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項目開工

2021-01-13 騰訊網

開工儀式現場

人民網巴彥淖爾4月16日電(齊浩男)4月16日上午,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項目開工儀式在烏拉特前旗紅圪卜揚水站啟動。自治區相關單位領導及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出席開工儀式,並為項目開工培土奠基。

烏梁素海是河套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控制水鹽平衡、維持灌區水環境系統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山洪水河套灌區退水的容洩區,接納了河套90%以上的農田排水。烏梁素海現狀維持著4-5億立方米的蓄水量,運行水位在1018.8米至10192米之間。經過多年建設,烏梁素海流域成了引水、排水、烏梁素海調蓄、湖水退水入黃的完整水循環系統,在維持區域乃至黃河上中遊水環境系統平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清理淤泥

據了解,試點工程實施的總體思路以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為中心,聚焦於提升「北方防沙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保障黃河中下遊水生態安全,圍繞流域內沙漠、礦山、林草、農田、溼地、洪水等生態要素開展系統治理。試點工程主要包括7大類:沙漠綜合治理工程、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水土保持與植被修復工程、河湖連通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農田面源及城鎮點源汙染治理工程、烏梁素海湖體水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生態環境物聯網建設與管理支撐,總投資56億元左右。

開工儀式結束後,與會人員先後深入前旗紅圪卜揚水站、八排乾清淤及綠化項目現場、城鎮汙水處理廠實地觀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粵斥71億元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白雲 通訊員 馮建奎) 信息時報記者11月30日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71億元!
    2018 年 10 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如今試點情況如何?11 月 30 日,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止今年 10 月底,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 71 億元,預計年底前可完成主體工程項目 42 個。
  •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浙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生態修復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生生不息,循環不已,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浙江既是陸域面積最小省份之一,又處於經濟總量第一梯隊,如何統籌修復、治理「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寶貴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進一步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這是擺在浙江人面前的時代命題。
  • 張家祥:在南水北調中線丹江流域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張春莉)「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範圍包括位於渠首的河南省淅川縣、鄧州市,及地面徑流注入丹江口水庫的西峽縣、內鄉縣等縣(市)。
  •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入衝刺階段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入衝刺階段 發布日期:2020-11-25
  • 擦亮草原的「眼睛」——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記
    素有「塞外明珠」「塞外都江堰」之美譽的烏梁素海,總面積300平方公裡,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角地帶的邊緣,像明亮的眼睛一樣鑲嵌在草原上。它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溼地,是內蒙古河套灌區灌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黃河生態安全的「自然之腎」。烏梁素海生態環境保護對維繫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保障黃河水質和度汛安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已投入71億元
    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進展如何?筆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該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什麼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主要內容有哪些?
    由於山水林田湖草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在調查與評估的過程中要統籌考慮不同的生態要素、流域上下遊和區域之間的生態功能互補關係,同時考慮各類規劃和政策因素的影響,以此增強調查與評估結果的內在關聯性。⑤預見性原則。
  • 烏梁素海:湖水淨 鳥飛回
    烏梁素海景色 烏梁素海是國家「三屏兩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帶2019年,巴彥淖爾市啟動總投資約56億元的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從單純「治湖泊」向系統「治流域」轉變,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態要素,在流域內1.63萬平方公裡範圍統籌推進全要素、全流域、全地域綜合治理。
  • 「專家視角」董戰峰: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要堅持「山水林田...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實施一批重大工程,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格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重大戰略需求。從功能定位上首要確定區域主導生態功能明確地區在生態安全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從技術路徑上要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分區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綜合生態系統評估結果及區域主導服務功能,聚焦水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物種棲息地破壞等可能存在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管理理論,對該區域生態系統功能重要性、敏感性與脆弱性等指標進行定量分析,根據評估結果確定生態保護修復的總體布局。
  • 從魚類滅絕到候鳥天堂——烏梁素海生態管理記錄
    鍾欣照片【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從魚類絕跡到候鳥天堂--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記烏梁素海是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o爾市,被譽為「珍珠明珠」。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的天然「淨化區」和生物「源源水庫」,烏梁素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三部門介紹《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
    《規劃》以上述工程布局為基礎,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態要素,結合各類工程的建設特點,提出了9項重大工程,包括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等7大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以及自然保護地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等2項單項工程,明確了各項重大工程的建設思路、主要任務和重點指標,並在專欄中列出了47項具體任務。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對人類社會而言,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具有多維性和稀缺性,保護和修復受損的生態系統是保障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016年以來,財政部、原國土資源部、原環境保護部先後批准3批共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試點地區大多位於國家「兩屏三帶」和大江大河等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骨架的核心區域。
  • 2020年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公布 59個生態環保項目
    其中,生態環保項目共59個,具體如下:生態環保項目(59)(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項目(9)續建項目(5)1 河南省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2 嵩縣自然資源生態綜合保護項目3 鞏義市生態水系建設項目4 鄭州市西水東引工程5 宜陽縣「一山兩河兩產業三線九路」國土綠化項目新開工項目(3)1 澗河城區段生態廊道建設項目2 洛寧縣洛河生態治理三期工程3 商丘市黃河故道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前期項目(1)1 黃河下遊引黃涵閘改建工程
  •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市近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掠影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當前,我國生態保護和修復面臨的形勢如何?怎樣保護和修復母親河?6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 3部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
    ,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規劃》圍繞全面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質量、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的總目標,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提出了「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難點,堅持科學治理、推進綜合施策,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建管機制」等基本原則,明確了到2035年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的主要目標,並細化了2020年底前、2021—2025年、2026—2035年等3個時間節點的重點任務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優良,從水面廣闊的水庫,到蜿蜒的河流,整體風貌與溼地景觀及周圍環境自然協調,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教和旅遊觀光的價值。自公園獲批試點建設以來,包頭市昆都侖區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公園保護與建設工作。蒙草生態團隊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後完成了河道景觀建設、溼地生態修復、室內外科普宣教體系建設以及智能監測系統等多項內容。
  • 河道生態修復國際案例和對策建議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河道整治,是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的主要內容。由於現有國家標準規範與「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要求仍存在差距,相關生態保護修復標準缺乏,一些河道整治試點項目仍沿用傳統治理思路,河道白化、硬化、渠化等現象時有發生,亟待轉變治理思路。我們面臨的問題,發達國家幾十年前也曾遇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