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轉發浙江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實施意見 推動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

2021-01-14 生態環境部


生態環境部聚焦「精準高效」目標,積極推動各地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創新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模式,提高執法效能,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浙江省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工作情況。浙江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省生態環境、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將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製作為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的重要舉措,試點工作取得豐富成果,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浙江經驗」。


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期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構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提升社會化、智能化、專業化的環境汙染問題發現能力,明確了拓寬線索發現渠道、健全舉報獎勵制度、提高汙染源監控覆蓋率、完善區域環境監測體系、強化大數據分析研判、加強部門協作聯動、提升執法裝備水平、實施褒揚激勵等具體措施。同時,《實施意見》細化相關部門責任分工,明確保障措施,將監測監控建設、執法裝備配備、網格員激勵、有獎舉報等發現能力建設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近期,生態環境部對浙江省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工作予以肯定,並向省級生態環境部門轉發了《實施意見》。


據了解,浙江各地根據建立健全發現機制的有關要求,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提升環境汙染問題發現能力。在提升智能化發現能力方面,杭州市推進企業「環保碼」試點工作,已經關聯11787家排汙企業,通過實時採集高頻動態生態環境監管數據,動態反映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和環境安全風險狀況,成為精準發現環境違法行為的「情報中心」。湖州市開發建設企業自巡查系統,將334家企業、1398個管控點位納入系統管理,藉助「大數據」智能手段,自動向企業派發自巡查任務數66489件,已完成46890件。在提升社會化發現能力方面,寧波市組織開展「綠水青山·請您守護」全民行動,專題制播生態環境「民生問政」節目,充分調動各級人大、政協、組織、紀檢、宣傳媒體等力量,深入一線進行明查暗訪,已累計發現解決生態環境問題450餘個。嘉興市建立「三大十招」(三大: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十招:舉報電話群眾查、鎮村網絡自己查、市生態辦暗訪自己查、行業主管部門條線查、電視媒體曝光查、環保民間組織查、無人機無人船高科技查、縣區交叉查、公檢法環聯合查、重點區域盯住查)工作機制,開發生態環境監管智慧平臺,積極發動全市各部門、各層級發現上報生態環境問題。目前,平臺已累計上報環境問題線索28038條。在提升專業化發現能力方面,舟山市推行環境監管「五步三清單工作法」,利用企業自行排查、第三方機構技術協查、生態環境部門執法檢查和自動監控系統網查等多種形式,對各行業企業累計下達《企業環境問題服務提醒單》120餘份,幫扶企業解決各類環境問題400餘個。


通過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浙江省查處了一批嚴重環境違法犯罪案件,其中嘉興市嘉善縣依託姚莊鎮網格員舉報線索,成功破獲一起特大跨省非法傾倒固廢汙染環境案件,目前已抓獲犯罪嫌疑人40名,採取刑事強制措施36名。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及時總結提煉浙江省試點經驗,指導各地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優化生態環境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生態環境部召開部黨組會議


全文實錄 | 生態環境部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全監管高官會在線召開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部長級在線圓桌會


生態環境部召開全國環評「放管服」 工作推進視頻會


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巡視整改落實動員視頻會議召開




編輯:王穎毅、靳申寶

相關焦點

  • 浙江將重獎環境汙染問題舉報者
    原標題:浙江將重獎環境汙染問題舉報者 查實後最高可給予50萬元獎勵新華社杭州8月29日電(記者 嶽德亮)為了深化新時代美麗浙江建設,提升社會化發現能力,浙江省政府決定重獎環境汙染問題舉報人,查實後最高可給予50萬元獎勵。
  •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督察長效機制...
    中共昆明市委辦公廳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18年3月21日(此件發至縣級)關於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督察長效機制的意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十九大精神,切實抓好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環境保護工作決策部署的落實,以問題為導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督查機制建設
  •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聚焦地下水型飲用水源安全保障薄弱、汙染源多且環境風險大、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環境監測體系不完善、保障不足等問題,結合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特點,加強地下水汙染風險防控體系建設。4.明確責任,循序漸進。完善地下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制,建立水質變化趨勢和汙染防治措施雙重評估考核制、「誰汙染誰修復、誰損害誰賠償」責任追究制。
  • ...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雲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和《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雲發〔2018〕16號)的要求,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防範重大生態環境...
    日前,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對流域上下遊如何開展協作機制和制度建設進行了系統指導。為了進一步做好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應對工作,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就《指導意見》的重要意義、工作落實要求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
  • 生態環境部就《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共同保護規劃》答記者問
    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編制了《規劃》,主要目的是聚焦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共同面臨的系統性、區域性、跨界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強生態空間共保,推動環境協同治理,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共同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著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示範區。問: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怎樣的形勢?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其中,4月2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成為全國首個正式發布「三線一單」實施意見的省份;浙江省「三線一單」成果已通過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審議,目前文件已籤發,正在製作中;上海、江蘇、安徽、貴州四省(市)「三線一單」成果已通過省級人民政府常務會審議;其餘6省均已完成了「三線一單」成果論證,正在或即將報請省級黨委政府審議
  • 生態環境部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等情況並答問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組織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認真落實監管職責,繼續狠抓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質量,加強抽查與覆核,完善信用監管體系。對存在問題的公開曝光並依法嚴懲,落實建設單位主體責任,對有關單位與人員實施「雙罰制」,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 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汙染問題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特別是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啟動以來,撫州市紀委監委針對群眾通過市長信箱、12369熱線等渠道反映市中心城區翰海龍蟠、玉茗花園等小區周邊的汽車噴漆店廢氣汙染環境問題,認真履行監督職責,以督辦單形式督促市生態環境局對此問題進行專項整治。
  • 生態環境部介紹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雙方將建立合作機制。開展重大任務委託合作、聯合攻關合作,建立人才互訪、業務交流和協作機制。三、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環境監管為進一步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環境監管,生態環境部於12月2日向社會發布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各地環保頭條丨湖南省率先建立生態環境系統督察聯動工作機制
    建立督察執法相互移送機制。執法部門發現的環境違法問題,涉嫌黨委政府或職能部門履職不到位的,固定證據後按程序向督察機構移交問題線索,由督察機構接採取必要的督辦措施,並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後督察。督察機構在督察工作中發現環境違法行為線索時,移交執法部門立案查處,由執法部門組織市縣生態環境部門依法查處。
  • 生態環境部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在北京等20餘個省份,開展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二是推動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發展。發展改革委發布指導意見,布局49個「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支持129個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推進6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生態環境部牽頭指導「11+5」個城市和地區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完善汙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和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制定實施中央和國家機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二是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全民參與。曝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及整改情況。推進環保設施向社會開放。推動環保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隊伍規範健康發展。三是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執法司法制度。
  • 【實踐新論】科學推進大氣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機制
    比如,2020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來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涵養區建設,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共同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2019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講話對「全面建立生態補償制度」進行專門論述,強調「要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2018年4
  • 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
    日前,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並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門,各人民團體認真組織實施。實施意見全文如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 文字實錄|生態環境部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一、制定《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重大宣示,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更好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牽頭部門職責,生態環境部制定了《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擬於近期印發實施。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體系,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啟動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管理等配套條例修訂;強化海洋生態保護,約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陸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海洋保護區總數達到270餘處;統籌推進綜合治理,印發實施《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2010年以來實施重大治理項目290
  • 渤海溢油汙染事故暴露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機制諸多漏洞
    把責任完全歸於海洋環境主管部門並不公正  案件發生後,公眾對行政主管部門反應和處理的及時性頗有非議。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第7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汙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31個省(區、市)均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制定發布落實《意見》的實施意見或行動方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加開第四次會議,作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以「汙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為議題建言獻策。最高法、最高檢、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部、農業農村部等單位和部門出臺相關意見,合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 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二)完善配套法規,深入推進海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    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出臺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汙染損害海洋環境等7部行政法規、16件部門規章和100多件規範性文件,發布200餘項標準規範,依法建立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等20餘項基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