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9日電(記者 孫哲、丁磊)入秋後,天山北麓的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迎來大批候鳥遷徙。近年來,當地管護部門持續開展生態補水,今年已完成近1500萬立方米生態補水,溼地水域面積不斷增加,沙漠邊緣一度萎縮的溼地再現生機。
這是10月18日在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拍攝的灰雁。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護面積達111平方公裡,位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鄰近烏魯木齊、石河子等新疆主要城市,地處世界候鳥遷徙「3號線」(東非西亞線,候鳥從蒙古國進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進入印度洋半島,飛躍印度洋,最後在非洲落腳),是天山北坡重要生態屏障,對保護流域安全、綠洲穩定和構築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段時間裡,瑪納斯溼地周邊過度開墾、放牧,導致溼地面積萎縮。為此當地啟動實施溼地保護工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快推動退耕、退牧、退塘還溼以及植樹造林工作,溼地面積已由最初的2萬餘畝增至如今的近17萬畝。
這是10月18日在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拍攝的蘆葦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與此同時,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每年都從瑪納斯河引流,開展半年的生態補水,溼地生態效應得以持續顯現。
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管護隊隊長劉永軍介紹,瑪納斯溼地是候鳥重要的棲息地和繁殖地,是它們飛躍天山和阿爾泰山的「能量補充站」,管護隊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確保它們補充能量繼續南遷。
監測數據顯示,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目前這處溼地公園已有野生動物331種,其中金雕、白尾海雕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7種。
10月18日,兩隻白鷺在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覓食。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10月18日,在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管護隊隊長劉永軍(右)和同事進行日常巡護。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這是10月18日拍攝的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這是10月18日拍攝的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10月18日,在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一群鸕鷀在樹上休憩。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入秋後,天山北麓的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迎來大批候鳥遷徙。近年來,當地管護部門持續開展生態補水,今年已完成近1500萬立方米生態補水,溼地水域面積不斷增加,沙漠邊緣一度萎縮的溼地再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