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魚類滅絕到候鳥天堂——烏梁素海生態管理記錄

2021-01-13 中國荷都網

原標題:從魚類滅絕到候鳥天堂——烏梁素海生態管理記錄

圖為五糧素海的航拍。鍾欣照片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從魚類絕跡到候鳥天堂--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記

烏梁素海是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o爾市,被譽為「珍珠明珠」。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天然「淨化區」和生物「源源水庫」,烏梁素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圖為烏梁素海。於曉照片

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黃河中上遊「三導」進程的加速,尤其是巴彥o爾市的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排入烏梁素海的城市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年增加按年。它給烏梁素海造成了嚴重汙染,水體富營養化加劇,生態功能逐漸退化,嚴重影響了黃河水生態安全。 2008年,烏梁素海汙染達到最嚴重的時期,湖區爆發出大面積的「黃苔」。

烏梁素海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主任劉文強回憶說:「過去,水質差。在鳥類吃了裡面的食物後,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在高發年份,它容易死很多。「紅宇埠排水站(烏梁蘇海)其中一個進水口,站長許開宇還記得這裡的蚊子曾經浮出水面,如果不穿長褲,就無法抗拒咬傷。

2016年,第一批中央環境檢查員和2018年中央環境檢查員回頭看了看。現在,自「回顧」以來,去年烏梁素海發生了哪些變化?幾天前,記者走進了烏梁素海,目睹了它的變化。

圖為烏梁素海的蘆葦。於曉照片

水清了,鳥多了

進入湖區,我從未聽過曾經厭惡的氣味。在平靜的湖面上乘船旅行,您可以看到水鳥不時愉快地遊泳,偶爾會有一兩個人潛入水中進行「浮潛」。由於黃河水剛剛得到補充,湖水略帶黃色。據當地負責人介紹,如果你前幾天來,你可以享受藍天和藍天的美麗。

水質好,可以知道鳥的數量。劉文強透露,經過監測,烏梁素海的鳥類數量已達26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有7種受保護動物,國家有40多種受保護動物。烏梁素海是國家二級鳥類保護天鵝的重要溫床。 「自2011年以來,疣鼻天鵝的數量逐漸從平均兩百到三百到五百或六百隻恢復。」 >

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副主任鮑偉表示,通過治理,烏梁素海的水質從劣勢變為第五,並在2015年成為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從2015年到現在,水質一直是維持整體五類標準。

圖為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副主任鮑偉的介紹。於曉照片

結束「九龍治水」實現協同共治

湖泊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某個部門無法解決問題。烏梁素海的治理曾經面臨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 「事實證明,所有部門都在做不同的事情,而九龍水控。」鮑偉說,中央環保督察「回顧」後,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正式成立,協調烏梁素海的綜合管理,協調和協調部門。在,有一個更好的機制。

「管理湖泊,在岸邊紮根,解決岸上的問題。」岸上問題主要包括非點源汙染和點源汙染。在控制非點源汙染方面,保護中心將重點關注「四控」工作:肥料控制,水控制,藥物控制和膜控制;控制點源汙染,積極實施烏梁素海點源汙水「零入海」工程,加快補償。七成鎮汙水收集管網及加工設施短板,加大中水回用力度。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解決岸上問題外,保護中心還在內部汙染控制方面努力。為解決泥沙汙染問題,保護中心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合作,建設了約10000平方米的湖泊水試驗區。採用原位生物修復技術獲取核心技術參數,為烏梁素海內源性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目前,試驗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試驗取得良好效果後將得到廣泛推廣。保護中心還積極與研究機構和相關企業合作,探索利用沉積物疏浚和蘆葦資源的途徑,尋找烏梁素海內部汙染控制的技術路徑。

與此同時,烏梁素海的生態水化工作也在不斷加強。據報導,2018年,烏梁素海利用黃河和灌區的農業灌溉缺口期完成了5.94億立方米的生態供水。 2019年,年生態供水量為5.65億立方米。鮑宇介紹說,引入黃河水,一方面增加了烏梁素海的整體水流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水體更換的強度,使水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治理工作須久久為功 未來繼續夯實基礎

結果令人滿意,但實踐表明,水環境管理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未來,如何推動五糧素海的治理?

鮑偉說,烏梁素海盆地湖泊湖泊生態保護與恢復試點工作將作為推進整個流域治理的指南。該試點項目計劃投資56.78億元。目前,項目資金已達15.3億元(國家和自治區資金),各項工程有序開展。

在現有基礎上,保護中心將繼續推進非點源汙染防治,點源汙水處理,內源處理和生態供水的實施。此外,還將進一步加強烏梁素海的水質和水量監測。定期監測烏梁素海的水質和水量,以滿足改善烏梁素海水質和增加水量的目標要求。每季度對水質和水量監測進行綜合分析,為有效推進烏梁素海綜合治理提供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烏梁素海:湖水淨 鳥飛回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自然補水量不斷減少和汙水排放等因素,烏梁素海的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逐漸減少。近年來,隨著烏梁素海綜合治理的大力實施,這裡的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再次成為眾多鳥類、魚類的天堂。2019年,巴彥淖爾市啟動總投資約56億元的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從單純「治湖泊」向系統「治流域」轉變,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態要素,在流域內1.63萬平方公裡範圍統籌推進全要素、全流域、全地域綜合治理。
  • 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攝影 | 嚴賢(鳥網·早起的小鳥)江西鄱陽湖亞洲最大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到這裡越冬棲息的鶴類、鸛類、鷗類、鷺類、雁鴨類、鴴鷸類等候鳥多達約70萬隻江西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為160餘種、約70萬羽越冬候鳥提供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成為全球矚目、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
  • 擦亮草原的「眼睛」——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記
    素有「塞外明珠」「塞外都江堰」之美譽的烏梁素海,總面積300平方公裡,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角地帶的邊緣,像明亮的眼睛一樣鑲嵌在草原上。它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溼地,是內蒙古河套灌區灌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黃河生態安全的「自然之腎」。烏梁素海生態環境保護對維繫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保障黃河水質和度汛安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靜海團泊溼地化身「候鳥天堂」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越來越多的候鳥在團泊湖「歇腳」,之後繼續南遷。素有「華北綠寶石」之稱的團泊湖溼地,在靜海區多年來大力修復保護之下,已逐漸成為「候鳥天堂」。如今,團泊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成效日益顯現,環境日漸改善。綠化面積已經達到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不足10%上升到如今的16%;鳥類種類由2015年的113種增加至2020年的200種,溼地生態涵養功能正在逐步恢復。
  • 蘇州這個地方被稱為「候鳥的天堂」
    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都會有成千上百的候鳥從遙遠的北方飛越到太湖之濱越冬停歇,在此繪出一幅「候鳥天堂」的畫卷。   太湖湖濱溼地公園明星物種—小天鵝(國家II級)眾所周知,溼地是鳥類的天堂,野生鳥類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溼地能量流動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塞外明珠烏梁素海或將消失 面積僅為60年前1/4
    烏梁素海,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譽。而如今,由於遭到嚴重汙染,導致湖區面積急劇減少,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湖泊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沼澤化進程加快。專家預測,再不進行搶救性的保護或者治理,烏梁素海10到20年內可能就將消失。
  • 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項目開工
    開工儀式現場人民網巴彥淖爾4月16日電(齊浩男)4月16日上午,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項目開工儀式在烏拉特前旗紅圪卜揚水站啟動。自治區相關單位領導及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出席開工儀式,並為項目開工培土奠基。
  • 最佳觀鳥季到了,護鳥課上,孩子們了解到武漢是「候鳥天堂」
    長江網11月17日訊(記者黃亞婷 通訊員苑天虎)進入深秋,地處世界8條候鳥遷徙路線之一、我國中部候鳥遷徙路線關鍵節點的武漢,也進入了最佳觀鳥季節。他進一步介紹,武漢溼地眾多、魚肥草美,是「候鳥天堂」之一,且武漢一直重視溼地和鳥類保護,園林和林業部門每年到了候鳥到來的季節都會派人值守,武漢的民間組織也積極科普,武漢的鳥類種類及數量,近年都有增長。孩子們在《溼地與鳥類保護》課程上積極舉手發言。 通訊員苑天虎 攝「我第一次了解到什麼是溼地。」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巡護隊員:從餵食到搭巢,全天候護衛從今年10月開始,陸續有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管理中心的巡護隊員迎來了最緊張的季節,現在巡護隊員有28漸漸地,終於有東方白鸛自己飛到高架上去築巢了。如今在保護區鸛棲湖附近的十幾個高架上,幾乎都有東方白鸛築巢,這幾年累計築巢33個,繁殖幼鳥28隻。從他們築巢到幼鳥出窩,工作人員每天都有記錄。東方白鸛是一種很警覺的動物,人類稍微靠近就會飛走。保護區管理中心配備了無人機,在高空無幹擾地觀察它們。此外,保護區內在鳥類經常棲息、覓食的點位設置了80多個高清監控攝像頭,隨時監護觀測。
  • 到重慶的候鳥已有218種 除了紅嘴鷗,還有好看的
    重慶日報訊 (記者 陳維燈)連日來,重慶各沿江區縣出現了數量眾多的紅嘴鷗聚集,讓重慶市民能夠近距離觀賞到這些可愛的鳥兒。其實,不僅僅是紅嘴鷗,重慶日報記者從11月10日舉行的2020年「愛鳥護飛」專項行動啟動儀式上獲悉,截至目前,重慶能夠觀察到的鳥類已達502種,其中有218種為候鳥。
  • 烏梁素海整體水質接近地表水五類標準
    圍繞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巴彥淖爾市把加快烏梁素海綜合治理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實施生態補水工程,加大流域城鎮及工業汙水收集處理,控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汙染等綜合治理措施,目前湖區水質汙染程度有所減輕,湖區水質明顯好轉,整體水質接近地表水五類標準,局部區域水質已達到四類標準。
  • 新疆生態補水助沙漠邊緣重現候鳥「天堂」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9日電(記者 孫哲、丁磊)入秋後,天山北麓的新疆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迎來大批候鳥遷徙。近年來,當地管護部門持續開展生態補水,今年已完成近1500萬立方米生態補水,溼地水域面積不斷增加,沙漠邊緣一度萎縮的溼地再現生機。
  • 內蒙古一「廳官」被提起公訴 曾在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烏梁素海「挖...
    2017年11月,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的問責情況公開,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等8地共問責1140人。同月,內蒙古通報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情況,內蒙古烏梁素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在烏梁素海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區(自治區級)西海岸開挖魚塘5000畝,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烏拉特前旗環保局未按規定進行有效監督,對違規開工建設行為未予以制止。
  • 鳥的天堂:一個人的候鳥保衛戰
    鳥的天堂:一個人的候鳥保衛戰   在廉江市安鋪鎮,當地村民梁一元致力在承包田裡保護候鳥。如今,這裡聚集了數量眾多的候鳥。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那次事件滅絕了地球上的恐龍,部分鳥類的祖先存活了下來。科學家基於基因組數據的研究發現,恐龍滅絕後1000萬年至1500萬年間,鳥類經歷了一次「超級物種大爆發」,後來逐漸演化出了1萬多種被稱為新鳥綱的鳥類,95%的現存鳥類來自這一綱。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人們都會看到或成隊、或成團的鳥兒在天空中飛過,這些是鳥類中的候鳥,它們要在辛勤的旅途中度過大半生命旅程。
  • ...江西吳城候鳥小鎮:唱響「候鳥經濟」之歌 摹繪鄱陽湖生態畫卷
    每年冬季,這裡便成了「候鳥天堂」,成千上萬隻候鳥都會飛往這裡,赴一場生命之約。  永修縣吳城鎮溼地風光。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候鳥的巡護、監測及救助,還會定期對群眾開展生態保護方面的宣傳與教育。他告訴記者,在這裡,不僅能夠觀賞到候鳥越冬的壯闊景觀,還能聽到一段段動人的故事。  在吳城保護管理站的救助水塘,兩隻東方白鸛——「卡卡」和「凍凍」,正在水塘裡度過它們悠閒的午後時光。舒國雷介紹稱,這兩隻東方白鸛是在遷徙的路途中受傷,被巡護人員發現後帶回來救護的。
  • 大家都討厭的夏日魔咒——蚊子,如果滅絕了,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但即便是資深的科學家,也有主張將蚊子徹底滅絕的。想讓蚊子滅絕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但如果蚊子一旦從地球上消失,對人類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蚊子是眾多生態系統的基礎環節,它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時間。許多生物靠捕食蚊子為生,許多植物靠蚊子幫忙傳粉。一旦沒有蚊子,生態系統在短時間內會面臨崩潰,直到另一個物種取代蚊子的地位。但遺憾的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能取代蚊子位置的物種。
  • 「明星候鳥」黑臉琵鷺「飛」上央視!福田紅樹林成鳥類...
    這不,2021年剛到「明星候鳥」黑臉琵鷺就趕來福田做客~生態福田1月3日下午18時45分正在福田區紅樹林生態公園越冬的數十隻珍稀瀕危候鳥黑臉琵鷺眼下正值候鳥遷徙的季節數以萬計的候鳥來到福田區紅樹林生態公園過冬或休憩01立足綠色發展,生態成效顯著
  • 冬季到洞庭來觀鳥!數十萬候鳥聚會洞庭湖國際觀鳥節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洞庭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國際重要溼地,不僅是鳥類的天堂,也是觀鳥的勝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位於嶽陽市君山區的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國內外鳥類專家學者、環保志願者等共赴觀鳥盛宴。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這裡是各種候鳥的「天堂」,每年有逾萬隻、近,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有關市直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生態紅線,以高質量保護管理紅樹林溼地資源為中心,紮實推動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管理,譜防寫區建設發展事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