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幾點要素

2020-12-05 北極星環保網

淺談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幾點要素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隨著國家「放、管、服」政策的推進,市場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需求逐漸加大。隨著生態環境部對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也在建設當中。本文將從「人、機、料、法、環」等幾個方面淺析如何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

關鍵詞: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方法驗證;質量管理體系

當前,隨著市場的需求,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作為一個社會第三方檢測機構,可以很好的補充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是指依法成立,依據相關標準或規範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並能夠承擔相應 法律責任的專業技術機構。如何遵循《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的要求,建立一個客觀獨立、誠實信用,恪守職業道德,可以承擔社會責任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是我們關注的方向和重點。

一、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特殊性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特殊性在於:它既要向省級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申請,並通過其CMA資質認定,同時也要向機構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局進行備案。即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在日常運行中,會同時受到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和生態環境局的監管。

二、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能夠承擔法律責任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應是依法成立並能夠承擔法律責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要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可以對其出具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負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在從事檢驗檢測活動中,不僅要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範,也應該重視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培養。為了保證向社會出具的數據或結果都具有科學性和準確性,在監測機構成立的同時,應該建立和保持維護公正和誠信程序。公正和誠信程序應至少包含以下內容:確保監測機構及人員不受來自內部或外部、不正當的商業、財務和其他方面的影響,確保向社會出具的數據和結果的真實、客觀、科學和準確性,並可以溯源。應建立識別出現公正性風險的長效機制,避免任何潛在的利益衝突,不得使用同時在兩個及以上檢驗檢測機構從業的人員。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在從事檢驗檢測活動中,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客戶的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等,所以監測機構應該建立和保持維護客戶機密和所有權程序。該程序應保證客戶的所有秘密不被任何形式向外洩密。

三、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人員要求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應該有授權籤字人、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質量監督員、內審員、採樣人員、實驗分析人員、報告編制人員、報告審核人員等相關具有專業技術背景、工作經歷、監測能力等與所開展的監測活動相匹配的人員。其中,具有中級或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同等能力(同等能力是指:博士研究生畢業,從事相關專業檢驗檢測活動1年及以上;碩士研究生畢業,從事相關專業檢驗檢測活動3年及以上;大學本科畢業,從事相關專業檢驗檢測活動5年及以上;大學專科畢業,從事相關專業檢驗檢測活動8年及以上)的人員數量應不少於生態環境監測人員總數的15%。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應建立和保持維護人員管理程序,健全人員檔案。程序內容應包含:人員的能力確認、任用、授權和能力保持等。人員管理檔案應該包含:技術人員的相關資格、能力確認、授權、教育、培訓和監督記錄,並包括相對應的日期。在人員任用上,重要崗位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和條件如下:

3.1 技術負責人應具備的能力和條件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技術負責人應掌握機構所開展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範圍內的相關專業知識,具有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相關專業背景或教育培訓經歷,具備中級或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同等能力且從事生態環境監測相關工作5年以上的經歷。

3.2 授權籤字人應具備的能力和條件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授權籤字人應掌握較豐富的授權範圍內的相關專業知識,並且具有與授權籤字範圍相適應的相關專業背景或教育培訓經歷,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同等能力且具有從事生態環境監測相關工作3年以上經歷。同時,授權籤字人應通過資質認定部門的批准,方可籤發檢驗檢測報告。

3.3質量負責人應具備的能力和條件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質量負責人應熟練掌握機構所開展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範圍內的相關專業知識,熟悉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質量管理要求。

3.4其他監測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和條件

應掌握與所處崗位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基礎知識、法律法規、技術規範、監測標準、評價標準及質量控制要求等,同時也應掌握有關的化學、生物、輻射等安全防護知識。在進行監測工作之前應接受相關的培訓和能力確人,必要時給出崗位授權書。

應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首次資質認定評審或者擴項資質認定評審是,機構人員至少要連續購買3個月的社保。

四、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設備、試劑耗材要求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應配備生態監測活動所需的設備,包括採樣分析設備、實驗分析設備、實驗分析所需試劑耗材、標準物質等。機構應建立和保持維護設備管理程序、標準物質管理程序及期間核查程序。

4.1設備管理程序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設備管理程序應包括設備的採購、環境條件、驗收、檢定/校準、授權使用等內容。同時也建立設備管理檔案,檔案內容應包含採購合同、發票、作業指導書、驗收報告、授權使用證明、檢定/校準證書及確認記錄以及維護保養記錄。

4.2標準物質管理程序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標準物質管理程序應包含標準物質名錄、來源及濃度,存儲環境、出入庫記錄等內容。

4.3期間核查程序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期間核查程序應包含儀器設備的期間核查時間、內容和標準,標準物質的核查等內容。

五、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方法驗證

任何檢驗檢測機構在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或結果之前,都要進行方法驗證或方法確認,並通過省級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的資質認定,獲得CMA資質。所謂的方法驗證就是機構實驗室在使用已經通過驗證的標準方法之前,對實驗室從人、機、料、法、環、測等方面評定其是否有能力在滿足方法要求的情況下開展檢測校準活動的過程。而方法確認是對非標準方法,實驗室制定的方法,超出預定範圍使用的標準方法或其它修改的標準方法確認能否合理,合法使用的過程。廣東省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管理比較嚴格,一般不允許第三方檢測機構使用自編方法或非標方法。方法驗證主要是驗證方法的檢出限、精密度和準確度。

5.1檢出限的驗證

檢出限是指用特定分析方法在給定的置信度內可從樣品中定性檢出待測物質的最低濃度或最小量。其一般驗證方法如下:

(1)按照樣品分析的全部步驟,重複n(≥7)次空白試驗,將各測定結果換算為樣品中的濃度或含量,計算次平行測定的標準偏差,按公式(A.1)計算方法檢出限。

式中:MDL—方法檢出限;

n—樣品的平行測定次數;

t—自由度為n -1,置信度為99%時的t分布(單側);

S—n次平行測定的標準偏差。

其中,當自由度為n-1,置信度為99% 時的t值可參考下表取值。

平行測定次數(n)自由度(n-1)

763.143

872.998

982.896

1092.821

11102.764

16152.602

21202.528

(2)分光光度法

可以用(1)的一般確定方法計算方法檢出限。在沒有前處理的情況下,也可以以扣除空白值後的與0.01吸光度相對應的濃度值作為檢出限,按公式(A.4)進行計算。

式中:b—回歸直線斜率。

(3)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的檢出限一般以氣相色譜儀信噪比的2倍值作為檢出限。

5.2精密度的驗證

實驗室在進行精密度驗證一般進行的是實驗室內的相對標準偏差的測定,即通過多次平行測定,計算其實驗室內的相對標準偏差。

5.3準確度的測定

實驗室進行準確度驗證方法一般為通過有證標準物質的測定和加標回收率的測定。

在進行方法驗證時,檢出限、精密度和準確度一定要滿足標準方法的要求。

六、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質量管理體系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應建立健全質量體系,使質量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和規範化,並保證其有效運行。體系應覆蓋環境監測活動所涉及的全部場所,包括但不限於合同評審、監測方案、樣品採集、現場測試、樣品運輸和保存、樣品製備、分析測試、數據傳輸、原始記錄、報告編制審核及籤發和檔案管理等。

機構應建立健全質量體系文件,並經其使用至日常監測活動中。質量體系文件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和原始記錄。質量手冊是質量體系運行的綱領性文件,闡明質量方針和目標,描述全部質量活動的要素,規定質量活動人員的責任、權限和相互之間的關係,明確質量手冊的使用、修改和控制的規定等。程序文件是規定質量活動方法和要求的文件,是質量手冊的支持性文件,應明確控制目的、適用範圍、職責分配、活動過程規定和相關質量技術要求,具有可操作性。作業指導書是針對特定崗位工作或活動應達到的要求和遵循的方法。記錄包括質量記錄和技術記錄。質量記錄是質量體系活動所產生的記錄;技術記錄是各項監測活動所產生的記錄。

結束語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建立需要投入較大資金成本去構建場地、設備等硬體設備,同時在人才引進、人員培訓及機構管理制度等軟體方面也要加強投入。尤其是目前國家對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愈發嚴格的形式下,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應加強自身軟實力的發展,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心。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堅持「保真」與「打假」兩手抓,已形成覆蓋主要領域的監測類標準1141項,構建了國家-區域-機構三級質控體系並有效運轉,確保監測活動有章可循。配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兩高司法解釋」,將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入刑;與公安部建立了案件移送機制,從嚴從重打擊環境監測違法行為。
  •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方案出臺 監測概念股迎機遇
    國務院辦公廳12日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要求建立覆蓋大氣、水、土壤等要素的全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天地一體化的生態遙感監測系統,並實現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的集成共享,利用大數據分析為環境監測提供支撐。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我們深入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精神,按照「五個打通」和「統一生態環境監測評估」要求,本著「大監測、大生態」理念,首次將海洋、地下水、排汙口、水功能區、農業面源、溫室氣體等要素納入全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通盤謀劃,出臺了《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提出了面向2035年美麗中國戰略目標的生態環境監測發展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作為指導今後一個時期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將為「山水林田湖草
  • 森林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
    今日,我們就以森林生態環境為例,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森林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吧!今日,我們就以森林生態環境為例,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森林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吧!森林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一、方案背景森林生態系統是森林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環境共同構成的整體。森林生態系統一旦遭受破壞,就會引起一系列環境問題。
  • 生態環境部: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生態保護監管法規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全國生態監測網絡,提高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引領作用
  • 環境監測機構大清洗!2019環境監測機構督查結果匯總
    環境監測機構大清洗!2019環境監測機構督查結果匯總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發布之後,各省均對自己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了監督檢查,2019年集中發布了督查結果。北極星環保網整理了2019年環境監測機構監督檢查結果,以供參考,若有疏漏,敬請諒解。
  • 深圳率先探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被再次賦予勇當尖兵、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範的重任。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深圳則選擇了一條加快構建先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道路,率先探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力爭為深圳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供強有力的先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支撐。
  •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德陽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細則...
    依法明確市、縣兩級生態環境監測事權,建立完善條塊結合、部門協同的分工合作機制,強化監測質量監管,落實政府、企業、社會的責任和權利。 2.健全制度,統籌規劃。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制度、標準和技術規範體系,強化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加強統籌管理,優化網絡布局,逐步形成定位清晰、要素齊全、點位合理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3.科學監測,創新驅動。
  • 關於2019年陝西省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專項監督檢查結果的通報
    關於2019年陝西省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專項監督檢查結果的通報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各設區市、韓城市、楊凌示範區、西鹹新區、神木市、府谷縣市場監管局、生態環境局,各有關檢驗檢測機構:根據《關於組織開展2019年度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專項監督檢查的通知》(陝市監發〔2019〕228號)
  • 先進院牽頭「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課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字一帶一路」項目正式啟動,項目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課題,是由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牽頭負責,先進院空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松研究員為課題負責人。這是10月20日記者從創新知行薈活動上獲悉的最新消息。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發布
    為積極應對全球變化,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科技部和財政部的支持下,國家遙感中心持續開展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簡稱年度報告)工作。自啟動這項工作以來,在保持繼承性和強調發展性的原則基礎上,年度報告圍繞全球生態環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態環境熱點問題和全球重點區域3大類主題,分8期陸續發布了包括全球陸地植被、全球陸表水域、全球城鄉建設與發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全球典型重大災害、大型國際重要溼地、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協生態環境狀況以及「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10個專題系列共22個專題報告
  •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黃山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17-02-20 09:15:00來源:央廣網   據黃山市政府消息
  • 河北通報2018年度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專項監督檢查情況
    )、環境保護局,河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各相關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隨著近年生態環境監測市場的放開,我省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發展極為迅猛,已有200多家機構廣泛參與到我省生態環境管理工作中,促進了環境監測社會化服務的良性發展,逐步形成政府環境監測力量與社會檢測資源良性互補,使我省環境監測事業逐步規範管理和全面提高,為全省生態環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 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19年度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專項監督檢查結果
    1.未結合《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214-2017)及國市監檢測〔2018﹞245號《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 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補充要求》進行管理體系文件的換版。未上報2019年機構業務數據2. 未將《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納入體系文件。未建立防範和懲治弄虛作假行為的制度和措施,未將 「誰出數誰負責、誰籤字誰負責」的責任追溯制度,納入《質量手冊》的「公正性聲明」/「質量承諾」中。
  • 河北抽查60家環境監測機構全部不合格!
    在抽查的60家環境監測機構中,有4家撤銷資質,15家責令整改,繼續核查2家生態環境監測機構,39家責令改正。60家環境監測機構全部存在問題!全文如下: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質監局(市場監管部門)、環境保護局,河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各相關生態環境監測機構:  隨著近年生態環境監測市場的放開,我省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發展極為迅猛,已有200多家機構廣泛參與到我省生態環境管理工作中,促進了環境監測社會化服務的良性發展,逐步形成政府環境監測力量與社會檢測資源良性互補
  • 甘肅構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 無人機等新技術投用祁連山
    甘肅連續3年運用無人機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工礦用地、旅遊設施等點位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定點巡查,對疑似問題點位實行監測預警。圖為甘肅張掖市境內的祁連山草場。(資料圖) 楊豔敏 攝中新網蘭州9月29日電 (記者 馮志軍)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趙曉穎29日表示,甘肅不斷提升全省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構建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利用遙感及無人機等新技術對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遙感監測和研判分析。29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19年第4次例行新聞發布會。
  • 《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主要內容如下。
  • 河北通報2020年度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檢驗檢測活動專項監督檢查...
    通報原文: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關於2020年度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檢驗檢測活動專項監督檢查情況的通報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局,雄安新區綜合執法局、生態環境局,省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中心,各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
  •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防範重大生態環境...
    為落實《指導意見》提出的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各項要求,上下遊相鄰區域應共同開展流域水汙染環境風險評估,並協同編制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預案,成立聯合指揮機構,明確研判預警及應急響應程序,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報告及通報流程,確定規範、合理的聯合應急監測工作方案,制定科學、可行的汙染攔截、控制及處置措施。
  • 無人機是當下生態環境監測的「網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近些年,生態環境保護正在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環境狀況監測是「哨兵」和「耳目」,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最為重要的基礎性和前沿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