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督察長效機制...

2020-12-03 中國昆明

各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各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市委和市級國家機關各部委辦局,各人民團體,市屬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

《關於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督察長效機制的意見》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昆明市委辦公廳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3月21日

(此件發至縣級)


關於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督察長效機制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十九大精神,切實抓好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環境保護工作決策部署的落實,以問題為導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督查機制建設,鞏固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的成果,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質量監管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 建立健全環境保護責任長效機制

(一)實行環保工作年度報告制度。各縣(市)區黨委和政府、開發(度假)園區黨工委和管委會每年3月底前向市委、市政府專題報告上一年區域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總體情況(包括貫徹落實環保法律法規政策情況、區域環保生態環境質量情況、突出環境問題治理情況、環保案件查處情況、環境矛盾糾紛辦理情況、環保違法違規項目清理情況、環保能力提升情況等)。

市直相關部門要落實行業主管責任,加強對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相關行業的指導和監管,每年3月底前向市委、市政府書面報告本部門相關環保工作開展情況。

(二)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各部門要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強化聯動,整體推進。各級政府(管委會)對所轄區域環境質量負總責。環境保護部門負責環境保護統一監督管理和環境信息的統一發布。發改、規劃、工信、住建、國土、水務、滇管、農業、林業、交通、旅遊等有關部門要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宣傳部門要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教育部門要把環境保護納入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各社區、社團要採取多種形式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

(三)探索建立市、縣兩級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構。由地方黨委、政府牽頭,建立健全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制,研究解決本地區環境保護重大問題,強化綜合決策,形成工作合力。

二、 建立健全領導幹部親力親為抓督察長效機制

建立包片包案督察機制。建立「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包案制度,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每年梳理出生態環境較為突出的問題,由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對突出環境問題實行包幹負責,各包片包案負責人對掛片分包的案件負總責,要做到親自過問,親自協調、親自督查、親自處理。要堅持不處理到位不放手的原則,不解決不放棄的原則,真正解決生態環境較為突出的問題。同時還要將領導接待日制度和領導幹部下訪機制延伸到鄉鎮(街道)和重點企事業單位。包片包案負責人具體聯繫區域問題整改工作,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每年對領導包片包案的區域和聯絡人行文予以明確。

三、 強化人大、政協環保監督機制

在市、縣兩級政府每年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環保工作的基礎上,同級人大常委會通過聽取報告、執法檢查、專題詢問、代表視察等方式,政協常委會通過提案、委員視察等方式加強對同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履行環保職責情況的監督。

(一)強化人大環保監督。每年聽取政府對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對政府相關部門貫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相關決議、決定的情況組織開展督促、跟蹤檢查工作。

(二)強化政協環保監督。採取調研、視察、提案、建議、檢查等形式,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重點內容,每年對黨委政府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情況開展專項民主監督。

四、 深化環保專項督察工作,建立健全環保問題舉報處理、監督常態化機制

(一)建立市級環保專項督察機制。在市環境保護局增設專職督察辦公室,主要負責協調和配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省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我市督察的具體工作,組織實施對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及其有關部門的環境保護督察,將壓力傳導到地方。對環境質量下降、人民群眾反映集中的重點環保問題,牽頭組織開展專項督察。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市級專項督察,認真總結經驗和做法,突出問題導向,舉一反三,狠抓整改落實,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再核查、再落實,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到確保整改成效,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環保問題。

(二)結合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充實市、縣(市)、街道環境監察力量,加強基層環保執法力量,推動執法重心下移。在環境監管任務重、環境安全風險壓力大的區域和有條件的鄉鎮(街道)設立環保所,明確機構編制和職數,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環境保護工作。

(三)建立健全突出環境問題掛牌督辦機制。對省級掛牌督辦事項同時列入市級掛牌督辦事項,進一步強化督查督辦工作。建立突出環境問題整改臺帳,實行掛號銷號制,對短期內能整改到位的,立行立改,逐一銷號,短期內不能整改到位的,拿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主體、工作措施和完成時限,分步實施到位,逐步銷號。

(四)加強企業日常監管。按照《昆明市環境監管網格化實施方案》,落實和細化市、縣(市)、鄉鎮(街道)「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建立企業環境主體責任明確、屬地具體負責到位、行業監督管理清晰、社會參與充分的網格化全覆蓋、精細化規範管理的工業企業環保長效管理機制,保障問題及時發現、報告、處置,確保工業企業穩定達標排放,杜絕各類環境違法問題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掛牌督辦事項。

(五)進一步暢通信訪舉報渠道,構建群眾舉報處理問題常態化機制。在各縣(市)區環保部門設立獨立的環保信訪工作機構,固定信訪工作人員,保障工作經費和設備設施。完善市、縣兩級信訪投訴舉報平臺,加強「12369」「12319」「市長熱線」「微信舉報」等工作。創新舉措、規範程序,著力解決群眾訴求,降低重複投訴率。特別是對群眾反響大、矛盾突出、重複信訪次數多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全面排查,對症下藥,使信訪問題及時就地解決,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提高案件辦理質量。

(六)強化新聞媒體環保監督。充分發揮主流新聞媒體的環境宣傳引導作用,加強環境新聞輿論引導,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曝光力度,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努力引導社會公眾主動維護環境權益,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引導公眾依法、依規參與環境立法、環境決策、環境執法、環境守法等環境保護公共事務;搭建媒體環境監督平臺,努力提高社會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監督體系。

五、 建立健全水、大氣、土壤汙染防治長效機制

(一)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打響水環境保護攻堅戰。認真落實《昆明市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長制的實施意見》,全力推進滇池流域、陽宗海流域、牛欄江流域、鳴矣河、螳螂川等水體達標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安全體系保障達標建設相關工作,不斷加強水質優良水體保護,確保滇池、牛欄江、陽宗海等重點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建立河流汙染整治、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滇池、陽宗海、河道、庫渠水面保潔、城鎮汙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營管理等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將滇池流域作為我市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重點,逐步建立生態補償的市場化、多元化機制。加快構建生態補償的扶持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健全責權利統一的生態補償責任制度。在滇池流域35條主要入湖河道、支流溝渠全面推行河道生態補償工作,逐步在牛欄江、小江、螳螂川、普渡河流域實施生態補償,壓實市級相關責任單位及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河道保護治理的主體責任;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應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地生態補償體系,逐步完善飲用水源地扶持補助體系,每年安排飲用水源地生態保護治理資金,同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促進飲用水源地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

(二)持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以改善空氣品質為核心,落實壓細《昆明市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昆明市環境空氣重汙染應急處置預案》《昆明市環境空氣揚塵汙染應急預案》《昆明市高汙染燃料禁燃區管理規定》《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主城區建設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的通知》《昆明市治理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工作方案》等工作機制,實時監測,實施空氣品質周通報月排名制度,著力解決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為重點的大氣汙染問題。

健全空氣品質預報預警聯動工作機制。以重汙染天氣預警和空氣品質預報為重點,每季度對主城六區和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環境空氣品質進行會商,根據會商結果,對空氣品質改善進度緩慢的,甚至大氣汙染物濃度不降反升的縣(市)區,及時提醒並指導其採取措施。環保部門與氣象部門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實時相互傳送空氣品質自動監測數據和氣象數據,加強信息共享共用。

(三)建立健全土壤汙染風險防控機制,強化土壤汙染源頭綜合整治。認真落實《昆明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強化土壤汙染源頭綜合整治。加強土壤環境保護的監測監管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土壤汙染監控系統及信息平臺,建立健全土壤環境檢測制度。

六、 強化科技支撐,突出精準治汙,建立健全環境監測長效機制

(一)推進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構建以水質響應為核心的流域精準治汙決策管理技術體系。統籌先進的科研技術、儀器和設備優勢,充分利用全天候、多區域、多門類、多層次的監測手段,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先進的網絡通訊資源、自動控制技術,以滇池流域水環境監測網絡平臺建設為契機,加快建設和完善重點流域環境監測體系,以及建立汙染源監督性監測和自動在線監測相結合的環境監測體系,不斷加強重點流域水質專項監測,穩步推進汙染源自動監測,重點做好飲用水源地、主要河流斷面、廢水排放企業的監測工作,認真做好全市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自動監控設備的運行監管,切實提高自動監測數據的質量,實現科學監控預警。通過建立重點流域陸域水文—汙染物遷移轉化模型、湖體水質—水動力模型和陸域負荷輸入—湖體水質定量響應關係等核心技術,構建集成系統調查、系統診斷、系統模擬和系統方案為核心內容的流域精準治汙決策管理技術體系,實現對重點流域內汙染物產生→流失→削減→入湖→湖體水質響應等全過程的動態跟蹤,識別重點流域汙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解析各類汙染源對水質的貢獻率,定量評估流域內汙染負荷削減對水質響應的貢獻,優化水汙染治理工程項目,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優化方案及水環境精細化管理和精準治汙提供科學依據。

(二)推進環境保護大數據的建設。加快推進環保大數據平臺的建設,促進環保、滇管、氣象、水務、交運等多部門的數據整合和共享應用。綜合利用計算機網絡、地理信息、遙感影像、航攝、移動通訊等多種技術,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完善我市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生態、汙染源監測和執法監管體系,加快推進昆明智慧環保大數據的建設和應用,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全面提升環境監測、保護和治理的及時性、精確性和有效性。

(三)推進大數據與生態建設的大融合。加快推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環境監管領域的信息化建設,逐步建立排汙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與環境監管業務的融合應用機制,全面收集企業排汙、環境監管和環境投訴信息等,利用大數據技術動態監管,提升我市生態環境質量科技手段監督水平。

(四)強化環境監管的科技創新及研究。按照《昆明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加大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投入,加強環境保護科研監測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市級環境監測科技體系,著力建設具有綜合功能的市級環境監測科技中心,構建先進的環境監測科技工作平臺,鼓勵高校及科研院所進行監測技術方法和儀器設備的研究開發,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環境監測新技術、新方法及新工藝,使之充分應用到環境汙染治理工作當中。

(五)強化環境監測數據運用。通過汙染源在線監測數據傳輸與網絡化監控平臺,實時監控重點汙染源企業汙染物的排放濃度,徹底改變環境監管主要依靠人力與經驗的工作模式,從根本上解決環境監管對違法排汙等行為取證難、排汙量較難核准等問題,用數據和事實說話,突出精準治汙。

七、 建立健全環保執法規範化、效能化長效機制

(一)持續保持環境執法工作的高壓態勢。對嚴重破壞資源汙染環境、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物、非法處置危險廢物、不正常使用防治汙染設施、偽造或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等各類惡意環境違法行為嚴管重罰。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採取查封扣押、限產停產、向社會公開「黑名單」等手段;對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實行按日連續處罰,報請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退出市場;對拒不執行環保處罰決定的移送法院強制執行,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二)構建與新時期環保任務需求相匹配的環境監管體系。以環境投訴、網絡輿情和監控數據為基礎,結合網格化管理、大數據技術分析,快速確定重點執法區域和監管對象;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形成「追償—評估—訴訟—賠償—修復恢復」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整鏈條,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全面落實屬地監管和網格監管責任,全面排查整改轄區各類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和環境隱患問題,確保不留監管死角、不存執法盲區;強化環保與司法聯動,完善環保公益訴訟、公眾參與、有獎舉報、環保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加大環境汙染違法案件的處置力度,推進環境執法監管規範化、效能化。

八、 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投入長效機制

市、縣兩級政府要嚴格執行《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各級政府要把環境保護經費列入各級財政年度預算並逐步增加投入,環保專項資金每年遞增10%」 的要求,把環境保護投入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逐年增加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財政預算資金投入,切實加強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和監管運行保障。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外來資本和社會各類資金投入環境保護領域,形成環境保護投資主體多元化。

九、 建立健全環境保護激勵長效機制

(一)制定和完善有利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市、縣兩級政府要制定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財政、稅收、金融、價格、貿易、科技等政策,對市場調節的價格進行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指導和監管。對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用地、用電、設備折舊等實行扶持政策並給予稅收優惠。加快環境保護技術的國產化、標準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建立環境執法風險保障和激勵專項資金。實行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對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揚。

(二)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機制。加快出臺《昆明市、雲南滇中新區各級黨委(黨工委)、政府(管委會)及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在全市目標管理考核中,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市委、市政府對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和市級相關責任部門的年度考核指標體系以及對「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情況的量化考核內容,加大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力度,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十、 強化環境保護督察追責問責機制

(一)明確問責範圍。問責範圍為環境保護領域的失職失責行為與黨員幹部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

(二)準確認定責任。釐清各部門及其領導幹部的環保職責,明確界定責任,劃分行業主管部門責任與綜合監管部門責任,審批責任與日常管理責任,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主要領導責任、分管領導責任與直接責任人員責任。

(三)嚴格責任追究。嚴格落實黨中央《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和《雲南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加大對損害生態環境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形成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監管部門與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聯動配合的責任追究工作機制。對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違反黨紀國法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按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昆明市領導幹部問責辦法》等法規制度嚴肅問責。

(四)強化檢察環保監督。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的,致使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職。

相關焦點

  •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要求,制定本規定。
  •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昆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二)編制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雲南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雲南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雲南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雲南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昆明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
  •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加強幼魚資源保護暨漁業「一...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加強幼魚資源保護暨漁業「一打三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杭政辦函〔2018〕42號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根據《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修復振興浙江漁場的若干意見》(浙委發〔2014〕19號)、《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海洋幼魚資源保護促進浙江漁場修復振興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精神,市政府決定,在全市範圍內繼續組織開展幼魚資源保護和漁業「一打三整治」(嚴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及其他各類非法行為、整治「船證不符」捕撈漁船和漁運船、整治禁用漁具、整治海洋環境汙染)工作,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雲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和《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雲發〔2018〕16號)的要求,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黑政辦發〔2020〕34號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黑龍江省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湖北構建長效機制 保障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到位
    人民網武漢4月12日電 近日,湖北出臺《關於配合保障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的具體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和《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實施辦法》,旨在建立配合保障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長效機制,完善湖北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體系,嚴防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發生
  • 生態環境部轉發浙江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實施意見 推動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
    生態環境部聚焦「精準高效」目標,積極推動各地建立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制,創新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模式,提高執法效能
  • 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渭南市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
    發文日期 2018-12-26 名稱   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渭南市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
  • 《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主要內容如下。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廣東東莞市大朗毛織貿易中心...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廣東東莞市大朗毛織貿易中心開展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粵辦函〔2020〕294號東莞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關於在廣東東莞市大朗毛織貿易中心開展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大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健全完善市人民政府與市總工會聯席會議...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決策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有關規定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健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與同級工會聯席會議制度的意見》(黑政辦發〔2018〕7號),經市政府同意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國土資源廳主要職責內設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湖南省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湘政辦發〔2019〕28號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完善體制機制。健全安全生產監管和消防監督執法機構,強化基層監管執法力量,落實監管執法經費、裝備,創新監管機制,提高執法效能,健全應急救援管理體系。  (四)加強安全預防。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黑政辦規〔2020〕35號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
  • 中共昆明市委辦公廳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昆明文化創意...
    落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政策文件,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文化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創新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市級投融資平臺作用,通過合資、合作、聯營、租賃等途徑,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基層設施。
  • 常州市公布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
    2018年10月29日,省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常州市正式反饋督察意見後,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專題研究督察整改工作,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面推進督察整改工作。各級各部門相應建立了協調推進機制,加快推進各項整改任務。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確定的56項整改任務中,已完成整改29項,其他各項正按序時進度推進。
  • 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對6個省(市)和2家中央企業開展第二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共受理轉辦群眾舉報問題約1.89萬件,已經辦結或基本辦結1.6萬件。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重點工作,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繼續製作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並督促問題整改。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消除血吸蟲病規劃(2016...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消除血吸蟲病規劃(2016—2025年)》的通知  《湖南省消除血吸蟲病規劃(2016—2025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分類指導、綜合治理、聯防聯控,進一步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依法、科學防治。加強傳染源控制,做好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加強綜合治理,結合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等工程項目治理措施,改造釘螺孳生環境;加強監測預警,及早發現、處置疫情;加強區域性防治,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眾自我防護意識;加強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防治水平。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對新形勢下溼地保護修復作出部署安排。《方案》指出,溼地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生存福祉。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