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2020-11-30 大粵網

【編者按】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又是一年植樹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在植樹節之際,本報特推出《湛江: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專欄,旨在展示各涉林業企業、部門在造林綠化、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中呈現出來的良好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助力形成全社會植綠、護綠、愛綠的良好風尚,以實際行動推動生態美麗家園建設。

315日推出採自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報導,敬請關注。


美麗東洋紅樹林。通訊員 袁偉強



湛江位於廣東省西南部,海岸線2043公裡。湛江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濱海自然條件,擁有著豐富的紅樹林溼地資源。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的紅樹林面積約佔全國紅樹林面積的33%,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種類較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區。這裡的紅樹林傲然生長,鬱鬱蔥蔥,給海岸線鑲上了一道綠邊,如翡翠項鍊般美不勝收。

這裡是各種候鳥的天堂,每年有逾萬隻、近200種鳥類在此棲息、覓食或過冬,其中不少是瀕危珍稀物種;這裡是植物種質資源的基因庫,保護區現有真紅樹和半紅樹植物1424種,約佔全球種類的24.76%。湛藍的海、茂盛的綠樹、飛翔的水鳥等,構成一幅美好的生態畫卷。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有關市直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生態紅線,以高質量保護管理紅樹林溼地資源為中心,紮實推動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管理,譜防寫區建設發展事業的新篇章。

紅樹林,小鳥的樂園。通訊員 李天統





全力奮戰 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紅樹林散式分布於雷州半島,區域廣,協調部門多,保護難度大,許多工作需要多方合力方能完成。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及推動下,各級各有關部門落實責任、大力推進,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20171219日,《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經湛江市政府第十四屆第十九次常務會議通過,以政府令1號對外公布實施,體現了湛江市委市政府對紅樹林保護工作的高度關注,將進一步促進和加強湛江市紅樹林保護工作,對提高湛江市經濟發展綠色水平,打造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名片具有重大作用。


同年,《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至界定方案》經湛江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於1229日由市政府報送省政府審批。編制審批保護區四至界定方案涉及面廣、敏感性強、觸及多方利益。保護區管理局積極溝通協調各方,市政府多次召開方案討論會,終於順利通過。保護區四至界定方案的審批,將解決長期困擾保護區管護工作的規劃邊界與實際管控邊界不一致問題。


此外,《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800公頃養殖塘清退方案》也經湛江市政府審批印發。


20171228日,麻章區政府與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執法,對佔用嶺頭島核心區的133公頃養殖塘進行清拆破堤,嶺頭島核心區補種紅樹林300畝,三合保護小區復綠補種紅樹林70畝。三合保護小區外圍閘囗24小時打開,2個紅樹林保護小區恢復自然納潮,恢復溼地生態原貌。


為了保護紅樹林,讓一條大橋繞道的做法也充分顯示了我市踐行生態理念、堅持綠色發展的決心。


據了解,按原先的規劃方案,大橋直線跨海,恰好穿越西岸的紅樹林保護區。該片紅樹林保護區有160多畝,樹齡上百年,屬於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


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施工技術角度出發,原先大橋直線跨海規劃設計方案都是理所當然的。但經多次實地勘察和多方案比選論證後,最終選擇了讓大橋繞道紅樹林的方案,令大橋跨海部分增長約1公裡,項目線路總長度增長約2公裡,增加投資約3億元。


此外,在建設過程中,施工方堅持綠色工程的理念,施工時挖出來的泥漿不是直接推到海中,而是收集起來運到外面處理;平常工人的生活垃圾,也從不隨便丟在海中,而是收集起來定時定點拉到外面處理。


這就是通明海特大橋項目建設,其一直從保護生態環境和減少環境不利影響的角度考慮,不斷調整和優化方案,體現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在謀發展和保生態兩大命題中,作出了精彩的解答。


今年1月中旬,副省長許瑞生率領省政府調研督導組到我市檢查督導水田墾造和紅樹林保護區環保整改工作,對湛江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環保督導工作意見,真行動、真落實,整治效果給予了肯定。許瑞生表示,湛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不僅有萬畝稻海桑田,還有美不勝收的紅樹林,湛江要繼續落實好中央、省有關紅樹林生態修復要求,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將紅樹林保護與海洋生態修復、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遊開發、水上交通建設有機結合,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光影交錯的時空》 葉志英攝



多措並舉 全方位管護紅樹林

省、市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為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湛江紅樹林溼地的保護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保護區管理局乘勢而上,從一線巡護、執法辦案、公眾教育、涉及項目審查、管護責任落實等方面強化管護措施,全方位加強保護區自然資源保護管理。


去年,保護區管理局進一步增強力量,加強一線巡護。該局將直屬管理站從合署辦公中獨立出來,增強一線巡護力量。增聘護林員9人,護林隊伍人數增至37人;日常巡護範圍擴大到所有小班,不留死角;加密巡護頻率,並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和數位化管理等技術手段,提升管護水平;落實巡護周報、月報制度,加強巡護的監督管理。


另一方面敢於碰硬,嚴格執法,嚴厲打擊毀林圍墾等破壞紅樹林溼地違法行為。為壯大執法力量,除紅樹林派出所5名幹警外,保護區管理局還安排2人專職辦案;為加強執法培訓,派出所5名幹警及管理局2名專職辦案人員均參加省市執法培訓,切實做到有案必立,立案必查,案件宗宗有著落、有結果。


完善資源管護崗位責任制、科室包片管理制,全員參與資源管護。保護區建立以站為主體,保護管理科主管,其它科室掛點包片負責的資源管護工作機制。各科室(站、所)負責人與管理局局長籤訂了資源管護目標責任書,落實管理站資源管護目標責任和科室(所)掛點包片管護責任。配套落實資源管護周報制,各管理站向保護科每周報告資源管護情況,及時處理巡護髮現問題;管理科每月收集的資源管護情況向管理局領導報告。多方位多渠道加強野外巡護,夯實巡護記錄及報告等基礎性工作。


與此同時,保護區管理局按照國家、省的統一部署,開展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與實地核查、全國林業系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以及綠盾2017、候鳥保護等專項行動。


保護區管理局還完成了宣教中心維修改造及高橋宣教平臺、高橋科普棧道建設,組織溼地學校教師赴安徽安慶市參加溼地國際中國溼地學校網絡年會交流活動培訓,發揮保護區網站的宣傳窗口作用,讓紅樹林保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工作人員正在監測並記錄紅樹林生長情況。(紅樹林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乘勢而上 科研調查結碩果

20171114日,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水鳥監測人員,一早就來到雷州附城保護小區(南渡河出海囗)。每年冬季,全球都在上演著候鳥遷徙大戲。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作為國際重要溼地,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和棲息地,一樣上演著候鳥遷徙的精彩大片。


一會兒,海面上空飛來30來只白腰杓鷸,50多隻小白鷺,隨後,青腳鷸、澤鷸、大濱鷸、黑腹濱鷸、環頸鴴、普通燕鷗等漸漸加入,灘涂上已有3000多隻水鳥在寬闊的灘涂上覓食、戲耍。而他們更重要的目標是在眾多外形相似的水鳥群中,尋找遷飛過來的久違朋友——勺嘴鷸、黑臉琵鷺、黑嘴鷗和遺鷗。


勺嘴鷸是世界上最為罕見的候鳥之一,全球數量僅剩300~400只,其全球的種群總數比大熊貓種群總數還要少,為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其評定為極危(CR)級別。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珍稀物種,目前僅存3000餘只,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嘴鷗是國際特別保護鳥種,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編寫的《瀕危物種動物紅皮書》中。幸運的是,近幾年湛江紅樹林溼地連續記錄到這幾種珍稀鳥類。


當天,在等待了幾個小時之後,監測人員共記錄到全球瀕危珍稀水禽勺嘴鷸15只、黑嘴鷗5只、黑臉琵鷺3只。這些珍稀鳥類的棲息或回歸,恰恰反映了湛江濱海溼地良好的生態環境。


除了鳥類監測之外,保護區管理局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


據悉,去年,保護區管理局先後開展了保護區魚類甲殼類、底棲生物、植物和鳥類資源等資源調查4項。實施省林業科技項目3項,與嶺南師範學院合作的紅樹林植物抗汙染機理研究與優良抗汙染材料篩選及造林技術示範項目,接受了省林業廳專家組驗收;與桉樹中心合作的紅樹林鄉土樹種繁育技術研究項目發表論文2篇,採種栽培優勢鄉土樹種試驗林20畝,示範林200畝,總結一套無性繁育技術;優良藥用紅樹林種質源保存及培育技術研究示範林作出實施規劃。協助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規劃院開展了國際重要溼地監測。與中國林科院共同申報建立湛江紅樹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組評估考察;繼續實施保護國際基金會的雷州半島紅樹林溼地 生態系統和棲息地保護與修復項目;九龍山國家溼地公園建設管理有序推進。


為了讓調查工作做紮實,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每天起早摸黑,行程緊扣,每到一處,仔細辨認植物物種和群落特徵,並記錄入冊,還採集標本,以便帶回實驗室進一步做鑑定。常常日曬雨淋,風餐露宿,但他們毫無怨言,兢兢業業。他們說,如果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理解他們工作的意義,認識到紅樹林保護的重要性,他們苦點累點也值得。


晨光微熹,波光粼粼,保護區管理局的護林員們又再一次迎著朝陽出發,去守護這片蟲魚鳥禽的樂土天堂,去守護這片促淤保灘、固岸護堤的海岸衛士


相關焦點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我國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但紅樹林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突出問題。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努力,按照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全面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
  • .| 揭秘紅樹林 喚醒溼地保護意識——「生態環境宣傳進校園...
    華僑大學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泉州市溼地學會會長李裕紅博士為同學們帶來了《泉州灣的紅樹林》環保講座。  講座中,李裕紅博士從泉州灣紅樹林的種類和作用出發,帶著同學們領略紅樹林的美景,探秘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了解紅樹林帶給人類的福祉,傳遞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環保理念。
  • 世界海洋日|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二次溼地資源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紅樹林溼地面積為34472.14公頃,其中有林面積25311.8公頃,比2001年有林地增加了14.92%,成為世界上極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長的國家之一。
  • 連線新知識,認識紅樹林
    連線新知識,認識紅樹林——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湛江紅森林生態考察隊於網絡直播平臺開展紅樹林溼地和自然保護區科普連線直播活動2020年8月8日,華南師範大學湛江紅森林生態考察隊在嗶哩嗶哩視頻網站的直播平臺上開展了以訪談專業人士和知識問答為主要形式的直播連線活動,旨在為觀眾科普紅樹林的知識,幫助觀眾了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價值,從而宣傳紅樹林生態保護措施和提高觀眾生態保護意識。
  • 關於保護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議
    溼地對海南來說生態功能價值巨大,特別是以紅樹林為代表的的濱海溼地,可以保護海岸線,過濾、分解汙染物,調節氣候等。因此需要科學、有序、合理地開展保護工作二、存在的問題    1、管理問題    目前,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管理涉及多行業多部門,形成了管理混亂、缺乏協調的狀況。
  • 《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明年起實施 增設紅樹林保護專章
    據廣東省林業局介紹,2006年6月,廣東省頒布了《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2014年、2018年進行了兩次修正,理順了溼地保護的管理體制,使該省溼地保護面積逐年上升,溼地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立國際重要溼地4處、溼地自然保護區110處,溼地公園254個,49.24%的溼地得到有效管護,溼地保護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 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10月30日發布公示,將啟動對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價值。2020年9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受理了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申報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申請。該項目位於福田區沙頭街道沙尾村,項目一期涉及改造提升紅樹林4.3公頃。
  • 世界海洋日聚焦紅樹林~快收藏,中國6大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信息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片來源/溼地中國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1990年建立,總面積19000公頃,保護著整個雷州半島海岸的紅樹林溼地。在全世界紅樹林面積以年0.7%遞減背景下,湛江紅樹林面積逐年增長。目前湛江紅樹林面積9958.13公頃。
  • 保護植物多樣性 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中國紅樹林
    漲潮時的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 廣西北崙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潮時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內景觀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樹林的英文是Mangrove,源於葡萄牙語mangue和西班牙語mangle,是對美洲印第安語紅色染料的音譯。
  •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
    特別感謝本文科學審稿人:  周海超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副研究員,紅樹林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功能研究與生態修復的應用領域專家  本篇字數為  ▲湛江利用人工割除或重型工程機械等方式清理互花米草  如上海的崇明島,開展過人工割除、放火焚燒、修圍堤進行長期淹水等多種方法治理互花米草;廣西北海溼地公園使用覆蓋黑色遮陽網等方式,通過抑制光合作用,
  • 國際海洋日|走進「海岸衛士」紅樹林
    紅樹林 資料圖我國處於世界紅樹林分布區北緣,國家林草局溼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在媒體採訪中表示,目前全國50%多的紅樹林面積都納入了保護範圍,高於全球25%的平均水平。根據人民網數據,中國現有紅樹林面積約2.9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我國紅樹林面積經歷過先減少後增加的發展過程。
  • 廣東溼地保護條例公開徵求意見 界定破壞溼地行為
    《條例》首先對溼地進行界定,溼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或者間歇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者流動、淡水或者半鹹水及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   《條例》提出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即按生態區位、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程度,將溼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溼地、省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   《條例》還提出建立保護區保護溼地。
  • 深圳福田紅樹林入選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記者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期發布了《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共有29處自然保護地入選,更令深圳人高興的是,深圳福田紅樹林入列名錄。▲福田紅樹林。深圳晚報記者寧傑文 攝國家重要溼地是指符合國家重要溼地確定指標,溼地生態功能和效益具有國家重要意義,按規定進行保護管理的特定區域。此次入選的福田紅樹林國家重要溼地位於深圳灣東北部,沿海岸線長約9公裡,總面積367.6公頃,其中溼地面積352.7公頃,與香港米埔紅樹林溼地一水相隔,共同組成了深圳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
  • 我國55%的紅樹林溼地被納入保護範圍 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
    我國55%的紅樹林溼地被納入保護範圍 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 來源:工人日報 • 2020-06-09 11:26:34
  • 廣東十大最美溼地公園,號稱「世界級的觀鳥天堂」,簡直美炸了!
    攝影/gongwei501遊客可以選擇坐船觀賞溼地公園的美麗風光,其精華所在盡在遊船路線上。放眼望去,猶如大小不一的「小森林」漂浮在海上,這種景象實在不易見到。是研究溼地生態系統、候鳥以及獼猴原生地和發展史的重要基地。
  • 人類活動加劇退化 我國紅樹林半世紀來喪失73%(圖)
    據介紹,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建於1990年12月,1997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總面積20278.8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9200公頃,佔全國的33%,廣東省的79%,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以紅樹林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保存有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種類最多、分布最集中、生態系統最完整、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紅樹林。  不過歷史上,這裡的紅樹林曾被嚴重破壞。
  • 「海岸衛士」紅樹林期待加強保護修復
    部分生態區位重要的紅樹林分布區還未納入自然保護地範圍,紅樹林整體保護協調機制尚不健全;紅樹林保護修復與地方相關規劃銜接不夠。五是保護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作為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法律還沒有對紅樹林保護作出有針對性的專門規定。現有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存在機構不健全、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保護效率不高;自然保護地外的紅樹林存在管理主體不明確、職責不清晰等問題。
  • 為什麼是紅樹林?丨世界海洋日
    作為海洋和陸地交界處的「兩棲植物」,紅樹林面積雖然不大,儲碳能力卻高於全球平均值,將海洋中巨量的活躍碳牢牢縛在濱海溼地;看似平平無奇的紅樹林,還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紅樹林以常綠灌木和喬木為主體,加上少量草本和藤本,和樹上鳥類、樹底魚蟹貝類、微生物組成一個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體系;紅樹林對生態保護具有顯著作用,得益於其淨化水體的功能,紅樹林所在地幾乎沒有微生物富集的「赤潮」發生……
  • 廣東陽江海陵島,不只有碧海銀沙,還有一片美麗的紅樹林
    擁有以中國十大最美麗島嶼、第一座國家級海洋公園海陵島、國家地質公園凌霄巖等為代表的美麗山水,是中國優秀的旅遊城市和廣東重要旅遊景點,在「全球旅遊陽江」活動中,歷時4天,遊覽了陽江館、關山月街、月滿灣、沙博灣。
  • 探訪中國首個紅樹林溼地自然保護區
    中新網記者 馬學玲 攝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這植物能懷孕?探訪中國首個紅樹林溼地自然保護區  中新網文昌6月12日電(記者 馬學玲 李宇凡)紅樹林其實並不是紅色,而是綠色?這種植物能懷孕、會排汗,還流血,什麼情況?帶著上述疑問,記者日前走訪了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