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魚類滅絕到候鳥天堂——烏梁素海生態管理記錄
圖為五糧素海的航拍。鍾欣照片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從魚類絕跡到候鳥天堂--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記
烏梁素海是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o爾市,被譽為「珍珠明珠」。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天然「淨化區」和生物「源源水庫」,烏梁素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圖為烏梁素海。於曉照片
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黃河中上遊「三導」進程的加速,尤其是巴彥o爾市的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排入烏梁素海的城市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年增加按年。它給烏梁素海造成了嚴重汙染,水體富營養化加劇,生態功能逐漸退化,嚴重影響了黃河水生態安全。 2008年,烏梁素海汙染達到最嚴重的時期,湖區爆發出大面積的「黃苔」。
烏梁素海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主任劉文強回憶說:「過去,水質差。在鳥類吃了裡面的食物後,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在高發年份,它容易死很多。「紅宇埠排水站(烏梁蘇海)其中一個進水口,站長許開宇還記得這裡的蚊子曾經浮出水面,如果不穿長褲,就無法抗拒咬傷。
2016年,第一批中央環境檢查員和2018年中央環境檢查員回頭看了看。現在,自「回顧」以來,去年烏梁素海發生了哪些變化?幾天前,記者走進了烏梁素海,目睹了它的變化。
圖為烏梁素海的蘆葦。於曉照片
水清了,鳥多了
進入湖區,我從未聽過曾經厭惡的氣味。在平靜的湖面上乘船旅行,您可以看到水鳥不時愉快地遊泳,偶爾會有一兩個人潛入水中進行「浮潛」。由於黃河水剛剛得到補充,湖水略帶黃色。據當地負責人介紹,如果你前幾天來,你可以享受藍天和藍天的美麗。
水質好,可以知道鳥的數量。劉文強透露,經過監測,烏梁素海的鳥類數量已達26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有7種受保護動物,國家有40多種受保護動物。烏梁素海是國家二級鳥類保護天鵝的重要溫床。 「自2011年以來,疣鼻天鵝的數量逐漸從平均兩百到三百到五百或六百隻恢復。」 >
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副主任鮑偉表示,通過治理,烏梁素海的水質從劣勢變為第五,並在2015年成為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從2015年到現在,水質一直是維持整體五類標準。
圖為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副主任鮑偉的介紹。於曉照片
結束「九龍治水」實現協同共治
湖泊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某個部門無法解決問題。烏梁素海的治理曾經面臨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 「事實證明,所有部門都在做不同的事情,而九龍水控。」鮑偉說,中央環保督察「回顧」後,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正式成立,協調烏梁素海的綜合管理,協調和協調部門。在,有一個更好的機制。
「管理湖泊,在岸邊紮根,解決岸上的問題。」岸上問題主要包括非點源汙染和點源汙染。在控制非點源汙染方面,保護中心將重點關注「四控」工作:肥料控制,水控制,藥物控制和膜控制;控制點源汙染,積極實施烏梁素海點源汙水「零入海」工程,加快補償。七成鎮汙水收集管網及加工設施短板,加大中水回用力度。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解決岸上問題外,保護中心還在內部汙染控制方面努力。為解決泥沙汙染問題,保護中心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合作,建設了約10000平方米的湖泊水試驗區。採用原位生物修復技術獲取核心技術參數,為烏梁素海內源性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目前,試驗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試驗取得良好效果後將得到廣泛推廣。保護中心還積極與研究機構和相關企業合作,探索利用沉積物疏浚和蘆葦資源的途徑,尋找烏梁素海內部汙染控制的技術路徑。
與此同時,烏梁素海的生態水化工作也在不斷加強。據報導,2018年,烏梁素海利用黃河和灌區的農業灌溉缺口期完成了5.94億立方米的生態供水。 2019年,年生態供水量為5.65億立方米。鮑宇介紹說,引入黃河水,一方面增加了烏梁素海的整體水流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水體更換的強度,使水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治理工作須久久為功 未來繼續夯實基礎
結果令人滿意,但實踐表明,水環境管理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未來,如何推動五糧素海的治理?
鮑偉說,烏梁素海盆地湖泊湖泊生態保護與恢復試點工作將作為推進整個流域治理的指南。該試點項目計劃投資56.78億元。目前,項目資金已達15.3億元(國家和自治區資金),各項工程有序開展。
在現有基礎上,保護中心將繼續推進非點源汙染防治,點源汙水處理,內源處理和生態供水的實施。此外,還將進一步加強烏梁素海的水質和水量監測。定期監測烏梁素海的水質和水量,以滿足改善烏梁素海水質和增加水量的目標要求。每季度對水質和水量監測進行綜合分析,為有效推進烏梁素海綜合治理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