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率先探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

2020-12-06 中國環境

  「比亞迪廠界臭氣濃度:3.678無量綱;氨氣濃度:0.06mg/m3;硫化氫濃度:未檢出……」在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比亞迪寶龍工業區廠區門口,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著比亞迪有限公司廢氣排口、廠界及周邊居民區臭氣、氨氣等在線監測數據。這是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安裝在環境熱點區域實施在線監測信息公開的一個示範點。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被再次賦予勇當尖兵、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的重任。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深圳則選擇了一條加快構建先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道路,率先探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力爭為深圳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供強有力的先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支撐。

  如今,一張從天到地,從無形到有形,從大氣、噪聲、輻射環境到水環境、生態環境的立體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已在深圳鋪開。

  黨建引領促業務從平面到立體——做全方位監測的「先行者」 

  近年來,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堅持「黨建引領思想、思想促進業務」的工作思路,瞄準「國際一流、國內最優」目標,相繼建成深圳市環境空氣品質立體監測系統、環境空氣品質預報預警系統及可視化會商系統等系統,全方位構築了多維度、立體化、綜合性的天地一體城市空氣品質監測體系,大大提升了空氣品質監測現代化能力和大氣汙染預報預警能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環境空氣品質立體監測系統是以亞洲第一高的356米梯度塔為中心建設的,於2017年投入運行。同時,6個地基遙感子站被布設在汙染傳輸通道,這標誌著全國首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垂直監測體系形成。

  深圳市還投資6547萬元,配備了數十臺高分辨、高靈敏自動監測設備,建成了大氣超級站,聚焦臭氧和PM2.5等重點汙染物來源解析。

  有了「超級贊」的大氣超級站,深圳市又將目光轉向了大氣環境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分別在74個街道設置PM2.5監測站點,對空氣品質進行全覆蓋網格化動態監測。

  「我們動動手指,就可以在深圳空氣品質APP以及微信小程序上查詢所有街道PM2.5濃度的實時排名。」市民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習慣看看自己所在區的環境質量,並與其他區比較一下。

  為確保全市輻射環境安全,深圳著力推進建設「核與輻射環境安全監測監管系統」。截至目前,已建成運行31個電離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27個電離輻射環境自動監管站、11個電磁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7個電磁輻射環境自動監管站。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劉初漢認為,通過「空、天、地」一體監測監控大氣環境,精準實時掌握各項指標,實施精準管控,同時通過公開企業環境信息的舉措,進一步加強了公眾與政府、企業之間的良好溝通,健全了公眾參與監督機制。「讓群眾滿意,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立足點。」劉初漢強調,這也是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在模範機關創建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要求。

  規範社會檢測機構管理——做環境監測領域的「先試者」 

  如今,深圳市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已漸成規模,且逐步走向管理規範、競爭有序的新局面。

  一切源於2013年。那一年,深圳正式啟動了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管理試點。7年間,作為改革核心內容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管理方式經歷了從認證式名錄管理到契約管理再到常態化管理的探索和過渡,相關政策依據改革精神和改革實踐迅速調適。

  在扶持引導社會力量進入環境監測領域方面,深圳的改革成效立竿見影。2014年初,深圳44家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總投資1.79億元,其中投資超千萬元企業4家,超百人以上企業僅兩家。僅一年時間,深圳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總投資已達到3.39億元,投資超千萬元企業達11家,超百人以上企業數翻番。

  2015年,《關於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出臺,深圳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相關管理重點轉向事中、事後,事實上轉入了市場化原則下的合同契約管理階段。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深圳對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管理轉入常態化階段。

  為保障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深圳市嘗試使用寬入與嚴出相濟的方式。深圳印發《深圳市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監測質量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建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範和懲治機制。

  做好專項整治工作,一方面開展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全覆蓋現場檢查和「雙隨機」抽查,另一方面建立了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違法違規懲治機制,形成了監管執法的強大威懾。2017年,深圳市二輕環聯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被發現涉嫌弄虛作假,經深圳市監測中心站核實,終止了項目合同;2018年飛行檢查發現這家公司仍存在弄虛作假行為,於是取締了這家公司的認定資質。深圳環境監測社會化改革並沒有陷入「一放就活、一管就死」的怪圈。2018年末,深圳投資超千萬元的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已達22家,較2015年翻了一番,總資產邁過7億元大關。

  「監督管理部門每年對生態環境檢測機構開展飛行檢查,對環境檢測機構持續保持了高壓的監管態勢,在規範行業行為的同時,也讓真正有堅守、有技術、有能力的機構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機會。」深圳市索奧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劍峰告訴記者。

  支撐環境決策、探索監測技術——做環境監測技術的「引領者」

  深圳環境監測並不止步於當前的成績,而是將目光瞄準科技前沿,力爭做生態環境監測技術領域的「引領者」。

  在過去,深圳環境監測中心站的成員雖然總是幹勁滿滿,但面對生態質量監測這項新工作,總是顯得一籌莫展,因為在監測指標、監測方法和評價標準上都存在空白。

  為解決這一難題,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以先進的科研創新能力為目標,探索建立先進的生態質量監測預警技術體系。2015年,深圳市著手在城市生態質量監測領域申報建設科技創新平臺。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批覆依託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快速城市化地區生態環境科學觀測研究站」。這是城市生態領域全國唯一的環境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致力於從根本上找準造成生態問題的本因,探明解決生態問題的準確途徑和最佳調控措施,為生態質量監測提供科技創新平臺支撐。

  除了建立科研支撐平臺,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還著力探索相關技術指標體系,使生態監測工作有標可依、有據可考、有章可循。

  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獲批立項了《城市熱島遙感監測技術規範》《城市生物多樣性評價技術規範》《城市水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技術規範》等一系列生態質量監測的技術標準。而這些標準,正可為深圳市生態質量監測的規範化、可複製、可推廣奠定基礎。

  「十三五」以來,深圳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完成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內的多個高端科研項目,屢屢斬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省級科技進步獎、省級環保科技一等獎等若干獎項,入選地方環境科學技術優秀創新項目。

  未來,「深圳將一如既往地通過黨建引領促業務發展,在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現代化方面繼續探索。」劉初漢表示。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主要指標深圳全國居前 深圳探索出生態文明建設模式
    原標題:生態環境主要指標 深圳全國居前深圳探索出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提升」作為改革開放大潮的起筆,深圳較早承受了環境的壓力,充分認識到生態資源是長遠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是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生態質量是深圳質量的重要內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圳市科學謀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模式。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將生態環境監測納入生態文明改革大局統籌推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顯著成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謀劃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切實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能力水平,有力支撐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按照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的總體考慮,制定本綱要。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堅持全面推進,紮實做好生態環境治理各項工作,形成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格局。堅持夯實基礎,為各項工作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環境日期間,全國各地生態環境部門也將舉辦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歡迎大家採訪報導,積極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共同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社會風尚。  北京青年報: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出臺《關於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2021年前,地方省、市、縣環境質量監測站點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網,建立大數據平臺,請問目前進展如何?
  • 城市體檢評估成果交流:深圳專篇——深度與溫度耦合的生態空間監測...
    圖7 深圳市重要生態功能區監測(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四)人地互動,多視角監測人類活動模式在傳統生態監測的基礎上,探索利用城市POI、燈光遙感、交通刷卡等新型數據,構建模型算法監測生態空間內人類活動強度,探索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監測顯示,生態空間POI密度熱點區、燈光指數變化區具有邊緣分布效應,且與人口分布密集區有顯著的空間相關性。
  •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制度 促進深圳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為了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廣東省深圳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GEP核算機制,開展將GEP核算結果應用於發展規劃、部門考核、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部署以及綜合決策試點示範。在試點基礎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統計局、市發改委等部門,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等技術單位的支持下,制訂了我國第一個城市GEP核算技術標準,啟用了我國第一個在線GEP自動計算平臺,為全國高度城市化地區的生態管理探索了新的機制。
  • 守護「山海寶庫」,深圳大鵬勇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先鋒
    新區堅持規劃先行,著力頂層設計,《大鵬半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2020)》等「1+5」文件獲市委深改組審議通過;開展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研究,推出全國首張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完成 2015-2018 年度動態更新;全國率先建立自然資源開發使用成本評估機制,通過全國首個灣區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並完成 2014-2018
  • ...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實施「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新時代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
  • 喜獲深圳唯一「雙第一」,山海鹽田取得深圳生態文明建設考核「九...
    近年來,鹽田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雙組長」,積極創新探索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2020 年,鹽田區委、區政府再次以一號文印發《鹽田區勇當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尖兵的行動計劃(2020—2025 年)》,統籌推進「十個勇當」、「十個打造」共 65 項任務,為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徵程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 生態環境部: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保護監管法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提高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引領作用
  •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
    ,增強應對氣候變化整體合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為建設美麗中國、共建美麗世界作出積極貢獻。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進一步擴展應對氣候變化內容,探索建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公報制度。(十三)推動評價管理統籌融合。將應對氣候變化要求納入「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通過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推動區域、行業和企業落實煤炭消費削減替代、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推動將氣候變化影響納入環境影響評價。
  • 吳惠芳代表: 2022年率先實現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永鋼集團常務副總裁吳惠芳表示,永聯村提出,2022 年率先實現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爭做標杆樣板。△吳惠芳 曹偉 / 攝曬目標:2022 年率先實現農業農村基本現代化在全面小康進程中,永聯村堅持產業強村、旅遊富民、生態美村、文化立村。
  •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推進PM2.5監測和數據發布
    新華社上海12月27日電(記者陸文軍)記者27日從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獲悉,作為國內率先試點PM2.5監測的城市之一,上海已積累了5年以上的監測經驗,下一步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加快推進PM2.5監測和數據發布。
  • ...建設工作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紮實推進生態環境...
    藍天立分別來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和交通運輸廳,觀看用地審批三級聯審系統演示和廣西生態文明建設暨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展示,詳細了解我區行政審批和不動產登記,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水旱災害防禦和農村飲水安全及水利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和重大交通規劃等情況,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匯報,研究謀劃我區「十四五」基礎設施規劃。
  • 深圳「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
    4.到二〇三五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遠景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寄望深圳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賦予深圳新時代的歷史使命,要求深圳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提高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獲批 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科技部近日公布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項目成功入選,這意味著經過多年細緻紮實的前期工作,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實現了深圳市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平臺的歷史性突破。其主要職責是服務於生態學、環境科學、農學等領域發展,獲取長期野外定位觀測數據並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來源:深圳特區報)【來源: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 深圳羅湖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悉心呵護生態——
    歷經40年的高速發展,深圳羅湖區在完成了從邊陲小鎮到生產總值超過2000億元的國際化城區提升的同時,注重綠色發展,在保護好固有生態資源的同時,建設綠色生態長廊,開展柴油車汙染攻堅、工業汙染源減排等行動,推動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綠色企業,全面推進水汙染整治,率先開展「無廢城市」社區試點,至今仍保留著一半山水一半城的良好生態格局。
  • ...印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
    按照「一盤棋」思想,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為原則,在跨省級行政區、不破行政隸屬關係、涉及多級多個行政主體的框架下,積極探索推進生態環境監管一體化。充分發揮相關方面的創新優勢和成功經驗,在一體化示範區集成落地、先行先試。
  • 無人機是當下生態環境監測的「網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近些年,生態環境保護正在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環境狀況監測是「哨兵」和「耳目」,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最為重要的基礎性和前沿性工作。
  • 寶安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市生態環境局籤約!規劃建設國際...
    9月3日上午寶安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市生態環境局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構建一個城市生態監測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