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山水忠州今更美

2020-12-05 華龍網

華龍網9月13日8時訊(記者 李黎)「巫峽中心郡,巴城四面春。」1000多年前,詩人白居易情不自禁地道出重慶忠縣的美景。這句溢美之詞正成為當下忠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忠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加大環境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特色產業、特色城市「雙特」思路驅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實施 「雙特思路」 推進忠縣綠色產業發展

去年5月,重慶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忠縣年產2萬噸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建成投產。

這種鋰電池無毒、無汙染,不會發生爆炸,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通過焚燒處理產生的蒸汽又可用於生產。公司負責人範本立稱,這既省去了約700萬元的環保設施費用,每年還節約了300萬元的環保運行費和400萬元的燃料費。

特瑞新能源只是忠縣實施「雙特思路」,引進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

「像這樣的特色產業項目,既堅持了生態優先,又體現了綠色發展。」忠縣相關負責人說,「雙特思路」就是靠一個又一個這樣綠色發展的特色產業項目來支撐的。 

何為「雙特思路」?「雙特思路」,是忠縣在找準發展特色的前提下,依託忠縣特有的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來實施的。

忠縣發改委負責人說,在特色產業發展上,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是利用忠縣獨有的生態、文化資源,發展特色工業、特色效益農業、特色服務業;在特色城市建設上,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是利用濱江臨港、依山傍水的區位優勢,發展產城融合的臨港新城。

「雙特思路」利用的資源,是忠縣的特色資源,體現的是綠色發展理念。忠縣發改委負責人表示,以特色工業中的醫藥產業為例,就是充分利用忠縣本地產的紅豆杉、金銀花、前胡、苦參、梔子等中藥材特色資源,通過開展成品藥基礎辨析、製藥過程系統工程技術、製藥工藝調優等關鍵技術攻克,通過優質中藥飲片及針劑、中成藥品、植物提取物等產品研究開發利用,使忠縣的醫藥產業向中高端發展。到2020年,全縣的醫藥產業產值將達到100億元以上。

實施「雙特思路」,給忠縣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今年1-6月,忠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2%,尤其是新舊動能在「進」的總趨勢下加快轉換和集聚,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逐漸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大力保護生態 實現「美麗忠州」願景

傍晚時分,忠縣濱江公園裡,綠蔭掩映,空氣清新,人們在這裡鍛鍊消遣、怡然自得。

如今,在忠縣,這樣的公園、綠地星羅棋布。在2187平方公裡的忠州大地上,到處青山綠水、滿目皆綠,猶若一幅生態畫卷呈現在人們眼前。

這幅生態畫卷正是忠縣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碧水長流、空氣清新」的美麗忠州徵程中的鏗鏘足音。

忠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實施以美麗忠縣為主題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方案,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

堅持這一理念,忠縣縣委、縣政府把生態環境當成「奢侈品」與「易碎品」,出臺一項項制度,採取一個個措施,將綠色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去年,忠縣完成15個三峽後續規劃生態環保項目,為全縣308條河流、102座水庫明確河長,同時持續開展造綠、增綠、護綠行動。目前忠縣和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50.3%、70%。

忠縣突出的環境問題也得到有效治理,關閉235家畜禽禁養區養殖場,治理2.3萬頭生豬當量養殖汙染,治理13.9公裡中小河流,淘汰344輛黃標車。全年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15天,城區和鄉鎮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86%,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100%、86%。

「良好的生態環境,既事關區域發展,又惠及民生福祉。」忠縣相關負責人稱,今年,忠縣正開展新一輪「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實施「土十條」,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如繼往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向「美麗忠州」邁進。

建設美麗鄉村 繪就和諧畫卷

走進忠縣塗井鄉友誼村,花果同樹季,這裡橘香醉人美景如畫;鮮果成熟季,這裡橙黃的橘子掛滿山坡,煞是誘人。

在忠縣,這樣高顏值的鄉村還有很多,雙桂鎮的石橋村,夏天千畝荷花綻放醉了遊人;白石鎮巴營村的梯田景觀引人入勝……這些鄉村因為柑橘、筍竹、特色種養業的大力發展,改頭換面,生態環境變好了,民居變漂亮了,村容更整潔了。

落實鄉村振興思路,忠縣正在實施以田園綜合體為示範的「美麗鄉村建設」行動方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建設美麗鄉村是忠縣補齊「三農」短板,培育宜居、宜業、宜遊新業態的有效途徑。為此,忠縣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必須緊緊圍繞「一興四美·七彩大地」形象定位,通過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提升主導產業競爭力,擴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特」覆蓋面,呈現出大小並舉、種養結合、「接二連三」、持續增值的產業形態和鏈條。

通過做優自然生態、整治人居環境、建設文明鄉風、提升民生福祉,實現生態美、村容美、鄉風美、生活美。

通過以秀美自然的綠水青山為本底,以曲折蜿蜒的鄉村道路和大小河流為線條,以色彩交織的種養產業為圖案,以匠心獨具的特色小鎮、傳統村落、農家庭院為節點,以大樹、小橋、湖泊等為點綴,以洋溢著幸福笑臉的農民群眾和城市遊客為流動風景,構建起色彩斑斕、朝氣蓬勃的「七彩大地」景觀。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最終形成經濟繁榮、活力四射的特色中等城市與田園風光、濃濃鄉愁的美麗鄉村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格局,共同促使忠縣山水『顏值』更高、大地『氣質』更佳。」忠縣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堅持綠色發展 綻放生態之美
    為動植物留下足夠生長空間基於「柔性思維、生態留白」的發展理念,滻灞生態區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裡」的大美景象,以及「中部業興、南北美秀」的空間格局,不斷探索著「生態治理帶動區域發展、新區開發支撐生態建設」的發展模式。生態治理讓河流休養生息。
  •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始終強調堅持綠色發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 堅持生態優先 加快綠色發展 ——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回顧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這是襄陽加快建設幸福宜居之城,爭當中部崛起排頭兵的根本保障,也是市委、市政府對自然資源和規劃人的期許,更是昂首闊步推動襄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建設「一極兩中心」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 每日一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他強調,要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從上遊重慶到中遊武漢,再到下遊南京,圍繞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先後3次召開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指路定向、擘畫藍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 應勇:堅持生態優先系統觀念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1月8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度省委工作,審議《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會2021年工作要點》;研究建立健全我省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省委書記應勇主持會議並講話。
  • 福建多舉措保護生態系統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
    福建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立峰在會上通報了「十三五」以來福建自然資源領域「十三五」發展情況和「十四五」發展思路。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著力保護資源、保護生態、保障發展、保障民生,改革創新、銳意進取,自然資源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首先,保護資源成效明顯。
  • 非常時評丨讓綠色成為遼寧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遼寧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實現「生態環境美」。這一發展目標既回應了全省人民期盼,也是遼寧胸懷國家發展大局,切實履行包括生態安全在內的國家「五大安全」戰略使命的必然選擇。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青山碧水映藍天...
    而紅嘴鷗留戀重慶的背後,是渝中區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十三五」期間,渝中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配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全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 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並舉 首府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呼和浩特新聞網5月20日訊 據《呼和浩特日報》報導(記者 雲豔芳)近年來,首府以更強的定力、更大的決心、加倍的努力,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全力打造生態之城、綠色之城。
  • 四川德陽: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讓磷石膏「變廢為寶」
    廖志全 攝  中國青年網德陽8月5日電(高貴富 通訊員 王衛東)8月3日上午,中央重點新聞網站聚焦德陽媒體採訪團一行走進德陽什邡市,看德陽如何為磷石膏綜合利用「找出路」,實施生態優先行動,堅持生態優先、環境優先、民生為本,打造德陽美麗幸福家園「名片」。
  • 綠色生態 讓耕地更美
    江蘇省建湖縣綠色生態良好。楊天民攝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鎮桐木坪村種植的皇菊最近進入採摘期。據了解,該縣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和養殖等農業產業,採取「專業合作社 農戶」方式,帶動當地群眾創收致富。圖為村民將皇菊放入烘烤盤。
  • 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 持續鞏固和提高生態競爭力優勢
    在2019(第八屆)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上,呼倫貝爾榮獲「2019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今日本報特別策劃《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 持續鞏固和提高生態競爭力優勢》特刊,讓我們一同了解呼倫貝爾的生態優勢、生態潛力和生態競爭力。呼倫貝爾最大的責任是生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蒙古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周江勇赴建德調研「戰疫情、促發展」工作: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 把...
    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推動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讓綠色成為杭州發展最動人的色彩。許明、陳衛強參加。
  • 如何將鄭州西部建得更「美」 鄭州上街描繪出發展路線圖
    (上街區委宣傳部供圖)  [關鍵詞:美麗經濟]  將堅持把製造業發展擺在首要的戰略位置  為建設產業美、城市美,上街區將優化美麗生態,著力打造山水田園城區。  上街區將始終把生態優先貫穿於謀發展、作決策、上項目的全過程,改變高能耗、高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搞發展,努力提升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
  • 李曉江 - 堅持生態優先 構建水城共融的雄安新區 _新華網
    雄安新區是一個站在歷史新起點、發展新基礎上的新區,雄安新區的規劃應當注重時代的先進性,體現新時期的規劃理念,體現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對城市發展建設的新要求。根據中央部署,雄安新區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規劃建設要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雄安新區規劃首先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 綠色, 發展主旋律中的最美色彩
    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的省情定位,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積極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模式;全省600萬各族幹部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用心用情保護好72萬平方公裡的山水林田湖草。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 央視新聞頭條重磅播出:長江經濟帶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1月5日,央視《新聞聯播》在頭條位置重磅播出《長江經濟帶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這篇報導由九江市廣播電視臺協助拍攝,新聞以彭澤縣大力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拒絕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落戶為例,大篇幅介紹了九江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的綠色實踐,使九江沿江生態環境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一起來看看。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申維娜 王從 劉麗紅: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申維娜 王從 劉麗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築美麗中國注入強大動力。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 邯鄲山水文苑開發商怎麼樣?帶你走進綠色生態社區
    無生態不宜居,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重視度的提高,綠色環保的居住理念似乎成為人們孜孜不倦、努力追求的生活狀態。近日,邯鄲山水文苑開發商牽手第一物業,遵循綠色裝修、節水節電、垃圾分類、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等社區環保理念,致力為住戶構建綠色生態社區。
  •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 繪就綠色發展畫卷——江門成功創建國家森林...
    取得這項「國字號」榮譽以來,江門的森林城市建設腳步並未放緩,而是更加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深入推進森林城市建設,通過不斷擴大生態空間,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安全屏障。如今,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綠中、綠在眼中的僑鄉特色森林城市已呈現在市民眼前。