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角」董戰峰: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要堅持「山水林田...

2021-01-08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作者:董戰峰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

1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實施一批重大工程,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格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重大戰略需求。

從功能定位上首要確定區域主導生態功能

明確地區在生態安全格局中的功能定位。首先,在確定區域定位時,參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國生態功能區劃》等國家級重要規劃,明確該地區在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城市化戰略格局等戰略中的定位,形成以生態功能為主導、其他功能為附屬的多維度定位體系。在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的區域,以區域主導生態調節功能為主,在具有多種生態調節功能的地域,以主導調節功能為主。形成以國家級生態服務功能為主導,省級生態服務功能為輔助,社會經濟功能為參考的多層次、多維度的定位體系,在宏觀上滿足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格局,在微觀上滿足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需要。最後,圍繞區域核心生態服務功能,以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為原則,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遊,以行政區劃為參考,科學劃定實施範圍。

從推進思路上要綜合研判區域關鍵生態問題

全面分析地方生態系統各自然要素及其之間的空間結構關係、物質交換關係、能量流動關係,評估生態系統的質量、服務功能的現狀與變化趨勢,全面摸清生態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面臨的突出矛盾,分析存在的差距。明確區域主要汙染因子和汙染物排放情況,確定區域汙染的主要來源,在核算環境容量的基礎上,確定區域的汙染物減排目標。對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制度建設做出評估,分析出當地現有體制機制與實施生態系統管理之間的差距。明確當地生態系統的主要生態服務功能,統籌考慮當地生態系統具有產品供給、環境調節和文化美學等多重服務價值,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統籌考慮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將當地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按急迫性、重要性進行排列,整體推進、分部實施,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問題結構。

從技術路徑上要優化生態空間格局

分區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綜合生態系統評估結果及區域主導服務功能,聚焦水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物種棲息地破壞等可能存在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管理理論,對該區域生態系統功能重要性、敏感性與脆弱性等指標進行定量分析,根據評估結果確定生態保護修復的總體布局。統籌考慮區域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土地植被等自然環境因素,以及人口密度、能源結構等社會經濟因素,銜接已有的行政區劃,劃定目標明確、邊界清晰的生態保護修復片區,對不同片區實行差別化管理。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較為重要、生態環境感敏脆弱的地區列為重點治理區域,實施重點管控。識別各個分區的主要問題,明確保護和修復的主要方向,對區域內生態系統受損嚴重、恢復治理效果明顯的區域進一步聚焦。

從實施落實上要夯實投入和機制保障

聚焦分區保護和修複目標設置重大生態工程項目。實施基於自然的修復思路,選取合適的生態修復技術路徑。推進相關工程項目的整合與統籌安排推進,以分區主導生態功能定位為指導,剔除不符合分區生態環境保護修複目標的項目,改變治山、治水、種樹、護田、種草等工作「各自為戰」的生態修復與保護格局。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考慮工程項目之間的協調配合,明確工程的建設目標、年度計劃、資金投入等,保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精準落地,做到工程效果可量化,可考核。綜合考慮技術的成熟度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結合方案預算選擇合適的修復技術。

落實工程實施的資金投入保障。工程項目資金投入區分好政府與市場邊界。中央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國家級重點區域,以公益性工程為主,支持具有全國性、跨區域或較大尺度影響的保護、修復和治理工作,聚焦於生態系統受損、開展治理修復最迫切的重點區域和工程。地方主要以統籌生態環保領域資金為主,統籌環境汙染治理、農村環境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土地復墾、水汙染防治、生態修復等各類資金,切實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各級政府應將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列入財政預算,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建立和完善投融資體制。制定有利於籌集生態建設資金的各項政策,鼓勵各類投資主體以不同形式積極參與水環境治理等工程,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加大重點項目的資金投入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通過引導社會資本注入、社會募集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逐步形成多元化資金投入格局,確保重點工程資金需求和順利實施。

完善重大工程實施的績效考評機制。為保證工程項目達到預期效果,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管理模式和考核機制十分必要。應強化政府部門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認識,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相關管理部門的協調機制和統一監管機制,打破部門分割現狀,加強部門聯動,形成管理合力,協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同時,明確各管理部門在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與管理中的職責權限,形成協調統一的工作機制。建立區域聯席會議機制,研究解決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統一的監管機制包括統一的監管平臺、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體系,對各部門責任主體實行統一評價與考核。

加強工程項目的實施能力建設。要加強組織領導,各項任務部署落實到各有關部門,明確責任主體和實施進度。強化地方黨委政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對推動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力、工程資金使用不合規等問題,實行追責。建立工程實施責任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專家打分和公眾調查等方法,建立可監測、可統計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對工程推進及成效進行考核,明確評定結果檔次,並向社會公開發布。根據考核評價結果,對保護成效突出的個人、單位予以表彰獎勵。建立健全全社會共同參與監督的渠道和機制,通過多方位、多層次的監督,建立統一有力的監管體系。積極組織開展生態保護的宣傳教育和科學知識普及工作,加強政策解讀,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調動和發揮社會各界參與生態保護與管理監督的積極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生態修復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三部門介紹《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
    4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規劃時強調指出,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科學布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從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出發,統籌兼顧、整體實施,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全面增強。
  •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浙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生態修復
    2018年,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省自然資源廳扛起了「統一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的職責大旗,從山嶺到河湖,從陸地到海洋,遵循自然規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出爐 生態氣象保障...
    ·明確未來15年九大工程建設總體布局·要求增強氣象監測預測能力及對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服務能力中國氣象報記者劉若馨 賈靜淅報導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正式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
  • 3部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
    ,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科學布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從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出發,統籌兼顧、整體實施,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全面增強。  二是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科學開展專項建設規劃的編制。
  • 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中國日報1月11日電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原標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
  • 綠色發展要聞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根據各區域的自然生態狀況、主要生態問題,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態要素,研究提出了主攻方向,部署了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九大工程,以及各項重大工程的建設思路、具體任務及重點指標。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以推動亞熱帶森林、河湖、溼地生態系統的綜合整治和自然恢復為導向,立足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等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加強森林、河湖、溼地生態系統保護,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退牧還林還草、退田(圩)還湖還溼、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大力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河湖和溼地修復、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切實加強大熊貓、江豚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恢復
  • 福建多舉措保護生態系統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
    其次,保護生態系統有效。福建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統籌推進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全省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46.2%。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實施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修複試點,累計修復礦山119個,治理面積6100畝,完成投資4.2億元;實施海域海岸線和海島修復,獲中央財政資金補助5.5億元;實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完成治理面積4.1萬畝,累計投入16億元。創建綠色礦山39家,其中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15家,納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24家。實現全省1:5萬農業地質調查評價全覆蓋。
  • 「政策資訊」水利部部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01準確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深刻揭示了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以及整個生態系統與人的依存關係,為加強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正確認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 人民網:《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餘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
  • 「專家視角」什麼是全域土地整治?
    它是對土地綜合整治的繼承,更是對土地綜合整治的突破創新:①更加著力規劃一個區域的發展功能,從整體上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②更加著力城鄉統籌發展,將以往單一的田、水、路、林、村、城割裂開來或把各項工程分開實施的土地整治活動,擴展為把城鎮和鄉村放在一個整體的治理空間下,找準限制因素,補齊設施短板。③更加著力延展土地整治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結合「土地整治+」,注入新型業態,發掘新增長動能。
  • 粵斥71億元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
    其中,48個子項目已開工建設,已完工的項目有13個,工程完成90%以上的有26個,預計年底前可完成42個主體工程項目。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該試點總投資93.11億元,其中國家專項資金20億元。
  • 科技日報:《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婷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 什麼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主要內容有哪些?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以山、水、林、田、湖、草等不同的資源環境要素所組成的複雜巨系統為主體,是對多層次、多尺度資源環境要素相互作用關係及人地協同關係的高度凝練。基於這一理念,生態修複決策者和管理者應當將自然生態系統視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科學認識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之間存在的物質、能量流動與交換,改變過去對單一要素進行生態修復的割裂格局,實現對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
  • 「專家視角」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設計
    不同尺度的空間生態系統,其功能有不同的表現,產生的生態效應也不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應在多尺度的國土空間範圍內構建最優生態網絡結構,加強重要生態區域、主要生態廊道、關鍵節點的生態基礎設施建設,使國土空間生態系統「通經絡、強筋骨」,充分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大系統。生態保護修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準確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揭示了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以及整個生態系統與人的依存關係,為加強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供了遵循。  正確認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
    《規劃》明確,到2035年,通過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全國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溼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基本繪就。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恢復,針對各類生態退化和破壞問題,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71億元!
    2018 年 10 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如今試點情況如何?11 月 30 日,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止今年 10 月底,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 71 億元,預計年底前可完成主體工程項目 42 個。
  • 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確保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準確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揭示了生態系統各要素之間以及整個生態系統與人的依存關係,為加強生態系統整體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供了遵循。正確認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