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人機助力生態管護

2020-12-03 金臺資訊

10月20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聯合青海省林業和草原項目服務中心主辦的「UNDP-GEF加強青海湖——祁連山景觀區保護地體系項目·海西州生態管護員能力建設培訓班」在德令哈市開班。

培訓由青海大學農牧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和講師採取理論培訓與現場實地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海西州各地區的70名生態管護員參加了培訓。

「推動油門一定要緩慢,即使已經推動一點距離,電機還沒有啟動也要慢慢來。這樣可以防止由於油門過大而無法控制飛行器。」

「離開地面約1米後開始降低油門。」

10月24日下午,此次培訓的最後一堂課——無人機操作技能現場培訓在海西州體育中心進行。

「海西地域廣袤,人口密度小,保護區內非常適合利用無人機巡護和監測,所以此次培訓首次在海西州引入無人機操作技術,幫助管護工作更有質量地開展。」全球環境基金青海項目的監測評估官員王宇航介紹。

無人機,對大多數管護員來說,還是個「新玩意」,在操作員的講解下,他們聽得格外專心。

「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在湖北省通山縣就利用無人機通過準確判斷,鎖定森林火災地點,還可以為森林病蟲害防治、動植物保護等提供決策依據。」德令哈市林業和草原局生態管護員松生珍說。

天峻縣林業和草原局生態管護員索南周加思索著說:「平時徒步巡河,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盲區和死角,如果今後可以通過無人機巡河,那就可以從更高的視野、全方位巡視河道的情況了。」

……

在實操講解員介紹無人機飛行高度、續航時間、信息傳輸、視頻、航拍片清晰度等功能的同時,管護員們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討論著無人機給工作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海西州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主任袁藝介紹,「十三五」期間,海西州不斷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生態管護水平。柴達木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當地氣象部門,結合都蘭分區乾旱少雨的實際情況,採用人工增雨作業方式進行降雨。在巴隆地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有效促進了柴達木盆地自然保護區荒漠生態環境系統的修復。藉助無人機技術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完成了由機械化防治向智能化防治的轉變,提高了防治效果。並且在德令哈、烏蘭等地搭建了3處視頻監控系統,對保護區重要棲息地進行實時監控。

相關焦點

  • 疊加式管護體系讓溼地生態功能持續增強
    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盤錦生態形象的一張名片。盤錦市把保護好溼地生態環境作為政治任務。2017年5月1日,盤錦市頒布實施了第一部地方性法規《盤錦市溼地保護條例》,為溼地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盤錦加強管護體系建設,初步形成網格化保護管理體系。
  • 我市紮實推進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建設
    茂名網訊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要求,牢牢把握森林城市建設的著力點,加快城鄉綠化步伐,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擴大城市生態空間,豐富生態產品供給,弘揚優秀生態文化,全面鋪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建設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著力推進宜居宜業森林城市建設
  • 從「會」種到「慧」種——「智慧農業」助力吉林市鄉村振興
    ↑這是在吉林市孤店子鎮大荒地村拍攝的高標準水田(8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近年來,吉林省吉林市大力發展「智慧農業」,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抓手,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科技種子」,讓農民從「會」種地到「慧」種地,保障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
  • 新疆生態補水助沙漠邊緣重現候鳥「天堂」
    近年來,當地管護部門持續開展生態補水,今年已完成近1500萬立方米生態補水,溼地水域面積不斷增加,沙漠邊緣一度萎縮的溼地再現生機。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護面積達111平方公裡,位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鄰近烏魯木齊、石河子等新疆主要城市,地處世界候鳥遷徙「3號線」(東非西亞線,候鳥從蒙古國進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進入印度洋半島,飛躍印度洋,最後在非洲落腳),是天山北坡重要生態屏障,對保護流域安全、綠洲穩定和構築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在「植樹節」之際,本報特推出《湛江: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專欄,旨在展示各涉林業企業、部門在造林綠化、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中呈現出來的良好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助力形成全社會植綠、護綠、愛綠的良好風尚,以實際行動推動生態美麗家園建設。
  • 無人機巡邏森林帶來了什麼新市場?
    而國際航空護林的發展方向,更集中在無人機在航空護林中的應用。因此,使用無人機來巡查森林、防範山火和進行資源測繪日趨成為主流。無人機,即無人駕駛飛行器。無人機可以代替人力,從空中對森林進行監控,,及時發現火災險情以及非法活動。通過裝載不同的任務設備,如攝影攝像、紅外熱成像、多光譜等裝置,還能獲取不同維度的森林信息。
  • 無人機是當下生態環境監測的「網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近些年,生態環境保護正在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環境狀況監測是「哨兵」和「耳目」,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最為重要的基礎性和前沿性工作。
  • 「無人機+」巡檢助力「風光」產業
    無人機自動機場和待命的無人機。「小時候我就喜歡飛機模型,也經常動手製作,上學後更是對無人機愛不釋手,大學畢業論文設計就是無人機方面,畢業後帶著無人機巡檢的想法加入了內蒙古新能源公司。」來到公司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出身的張宇川結合專業特長及工作需要,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無人機在行業的應用。
  • 石碣鎮「東江生態文化季」「雲遊東江」無人機玩家大賽暨無人機科普活動來了!
    石碣鎮「東江生態文化季」「雲遊東江」無人機玩家大賽暨無人機科普活動石碣擁有豐富的生態文化、名人文化、水鄉文化、休閒文化資源。主辦方希望通過無人機玩家大賽,搭建一個平臺,以無人機航拍這一最具科技感和視覺美感的表達方式,展現無人機鏡頭下石碣生態秀麗的城市景觀、生態宜居小鎮的城市名片,讓不同的人創作出自己眼中不同的石碣之美。帶大家雲遊大美東江。
  • u-blox助力高巨創新打造3D立體無人機編隊表演盛宴
    如今,無人機的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從巡航檢查、圖像採集等特定的專業應用拓展至娛樂、航拍等民用消費級應用領域,無人機攝影作品、光影表演等視覺新體驗就像雨後春筍一樣井噴,讓廣大消費者重新看到了無人機的更多可能性。
  • 「無人機+熱成像」技術助力野生動物調查與保護
    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它們關係到全球生態健康和安全。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首先要調查種群資源,了解物種準確分布、種群規模、棲息地變化等,為進一步評估物種的生存質量、確定保護等級以及制定相應保護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然而,這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山地林區條件下實現起來卻異常艱難。
  • 常德組織開展水利系統無人機培訓考證 助力管水治水工作
    紅網時刻常德12月7日訊(通訊員 劉志煒 劉偉)12月4日-5日,常德市水利局組織開展全市水利系統無人機培訓及無人機飛行執照(ASFC)考核,市水利局部分工作人員、各區縣(市)河長辦工作人員共30人參加,培訓由常德市航空模型運動協會承辦。
  • 臨縣「增綠」促「增收」好生態帶來好生計
    深度貧困與生態脆弱相互交織、互為因果,是臨縣長期面臨的雙重壓力。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縣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將生態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徑之一,統籌生態生計的同時協調了增綠增收,在一個戰場打響了脫貧攻堅與生態治理兩場脫貧大戰役。
  • 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拍等手段相結合 「天眼」助力摸清生態底數
    「有得力的監測手段,就能更準確地摸清自然資源『家底』,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楊中軍說。 在安吉縣的另一頭,還有監測「升級版」。黃杜村的白茶基地上,浙江省第二測繪院的測繪隊員們操控著無人機執行航拍任務,懸停、定位、取景、拍攝……動作一氣呵成。「這塊區域的衛星遙感影像被雲層遮擋了,航拍是為了對缺失的影像進行補充,確保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全覆蓋。」
  • 高科技搜救:女子落水不知所蹤 無人機熱成像助力搜救
    20:26:15 /a/20201202/7195397b736a47718d4882e6aa0dbcb7.shtml   目前,無人機攜帶實時圖像傳輸和熱成像儀
  • 「翼龍改」無人機驚豔亮相,機體塗裝引注目,對中國生態意義重大
    文/南風巴基斯坦購買中國的「翼龍-2」無人機之後,我國以它為基礎研製了一款新型無人機「甘霖-Ⅰ」。「甘霖-Ⅰ」是人工幹預天氣的一款新型無人機。據報導,該無人機首次進行飛行試驗,根據央視的畫面顯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機體塗裝,並且該無人機的出現也對中國的生態有很重大的意義。
  • 生態第一戰略引領阿爾泰山發展
    天保工程實施10年來,開啟了阿山林區建設的新徵程,管護管出了生態建設的新紀元,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順利地完成了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形成了「生態立局,產業興局」的發展格局。
  • 「天降神兵」——翼眸科技三維助力無人機行業應用
    在此次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戰鬥中,無人機可謂大放異彩,一度被人稱為「抗疫神器」,網絡上與之有關的新聞層出不窮,有用無人機進行喊話宣傳的,有用無人機進行企業消毒的,有用無人機嚴查聚眾賭博的,有用無人機完成送餐服務的,不一而足。
  • 無人機助力抗擊疫情 未來3-5年內具有較大投資價值
    無人機助力抗擊疫情 未來3-5年內具有較大投資價值 樂晴智庫 發表於 2020-02-27 10:01:42 2月4日,大疆農業發起「疆軍戰疫」並設立1000萬戰疫基金
  • 甘肅構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 無人機等新技術投用祁連山
    甘肅連續3年運用無人機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內工礦用地、旅遊設施等點位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定點巡查,對疑似問題點位實行監測預警。圖為甘肅張掖市境內的祁連山草場。(資料圖) 楊豔敏 攝中新網蘭州9月29日電 (記者 馮志軍)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趙曉穎29日表示,甘肅不斷提升全省生態環境監測能力,構建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體系。利用遙感及無人機等新技術對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遙感監測和研判分析。29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舉辦2019年第4次例行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