,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制訂以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的青山保衛戰行動方案及年度工作方案、任務清單,經省政府印發實施;印發通知,組織西安等6市及部分縣(區)深入開展秦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此外,還牽頭組織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執法工作,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監管執法機制建設。
  • 金山變「金山」——小秦嶺生態治理的觀察與思考
    小秦嶺不為人知的,是它的特殊地位——矗立於黃河大「幾」字形拐彎處,乃黃河中遊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半個多世紀來粗放無序的黃金開採,讓小秦嶺由綠樹繁茂、鳥語花香變成了渣坡滿山、河水混濁。還小秦嶺以寧靜,還母親河以清流。4年多來,一場再造小秦嶺的生態文明捍衛戰,成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的生動範例。金山終有挖盡時,綠水青山將永續。
  • 陝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是事關實現「美麗陝西」和國家生態...
    按照省委部署,11月30日,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郭永平赴周至縣,對他聯繫的重大項目「陝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工程」進行調研。他強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是事關實現「美麗陝西」和國家生態安全的大事,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秦嶺生態保護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秦嶺極為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無可比擬的戰略價值,讓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
  • 秦嶺隧道走廊大熊貓朱䴉等活動規律調查
    秦嶺隧道走廊帶廢棄公路兩側大熊貓等動物活動進行了監測和研究,結果為走廊帶內共有13種獸和3種鳥類活動,在廢棄公路西側700 m位置捕捉到大熊貓活動影像,大熊貓等野生動物已開始通過走廊帶進行交流,G108國道秦嶺隧道走廊帶已初顯成效。
  •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
    原標題:省人大常委會召開《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組全體會議 劉小燕講話 10月13日,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召開《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會議指出,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執法檢查、依法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義、生態意義和戰略意義。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 秦嶺大熊貓 國寶中的「美人」
    本報記者 王海濤攝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陝西秦嶺大熊貓為345隻(不含幼體)。 本報記者 王海濤攝野生動物和人類一樣同是大自然的一員,是大自然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的朋友。地球不僅屬於人類,也屬於野生動物,大家一起組成了美麗的家園。保護野生動物,維護地球家園的生態系統平衡,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秦嶺植物保護|一片葉,記錄秦嶺的色彩
    「雜果林及次生灌叢、紅樺林帶、巴杉冷杉林帶還有太白紅杉林帶,秦嶺植物的層次感和色彩,讓我非常震撼。」星子回憶道,當時她萌生了要為秦嶺植物做標本的想法。 第一個標本對象,星子選了秦嶺北麓的蕨類植物。「因為在大家腦海裡,蕨類植物多數生長在長江以南。它們能生長在秦嶺北麓,這讓我覺得很驚奇。」星子介紹說。在製作標本前,星子準備好了海綿、吸水紙和其他各類工具,選擇造型完整、較有特點的葉片。
  • 從「一座孤站」到基本全覆蓋 看成都市新津區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
    成都市新津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專職網格員的職責包括發現搜集報告水體汙染、非法排汙、空氣汙染、噪音擾民、盜採河道沙石、飲用水源保護區設施破壞或損毀及其它環境汙染問題,還可上報有可能成為公益訴訟的線索。如今,我們依靠科技的力量,有了相對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結構,再加上有眾多網格員的協同作戰,我們監督發現環境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效果也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