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成都南大門的新津,距成都市區28公裡,幅員面積330平方公裡,境內五河匯聚,平疇沃野,自然稟賦優越,自古就有「蓉城南路第一景,川西名勝上河圖」的美譽。南河、楊柳河、金馬河等在此匯入岷江,牧馬山貫穿東南,形成了一水二丘七分壩的地形特點。城南長秋山脈逶迤綿延,臨水矗立,情致恬淡無一絲煙火氣,造化本身宛如一幅絕妙的山水長卷……
美景,是大自然給新津的饋贈,但是要維護這個美,卻是一項非常難的工作:一旦有汙染物進入河流,控制不好就意味著在新津匯聚的五河都將被汙染;一旦某處大氣被汙染,這「一水二丘七分壩」的錯落美景就變成了一片「煙氣朦朧」……如何長效保持住這份美,這是放在成都市新津生態環境局面前的一道難題。
「如果放在幾年前,這個工作真的太難做了!2016年,新津的環境監測點位,包括水(地表水、降水、飲用水)、氣、聲等,就有143個,監控大氣的就只有在城區的1座空氣自動子站,監控水源也只有1座入境的自動監測預警水站,一旦出現問題,無法做到及時溯源。雖然新津只有三百多平方公裡,但面對轄區內上千家工業企業、畜禽養殖場、餐飲娛樂場所等各項工作,現有環境監管人員簡直『不堪重負』。」成都市新津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起曾經的情況,頗有些無奈。
為了解決這一狀況,近年來,新津生態環境局一方面向上級爭取資金338.3萬元,另一方面縣級自籌資金868.6萬元建設,充分運用科技的手段武裝自己,2017年以來,新津初步建成了覆蓋鎮(街道)、園區、主要河流的全方位水、氣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硬體設施建設可謂是「鳥槍換大炮」。
「大氣方面,我們先後建成省控站1座、市控站1座、鎮(街道)小型標準空氣站11座、微站28個、工業園區監控站2座,特別是引入了氣溶膠顆粒物雷射雷達,建立固定式水平掃描站2座,以及VOCS走航監測等科技手段,強化汙染源監測追蹤,基本可以做到通過網絡排查,鎖定範圍更小、目標更精準。水環境自動監測方面,先後建成國家站1座、省級站2座、市級站10座和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站2座,基本實現出入境和重點流域全覆蓋。」監測站負責人如數家珍。
除了硬體設施得到大力改善,在人員方面,新津區也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部門橫向協同、鎮街道全面參與的大環保格局,區生態環保局有了一大群「外掛」人員。
「現在,一旦水站、氣站發現數據異常或者可能異常的情況,我們會通過後臺進行綜合分析,並立即通過下發任務的形式督促相關單位啟動排查、整改。一方面,可以依託8個鎮街道、3大功能區的管委會專職網格員,對上級部門、政府下達的排查任務,組織開展轄區內環境問題巡查、排查、發現、上報,並適時進行制止。另一方面,我們還可將任務下發到相關責任部門,由部門及時組織督促、整改,確保恢復正常。」成都市新津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專職網格員的職責包括發現搜集報告水體汙染、非法排汙、空氣汙染、噪音擾民、盜採河道沙石、飲用水源保護區設施破壞或損毀及其它環境汙染問題,還可上報有可能成為公益訴訟的線索。如今,我們依靠科技的力量,有了相對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結構,再加上有眾多網格員的協同作戰,我們監督發現環境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效果也今非昔比。」
近年來,新津區十分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他們通過上級生態環境部門搭建的「成都大氣」「天府微環保」以及重點汙染源監管系統等數據平臺,分享了市、區(縣)兩級資源,實現了大氣和水環境監測數據共享,也實現了環境質量監測、汙染源監測、生態環境狀況監測數據傳輸網絡互聯互通,為生態環境管理和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新津區充分依託監測數據,將監測結果納入相關部門和鎮(街道)年度績效目標量化考核,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進一步落細落實。
「將監測結果納入相關部門和鎮(街道)年度績效目標量化考核後,相關部門和鎮(街道)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高到更重視的地步。以前新津大氣和水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存在汙染,但很難鎖定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可能還有單位心存僥倖,但現在不同了,馬上就能溯源鎖定,緊跟著就會兌現到績效目標考核上。」成都市新津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就這樣,新津區通過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了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有效集成、共建共享,為強化環境監管,科學決策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據最新數據顯示:大氣方面,2020年,新津區環境空氣品質進一步改善。其中,PM2.5、PM10等指標濃度分別為35.6μg/m3、57.3μg/m3.同比分別下降17%、14%,降幅分別位列全市各區(市)縣第1位、第2位;優良天數295天,同比增加14天,增幅位列全市各區(市)縣第4位。水質方面,2020年,新津區國考金馬河嶽店子下斷面水質達地表水II類標準,超額完成水質目標;省考南河老南河大橋斷面水質達地表水Ⅲ類標準,首次達到優良水質標準;市考西河龍王渡口斷面水質保持地表水II類標準,西河白溪堰和花源鎮自來水二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優良比例均保持100%達標。
新的一年又要到了,成都市新津生態環境局將進一步發揮好牽頭作用,在市生態環境局和新津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會同區級相關部門,持續鞏固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成果,繼續為服務「三治一增」和汙染防治「三大戰役」,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建設「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提供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