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多舉措保護生態系統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建新聞11月25日電(林玲)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第二場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福建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立峰在會上通報了「十三五」以來福建自然資源領域「十三五」發展情況和「十四五」發展思路。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著力保護資源、保護生態、保障發展、保障民生,改革創新、銳意進取,自然資源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首先,保護資源成效明顯。福建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成國家下達1895萬畝耕地保有量和1609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連續20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

  福建堅決維護自然資源管理秩序,開展「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土地監管更加嚴格,在全國率先開展土地出讓網上公開、網上辦理、網上監管,土地市場秩序根本好轉;礦產資源監管更加嚴格,實施「探、儲、採、治、查」一體化監管模式,持續減少礦業權數量,全省有效採礦權1081個、探礦權647個,屬歷史最低值;圍填海管控更加嚴格,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用海行為。

  其次,保護生態系統有效。福建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統籌推進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全省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46.2%。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實施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修複試點,累計修復礦山119個,治理面積6100畝,完成投資4.2億元;實施海域海岸線和海島修復,獲中央財政資金補助5.5億元;實施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完成治理面積4.1萬畝,累計投入16億元。創建綠色礦山39家,其中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15家,納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24家。實現全省1:5萬農業地質調查評價全覆蓋。

  同時,保障發展持續有力。福建啟動並推進全省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建成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打造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格局。

  福建按期推進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基本摸清全省自然資源家底。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實行「一清單三保障」工作機制,做到重大項目應保盡保。用地方面,累計審批用地5793宗、76.79萬畝,供地117.49萬畝、出讓合同價款10869.73億元;用海方面,推動重大項目和重要產業集中區用海報批,上汽寧德基地、漳州核電等重大項目用海獲國務院批准;用礦方面,完成十年戰略找礦目標,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26處,擬定機制砂礦山56處,年產規模約3000萬立方米。出臺34項關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政策制度,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全省累計處置批而未供土地66.3萬畝、閒置土地13.7萬畝。

  此外,保障民生落細落實。福建全面實施房、地、林、海等不動產統一登記,率先實現「外網申請、內網審理」,不動產登記、房屋交易、稅收徵繳「一窗受理」模式走在全國前列,一般登記辦理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農村地籍和房屋調查基本完成。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等改革措施細化落地。維護被徵地農民權益,實施徵地綜合區片地價,建立徵地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補償標準累計提高30%。實施地質災害工程治理搬遷,累計投入資金14.8億元,受益群眾4萬戶17萬人。提升基礎測繪保障能力,構建覆蓋全省的北鬥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向社會提供衛星遙感影像、北鬥導航位置服務、「天地圖·福建」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務。

  黃立峰強調,全省系統將緊緊圍繞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認真謀劃「十四五」自然資源工作。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統一管理、以人為本、改革創新的原則,全面履行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核心職責,持續提升「三個能力」:自然資源監管、服務、支撐能力,加快構建「四個體系」:自然資源安全保障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體系、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體系,穩步實現「六個目標」:自然資源安全保障有力、國土空間格局均衡優化、維護權益更加全面充分、資源利用更加節約集約、保護修復更加系統有效、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完)

  答問參考

  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對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戰略謀劃。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主責部門之一,請您談談省自然資源廳開展「十四五」自然資源規劃編制情況,謝謝!

  答:省自然資源廳已成立工作專班,集中力量、加強協調、全力以赴推進全省「十四五」自然資源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已做了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開門編規劃。認真落實習總書記關於「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的指示精神,組織專家智庫參與規劃研究、諮詢、論證等工作,開展「我為省『十四五』自然資源規劃建言獻策活動」,廣泛徵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充分掌握地方訴求,切實把「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作為集思廣益、統一思想和凝聚共識的過程。

  二是開展重大專題研究。圍繞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礦產和海域海島資源開發利用、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地質災害防治、基礎測繪及地理信息發展等方面設置9個研究專題,目前已完成初稿,有效支撐「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三是認真評估「十三五」規劃執行情況。系統總結省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中指標的落實情況、重點任務、重大工程的實施情況和存在問題,科學研判「十四五」自然資源管理的形勢和挑戰,夯實了規劃編制基礎。

  四是統籌推進規劃編制。在評估「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和開展重大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圍繞資源供給安全、資源權益維護、資源節約利用、規劃實施監督、空間布局優化、生態保護修復、制度改革創新、服務社會民生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時期我省自然資源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指標體系等。目前規劃編制工作進展順利,已完成文本初稿。

  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將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總書記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將全會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實到省「十四五」自然資源規劃中。在接下來的規劃編制中還將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自然資源工作中來,修改完善後形成我省「十四五」自然資源規劃文本。謝謝!

【責任編輯:林玲

相關焦點

  •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2020-12-01 0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應勇:堅持生態優先系統觀念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推進建立我省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生態安全屏障。要堅持生態優先,嚴格保護,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自我更新的空間。要科學謀劃,有序推進,抓好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加快形成符合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的保護開發格局。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做好山內山外、山上山下文章。
  • 歐盟多舉措保護淡水生態系統
    根據歐洲環境署發布的《2018年歐洲水資源狀況和壓力評估》報告,歐洲超過60%的地表水未達到歐盟規定的「良好生態狀況」這一標準。其中德國、捷克、匈牙利水質最差,超過90%的水體未能達標,荷蘭、比利時、英格蘭大部分水質也不理想。相比之下,芬蘭等北歐國家的地表水水質較好。  水體汙染會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對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造成破壞。
  • 如何理解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如何理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這一方針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內在要求,準確反映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客觀現實,明確指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方向,是我們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指導方針。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是由目前我們面臨的資源環境狀況決定的。
  • 堅持系統觀念精準科學施策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魏建鋒在市委生態環保專題會議上強調 堅持系統觀念精準科學施策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
  • 李曉江 - 堅持生態優先 構建水城共融的雄安新區 _新華網
    雄安新區規劃首先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雄安新區地處京津冀大氣環境和水環境敏感地區,緊鄰「華北之腎」白洋澱,新區開發建設必須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全面實施生態、綠色發展戰略。要充分考慮白洋澱生態水域和當地縱橫交錯的水網系統的藍色空間保護,同時構建陸域生態綠色空間體系,形成藍綠交織的生態體系,使新區的發展融於優良的生態環境之中,建設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型新區。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
    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規劃》稱,目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呈現穩中向好趨勢,各類自然生態系統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穩定性逐步增強,重點生態工程區生態質量持續改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服務功能穩步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構築。
  • 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發展 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黃潤秋: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可以實現「一舉四得」:第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第二,有利於推動汙染源頭治理,我們的生態環境問題根子上還是高碳的能源結構及其支撐的高碳重化工產業結構問題,降碳可以與環境質量改善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第三,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第四,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 堅持生態優先 加快綠色發展 ——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回顧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動行動,把新理念、新技術自覺貫徹運用在規劃中,堅持規劃合法性原則,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堅持以用為要,深耕細作搞好「多規合一」,高質量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規劃,高水平發揮規劃在招商引資工作方面的引導作用,樹立在土地利用、資源配置、規劃建設中的話語權,重新修訂容積率調整規則。系統研究控規的執行力,提高控規編制的科學性、可行性。
  • 環保部研究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舉措
    中國證券網訊 11月28日從環保部獲悉,11月27日,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幹傑在京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船舶水汙染物排放控制標準(修訂GB 3552—83)》及《2017年度水、空氣品質和總量目標完成情況考核評估工作方案》,研究謀劃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體思路和重點舉措。
  • 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刻不容緩
    保護雪豹及其生態系統刻不容緩雪豹,位於高山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因其常在亞洲腹地的高山雪線附近活動,善於攀巖,行蹤隱秘,被譽為「雪山上的精靈」。全球雪豹潛在棲息地面積約302萬平方公裡,橫跨中亞和南亞地區的12個國家。保護雪豹及其棲息地對維持生物多樣性、維護高山生態系統健康以及提高人類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 3部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
    《規劃》圍繞全面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質量、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的總目標,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提出了「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難點,堅持科學治理、推進綜合施策,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建管機制」等基本原則,明確了到2035年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的主要目標,並細化了2020年底前、2021—2025年、2026—2035年等3個時間節點的重點任務
  • 雲南省森林公安部門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執法力度 有效保護生態系統...
    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森林公安作為保護生態環境專業警種的作用,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執法力度,有效保護了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 內外雙防 密織防線今年2月,施甸縣森林公安局民警在村裡巡查時,正處於他們監測中的一群候鳥降落後就沒了蹤影,1分鐘……5分鐘……「肯定是出事了,快走,過去看看!」有經驗的民警拿上裝備就往候鳥降落的山頭跑去。
  • 優化生態安全格局 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服務
    由此可見,科學和合理的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是實現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和生態安全的重要空間戰略。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包括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山水忠州今更美
    近年來,忠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加大環境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特色產業、特色城市「雙特」思路驅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實施 「雙特思路」 推進忠縣綠色產業發展去年5月,重慶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忠縣年產2萬噸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建成投產。
  •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路徑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看不見、摸不著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既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更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有益探索。  日前,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典型林業生態工程效益監測評估國家創新聯盟首席科學家王兵,他從宏觀理論到具體實踐,講述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些模式與路徑,以及生態價值核算的最新進展,全方位展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意義。
  • 政協委員陳平生:建議多舉措遏制用海違法違規亂象 保護生態環境
    閩南網1月13日訊(閩南網記者 李昌乾 張韓豐 文/圖)在利用海洋資源的過程中,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但現實中,仍存在違法圍填海、採砂等違法違規用海行為不同程度的破壞海洋資源環境,需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打擊力度,規範用海行為。
  • 科學家揭示生態系統恢復優先次序的重要性
    科學家揭示生態系統恢復優先次序的重要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6:16:57 巴西裡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Bernardo B. N.
  • 海口海事法院多舉措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工作
    海口海事法院多舉措強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審判工作 2020-05-23 0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恢復,針對各類生態退化和破壞問題,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