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楊志成 攝 10月27日下午,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2018年度推介盛典在京舉行,20餘部反映美麗中國的原創紀錄片新作將於2018年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反映雄偉壯麗的自然生態 剛剛收穫《超級工程》第三季熱播碩果的導演李炳,這次帶來了一部呈現神秘、壯闊、活力中國海的紀錄片《中國海洋》。這部作品耗費3年時間完成前期拍攝,用自然篇、政論篇兩部分,記錄、論述了中國海洋內的七八十種海洋生物。
-
紀錄片《創新中國》央視熱播 人工智慧模擬人聲配音
原標題:紀錄片《創新中國》在央視熱播 大型紀錄片 《創新中國》 正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影片關注我國前沿的科學突破以及科技熱點,講述了中國科學家的創新故事。作為一部講述「創新」的紀錄片,在製作中也實現一大創新,即解說部分全程利用人工智慧配音。
-
央視熱播紀錄片《家園》導演攜同名新書做客濟南 分享拍攝故事
而隨著紀錄片《家園 生態多樣性的中國》在央視九套的熱播,關於中國自然紀錄片的話題也在持續升溫。6月27日,該片導演劉娜攜同名新書做客濟南,與讀者分享拍攝過程中的動人故事。 從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東海大陸架的衝繩海槽,跨越了近5000米的海拔極限,劉娜及她的團隊紀錄了發生在五大生態系統中有趣的物種故事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故事。
-
BBC與央視聯手打造高清《美麗中國》(圖)
《美麗中國》展示了外國人眼中的詩意又遼闊的中國生態環境早前曾有傳央視會在奧運期間播映《美麗中國》的消息,但記者向央視總編室詢問確切時間時,央視總編室就回應說現在還沒有定出具體時間。 雖然《美麗中國》目前在內地的播出計劃還未最後確定,但它從製作之日起就承載了許多的關注,英國BBC自然歷史製作小組和中央電視臺影視製作主力中視傳媒合作製作,也是BBC和中國電視臺的首次合作。
-
BBC與央視聯手打造高清《美麗中國》未播先火
《美麗中國》展示了外國人眼中的詩意又遼闊的中國生態環境。通過網友間的口碑傳播,《美麗中國》很快成為網際網路上的搜索熱詞。 《美麗中國》在內地未播先熱的背後,是大眾對高質量自然人文紀錄片日益見漲的需求,以及高清時代的到來的訊號。早前曾有傳央視會在奧運期間播映《美麗中國》的消息,但記者向央視總編室詢問確切時間時,央視總編室就回應說現在還沒有定出具體時間。
-
大型自然類紀錄片《家園 生態多樣性的中國》震撼開播
來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推廣局、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五洲傳播中心、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商務印書館的領導和嘉賓以及攝製組成員代表等出席了發布會。從4月2日起,該片每晚八點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每晚九點在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全網獨播。
-
速來圍觀!宇宙高清大圖來了
速來圍觀!此外,因為BASS巡天的貢獻,中國天文學家成為了DESI項目創始成員。」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巡天觀測和三十米望遠鏡技術研發團組首席研究員薛隨建介紹。鄒虎表示,BASS巡天團隊作為DESI國際合作團隊的成員,為DESI光譜選源發布了8個數據產品。該巡天數據是DESI項目順利實施的保障,也將成為全球天文界的數據遺產,發揮更廣泛的科研應用價值。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今天 ,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監測司柏仇勇司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肖建軍副站長,介紹2019年中國環境狀況和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我部近期幾項工作。我們深入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精神,按照「五個打通」和「統一生態環境監測評估」要求,本著「大監測、大生態」理念,首次將海洋、地下水、排汙口、水功能區、農業面源、溫室氣體等要素納入全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通盤謀劃,出臺了《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提出了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戰略目標的生態環境監測發展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作為指導今後一個時期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將為「山水林田湖草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原標題:央視與BBC攜手推出《中國的寶藏》 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1月10日起,每晚8點在CCTV-9播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航拍中國》:讓紀錄片騰空飛行
光明網訊 (記者蘇麗萍)由中央電視臺出品,剛剛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熱播的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帶給中國紀錄片業界非凡的啟示:高度不僅喻示實力,也是眼光,更是品質。 《航拍中國》是一部關於國土的影像史詩。
-
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將在央視播出
佛教在線訊 高清紀錄片《千年菩提路——中國名寺高僧》即將在央視4套播出。本片以寺院的幾度興衰、法師的跌宕命運和法脈的波折傳承為線索,第一階段製作完成的46集(每集30分鐘)是從百餘個選題中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22座寺院和3位法師為主題,涉及漢傳佛教四大名山、八宗祖庭、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
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央視10部紀錄片獲獎實至名歸,你看過幾部?
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央視10部紀錄片獲獎實至名歸,你看過幾部? 活動上評選出中國紀錄片十佳十優作品、優秀欄目、年度頻道、年度人物,其中央視紀錄頻道(CCTV-9)製作和播出的10部紀錄片獲獎,引起網友熱議。這些紀錄片在播出時就收穫過無數觀眾的好評,獲獎也是實至名歸。
-
陝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是事關實現「美麗陝西」和國家生態...
按照省委部署,11月30日,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郭永平赴周至縣,對他聯繫的重大項目「陝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工程」進行調研。他強調,秦嶺生態和生物資源保護是事關實現「美麗陝西」和國家生態安全的大事,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秦嶺生態保護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秦嶺極為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無可比擬的戰略價值,讓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
-
「河南造」紀錄片《猴王爭霸》央視首播
(原標題:「河南造」紀錄片《猴王爭霸》央視首播) 本報訊 (記者劉洋
-
特別推薦央視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兩件浙江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出鏡
#鬥劇曬書#鬥劇紀錄片《中國的寶藏》>魚肉球:大年初二,CCTV-9紀錄頻道,6集聯播紀錄片《中國的寶藏》。這是一部以國際合拍方式完成的紀錄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新聞頻道、英國野馬製作公司聯合製作。去年曾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新聞頻道面向全球播出。老外帶你看國寶,相當於是「舌尖」的國寶版。最重要的是,裡面有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出鏡。浙江省博物館出鏡的兩個寶貝,一個是民國寧波的「萬工轎」,一個是良渚玉琮王。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將生態環境監測納入生態文明改革大局統籌推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顯著成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謀劃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切實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能力水平,有力支撐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按照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的總體考慮,制定本綱要。
-
「古天文儀」現身南陽市科技館,速來圍觀!
「古天文儀」現身南陽市科技館,速來圍觀!展區內,志願講解員耐心講解古代天文儀器曾在中國歷史上發揮的作用。參觀的群眾不禁為數百年前古人在缺少研究儀器和科研原理的困難條件下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智慧所折服。此次展出的模型還有測天體的璣衡撫辰儀、測定時間的赤道日晷、測定方向的正方案、測定太陽日食的仰儀、度量日影長度的圭表、測天體黃道經度和緯度以及測定二十四節氣的黃道經緯儀、測量兩天體角距離的紀限儀等十餘種模型。
-
【陝西社科】生態環境保護是「很大的政治」的中國邏輯及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實踐及取得的成就說明,生態環境保護「裡面有很大的政治」這個論斷內涵豐富、意義深遠,體現著中國生態環境治理的獨特邏輯,反映了中國生態環境治理的寶貴經驗。在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裡面之所以有很大的政治,原因在於:其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關係民生人心。
-
生態環境部: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保護監管法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提高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引領作用
-
淨水器十大品牌凱菲勒央視廣告持續熱播,大平臺成就大品牌
來源:網際網路 相關關鍵詞 "買淨水器,我選擇凱菲勒"凱菲勒淨水品牌廣告強勢登陸三大央視七大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