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保護監管法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提高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引領作用,初步形成與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相匹配的指導、協調和監督體系,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到2035年,建成與美麗中國目標相適應的現代化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資料圖:成都一公園內草木蔥鬱,湖水蕩漾。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意見》提出,構建完善生態監測網絡,加快構建和完善陸海統籌、空天地一體、上下協同的全國生態監測網絡,基本覆蓋全國典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和重要水體。

同時,生態監測網絡要根據地理單元特徵和生態保護監管需求建設,通過推動部門監測站點資源共享、推進環境監測站點向生態環境監測綜合站點改造升級、補充設置新的生態監測站點和生態監測樣地(帶)等方式實現。積極探索開展水生態、土壤生態監測及相關生態脆弱區地下水位監測,不斷加大內陸水域、海洋生態監測力度。

《意見》要求,加快完善生態保護修複評估體系。開展全國生態狀況、重點區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縣域重點生態功能區五大評估,建立從宏觀到微觀尺度的多層次評估體系,全面掌握全國和區域生態狀況變化及趨勢。全國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每五年開展一次;選擇的每個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完成時限原則上為一年;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每年開展一次;國家級自然公園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評估每年開展一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評估每半年完成一次,地方可根據實際開展地方級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評估;縣域重點生態功能區評估每年完成一次。

要適時開展海洋汙染基線與生態本底調查評估,進一步拓展重點流域、海域和重要水體水生生物調查評估,實施重點流域、海岸帶和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評估。強化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評估。

同時,開展生態系統保護成效評估。制定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定期評估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成效、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及海域海島生態修復等工作成效的評估。

此外,要構建生態修復標準體系。加快制定覆蓋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以及貫穿問題識別、方案制定、過程管控、成效評估等重要監管環節的生態修復標準,加快制定生態修複評估指南。

《意見》要求,要切實加強生態保護重點領域監管,包括積極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持續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意見》強調,加強生態破壞問題監督和查處力度,包括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將生態保護工作開展、責任落實等情況納入督察範疇,對問題突出的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不斷傳導壓力,倒逼責任落實。完善生態監督執法制度,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實施。完善各領域監管制度措施,依法依規開展生態保護監管。

同時,通過非現場監管、大數據監管、無人機監管等應用技術,強化對破壞溼地、林地、草地、自然岸線和近岸海域等的開礦、修路、築壩、建設、圍填海、採砂和炸礁行為進行監督。強化對溼地生態環境保護、荒漠化防治、岸線保護修復和水產養殖環境保護的監督。堅決杜絕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形式主義。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二)形勢需求需全面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明確了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汙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要求重點強化生態環境監測評估職能,統籌實施地下水、水功能區、入河(海)排汙口、海洋、農業面源和溫室氣體監測,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肖建軍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和生態環境監測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我理解這個問題可能是講過去機構改革之前數出多門的問題,不單是入海排汙口,包括整個監測的工作也存在這個問題。我們通常講,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頂梁柱和生命線。國務院辦公廳在2015年就發布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啟動了網絡整合工作。這次機構改革之後,更是著力解決了數出多門的問題,像您剛才講到的入海排汙口、入河排汙口設置管理都劃到生態環境部的職能範圍內。
  • 生態環境部就《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答記者問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編制。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規劃》出臺的背景、總體思路、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提問。問:請介紹一下出臺《規劃》的背景情況?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先後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強化自然保護地監測、評估、考核、執法、監督等,形成一整套體系完善、監管有力的監督管理制度。
  •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統籌考慮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的輕重緩急,分期分批開展試點示範,有序推進地下水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初步建立地下水汙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全國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比例控制在15%左右;典型地下水汙染源得到初步監控,地下水汙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方案出臺 監測概念股迎機遇
    國務院辦公廳12日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要求建立覆蓋大氣、水、土壤等要素的全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天地一體化的生態遙感監測系統,並實現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的集成共享,利用大數據分析為環境監測提供支撐。
  • 淺談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幾點要素
    淺談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幾點要素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隨著國家「放、管、服」政策的推進,市場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需求逐漸加大。隨著生態環境部對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也在建設當中。
  • 生態環境部部長在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本文原標題:《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努力營造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良好輿論氛圍——在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生態環境部部長 李幹傑(2019年1月18日)同志們:這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是生態環境部組建後召開的第一次年度工作會。,嚴格依法依規加大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力度,推動實現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各領域各環節的全方位,從天空到地面、從山頂到海洋的全地域和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全過程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 深圳率先探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被再次賦予勇當尖兵、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的重任。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深圳則選擇了一條加快構建先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道路,率先探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力爭為深圳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供強有力的先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支撐。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現代化體系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現代化體系 2021-01-08 22:2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 【2018全國環境網際網路會議】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
    同志們、朋友們:今天,中國環境報社在這裡隆重召開「2018年環境網際網路會議」,對於宣傳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精神,凝聚各方面智慧,匯集網際網路力量,進一步傳播好生態環境保護的網絡正能量,具有積極意義。藉此機會,我就如何做好生態環境宣傳和政務新媒體工作,與大家交流三點想法。
  • 生態環境部轉發浙江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實施意見 推動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
    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浙江省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工作情況。浙江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省生態環境、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將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製作為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的重要舉措,試點工作取得豐富成果,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浙江經驗」。
  •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德陽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細則...
    (三)建設目標 到2020年,建成全市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形成符合德陽城市特點和發展要求、責任邊界清晰、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高水平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監測預報預警、環境風險防範、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生態環境監測配套制度、標準和技術規範體系基本完善,部門會商等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為建成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原標題:   近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相比於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職能有哪些變化?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未來工作將如何開展?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 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仍面臨挑戰
    光明網訊(記者蔡琳)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向社會發布。會議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介紹了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當前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 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李幹傑強調,要用新體制凝聚新優勢,用新思路謀劃新突破,在新起點上奮力開創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努力建成「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人和」的美麗海洋5月9日至10日,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出席會議並講話。
  •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17-02-20 09:15:00來源:央廣網   據黃山市政府消息
  • 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
    近年來,相關跨省流域上下遊通過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應對協作,在探索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還普遍存在協作制度不完善、上下遊責任不明確、技術基礎保障不到位等問題。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推動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