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是當下生態環境監測的「網紅」

2020-11-22 騰訊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近些年,生態環境保護正在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環境狀況監測是「哨兵」和「耳目」,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最為重要的基礎性和前沿性工作。在以往環境監測技術手段中更多依靠人力,長途跋涉,現場取樣,不但費時費力,效率低,同時隱蔽性較差。

1無人機成為安全、高效獲取生態環境信息手段

近些年來一系列環境災害與環境事故的頻發,如何方便、快速、低成本的獲取精確、可靠、及時的環境基礎數據資料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和難點。

隨著無人機產品技術的成熟落地應用。無人機以其低空飛行、成本低廉,機動靈活,能快速響應等優點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具有較大應用優勢,可快速獲取地理、資源、環境等空間信息,完成數據採集、處理和應用分析,同時具有機動、經濟、安全等諸多優點。

無人機是當下生態環境監測的「網紅」

例如可以實現對目標區域的24小時高頻次監測;無需人工幹預,方便高效,並且將監測數據實時回傳分析,便於增強環保部門應對突發性監測任務的實時處理能力。更為關鍵的是無人機擁有空中視野,可以到達人員不方便到達的區域;配合各類傳感器可獲得地面監測無法獲得的各類數據。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業務方式的探索,無人機開始廣泛地應用在環保監測領域,幫助環保部門更好地監測環境,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

2無人機生態監測涉及主要技術

無人機生態環境監測是綜合性、系統性的技術領域,除了涉及無人機本身技術外,其他主要涉及到核心關鍵技術主要包括監測傳感器、數據實時傳輸存儲技術以及影像拼接技術等。

傳感器作為無人機監測技術中重要基礎設備,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無人機技術在環保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面向環境監測領域的傳感器在探測精度以及種類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展。

近幾年以CMOS為代表的圖像傳感器日漸成熟,使高解析度的數位相機成為無人機在環境監測中重要武器。而隨著傳感器不斷向大面陣、多光譜、數位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了航拍精度。

另外,針對不同的環境監測,還需要不同的機載環境監測傳感器。例如面向水環境、大氣環境監測的各種熱紅外成像儀、輕型紅外航掃儀、紅外掃描儀、微波輻射計等以及粒子探測儀、差分吸收光譜探測系統、電化學類氣體監測設備等等。

無人機監測到數據後,需要實時傳輸到地面工作站。地面站與無人機之間數據傳輸是通過數據鏈實現的,同時還負責遙控、遙測和跟蹤定位的功能。目前h.265以及5G技術的出現,不但可以實現無人機的遠程精細操控、飛行數據安全保障、數據傳輸更快捷等,同時賦予無人機人更多行業應用。

3無人機生態監測涉及監測領域

利用無人系統,環保監測部門可以對目標區域進行全天候,高頻次的生態環境監測,目前重點包括以下幾項監測業務:

水域監測

藉助無人機系統搭載的多光譜成像儀生成多光譜圖像,直觀全面地監測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提供水質富營養化、水華、水體透明度、懸浮物排汙口汙染狀況等信息。同時後臺可實時拼接無人機影像,形成直觀的正射圖,便於發現異常情況和排汙點。另外,無人艇設備也可以應用於水體環境複雜、汙染類型多樣,對數據精度要求較高的水域。

無人機是當下生態環境監測的「網紅」

目前隨著國內「河長制」建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通過無人機實現上下遊水體環境的統一監測。由中國無人系統產業聯盟主辦的2017年世界無人系統大會,針對無人系統在河長制下河流環境保護與監測應用展開了一番熱論。無人系統產業內知名專家及企業代表就此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整體解決方案,展示最新的產品技術應用。同時,還舉辦了無人系統水上取樣展演與競賽,進一步推進無人系統在河流巡查與監測中應用,為河長培訓再教育提供實際操作的範本。

空氣監測

無人機根據飛行的不同高度,可以搭載不同的大氣自動監測設備,實現對空氣中不同高度目標區域的大氣進行監測,實時反饋大氣質量數據或對空氣進行採樣,其中可監測臭氧、粒子濃度、溫度、溼度以及pm2.5濃度等空氣環境問題。

陸地目標監測

無人機可以在空中立體飛行,擁有絕佳的監測視角。通過無人機的巡查可以獲得宏觀的監測數據,例如在災害監測、森林資源保護調查等方面;同時還可以發現工業區內部情況汙染物排放等問題,便於及早發現環保隱患。

4無人機生態監測未來發展

目前我國無人機在環境監測領域應用尚處於發展初期階段,受載荷和空間限制,傳統的大部分環境監測傳感器無法滿足系統要求,在很多指標監測方面的傳感器有待於進一步開發。

在技術上,無人機監測設備正在向小型化、輕型化、集成化發展,在數據處理技術正在逐步提高數據分析的精度和效率,提高數據分析自動化將成為無人機在環境監測領域應用重要方向。

另外,目前我國已經提出了建立一體化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的構想,實現無人機在多個環境監測領域自主應用,構建全自動環保監測系統和解決方案,將極大地推進了無人機在環保監測領域的應用。

相關焦點

  • 甘肅構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 無人機等新技術投用祁連山
    甘肅連續3年運用無人機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工礦用地、旅遊設施等點位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定點巡查,對疑似問題點位實行監測預警。圖為甘肅張掖市境內的祁連山草場。(資料圖) 楊豔敏 攝中新網蘭州9月29日電 (記者 馮志軍)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趙曉穎29日表示,甘肅不斷提升全省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構建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利用遙感及無人機等新技術對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遙感監測和研判分析。29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19年第4次例行新聞發布會。
  •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三年建設規劃...
    9.無人機監測能力。目前省環境監測中心擁有中型多旋翼無人機1架、小型多旋翼無人機2架,配套專用多光譜傳感器。揚州環境監測中心也多次利用無人機開展南水北調東線區域遙感調查等工作。(二)環境監測監控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當前汙染防治形勢和環境管理需求相比,我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還存在不足。
  • 生態環境部: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保護監管法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提高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引領作用
  •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17-02-20 09:15:00來源:央廣網   據黃山市政府消息
  •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遙感應用基地落戶重慶江津
    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央廣網發 通訊員黃柏添 攝)央廣網重慶5月22日消息(記者趙聰聰 通訊員黃柏添)5月21日上午,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在北京籤訂《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合作協議》,同時致力於幫助江津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遙感應用基地也正式在江津區啟動建設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實施國家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完善海洋監測實驗室基礎設施,組建海洋監測(調查)船隊,積極參與「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建設,提升海洋自動監測與應急保障能力。謝謝!  中國新聞社:我想請問當前我國臭氧汙染呈現怎樣的特徵?請介紹一下臭氧汙染的監測標準和臭氧汙染程度劃分?您對公眾如何做好防護有哪些建議?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廳字〔2017〕2 號)   《關於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廳字〔2019〕48 號)   《關於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環辦監測〔2020〕9 號)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環辦生態〔2017〕48 號)   3 術語與定義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廳字〔2017〕2 號)   《關於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廳字〔2019〕48 號)   《關於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環辦監測〔2020〕9 號)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環辦生態〔2017〕48 號)   3 術語與定義
  • 讓無人機助力生態管護
    10月24日下午,此次培訓的最後一堂課——無人機操作技能現場培訓在海西州體育中心進行。「海西地域廣袤,人口密度小,保護區內非常適合利用無人機巡護和監測,所以此次培訓首次在海西州引入無人機操作技術,幫助管護工作更有質量地開展。」全球環境基金青海項目的監測評估官員王宇航介紹。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 (2020-2035年)。全文如下: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運用為快速準確獲取城市綠地信息提供了技術條件,成為微中觀尺度上綠地監測的重要工具。文章深入研究無人機系統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現狀,從綠地信息提取、變化檢測、生態系統服務3方面綜述了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結果表明,無人機遙感在城市綠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且在城市綠地變化監測和評估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已經進行初步嘗試。
  • 環境監測市場2019年發展趨勢:更加全面、精細化
    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李幹傑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總體思路是,實現「大監測」,確保「真準全」,支撐「大保護」。要明確加快建立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實現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監測能力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強化「支撐、引領、服務」三大定位,落實構建「大格局」、優化「一張網」、守住「生命線」、用活「大數據」、打造「先鋒隊」等五項重點任務。未來很長時間,全面、綜合將是我國環境監測的總旋律,但如何從眾多的工作中尋找到當前的重點,是每一個環境監測從業者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 環境汙染無處遁形,大疆無人機提供多樣化環保解決方案
    環境汙染防治已被列為我國近年來要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從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到組建生態環境部,中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可見一斑。然而汙染排查與環境治理依舊面臨著汙染盲點多、隱蔽性強、時效性要求高、違法取證難、數位化程度低等諸多痛點。隨著無人機技術不斷進步,以往在環境保護領域的難點痛點,如今迎來了全新的解題方式。
  •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技術導則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 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規範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制訂工作, 制定本標準。
  • 【自然資源報】劃好監測網格 護衛秦嶺生態
    此次展示的《陝西秦嶺區域影像圖》等圖件,分別利用了高分1號遙感衛星影像、地理國情監測、基礎地理信息和秦嶺網格化監測格網數據,表示出陝西秦嶺保護範圍,秦嶺主梁支脈的分布,秦嶺區域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的分布情況,大秦嶺範圍內主要的山脈水系,秦嶺網格化監測保護工作機制、秦嶺保護範圍內規劃分區情況等內容。
  • 淺談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幾點要素
    淺談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幾點要素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隨著國家「放、管、服」政策的推進,市場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需求逐漸加大。隨著生態環境部對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也在建設當中。
  • 著力打造地表水環境監測「一張網」《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
    為貫徹落實《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關於加強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規劃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要求,有效銜接新劃轉職能,加快構建統一的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更加全面、精準、有效地服務與支撐全省地表水生態環境質量考核排名、功能評價、追因溯源,推動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省生態環境廳從2019年11月起全面啟動了江蘇省「十四五」地表水環境監測網(以下簡稱省控網
  • 站在雄安看前沿|「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環境「清朗」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智慧監測體系」建設成果引起高度關注,信息化技術在「天地澱」智慧監測體系中的創新應用,被評選為全國數字生態優秀應用案例,供全國在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工作中借鑑參考。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是新區工作的重中之重。
  • 生態環境部發布《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及配套環境監測標準修改單
    人民網北京8月15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官網消息,按照《大氣汙染防治法》相關規定和國務院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要求,近日生態環境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修改單,修改了標準中關於監測狀態的規定,並修改完善了相應的配套監測方法標準
  • 第二次青藏科考拉薩地球系統多維網廓瓊崗日冰川環境立體監測平臺建設完成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現,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是一個以「變暖變溼、生態趨好、災害風險增加」為基本特徵的地球系統複雜、遞進的多圈層鏈式響應過程。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院士認為,應對青藏高原多圈層過程鏈式響應背景下的亞洲水塔變化,要根據地球系統多圈層的鏈式響應過程,採取更加系統的觀測和更加主動的應對,建立面向保護、修復、治理的地球系統多維網,為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